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0章 这不对吧?
咸阳有很多游手好闲的原外国人、现秦国人,都是被灭国之后迁来的大小贵族。
这群人数量众多,却游离在核心之外,失去原本的地位,只能抱着家财无聊度日。
明面上,天下是秦国的,天下人也都是秦人,但是,不仅他们没有把自己当成秦人,秦国也没有把他们当成秦人。
老秦人和新秦人会被区别对待,这理所当然。
但从贵族数量上看,后者在咸阳的占比加起来已经超过了前者。
仅有数量,却没有多少地位。放任这个巨大的群体在咸阳当透明人,怨气不会消失,只会在沉默中积攒。
按照多年前灭韩时的规定,迁来的贵族中,每家至少送一位后代去学宫学习,毕业后他们要么继续当家里蹲,要么自费出去游学,要么服从安排,分配到官吏手下工作。
这算是一条接触官方的渠道,总体而言地位不高。
秦国会任命外国人为官,现任公卿也有不少原本是外籍人士。像李斯就是楚人。但是,这都是统一之前的事情了。
统一之后被任命的外国人,例如淳于越,放在博士队伍里,负责学术顾问、利益咨询。
大部分属于有虚职,却没有实权,只作为一种文化象征,是有限的笼络。
除了这种纯文职,还有部分技术人才也会被重用。
其他的,中央不会为他们开放,地方的官职当然也没有。郡县的主要官职由咸阳任命,基本都是心腹重臣,为秦国流血流汗立过功。
哪里轮得到那些原本的敌人。
出身限制,又没有能够力压众人的绝世才能,想要在咸阳博一条出路真是千难万难。
因而当项梁感受到这种想要让自己做事的意向时,想也不想就应下了。
矜持?那是什么?有机会送到眼前就要直接抓住。他在咸阳的目标就是稳住分家并向上爬,良机已至,何必谦让。
他清楚地知道里面肯定有坑,但是不管做什么事都摆脱不了伴随的风险。利益越大,风险越大,向来如此。
这样爽快的应答让赵昌对人再加一点好感。
他选择项梁的原因很简单,之前两人有过间接接触,能力看上去不错。不管是初来乍到时选择的冒头方式,还是之后对家中子弟的管教,以及整体的素质,都在优秀之列。
“我明白那样的诬陷不是来自您的意愿,如果您愿意帮助魏人洗清冤屈,我也愿意报答您的辛劳。”
在这件事上启用楚人,既是因为如果只让秦人来判定,这是绝对的吃力不讨好,不管怎么判都要挨骂。
项梁要担任的角色明显是个分锅的,出来帮忙拉点仇恨。
此外,借这个机会提拔他,也是在向许许多多认为自己难有出头之路的新秦人表明:出路还是有的。
不管是为了让他们安心、减少骚乱,还是动摇他们的团结,就此暗中分化——谁想为秦做事,谁不愿意为秦做事——对赵昌而言,整件事利大于弊。
项梁很想淡定地表示自己完全不在意会收到什么样的报答,但憋了半天,还是没憋住,试探道:“我的辛劳其实也不值得多少。”
赵昌觉得他真的好含蓄,和刚才一口答应下来的样子完全不一样,回答道:“值得的。您帮助魏人主持公平正义,这是在维护咸阳的安宁。我想,或许您和中尉会有共同语言吧。”
中尉统领京师卫戍军队,维护咸阳及周边治安,巡查禁苑、宫门,防备盗贼与叛乱,战时还会参与征调兵员或协同作战。
这时候提到中尉,显然是准备事后让项梁去那旮沓做事。
项梁已经没心思问自己到底能当中尉管辖的什么档次的属官了,这就职的方向让他觉得非常出乎预料。
“中、中尉?”他愣住两息。
你有点自觉好么?我诶,出身楚将啊。你刚想用我,就把我往保卫咸阳的军队里放?
你就不防着点我?这不对吧。
“对啊。您不喜欢他?”赵昌问。
这话可不兴说,项梁忙道:“不不不,我对上卿敬仰已久。”
他一个人是不可能动摇整个军队的,更何况是咸阳的军队。但知道这种情况是一回事,敢把人往里面放是另一回事。
“那就好。”赵昌打补丁说,“其实也不一定要巡防咸阳,我担心您适应不过来。”
说人话就是,项梁会被排挤。他做一个空降的楚人,当然与大家格格不入,相处肯定需要长久磨合。
“像是司马就挺不错……”赵昌道。
这已经是中上层的官员,隶属中尉,俸禄六百石至四百石,掌管军马、兵器库及军事训练,战时负责调配兵员与辎重。
项梁有一点点阴暗地想:司马有时会练兵,是不是要套我们家的练兵方法。
很快他又掐灭这个念头,没有人是这样套路的。而且又管马匹又管武器,这是相当重要的职位。
一出道就能到这种程度,简直是大开后门,对比自己要做的那“鸡毛蒜皮”的小事,项梁突然觉得有点亏心。
“……是为难您了吗?”赵昌问。
他看得出来,这反应不能算是欣喜若狂,但也不是嫌弃。心里再给人加一分。
对自身当前的价值有判断,也对该获得的好处有判断,没有自视清高,没有迷昏头脑。这值得给出延长相处的机会。
项梁摇头:“不曾为难。”
作为祖传的从军人员,从小到大的教育中,不能说有多少忠君爱国的内容,但起码有一点点基本的做人道理。
付出的代价与收获的酬劳在他看来有不对等的地方,这就足够让他约等于无的良心感受到些许谴责。
只不过亏心是一回事,想要是另一回事。
心里的不舒服,忍一忍就过去了。
赵昌却另提一个职位建议:“我想起来了,您族中有不少年轻人在易市忙碌,不如您将来先负责咸阳四周几个易市的治安,打击奸商与非法交易,有熟人在身旁,也更自在一些。”
他给的职位都放在军队之中。不管项梁愿不愿意,他都不会把人往其他方向提拔。
毕竟他们家有项羽在,让项梁在军队里混一混就算了,如果在军队外的地方混出头,那将来项家就有点过分了。
“这……好。”项梁心中有轻微失落,但也松了一口气。
这样的话,大概就是做个千人,同样隶属中尉,俸禄约四百石至三百石,统领士卒(约千人编制)执行具体防务任务,平时也会负责屯驻要地或临时征调。
这在他来看才算正常的交易。反正搭上了线,以后慢慢爬就是了。
一次站得太高,实在太吸引注意力。在那种情况下,如果想要坐稳,少不得要更多地依赖秦太子借势,最后不得不成为完全的附庸。
说他有心气也好,说他还无法彻底接受“认同自己是秦人”也好……至少在当前,让他放下微妙的自尊去依附,他难免会感到别扭。
既然有另一个选项,项梁觉得现在就刚好。
我付出,然后得到对等的报酬。
赵昌也不在意,只要对方做事,自己就能达到目的,道:“那么,齐楚与魏的事情,就先交给您了。我等待着您为我带来好消息。”
“我会做到的。”
项梁离开的背影带着轻松。
事情报给太子,去探口风,没想到却被太子拿走交给别人去完成。
张苍:……
确实给自己省事了,从整体来看,这也是更优的选项。与其全让秦来承担,不如从对方内部出发分出压力,同时还能立起一个被任用的“榜样”,给外国氏族们一点新的出路暗示。
但是……
张苍:这算谁的呢?
我的工匠怎么办啊?不是我解决的问题,师兄他不会反悔不给了吧?或者,克扣数额,只分给我一点点?
李斯在他眼里的信誉等级也就一般。出尔反尔是基础,交情这种东西,必要的时候可以当成从来没有过。
张苍叹气了。
不要啊。我还等着他们多造点凿井的器具,才好改造试验啊。
太子还给我了新的图纸,从那上面我也受到了些启发,没有工匠,我拿什么来试验?
张苍心情沉重,去找李斯。
“师兄啊……”张苍的表情难以言说,“太子让我们不用担忧那件事情,接下来你也可以和项氏的梁了解之后应该如何解决,说起来,你们还都是从楚来的呢,一定能很有共同话题,恭喜您又能找到一个知己啊。”
虽然这事不是我搞定的,但这也不怪我……所以……
张苍厚着脸皮,硬生生转折,坦然地直言不讳道:“我的匠人可以送给少府了吗?”
给我工匠。
李斯:……你还真不把自己当外人,还没拿到手,这就开始“我的工匠”了?
张苍一时没能接到回应,叹气打交情牌:“师兄,其实我心中一直挂念着您……”
李斯汗毛直立,后退半步:“你从哪学来的这话?”
在他眼里,张苍不说是沉默寡言,至少也要评一个含蓄内敛。人怎么变得这么快,居然还有两幅面孔。
“师兄教我的。”
李斯忍无可忍:“……名单我已经给少府送去了。你走吧。”
“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