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多识广玩蛇怪

第六十二章 北京来旨

四月上旬,南京城。

经过从二月份开始,两个月的治理后。

南方从刚开始的混乱,到现在已经慢慢开始恢复了秩序。

老朱在应天也杀到手软,把苏州、常州等地大量地主贪官污吏处决,收缴许多田地。

根据各自奏报,从四川开始,光他从蜀王朱至澍那就搞到了四百万亩田。

接着汤和在四川也是大杀四方,砍了许多贪官污吏的脑袋,甚至还南下揍了不少当地造反的土司。

一夜之间四川就有近千万亩土地登记造册。

而万历年间这个数字才二百万亩,也就意味着事实上明代四川田亩数量应该有一千多万亩。

其中八九成以上都是藩王、贪官及大地主的田,根本收不上税。

也难怪到了清朝乾隆年间,四川田亩数量能达到惊人的四千万亩,到后世更是达到七千多万亩耕地。

即便抛开建设与水利开荒等因素,这里面到底被隐瞒了多少田,谁能知道?

湖广那边也同样清查出许多田土。

四川和湖广都是从去年开始就在做这方面的工作,到了今年在汤和、徐达以及冯胜等人的监督下,已经清查得差不多。

光在四川湖南湖北重新查抄出来的田亩数量就多达四千余万亩地,如今正在紧锣密鼓地开始分地工作。

而江西、浙江、福建和江苏等地今年才开始,具体统计数据,每天都在向老朱的桌案报告。

除此之外,各布政司人事、经济、地方政务等等都是老朱在处理。

毕竟你杀那么多盐商粮商茶商,短时间内肯定会造成市面上盐价粮价茶价出现巨大波动,非常影响民生。

因此老朱必须立即做出应对,如地方官府接管各类盐田茶山田地,招募百姓晒盐、种茶和种地,又要进行蛋糕再次分配,每天处理奏折数百件,忙得不可开交。

也就是老朱身子骨像个铁人,还有朱云峰和季赫在旁边出谋划策,帮忙批阅奏折什么,不然的话换了一般的皇帝,恐怕早就吃不消得被累死。

“老祖宗,这么搞下去真不是办法。”

乾清宫内,朱云峰腰酸背痛,觉得两眼发晕,整个人都有些飘飘然了。

他已经陪着老朱连续工作了一个多月。

天知道每天就睡四五个小时,天不亮就被叫起来帮忙批阅奏折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对于朱云峰这种喜欢睡觉睡到自然醒的人来说,简直是折磨加坐牢。

“是啊老祖宗,您老人家精力旺盛,可以几十年如一日地干活,我们可不行啊,再这么下去,我俩就得死翘翘了。”

季赫顶着一对黑眼圈,他觉得去扶贫都没有当皇帝累。

或者说当明君累。

老朱倒是精神奕奕,不满地看了二人一眼道:“你们这两个没用的东西,二三十岁的大小伙,正是人生鼎盛时期,还不如我这一六十岁老头。”

“要不您怎么是三大千古一帝之一呢?我们哪里能跟您比哦,而且当牛做马也得休息休息,这都干了多少天了。”

朱云峰忍不住抱怨了一句。

老朱还真就是三大千古一帝之一,千古一帝这个概念是明朝思想家李贽提出来的,他先说秦始皇是千古一帝,又说朱元璋也是。

另外同为明朝的学者王志坚也称赞李世民是千古一帝,所以历史上被称为千古一帝的就这三个。

但古人的评价确实中肯,老朱说第一谈不上,但保四争三还是没问题。

前二肯定是秦始皇嬴政和唐太宗李世民。

老朱这个明太祖完全可以跟汉高祖刘邦,汉武帝刘彻争一争三四五的名次,甚至排名第三的机会很大。

别的不说,就这治国精力,每天睡4个小时,干活20个小时,刘邦跟刘彻拍马也赶不上。

“别啰嗦了,今天把事情做完,明天放你们一天假便是。”

老朱摇摇头,对两个后生仔很失望。

虽说他们处理事情还算不错,依靠后世丰富的理论知识,加上有提前识人之明的能力,在人事任命以及经济事务上做得井井有条。

但干点活就嫌累可不行,后世年轻人太娇惯了,放他们那个时候,行军打仗起来,几天几夜都可能没法睡觉。

正是拼搏的年纪,怎么能连这点小事都做不到呢。

“太好了。”

朱云峰顿时乐得合不拢嘴。

季赫说道:“老祖宗,福建张肯堂的公文到了,和毛骧的放一起了,郑芝龙负隅顽抗,被毛骧一通火炮压制,投降了。”

“哼,这不忠不义之徒,打一顿才老实。”

老朱十分不满。

若不是郑成功,他是真不太待见郑芝龙。

“现在南方大部分地区都平定了,两广和云南也基本上是传檄而定的节奏,老祖宗,接下来怎么说?”

朱云峰又问道。

“先灭了李自成吧。”

老朱想了想,说道:“他逃入大别山里,始终是个祸害。”

“那也没什么办法,重武器上不了山,光靠自动步枪和两只脚能击败李自成,但人家就在山里兜圈子不和老四打啊。”

朱云峰挠挠头。

也不是朱棣无能,实在是李自成确实是逃跑大师,毕竟在中原纵横十多年没被逮住,自然是有两把刷子。

小朱棣很能打,可人家不跟你打,就只逃亡,虽然经常能逮住李自成的残部,抓到一些老营老弱妇孺之类,可抓不到他的主力也没什么用啊。

“让老四用攻心之计,给左良玉传令,令他即刻率部前往大别山,协助老四包围李自成部,压缩他的生存空间,逼迫他的队伍投降。”

老朱略微沉思之后,就迅速想到了办法。

现在的情况是小朱棣就一千多人追着李自成打,虽然这一千多人战斗力彪悍,灭个几十万大军都没什么问题。

但火力猛归火力猛,人少也很难收缩包围圈,没办法压缩李自成的逃跑路线和生存空间。

所以像这种藏匿在深山老林里,直接人海战术,大规模收缩包围圈就是上策。

后世我国抓逃进山里的通缉犯就常常用这个办法。

笨是笨了点,却很好用。

“那好,我现在就去给冯胜那边说说,让他给左良玉下令,顺便嘱咐一下老四。”

朱云峰便放下要处理的奏折往电讯室走去。

李自成谈不上心腹大患,可放任这样的流寇在腹地作乱,老朱也不会安心北上前往北京。

因此他必须把所有的事情都处理好,让南方处于稳定状态才能从容北上。

过了一会儿朱云峰从电讯处出来,说道:“老祖宗,已经吩咐好了,老四那边已经立了军令状,一个月内就把李自成人头送过来。”

“看来是李自成一味逃跑,让老四生气了。”

朱元璋倒是没在意军不军令状的事情,只是笑了笑道:“这也算是件好事,老四现在仗着火器之威,有些横冲直撞目中无人,也该让他把以前学的兵法好好实战实战。”

“陛下,陛下。”

正在这个时候,史可法、马士英、韩赞周、张慎言等人匆忙跑进来。

他们目前有的担任南京内阁学士,有的担任六部尚书,从老朱坐镇南京开始,南京内阁与南京六部尚书就开始运转,从原来没有权力变成有了权力。

虽然由于老朱的存在,他们还是没什么太大的实权。但跟以前比已经好了太多,每天都在协助老朱处理各地事情。

平时基本上没有重要的事情都不敢打扰老朱,现在急匆匆进来,必然有大事发生。

“怎么了这般慌慌张张?”

老朱皱起眉头道。

众人对视一眼,还是韩赞周大起胆子,小心翼翼到殿前跪下说道:“回禀陛下,北.......北京万岁爷下了圣旨,让我等........”

“一口气说完。”

老朱不悦道。

“让我等密谋将陛下除去........”

韩赞周说完之后,额头便冷汗直冒,说道:“万岁爷当是受了奸人蒙蔽,以为太祖陛下是假冒,所以才如此这般,请陛下莫要责怪。”

“哦?”

老朱环视一圈道:“你们都接到了密旨?”

“是.......”

大家也都如鹌鹑般答道。

如果不是大家都收到了密旨,又怎么可能敢过来跟老朱说?

很简单的道理,要是崇祯只给一个人下圣旨,出于对崇祯的忠心,那个人肯定藏起来,当作不知道。

但大家都有,一旦他们不互相问问,都选择缄默其口,只要有一个人向老朱汇报这事,那么就说明他们只忠心崇祯而不忠心大明太祖爷。

这不是作死是啥?

所以在收到圣旨后,众人互相试探了好一会儿,都确定大家都有,这才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就只能向老朱说了。

韩赞周跪在地上继续道:“太祖爷,奴婢已经将给我送密旨的人抓起来了,是东厂的番子。”

“我也抓起来了,是锦衣卫的人。”

“我等见事关重大,不敢隐瞒。只是万岁爷必然是受奸臣蒙蔽所致,还请陛下不要怪罪。”

“依我之见,必定是周延儒、陈演等老贼进了谗言。”

“听说周延儒两个月前就因为收受贿赂,卖官鬻爵而被万岁爷赐死。”

“........”

几个人都感觉有些神志不清了,都跪在那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

实在是这件事太大了。

末代皇帝要派人抓开国皇帝,可他们又得忠诚于崇祯,那肯定是不敢把责任往崇祯身上推,就只能往阁臣身上拦。

为了给崇祯开脱,也实在是为难了他们。

不过好在老朱倒是没生气,毕竟他本来就打算废掉这厮。

崇祯真就是占了个“宵衣旰食”的努力以及“自缢殉国”的骨气,不然以他的骚操作,老朱都想砍了他。

现在听到崇祯下密旨让他们把自己除掉,老朱真不怎么生气,甚至觉得有些好笑。

当皇帝当到这个份上,还得下旨求官员回头,真是差劲。

“好了。”

老朱摇摇头道:“你们给他回个奏折,告诉他朕的事情。史可法。”

“臣在。”

史可法忙不迭站出来。

“你去拟个圣旨,给朱由检送回去,告诉他,现在来南京觐见朕,在朕面前认个错,朕还能高看他一眼。看在他自缢殉国不失了风骨,朕让他安心当个太平王爷享乐一生。但若是等朕打到北京去,那便囚禁凤阳到死吧。”

老朱淡淡地说道。

朱由检一生确实勤勤恳恳,为国家操劳,也自缢殉国,没有丢了大明的骨气。

可这改变不了他能力不行,没有明君扭转乾坤的本事,甚至还各种乱七八糟的操作导致大明国力持续不断衰退,最终让大明灭亡的事实。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大明灭亡崇祯至少得占50%的责任。

如果学他哥哥那样干脆把权力交给太监,任由太监们贪腐、拷打权贵银两,索取大量贿赂上供给皇帝,说不准这江山还能维持下去。

现在大明江山破败成这样,与崇祯刚愎自用,反复无常,疑心病重又没什么政治军事经济以及战略能力有很大关系。

所以老朱肯定是要废了他。

不过要是现在崇祯马上南下过来忏悔认错,看在他自缢的骨气上,还是可以稍微宽容一点。

要是还不知死活,那即便是子孙后代,也只能圈禁凤阳到死了。

众人互相对视,都松了口气。

唯独史可法露出一个比哭还难看的笑容,额头和后背冷汗簌簌地落。

说到底崇祯再差劲也是他的君王,虽然老朱也是他的君王,可在这个年代拟这种圣旨,着实有点不忠不义了。

就怕被人戳脊梁骨啊。

但老朱的话他也不敢不听,只能磕头道:“臣遵旨。”

“退下吧。”

“是。”

众人长舒了一口气,退出乾清宫。

老朱给他们的压力实在是太大了,仿佛被一头猛虎盯着,实在是心惊胆战。

看着他们离去的身影,等乾清宫大门彻底没人,只剩下远处碧蓝的天空,老朱眯起眼睛,似乎是与朱云峰季赫说话,又似乎是自言自语,轻声说道。

“希望那小子识时务一点,可别真让我这个老祖宗带人杀去北京。开国皇帝夺了子孙后人的江山,听着有些悲凉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