拥兵自重纵横小秦王

第605章 学院改革与安置姜永明遗孀樊氏(中)

朱棡双眉紧紧拧起,那纠结的纹路仿佛刻进了他的眉心深处。

他的内心恰似被熊熊烈火无情炙烤,每一寸思绪都在备受煎熬。

樊氏孤儿寡母那满是凄苦的面容,如同挥之不去的鬼魅。

紧紧萦绕在朱棡的心头,怎么也驱赶不走,令他心中涌起无尽的悲悯。

一股难以抑制的侠义豪情,在他的胸腔中激烈翻涌,仿佛是一头困兽急于冲破牢笼。

朱棡恨不能立刻飞身而出,像一座巍峨的大山般为樊氏母子遮风挡雨,全力保他们周全。

然而理智却如同冰冷坚硬的铁锁,“哐当”一声,牢牢锁住了他那冲动的脚步。

朱棡深深明白,这事情必须慎之又慎。

稍有差错,便如同踏入了布满尖刺的荆棘丛中。

不仅他自己会被扎得遍体鳞伤、鲜血淋漓,而且更会将整个晋王府拖入万劫不复的深渊,陷入无尽的黑暗与灾难之中。

“那些刺客,当真如蛇蝎一般心肠歹毒,可恶至极!”

朱棡咬牙切齿,从牙缝中挤出这几个字。

他的脸庞因愤怒而微微扭曲,双眼之中仿佛燃烧着怒火。

“此事干系重大,犹如千钧之重负,压在心头。

唯有先禀明父皇,方为稳妥之策。

不然一旦被督察院那帮人嗅得风声,朝堂之上必将掀起狂风暴雨,弹劾之辞也会如利箭般射来。

那时局面便如脱缰之马,不受控制,恐怕再难掌控了。”

说罢朱棡缓缓摇了摇头,脸上写满了无奈与忧虑。

仿佛他已经清晰预见了那即将到来的危机,眼神中也透露出一丝迷茫。

谢钰儿在房中焦急地来回踱步,她的步履匆匆,裙摆随着步伐轻轻摆动。

此时谢钰儿秀眉紧紧蹙起,满脸尽是焦急之色,仿佛热锅上的蚂蚁。

思索了片刻后,她停下了脚步,莲步轻移,缓缓走到朱棡的身畔。

只见谢钰儿美目含忧,眼中闪烁着关切的光芒。

她轻声开口说道:“夫君,您也清楚,樊氏他们孤儿寡母,实在是可怜至极,让人看了心生不忍。

那伙刺客心狠手辣,犹如豺狼虎豹般毫无怜悯之心。

先前他们竟使出‘借刀杀人’这般阴毒之计,害了姜永明的性命。

如今樊氏母子孤立无援、手无寸铁,面对如影随形的明枪暗箭,实在是难以招架。

妾身每每念及于此,便心如刀绞。

实在不忍心眼睁睁看着樊氏母子再遭毒手,白白送了性命啊。”

朱棡微微颔首,脸上浮现出一丝不忍之色,轻轻叹了口气。

“唉,我又何尝不知他们的悲惨处境,心中又怎会不怜悯?

只是这保护樊氏母子之事,犹如在钢丝上行走。

稍有不慎便会粉身碎骨,跌入万劫不复之地。

若处置不当非但无法施以援手,反而会将王府拖入无尽的麻烦之中,让整个王府陷入危机。

况且学院改革一事迫在眉睫,诸多事务如乱麻般亟待处理,千头万绪。

若因这件事分心,耽误了改革的进程,又如何对得起那些翘首以盼、期待变革的学子呢?”

朱棡眼眸中透露出深深的疲惫与纠结,仿佛被千斤重担压得喘不过气来,整个人都显得有些憔悴。

谢钰儿轻轻握住朱棡的手,她的手温暖而柔软。

只见谢钰儿目光坚定而专注地说道:“夫君,妾身近日来日夜思索,绞尽脑汁,想尽了办法。

既要护得樊氏母子周全,又不能让您遭人诟病,落人口实。

可思来想去,寻常之法皆不可行。

那些居心叵测之人,犹如暗藏在暗处的毒蛇,死死盯着王府的一举一动伺机而动。

稍有不慎便会被他们抓住把柄大做文章,让我们陷入被动。

妾身以为不妨先暗中安排些忠心可靠的侍卫,加强对樊氏母子的保护,让他们能有一丝安全保障。

与此同时寻个恰当的时机,向父皇禀明此事,祈求得到他的恩准。

夫君,您意下如何?”

朱棡眉头深锁、双眸微眯,眼神中透露出一丝思索的光芒。

随即他陷入了沉思,脸上的神情纠结万分。

朱棡的手指无意识敲击着桌面,发出“哒哒”的声响。

仿佛在权衡着每一个字的轻重利弊,每一个决定都关乎着许多人的命运。

谢钰儿眼珠一转,计上心头。

她莲步轻移靠近朱棡,微微俯身在他耳边轻声说道:“夫君,常言道‘名不正则言不顺’。

依妾身愚见,夫君不妨奏请父皇为您和樊氏赐婚。

一旦樊氏嫁入王府成为侧妃,一来可堵住那些悠悠众口,免去不必要的闲言碎语,让那些小人无话可说。

二来能名正言顺地将她和子女接入山西,护他们周全,给他们一个安稳的家。

如此一来您也能安心处理学院改革之事,无需再为樊氏母子的安危日夜忧心,也算是了却了一桩心事。”

说罢谢钰儿微微咬着嘴唇,眼神中满是期待。

她紧紧盯着朱棡,等待着对方的回应,心中紧张不已。

然而朱棡此刻内心的纠结愈发强烈,脸色阴晴不定。

犹如暴风雨来临前的天空,一会儿乌云密布,一会儿又隐隐透出一丝光亮。

一方面谢钰儿的计策的确是当下保护樊氏母子的良策,仿佛在黑暗中点亮了一盏明灯,让他看到了一丝希望。

另一方面,马皇后卧病在床,病情堪忧。

朱棡唯恐因这件事被人指责不孝背上骂名,心中的担忧如巨石般沉甸甸的,压得他有些喘不过气来。

可若不如此,朱棡又无法名正言顺保护樊氏母子。

心中的矛盾如乱麻般交织在一起,令他心烦意乱,额头上也沁出一层细密的汗珠。

幸而晚饭时分,徐妙云听闻此事款步而来。

她的脸上带着从容与睿智,为朱棡献上了一条两全其美的妙计。

“夫君,您可还记得淑秀妹妹嫁入王府的情形吗?

那时淑秀妹妹出身卑微,无依无靠,与王府的关联也易招人非议。

但当时您向父皇陈明:淑秀妹妹嫁入王府,可增添贤内助,其才艺与见识对王府内外事务皆有益处。

且她品性纯良,能使王府后院和睦安宁。

父皇斟酌之后,便恩准了此事。

此次樊氏之事,与淑秀妹妹当年颇为相似。

樊氏孤儿寡母,孤立无援,又身处险境。

夫君若向父皇禀明:樊氏嫁入王府后,既能保其安全,又能教导子女,为王府培养可用之才。

同时表明您会在不影响学院改革的前提下妥善处理此事,想必父皇会体谅您的一番苦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