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6章 战地医院

郭子仪站在不远处,凝视着这一切。

他看到杜黄裳做事如此认真细致,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对杜黄裳的工作非常满意,于是放心地将大权全权交给他处理。

最后,郭子仪轻抚着自己那如银瀑般的胡须,转身离去,留下杜黄裳继续完成他的任务。

他慢慢地向前走着,每一步都显得有些沉重。

他抬起头,目光凝视着那如血残阳的天空,仿佛那一抹猩红的晚霞能够映照出他心中的忧虑和不安。

沉默片刻后,他突然沉声道:“传令兵!”

声音不大,却在这空旷的战场上显得格外清晰。

随着他的呼喊,两名身着轻甲的传令兵如离弦之箭般疾驰而来。

他们的身影在夕阳的余晖中显得格外矫健,胯下的战马也如同风驰电掣一般。

眨眼间,两名传令兵便来到了郭子仪面前,他们如雕塑般稳稳地勒住缰绳,动作整齐划一,没有丝毫的拖沓。

郭子仪看着眼前的传令兵,面色凝重地说道:“天已近黄昏,传我军令:晚上全军就地扎营,优先安置伤兵。各营需在半个时辰内如铜墙铁壁般完成防御部署,派出三倍警戒。”

传令兵们静静地听着郭子仪的命令,他们的脸上没有丝毫的犹豫和迟疑。

待郭子仪说完,他们齐声抱拳应诺道:“遵命!”

紧接着,两名传令兵如飞鸟般迅速调转马头,分头奔向各处营地。

郭子仪稍稍停顿了一下,他的目光就像探照灯一样,迅速地扫过远处那片哀嚎不断的伤兵营。

紧接着,他又补充说道:“还有,吩咐火头军尽快熬制一些热粥,记得要多放一些姜片。这秋夜的寒气,就如同那刺骨的寒风一般,我们的将士们急需这热粥来温暖身体。”

郭子仪的话音刚落,左右两边的亲兵们便如同疾风一般,迅速而恭敬地领命。

他们动作敏捷地跃上快马,如流星划过天际一般疾驰而去,传达郭子仪的命令。

郭子仪抬头望向天空,只见那暮色如同一层黑色的大幕,正缓缓地合拢。

几只乌鸦在战场的上空盘旋,它们的身影在暮色中显得格外诡异,仿佛是一群幽灵。

这些乌鸦不时地发出一声声如泣如诉的凄厉鸣叫,让人毛骨悚然。

“熊将军!”就在这时,郭子仪突然喊道。

听到这声呼喊,身材魁梧得如同擎天巨柱一般的熊虎中,立刻如猛虎下山一般,大步流星地走了过来。

他身上的铁枪随着他的步伐,发出清脆的叮当声,仿佛在诉说着他刚刚经历过的激烈战斗。

熊虎中的脸上沾满了鲜血和泥土,左臂上缠着的绷带已经被鲜血浸透,但他依然如苍松一般,挺直了腰板,稳稳地站立着。

“熊将军,你的伤势如何?”郭子仪面露忧色,关切地问道。

熊虎中却不以为意,豪爽地咧嘴一笑,露出那口有些发黄的牙齿,朗声道:“大帅放心,这点小伤不过是蚊虫叮咬罢了,末将还能再战三百回合!”

郭子仪见状,心中稍安,点头微笑,眼中闪过一丝如流星般转瞬即逝的赞赏之意,说道:“熊将军果然勇猛!”

他略一思索,接着吩咐道:“熊将军,你去把武令珣刚才说的那几人叫来,先对他们好言相劝,就像那春风化雨般,让他们感受到我们的诚意。”

郭子仪稍稍停顿了一下,然后继续说道:“然后,再由他们从那些如同绵羊一般的俘虏中,挑选出那些愿意立刻投降的士兵。”

郭子仪的声音不紧不慢,却透露出一种不容置疑的威严。

他顿了顿,又云淡风轻地补充道:“至于那些冥顽不灵、死硬到底的家伙,若是他们继续执迷不悟,就把他们给我挑出来,格杀勿论!绝不能让他们蛊惑其他俘虏的心智。”

熊虎中闷声闷气地应了一句,然后满脸狰狞地露出一副嗜血的笑容,大踏步地走向俘虏。

这位以嗜血闻名的猛将,其残忍手段可谓是令人发指。

他对这种事情的喜好简直达到了一种病态的程度,仿佛只有在折磨他人的过程中,他才能找到真正的快感。

据传闻,当他审讯俘虏时,即便是那些最为顽固的叛军,也会被他吓得屁滚尿流。

他的恐怖形象和残忍手段,让所有人都对他心生畏惧。

郭子仪带领着他的亲卫们,继续在战场上巡视。

越往前走,他们所看到的战况就越发惨烈。

四周横七竖八地插满了弩箭、羽箭、枪弩,这些致命的武器散落在各处,仿佛在诉说着刚才这里发生的激烈战斗。

不仅如此,还有一些火药包炸出的土坑,坑坑洼洼的地面上,到处都弥漫着浓烈的血腥味。

这些鲜血已经浸透了大地,使得原本的土地变成了一种如墨般的深黑色,仿佛大地也在为这场血腥的杀戮而哭泣。

空气中弥漫的浓烈血腥味,让人闻之欲呕。

而那些折断的兵器、破碎的盾牌以及染血的旗帜,更是如垃圾般散落各处,显得格外刺眼。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郭子仪并没有停下脚步,他带着亲卫们继续向前走去,来到了战斗最为激烈的地方。

这里,层层叠叠的尸体、兵器和旗帜堆积如山,形成了一座恐怖的“尸山”。

地面被鲜血浸透,踩上去发出令人作呕的黏腻声响。

每走一步,都能感觉到脚下的鲜血在挤压、流淌,这种感觉让人毛骨悚然。

在这座“尸山”的顶端,一杆“史”字大旗斜插在尸堆上,旗面已经被鲜血浸染,原本鲜艳的颜色变得黯淡无光。

在晚风的吹拂下,这面旗帜有气无力地飘动着,仿佛是在为这场惨烈的战斗默哀。

“大帅小心!”亲卫突然惊叫道。

郭子仪心头一紧,急忙低头看去,只见脚边一个叛军伤兵正躺在地上,浑身是血,肠子都流了出来,看上去惨不忍睹。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垂死之人,却还在拼尽最后一丝力气,想要抓住郭子仪的靴子。

那士兵的腹部被长矛刺穿,伤口深可见骨,鲜血如泉涌般不断往外冒。

他的脸色苍白如纸,嘴唇毫无血色,但双眼却死死地盯着郭子仪,透露出一股绝望和不甘。

郭子仪见状,轻叹一声,缓缓地拔出佩剑,手起剑落,干脆利落地结束了对方的痛苦。

剑刃划过咽喉的瞬间,郭子仪注意到这不过是个十六七岁的少年,脸上还透着几分稚气。

他暗自叹息:“真是造孽啊……”

郭子仪收起佩剑,继续迈步向前。

走了没多远,他来到一片山坡下的平地上,只见这里整齐地摆放着一排排裴徽一方士兵的尸体,看上去足有两三千人。

这些尸体横七竖八地躺着,有的缺胳膊少腿,有的面目全非,显然都是经过了一场惨烈的厮杀。

空气中弥漫着浓烈的血腥味,让人闻之作呕。

郭子仪凝视着这些尸体,心中感慨万千。

就在这时,一阵惨绝人寰的叫声突然从伤兵营方向传来,那声音如同鬼哭狼嚎一般,在这寂静的战场上显得格外刺耳。

这叫声犹如一把利剑,瞬间刺破了郭子仪的思绪,将他的注意力吸引了过去。

这一片己方战死士兵的尸体,堆积如山,远远望去,宛如一座沉默的小山横亘在前方,让人不禁心生悲凉。

而在这座小山的前方,是两千多名伤员,他们或躺或坐,或呻吟或沉默,场面异常惨烈。

伤兵营宛如一座避风的港湾,坐落在一处背风的山坡下,十几个牛皮大帐整齐地排列着,仿佛是训练有素的士兵。

这些大帐虽然简陋,但却给人一种秩序井然的感觉。

最引人注目的,是那些身着白袍的大夫和灰衣护士。

他们在伤员之间穿梭不停,犹如忙碌的工蚁,脚步匆匆,却又显得有条不紊。

有的大夫在为伤员处理伤口,有的护士在给伤员喂药,还有的在帮忙搬运担架,每个人都各司其职,尽心尽力。

“天工之城的医疗队果然名不虚传啊!”一名副将轻声对郭子仪说道,“大帅请看,每个帐篷门口都悬挂着红、黄、绿三色灯笼,宛如三色的信号灯,分别代表着重伤、轻伤和已处理完毕。这样一来,大家就可以根据灯笼的颜色,快速找到需要救治的伤员,效率真是高啊!”

郭子仪点了点头,他的目光落在了那些正在忙碌的大夫和护士身上,心中涌起一股敬佩之情。

这些人虽然身处战场,但却没有丝毫的畏惧和退缩,他们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拯救着每一个生命。

“止血钳!快!”

“按住他!要截肢了!”

“麻药呢?最后一瓶了?”

此起彼伏的喊叫声,如同汹涌的波涛,一浪高过一浪。

这些声音在伤兵营里回荡着,让人感受到了生命的脆弱和紧迫。

郭子仪站在帐篷门口,透过那窄窄的门缝,他的目光被一个年轻的女护士所吸引。

她正跪在地上,轻柔地扶起一名伤员的头部,小心翼翼地将水慢慢喂进他的口中。

那名士兵的胸口插着半截断箭,箭身深深地嵌入肉里,鲜血从伤口不断涌出,与他苍白的脸色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每一次呼吸,都伴随着血沫的喷涌,仿佛他的生命正随着这血沫一同流逝,就像一朵凋零的花朵,在风中无力地摇曳。

女护士的手在微微颤抖着,但她的动作却异常坚定,没有丝毫的犹豫和退缩。

她专注地看着伤员,眼中透露出一种深深的关切和怜悯。

突然,帐篷里冲出一个满脸是血的大夫。

他的步伐踉跄,像是一只受伤的野兽,径直奔向帐篷的角落。

在那里,他猛地弯下腰,开始剧烈地呕吐起来。

呕吐物溅落在地上,散发着令人作呕的气味。

吐完后,大夫用袖子擦了擦嘴,然后毫不犹豫地转身,再次钻进了帐篷。

郭子仪听说过这个人,他是长安城里赫赫有名的名医,据说还曾给贵妃看过病。

就在这时,一声凄厉的惨叫划破了空气,仿佛是一把锋利的剑,从最近的帐篷中猛然刺出。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这声音让人毛骨悚然,紧接着是军医冷静而果断的指令声:“按住他!伤口必须清理干净!”

郭子仪心中一紧,他快步走近那个帐篷,轻轻地掀开一角,向内望去。

只见帐篷里摆放着十几张简易床铺,上面躺着受伤的士兵。

一名身着白袍的大夫正站在其中一张床边,全神贯注地为一名胸口中箭的士兵取箭。

两名灰衣护士紧紧地将那名不断挣扎的伤兵按压着,让他丝毫动弹不得。

而在一旁,另一名护士则动作娴熟地将各种器具递给大夫的手中。

在这个略显拥挤的角落里,一名年轻的女护士正背对着众人,她的肩膀微微颤抖着,就像是风中的一片落叶,似乎在竭尽全力地忍耐着某种强烈的不适——很显然,她正在强忍着呕吐的冲动。

天工之城提前派遣而来的四个医疗队,在战争结束后的第一时间,便迅速行动起来,以惊人的速度搭建起了十几顶宽敞的牛皮帐篷。

此时此刻,这十个帐篷里正呈现出一片繁忙而紧张的景象,不断有受伤的士兵被担架抬进帐篷接受治疗。

而与此同时,也不时会有一些因为伤势过重、救治无效而当场死亡的伤员,如同凋零的落叶一般,被轻轻地抬出帐篷,放置在其他尸体的旁边。

尽管天工之城已经成功地研制出了麻药,但由于产量极其有限,远远无法满足众多伤者的需求。

因此,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绝大多数伤者都只能咬紧牙关,强忍着剧痛。

帐篷内,伤者们的惨叫声、嚎叫声以及谩骂声交织在一起,如同一股汹涌澎湃的潮水,此起彼伏,不绝于耳。

依裴徽之令,天工之城早在一年前就着手筹备设立一家医院。

为了吸引天下名医和大夫前来,裴徽不惜开出高额俸禄和优厚待遇。

经过广泛招募,最终汇聚了一百余名医术精湛的名医和大夫。

不仅如此,裴徽还从流民中精心挑选出一千名青年男女,对他们进行悉心培养。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成功造就了五百名男护士和五百名女护士。

早在三月之前,当裴徽派遣郭襄阳特战大队,并命令赵肉等人在叛军后方建立敌后根据地、培养大批义军时,他就开始有计划地分批将不少大夫和护士运送至叛军后方,并且在流民和义军中挑选了一部分人训练成了护士。

这些大夫和护士都谨遵裴徽的命令,接受了一次严格的军事训练。

训练内容包括基本的军事技能、战场救护知识以及应对紧急情况的能力等。

连日来,这些经过训练的大夫和护士一直肩负着战场救护的重任,全力救治受伤的士兵。

他们的存在对稳定士兵的士气、凝聚军心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过去的近一年时间里,天工之城的医院一直都在有条不紊地运转着,每天仍有大量来自长安城内外的病人和伤者前来求医。

尽管医院的医疗团队已经竭尽全力,但由于病情的复杂性和伤势的严重性,时常会出现救治无果或救治不及的情况,导致一些病人不幸变成尸体。

然而,对于这些经验丰富的大夫和护士来说,此时如此众多的尸体还是第一次见到。

许多人在治疗过程中,无法忍受那股浓烈的死亡气息,一边跑出帐篷呕吐不止。

但他们并没有因此而退缩,呕吐完后,又毅然返回帐篷继续治疗。

相比之下,郭子义作为一名统兵征战多年的将领,对于这种尸山血海的场景早已习以为常。

他见过无数比眼前的尸堆更为惨烈的景象,所以对此并没有太多的感触。

然而,当他看到这些大夫们身着统一制式的白色长袍,宛如一群圣洁的天使,在尸堆中穿梭忙碌时;再看到那些男护士和女护士们皆着统一制式的灰色短褂,好似一群训练有素的士兵,一个个进进出出,忙碌而有序,他不禁再次慨叹:“裴帅真乃神人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