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二章 王玄策借兵,李治发难夺权
长孙无忌此人手段极其老辣狠绝,他下令对黄河南岸的居民采取了强硬的武力驱散措施,使得这些百姓无法聚拢在一起。
与此同时,他还充分利用黄河这一天然险阻,精心部署防御工事,严密防守北岸,坚决不给李承乾一丝一毫的可乘之机。
只见那相州城主府内,长孙无忌威风凛凛地站在高处,挥舞着手中的令牌,发号施令道:
“传我军令!命三军将士务必严守各州郡的防线,加强巡逻和站岗,一旦发现有民众聚集之处,立即予以驱散。必须做到严防死守,不得有误!”
其声音洪亮如钟,响彻整个城主府,令人闻之色变。
此时此刻的长孙无忌可谓是大权在握,他所下达的命令迅速传遍了全军上下。
然而,尽管表面上看起来气势汹汹,但实际上长孙无忌内心深处却有着自己的盘算。
他深知此时与李承乾正面交锋并非明智之举,因为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之后,他对于这场战斗并没有十足的胜算。
尤其是当从那些从卢氏逃亡而来的人口中听闻了关于火器的惊人消息之后,长孙无忌心中的忌惮之情更是愈发强烈了起来。
面对如此神秘而强大的武器,他不敢轻举妄动,于是决定采取拖延战术,凭借本国雄厚的国力来慢慢拖垮对方。
毕竟,战争归根结底就是双方综合国力之间的较量。
在通常情况下,如果没有压倒性的巨大优势存在,两国之间的交战往往会持续很长时间。
哪里会像盛唐这样,动不动就能在短短数月之内灭掉一个国家呢?
一般来说,就算全力以赴地攻打一座城池,耗费三四个月的时间也未必能够成功攻克下来,更别提要将一整个国家彻底消灭掉了。
所以,长孙无忌目前所要做的便是稳住阵脚,等待时机,他的背后可是整个大唐的物资。
在长孙无忌的密防下,战局就僵持在了黄河两岸边上。
大唐国内局势动荡不安,其周边的外部环境也开始变得暗流涌动、躁动不已。
在这众多虎视眈眈的势力之中,率先按捺不住野心勃勃的,正是位于北方的吐蕃。
要说起这吐蕃啊,可从来都不是个安分守己的角色。
早在贞观年间初期的时候,他们就曾多次对大唐发动军事行动,妄图侵占大唐的领土和资源。
不过呢,他们终是踢到了铁板,碰上了战力值正值顶峰的大唐时段。
被大将牛进达打得丢盔卸甲,自那以后,吐蕃才稍微收敛了一些锋芒,但贼心始终未死。
后来,为了暂时稳住吐蕃,避免双方再次爆发大规模冲突。
李唐王朝不得不采取了和亲政策,将文成公主嫁到了吐蕃。
说穿了,其实就是因为当时的李唐王朝还没有足够的把握能够彻底击败吐蕃这个强敌,只好通过联姻这种方式来安抚对方,换取边境的一时安宁。
然而,面对吐蕃屡屡侵犯自己国土的行为,李唐王朝又怎么可能真的心甘情愿地忍气吞声呢?自然不会!
期间也曾数次派出大军征讨吐蕃。可是当唐军浩浩荡荡地逼近青藏高原时,却出现了严重的高原反应,许多士兵身体极度不适,战斗力大打折扣。
不仅如此,甚至还有谣言在军中传播开来,说是这片土地受到了上天的庇护,根本无法征服。
就这样,由于种种原因,唐军最终只能无奈撤军,放弃了进攻吐蕃的计划。
此刻,在匹播王城的宫殿内,吐蕃的外交大臣葛尔东赞正恭敬地向国王请示:“陛下,如今唐朝派来了使者,请求咱们出兵援助他们,不知您对此作何打算?”
文成公主入藏一事,正是由这位葛尔东赞一手操办而成的。
这匹播城,也就是后世的拉萨。
“臣以为,该当以此借口出兵,如今大唐陷入了兄弟相争之局,正是我吐蕃扩张之时。”
“唐使者王玄策使团,被天竺叛逆,我朝完全可借姻国之名出兵,南下攻取领土。”
吐蕃的另外一个员大臣禄东赞立即言战出声。
吐蕃地处极北之地,常年被冰雪覆盖,他们这里的百姓,早就想南下了。
若不是遇上最强状态的大唐,他们之前也不会铩羽而归。
吐蕃,采取的可是全民皆兵的国策,无论男女老幼。
更重要,吐蕃的民风异常彪悍,宁可战死,也绝不当逃兵。
在吐蕃的部落之中,只要发现有逃兵,就会在其脖子上,吊上一根动物的尾巴。
此行为很低级,宛如炎黄之时的处罚方式。
但是在吐蕃确实异样有用,在他们看来,这就是耻辱,宁可战死,也绝不会忍受当逃兵的耻辱。
这也就是,在大唐几百年历史之中,为什么是多次大败,却无法将其灭国的根本所在。
全民不畏死。
“你们都觉得出兵有利,那便出兵!不仅要出兵,而且此次出兵,必须是大规模的出动军队!吐蕃国内但凡年满十四岁的男子,一个不落,全部编入军队参与战斗!”
吐蕃有史以来最为雄心勃勃、气吞山河的王者松赞干布,大声喊道。
他那双深邃而锐利的眼眸中闪烁着炽热的光芒,仿佛燃烧着无尽的野心与渴望。
多年以来,松赞干布积极借鉴并大力引进唐文化,通过不断学习和吸收唐朝先进的政治制度、军事战略以及农业生产技术等方面的经验,使得吐蕃的综合国力得到了突飞猛进的提升。
特别是文成公主入藏之后,给吐蕃提供的便捷。
虽然目前直接攻打强大的大唐帝国或许还存在一定难度,但若是对付周边那些相对弱小的国家,以吐蕃现今所积累起来的雄厚实力而言,简直就是易如反掌。
即便是面对同样强悍的西突厥,松赞干布也有足够的信心与之正面对决,并战而胜之。
“既然大王已然下定决心,那么臣这就前去转达给高堂之上的使者。”
一旁的葛尔东赞满脸兴奋之色,连忙躬身行礼后快速后退离去。
这个时机,他们吐蕃等了太久了。
王玄策来到,可谓正是时候。
“王上使,我们大王已经同意出兵,助大唐讨回公道,我们大王还说,吐蕃之兵甲,任由上使调遣。”
驿馆里,葛尔东赞将吐蕃的决定告知了王玄策。
“当真如此?”
王玄策大笑,同时也非常的自豪起来,难不成,自己真的凭借着三寸不烂之舌,说动了吐蕃出兵了吗?
如此的话,肯定也是一桩美谈。
王玄策来突吐蕃求兵,一无国书,二无授命,全是他自己风临时决断。
“当真,上使为天朝使臣,我吐蕃作为姻国,哪有不出兵相助之理。”
葛尔东赞笑了笑。
国与国之间,若无利益关联,怎么可能会出兵呢?
王玄策一人灭一国,却是多为传说。
但是很少人会看到,吐蕃也是因为此事件,做大做强,直接晋升成了,能与大唐分庭抗礼的存在。
是功臣,或者是罪臣。
都因为时间的流逝,以及时代的变迁,都变得面目全非。
但是,在当时的环境来说,确实也是大涨国威。
“那吐蕃能出兵多少呢?”
王玄策又问道,别说就派个几十人给他。
那都不够天竺生吃的。
“现如今,能召集到的兵甲,有三千众,但是后续还有源源不断的兵卒支援。”
吐蕃此时已经启动了全国为战的模式,兵员只会多不会少。
“三千够了,事不宜迟,还请将军为本使召来,等解救出使团之后,本使必定会上报唐皇,以表姻国之功绩。”
王玄策双手抱礼,答谢道。
封侯拜相,可能就在此间了。
想想都觉得让人兴奋。
如果真的只是如此,那么王玄策肯定也能因此封侯。
毕竟,灭一国之功绩,可不是寻常战将就能达成的。
而且还是几乎不依靠唐朝的力量之下。
但是,在灭了国了之后,也让李世民见到了吐蕃趁机做大,也就没有给过其太大的官职,就是一个散朝大夫打发了,更没有封侯。
“那还请使者休息一日,整顿兵马,还需一日,明日之时,定可出发。”
葛尔东赞说道。
“还希望,使者转告贵国大王,王玄策在此谢过了。”
王玄策殊不知吐蕃背后的算计。
就算是知道了,也会答应如此。
各取所需罢了。
几日之后,吐蕃三千人马,便出了吐蕃的地盘之内,抵达了泥婆罗国。
“天朝上使,我国兵甲悉数在此,共为一万三千人。”
泥婆罗国国王鸯输伐摩,领军而来,当面对着王玄策持礼道。
泥婆罗国乃是小国,小国想要在夹缝生存,那就只有依附大国。
是大唐的藩属国,同时也是吐蕃的附庸国。
王玄策一人灭一国,出力最大的就是泥婆罗国。
而受益最大的,则是属于吐蕃。
“兵员已经到位,那就出发!”
王玄策也能难以想象,自己一个外交官,也会有朝一日,手持军权,领军作战。
“出发!”
在得到了许可之后,鸯输伐摩才敢对军队下达命令。
这就是弱国的悲哀。
哪怕是一国之主,也比不过大国的一个使者。
这一切都源于大国的势。
王玄策一人灭一国,其实不是其能力使然,而是大唐的国威所至。
和大唐实行的番兵政策如出一辙。
只是一个是以大唐皇帝令而下。
现在,只是王玄策游说所致。
大军远去,铺垫出不一样的大唐神话。
……
长安城之内,也变得波诡云谲起来。
“陛下,臣有本要奏!”
许敬宗立站而出。
“爱卿有何事要奏?”
李治问道。
“臣要告司徒褚遂良以权谋私,把控朝政,利用职权之便,安排家族亲近之人进入政要为官。”
“臣还要告司徒褚遂良知法犯法,兼并土地,废坏国策。”
“此乃是证据,还请陛下明鉴之。”
许敬宗从衣袖之中,抽出一叠厚纸,呈交给了内侍。
而站在一边的褚遂良也是一愣。
这是要搞什么?
这大多的事。
这朝中的人,有哪几人没有给自己人引荐,又有几人没有兼并土地呢?
褚遂良余光扫过了龙椅上的李治,只见李治看着手中的纸张,脸色低沉。
“哼!”
李治突然大怒,将案上的奏折全部推倒在地。
“朕的司徒,你说这是不是真的?”
李治手指着散落一地的奏折,质问道。
“臣知罪,还请陛下息怒。”
褚遂良更想不出,为何李治会突然发难。
“这么说来,奏折所奏之事,你都认了。”
李治声音冰冷,让群臣心间,都不由泛起来丝丝寒意。
没有人知道,这个小皇帝要干嘛?
“臣一时糊涂!”
褚遂良伏跪在地,还真考虑李治的用意,完全没有意料到事情的严重性。
作为李世民指定的顾命大臣,没有尽到辅佐的职责,反而帮助长孙无忌制衡新皇。
李治如何能忍之,这第一刀,便是就要落在褚遂良的身上了。
“以权谋私,兼并土地,该当何罪?”
李治狠辣的一面,在此时也暴露出来了。
如不是局势使然,他绝对不会露面而出。
在内忧外患之下,他唯有快刀斩乱麻。
“按律,该当消去官位,交由大理寺审理,再按罪处理。”
许敬宗立即答道。
“那便交由大理寺审理,按罪处理,不可轻饶。”
李治斩钉截铁的说道,帝王的铁血无情,展露无遗。
“陛下,臣知罪,臣知错。”
褚遂良也终于回过神来了,这位陛下,现在不像是在开玩笑。
是真的要拿自己开刀。
也知道,是自己错在了哪里。
同时他的眼睛,不由扫向两边。
“陛下请息怒!司空大人也只是一念之差,如今又是用人之际,还请陛下从请发落。”
崔挹挺步上前一步。
“还请陛下从轻发落,司空多年以来,多有政绩,多有功劳,就赦免他这一次吧。”
韦挺也后一步进言道。
他们现在氏族门阀都抱在了一起。
族与族,相互通姻,已然成为了一个整体。
荣辱与共,同进同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