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南方来了个太阳
从二月份老朱到南京,他就正式宣布自己下凡临世,不再遮遮掩掩。
如此消息迅速传播出去,很快扩散到了整个南方。
不过北京那边道路遥远,加上北方起义不断,大大小小的流寇肆掠,治安很差,因此消息倒是送得慢。
但南京还是有不少官员偷偷私底下给崇祯上奏折,加上老朱不加掩饰,一些退休官员、锦衣卫、东厂探子,自然要把消息传递出去。
等到三月底的时候,在北京紫禁城的崇祯终于确定了一件事——应天南京城的确出现了一个自称明太祖朱元璋的人。
而且这个所谓的明太祖朱元璋还得到了大量南方官员的拥戴,堂而皇之地坐在南京城中对外发号施令。
那一瞬间,崇祯都快疯了。
因为最早关于这个明太祖朱元璋的消息出现在湖广,有一些官员暗中密奏,通过内阁把奏折送到他的桌案上,说有这么个人出现。
然后就是其它一些乱七八糟的消息,有说徐达来了,有说汤和来了,甚至还有说蓝玉的。
但吕大器和左良玉以及湖广大部分幸存的主要高级官员拥有直达天听的能力,直接写奏折告知崇祯,说已经把假冒太祖的人消灭掉了。
之后崇祯也就没有放在心上,甚至因为孙传庭打败了李自成,吕大器和左良玉消灭了张献忠而感到非常高兴。
结果短短几个月后,四川那边也有奇奇怪怪的消息传来,让当时的崇祯很是纳闷。
不过那时他也没放在心上。
主要是大明已经出现混乱的局面,到处起义频繁,各种杂七杂八的消息送往朝廷。加之受流寇、道路、驿站裁撤等等影响,消息不仅杂,而且乱。
什么乱七八糟的消息都有,甚至还有几百号人冲了偏远地方县衙,然后自立为帝的事情,有些奇奇怪怪的小道消息也很正常。
但因为涉及到太祖爷,崇祯还是给四川巡抚陈士奇发了诏书询问了一番,陈士奇等人回信说没有的事,都是流言蜚语。
后来包括孙传庭、吕大器、李乾德等人也纷纷上书,表示“太祖爷”是假消息,因而当时崇祯也就继续没有在意。
直到如今南京又出现了明太祖。
南京跟地方不同,明末地方锦衣卫势力大幅度衰退,监察消息的能力被严重削弱,所以地方上的监察力量严重不足。
可南京作为二京之一,不仅有镇守太监,提督南京。同时还有南京锦衣卫指挥使,负责南京的稽查抓捕工作。
如郑芝龙的三弟登州副总兵郑芝凤在大明亡国之后,从山东跑到南京拥立福王,就被福王任命为南京锦衣卫指挥使。
因而当地锦衣卫势力虽大不如前,且会听从韩赞周等人的调遣,但依旧存在,能够直达天听,用锦衣卫的方式给崇祯上密奏。
在这种情况下,崇祯才意识到,近几个月来关于明太祖下凡的消息或许都是真的。
而且更可怕的是,那人已经称霸了整个南方。
在确定了这个消息的属实性之后,崇祯没有因为太祖下凡而感到高兴,而是深深的悲凉与愤怒。
愤怒的是一个假冒的太祖,竟骗得南方官员团团转。
悲凉的是。
南方无数官员归附。
甚至根据孙传庭等人的奏报来看。
这就意味着包括孙传庭、吕大器、陈士奇、李乾德等南方诸多督师、督宪、巡抚封疆大吏,全都倒戈。
为此崇祯在得到消息的时候,第一时间是不敢置信。
等到越来越多的消息传来,确定消息属实后,他便在乾清宫内大发雷霆,杀了南方那些归附朱元璋的臣子心都有。
本想砸一些东西,但看着身上龙袍都缝缝补补,最终也只能撕了几张奏折泄愤。
“都是奸臣,都是逆臣。这帮贼子,欺朕太甚。”
崇祯怒火中烧,把奏折纸张撕了往前一扔,扔得漫天都是,落到了跪在下面的陈演和蒋德璟这两个内阁大学士身上。
陈演缩了缩脑袋,看到崇祯大口喘气,怒不可遏,便忙出声劝道:“陛下息怒,陛下息怒。”
“息怒?”
崇祯双目圆睁怒气冲冲地看着他道:“一个假冒的太祖,他们便纷纷归附,全都是叛国逆贼,还让朕息怒?”
蒋德璟也忙道:“陛下,当务之急,还是要想出对策。”
“那你们说说,该如何是好?”
崇祯一屁股坐回书桌后,竖起眉头盯着他们。
二人对视一眼,面面相觑。
他俩是崇祯末期的宠臣,都不是什么好东西。只会迎合上意,出一些崇祯想要的主意以此讨崇祯欢心。
但要说能拿出什么正经主意,大明江山也不会灭亡。
事实上历史上崇祯十六年末,李自成攻下陕西,攻打山西,顺天巡抚杨鹗建议撤回驻守宁远的吴三桂入守山海关,策应京师。
崇祯认为有理,陈演认为不可,就拿出各种理论劝崇祯。导致这件事一拖再拖,延误战机。
结果李自成攻破山西,崇祯在崇祯十七年一月大怒把陈演罢官。
所以历史上这个时候陈演已经罢官了,甚至这个时候本应该都被李自成给抓住,最后送了很多银钱保命,结果还是没把命保住。
然而现在由于李自成没有攻破陕西,甚至还被小朱棣撵着到处跑,算是间接救了陈演的职业生涯和他的小命。
不过陈演和魏藻德纯粹奉迎上意升官,自然没什么水平,于是只能说道:“臣以为,陛下若想发兵讨贼,如今国库已经没钱,也没有兵马可派。但却可以策动南方官员和兵马,让他们拨乱反正。”
“是的。”
魏藻德听到陈演的话,立即说道:“南方诸多官员都是听信谣言所致,人云亦云,三人成虎。很多人归附那所谓太祖,也是因他自称太祖。这无疑说明他们是忠诚于大明,只是那人号称大明太祖,让一些大员信奉,于是在这些人的带领下,南方诸官便皆以为如此。现在陛下下旨,痛斥这等虚假之事,勒令他们即刻处死叛贼,则南方便能传檄而定。”
“唔.......”
崇祯慢慢冷静下来,思考后觉得也只能这样,便点点头道:“那好,便按照二位先生所言。”
由于陈演还没有判断失误导致李自成兵临北京,所以这个时候崇祯还是很相信他们,甚至历史上都称呼他们为先生,还以为他们有什么大才。
不过别管他们有没有大才,仔细想想,现在也确实没什么办法。
要兵没兵,要钱粮没钱粮。除了想办法让南方官员反正,让他们自己解决问题,似乎也别无它路。
“现在贼寇占据了南京,臣担心的是漕运问题。北方必须要南方的粮食才能撑下去,一旦漕运被断,则北京有失,所以此事当谨慎。”
“但好在似乎那贼寇想隐瞒消息,上个月送来北京的粮食不仅没有少,甚至还比以前多了许多,平抑了北京粮价。”
“看奏报说,那人在南京大肆以杀叛国官员为名,查抄家产钱粮,也许今年的漕运粮食比往年多了许多,就在于他查抄所得而来。”
“那为什么他要把查抄所得的钱粮送往北京?”
“莫非此獠是真在把自己当太祖对待?想来也是骗人太深,或者说怕南方官员起疑心,因而才如此。”
“应该是这样,毕竟陛下在北京,他要是断了漕运,南方诸官怕是立即怀疑他。这样一看,南方的官员还是忠心为国的,不是逆臣。”
二人思路打开,居然开始有理有据地分析起来,甚至言语当中,都是给南方诸多官员找借口。
他们可不敢真说南方官员们的坏话。
南方官员是士大夫的主要群体,在大明官场的话语权很大。
虽分成不同派系,可若真触碰到他们利益,集合起来对他们群起而攻,那下场不敢想。
所以他们只能选择维护,找理由为南方归附朱元璋的官员们开脱。
何况现在归附老朱的官员太多了,大量官员虽然被杀,可殉国官员也不少。加之被老朱起复的官员,数量足足有数千近万人。
这么庞大的群体,二人敢得罪,死都不知道怎么死。
“算了,先不说这些,只是孙传庭吕大器辜负朕的厚望,居然也投了逆贼,当真是罪不可恕,朕要把他们下狱。”
崇祯说道:“发圣先生,你即刻拟圣旨,派锦衣卫把他们抓回来。”
“陛下不可。”
魏藻德马上劝道:“他们可非袁崇焕、熊文灿之流,如今已在地方形成割据之势,一旦拿他们,恐怕后果不堪设想。”
“额.......”
崇祯这才恍然大悟,他刚才气急了,把孙传庭和吕大器当作袁崇焕与熊文灿对待了。
袁崇焕和熊文灿也是封疆大吏,执掌兵权。但他一声令下,二人随即就被解除官职,押赴京城受审,随即被崇祯下令杀死。
那时候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他是天下共主。江山虽有波动,可远不像现在这般糜烂,二人也不敢有任何叛心。
而眼下孙传庭等人已经奉南方那个假太祖为主,他这边再下这样的命令,很有可能激起孙传庭等人的不臣之心,到时候连劝他们回头都不可能了。
“是了。”
崇祯渐渐恢复理智,便说道:“那就下旨安抚一番,措辞不要太严厉,只是询问一下他们为何弃朕与大明江山于不顾。若他们还心存国家社稷,心存朕,就应该马上前往南京,将那冒充太祖的逆贼抓捕送回来。”
“是,臣即刻去拟招。”
陈演长舒了一口气,这伴君如伴虎,日子也不好过啊。
当下崇祯到处给南方的官员发圣旨,要求他们即刻铲除掉南方的那个假冒太祖,拨乱反正,回到北京朝廷的怀抱。
但崇祯显然没有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现在大明已经风雨飘
摇,南方却已经被老朱给平定。
在一系列大刀阔斧的粗暴政策下,南方竟然短时间内得到了安宁。
这种政策粗暴归粗暴,却很有用。
杀了贪官污吏和地主劣绅,把田地分给百姓,百姓就能种地吃饭,不会造反起义,自然安安分分。
等到南京之后,老朱就不再隐藏,向天下宣布自己的到来,消息先是在二月份于南京发酵,接着在三月份几乎传遍了整个南方。
四月份的时候,南方很多官员给北京的亲朋好友同窗同年客座恩师以及学生写信,把事情经过告知了他们。
其中就有内阁大学士蒋德璟。
他是天启二年的进士,与林胤昌、黄道周是同榜进士,关系很好,属于明末内阁大学士中少有贤明的一位。
林胤昌虽未投降建奴,出仕满清,却因为也未出仕隆武小朝廷为大明效力而被朱元璋所嫉,虽有人向他举荐,但朱元璋却没有召他。
不过黄道周是著名抗清名臣,老朱很是喜欢,于是召黄道周来南京,担任南京内阁大学士,与史可法等人一起组阁。
黄道周就给蒋德璟写信,把前因后果都给他说明。
蒋德璟看后并没有说什么,只是哈哈大笑了两声,随后又沉默许久,最终选择暗中安排人把消息传播出去。
事实上他也只是推波助澜一番。
到明末的时候南北已经不像明初那么割裂,很多在南方担任地方官的人本身就是北方人,在北方亲朋好友众多。
他们不仅给在北京的朋友写信,同时也会给在老家的家人写信,把情况说一下。
这么做当然有风险。
崇祯一怒之下,可能掀起大案,所有接到信的人万一被处死怎么办?
然而一来他们被迫按照老朱的旨意把老朱来的消息散播出去。
二来他们只是把前因后果讲一下,也不会劝说家人朋友来南方投靠老朱。
三来这是南方归附老朱的官员集体行动,数千名官员写信,通过各种渠道往北方送信。
正所谓法不责众,北京九成以上官员都收到了信件,崇祯再丧心病狂,也不可能把全城的官员都杀了。
所以也就最近十多天功夫,大量官员、在南方为官的官员亲属以及百姓,都收到了这股风声,听说了老朱在南方出现,下凡拯救大明的事情。
南方来了一个太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