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4章 视察锻造厂

他身边依旧是石伟毅、曹震等人。

只是今天多了一个年轻人。

此人的容貌与朱允熥有些相似之处。

“我看等你进了城,你这舅老爷又会变回原来的样子。”

朱桂笑了笑说道。

朱允熥朝朱桂那边看了一眼。

这位王叔是郭子兴之女郭惠妃之子。

但一直以来,这些王叔的行为表现总是与外界传闻相去甚远。

虽有传言称朱桂性格暴躁,可在现实中却丝毫不见这种迹象。

朱桂察觉到了朱允熥的目光,微笑回应:“待上战场后,允熥便会知晓你十三叔的厉害。”

朱允熥轻轻耸肩:“那些不过是世人杜撰罢了。倒是十三叔刚刚所言,我深感赞同。”

然后,他的目光投向下方。

冯海手下扣押着几名蓝玉的亲兵。

朱桂双手交叉,“舅爷显然急了。这次北征由铁铉全权负责,还有你三,四叔和十四叔一同领兵。当然,别忘了还有我这个十三叔,以及在宣府驻守的七叔。”

“宗亲中有如此多将领可领军作战,更何况还有一众长期镇守边疆的公勋相助,想独揽军权可不容易。”

接着,他轻扫一眼朱允熥身后的景川侯。

依其推测,在此番大规模北伐行动中,像曹震这样的大概也只能统率一支部队。

“我们先去城里看看工部设立的造械所吧。”

未提及此次出征,朝廷具体如何布置安排,朱允熥直接转话题讨论起工部来。

一听此言,朱桂瞬间眼神亮起。

“依我看,将来朝廷应当提拔更多像工部尚书这样实干且有能力的人才。本次我朝大军可是配备了各种新式火炮等武器装备。我决心已定,不把草原翻个底朝天绝不回头。”

朱允熥并未言语。

做了个手势,便向着山脚下的大同城行去。

北巡中军大营此时正在永源山脚下静候。

待朱允熥刚至山脚下,整支军队立刻启程,径直朝向大同前进。

不多时。

大队人马已然穿越过大同西门,进入城内。

大同这座城市,自里到外都散发着浓厚的战争气息。

除了代王府之外,鲜少见到平民住宅区。

即便偶尔能见到些住所,也都关联着打仗需求。

如给士兵们提供修补衣物的小店,替官府制作一些小配件的手工坊。

大同已成为一座为战备城市。

朱允熥一边朝着工部造械所走去,一边思索着。

“以前我对草原管理还有些模糊,但自从朝廷确定了这方面的政策后,我就有了更多的想法。”

朱桂听着这句话,脸上露出了几分诧异。

看着这熟悉的街道。

他缓缓道:“以建城为中心,借助交通线路将各据点连接起来,从而逐步实现目标?”

朱允熥一愣,不过很快就镇定下来。

毕竟,他能被皇爷爷派到这里来,又怎么可能是鼠目寸光的人?

他颔了颔首,“按照惯例,我们做的每一件事,都会以大明利益为中心。但如果能在边境实行新政,不但能提高百姓生活质量,还能过上富足生活。”

朱桂皱着眉头想了想,最终颔了颔首。

“很有想法。”

前方,几个烟囱耸立在面前,那是工部造械所,大量烟雾从里面冒了出来。

街道的另外一端。

马蹄声响起。

随后,朱允熥就听到了一个熟悉的声音。

“是允熥侄儿吗?”

蓝玉总喜欢在人前显摆。

一如当年,他围困大明城池那一幕。

工部造械所前。

蓝玉骑着高头大马,一身戎装,带着一队人马,来到朱允熥、朱桂的跟前。

隔着老远,他都能看到蓝玉嘴角的笑意。

还未等众人反应过来。

蓝玉便策马朝着众人冲去。

在朱允熥看来,蓝玉就像是一头巨熊,横冲直撞。

“哈哈哈……”

蓝玉从马上一跃而下,两只脚牢牢踩在地面上,随后快速来到朱允熥面前。

终于,他在三步之外停了下来。

蓝玉一只手撩起衣角,另一只手则捏着拳头,行了一个军礼。

“练兵官蓝玉,拜见太孙。”

在周围所有人注视下,蓝玉摆出一副彬彬有礼的样子。

朱允熥居高临下的看着蓝玉,眼中闪过一丝深邃。

他微微一笑,伸手将蓝玉扶了起来。

“舅姥爷,我们同为军人,不必多礼。”

蓝玉咧嘴一笑,起身。

“该有的规矩还是要遵守的。”

然后,他恭恭敬敬地跟朱桂、石伟毅等人行了礼。

之后,蓝玉默默退到一边,等待着。

朱桂看着众人表情,笑问:“舅爷今天不去东门监督训练吗?”

蓝玉摆手道:“手下儿郎已经训练得十分出色,副将负责日常管理就足够了。”

朱桂也报之一笑,没再多说什么。

这时,旁边有人建议道:“殿下,前面就是造械所。”

还未等朱允熥回应,蓝玉抢先拍手称好道:“殿下。您真该去看看那边,工部那些人确实造出了许多先进的兵器装备,连我都忍不住想尽快领着手下兄弟们,去边疆大显身手给那些蛮夷看看厉害。”

“走,我们过去瞧瞧。”

朱允熥随口应了一声。

对于工部现在的各种事,他可以说是朝堂上最了解的一个。

自从冯宏朗接任后,各项工作都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所以。

一行人在朱桂的带领下,前往造械所。

离得近了,他才知道,这些烟囱有多高。

黑色的浓烟慢慢扩散。

然而此时,并没有任何人出于私心,去指责这一现象。

天空灰蒙蒙一片。

但是,他们对未来的憧憬,却是很纯粹的。

作为镇守大同的皇家人,朱桂负责给众人讲解工部在这里建立的锻造厂。

“这些年,这里扩建了很多次。”

“现在,不仅能为城内城外提供武器,还能生产出更多更精密的大口径火炮,以及各种枪械。”

说着,朱桂抬起手,指了指几家有明显标识的工坊。

前面这一片地方,显然是最初建造时就已经存在的,主要任务是批量生产供士兵使用的刀剑与箭矢。

后面是一个炼制防具的地方。

蒸汽驱动着各式各样的机械设备,加工着坚不可摧的盔甲。

四周是嘈杂的机器运转声,弥漫的烟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