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 章 太后
“遗信?”皇帝打开盒子,抽出信纸,越看脸色越凝重。
当看到“太后与大皇子合谋刺杀陛下”那行字时,他猛地捏紧信纸,指节发白:“这不可能……太后她向来仁慈,怎么会……”
“陛下还记得端妃娘娘的玉佩吗?”沈砚之轻声道,“双鱼佩本是一对,端妃娘娘自已只有一只,而另一只,一直在太后手中。”
陆锦陌猛地想起南岭王尸体旁的碎玉,连忙将凤纹玉佩的碎片呈上:“陛下,这是在南岭王身边发现的,与太后的凤纹玉佩吻合。”
皇帝只觉一阵天旋地转,险些摔倒。
李德全连忙扶住他,眼中满是担忧。
“陛下,如今证据确凿,”沈砚之沉声道,“太后与大皇子勾结外敌,意图谋反,罪不可赦。”
皇帝闭目养神,良久才睁开眼,眼中闪过一丝狠厉:“传朕旨意,即刻封禁慈宁宫,任何人不得出入。
大皇子萧承诺,着即废为庶人,幽禁宗人府,非诏不得出。
至于太后……”他顿了顿,声音里带着一丝痛楚,“让她在佛堂静心修行,不得再干预朝政。”
“陛下英明。”陆锦陌与沈砚之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释然。
就在这时,窗外突然传来一声鹤唳。
陆锦陌抬头望去,只见一只白鹤掠过夜空,爪子上似乎绑着什么东西。
她心中一动,连忙让人去查看。
片刻后,宫女捧着一个小竹筒回来:“娘娘,这是从白鹤爪子上取下的。”
陆锦陌打开竹筒,里面是一张字条,上面只有寥寥数笔:“慎思之,明楼密道第三块砖下。”
笔迹苍劲有力,正是端妃的字迹!
贤妃娘娘与皇帝对视一眼,两人同时起身:“去皇陵!”
皇陵明楼的密道里,皇帝亲自撬开第三块砖,里面露出一个铁盒。
打开的瞬间,众人都倒吸一口凉气
——里面是一本账册,详细记录着这些年来太后与大皇子私吞国库、买卖官职的罪行,还有南岭王进贡的黄金珠宝清单。
“原来如此……”皇帝喃喃道,“他们这么做,就是为了筹钱招兵买马,谋反篡位。”
陆锦陌轻轻抚摸着账册,突然发现最后一页夹着一张纸条,上面写着:“陌儿,我已去了雁门关,勿念。沈砚之的伤,记得用雪参膏。”
她猛地抬头,看向沈砚之,却发现他正看着自已,眼中带着一丝了然。
原来,莞妃姐姐真的还活着,而且已经安全离开了京城。
陆锦陌心中既是欣喜又是担忧,不知道姐姐这一去,何时才能再相见。
“陛下,如今真相大白,”沈砚之沉声道,“当务之急,是稳定朝局,安抚民心。至于莞妃娘娘……”
“朕会派人暗中寻找。”皇帝叹了口气,“这些年,朕错怪了太多人。贤妃,谢谢你一直隐忍不发,为朕查明真相。”
陆锦陌跪地叩首:“臣妾只望陛下能查明真相,还莞妃娘娘和陆家一个清白。”
皇帝伸手扶起她,目光落在她腕间的玉镯上:“这玉镯,以后就别摘了。
它不仅是莞妃的遗物,更是你们陆家忠君爱国的见证。”
“谢陛下。”陆锦陌抬头,目光坚定,“臣妾相信,总有一天,莞妃姐姐会回来,亲自向陛下诉说当年的一切。”
走出密道时,天边已泛起鱼肚白。
陆锦陌指尖摩挲着袖中褶皱的信纸,远处宫墙在晨雾中泛着青灰色。
信末那句“深宫中的每一块砖石都浸着前朝旧事”突然在耳畔清晰起来。
她望着墙角丛生的苔痕,恍惚看见多年前莞妃姐姐被抬入永和宫时,轿帘掀起的一角里,那双含着露水般清透的眼睛。
密道出口的蛛网还沾着夜露,她转身时,腰间玉佩与石壁相撞,发出细碎的声响。
这声音惊起了檐下白鸽,扑棱棱掠过宫墙,惊破了紫禁城黎明前最后的寂静。
陆锦陌低头看着玉佩上“长毋相忘”的刻字,忽然想起姐姐被罚跪碎玉轩那日,也是这样的天光,碎玉片割破她掌心,血珠滴在这枚玉佩上,洇开的痕迹竟像极了宫中终年不化的残雪。
晨风中传来更夫收梆子的声响,她将信纸折好藏入衣襟,手指触到夹层里半片干枯的海棠花瓣
——那是去年上元节,她给莞妃姐姐准备的,告诉莞妃姐姐是御花园西墙角的老梅树下,竟开了株敢在冬日盛放的海棠。
此刻她踩过满地碎琼乱玉般的月光,忽然明白,这深宫里的每一缕风,原都是困兽的叹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