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宫阙悬铃

暮色漫过朱红宫墙时,贤妃正在景仁宫批改六宫账目。

铜鹤香炉里的龙涎香燃到尾声,袅袅白烟在案头堆着的奏章间游弋。

忽有宫人跌跌撞撞闯进来,发间银簪歪在一旁:“娘娘!陛下...陛下突然咳血了!”

太和殿内的情景让贤妃攥紧了手中丝帕。

皇帝斜倚在蟠龙榻上,明黄色的寝衣洇着大片暗红,御案上的奏折散落一地,墨迹未干的朱批被血渍晕染成诡异的紫色。

四皇子握着药碗的手微微发抖,六皇子跪在床前,眼泪将青砖洇出深色痕迹。

“传太医令!”贤妃疾步上前,绣着金线牡丹的裙裾扫过冰凉的地砖。

她接过药碗试了试温度,指尖触到四皇子手背上的冷汗。

这个平素最懦弱的皇子,此刻眼底布满血丝,“贤母妃,父皇已三日未进米水。”

“你先下去休息吧,这里我来照看。”贤妃说完,直接坐到了皇帝的龙榻上,“六皇子也回去休息一下吧,下晌再过来伺疾。”

六皇子抬头看了一眼贤妃,又迅速的低下头,缓缓地退了出去。

李德全站在皇帝身旁,“贤妃娘娘,先让老奴给皇帝换身衣服吧!”

“去吧,这边我看着。”贤妃头也没有抬,紧紧的盯着皇帝的眼球,手指按在皇帝的脖颈处,感受着微弱的动脉跳动。

李德全退出后,贤妃立刻拿出杨明汐给她准备的药水,掰着皇帝的嘴巴,灌了进去。

李德全回来的时候,皇上已经悠悠转醒。

他缓缓地睁开眼睛,目光有些迷茫地看着周围,似乎还没有完全从昏迷中回过神来。

“陛下,您醒了?”李德全见状,连忙快步上前,弯腰询问道。

他的声音中透露出一丝关切和担忧。

皇帝微微点了点头,有气无力地道:“嗯,朕醒了。”

他的脸色苍白如纸,嘴唇也毫无血色,看上去十分虚弱。

“陛下,你好些了没?怎么还吐血了?”贤妃泪眼婆娑地看着皇帝,满脸忧虑地问道。

她的声音有些哽咽,显然是被皇帝的状况吓到了。

皇帝伸出手,轻轻地拍了拍贤妃的手,安慰道:“朕没事,只是有些疲惫罢了。你别担心,朕会好起来的。”

然而,他的语气却让人感觉不到多少信心。

贤妃紧紧握住皇帝的手,不肯松开,仿佛生怕一松手,皇帝就会离她而去。

“陛下,你一定要保重身体啊!”她的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一样,不停地滚落下来。

皇帝深吸一口气,定了定神,“把在外的皇子都召回来吧,该立太子了。”

他的话语虽然平静,但其中蕴含的决心却让人无法忽视。

贤妃的手猛地一紧,她瞪大了眼睛,难以置信地看着皇帝,“陛下,你……”

她的声音在喉咙里打转,想说些什么,却又似乎被什么东西堵住了。

皇帝似乎知道贤妃想要说什么,打断了她的话,“朕现在力不从心,朝堂不能一日无君。

立九皇子为太子,把你父亲骠骑大将军召回来,和老九的太傅陈阁老一起辅助老九吧!”

贤妃的脸色变得更加苍白,她张了张嘴,想要反驳,但最终还是没有说出口。

她心里清楚,皇帝的决定已经无法改变,而且立九皇子为太子,这不就是自已一直努力的希望嘛。

但是,她还是忍不住担心起来,“边境怎么办?老五又……”她的话还没说完,就被皇帝再次打断。

“边境的事情,朕会另做安排。至于老五,他毕竟是朕的儿子,朕自然会有妥善的处置。”皇帝的语气有些无奈,但更多的是坚定。

“封你幺弟陆锦棠为骠骑大将军,驻守西北。

孙家无罪平反,孙家长子孙继中为镇北将军,带着二皇子镇守北疆。”皇帝的声音在殿内回荡,他的语气坚定而威严。

说完这句话后,皇帝略微停顿了一下,似乎有些气喘吁吁。

贤妃静静地站在一旁,她的目光落在皇帝身上,心中暗自思忖着皇帝的安排。

她知道,这不仅仅是对陆锦棠和孙继中的任命,更是皇帝对朝廷局势的一种布局。

皇帝稍稍歇息了片刻,“郭老将军那边把老三派过去吧,至于霍老将军那里,老四也可以拉出去练练。

老六留在宫里带领

贤妃听着皇帝的话语,心中越发清晰地明白皇帝的意图。

皇帝这是在为老九铺路啊!

就在这时,太医令匆匆赶来。

他迅速为皇帝进行了一番查看,然后面色凝重地道:“陛下,您的龙体虚弱,操劳过度,必须静养才行。”

皇帝听后,微微点头,表示知晓。

太医院里彻夜灯火通明,太医们忙碌地调配着各种药物,以应对皇帝的病情。

贤妃则守在殿外,听着此起彼伏的唤药声,心情愈发沉重。

她望着天边渐露的鱼肚白,心中感叹时光的飞逝和世事的无常。

自从两个月前那场波及三宫六院的下毒之乱后,贤妃接手了六宫事务。

她雷厉风行地查杀了多个妃嫔,原以为风波已经平息,却不想更大的危机竟然如此猝不及防地降临。

皇帝又中毒了,这无疑给整个宫廷带来了巨大的震动。

晨光刺破云层时,贤妃宣召了四皇子和六皇子。

两人跪坐在偏殿,衣袍皱得不成样子,眼圈通红。

“你们轮流侍疾,务必记下你父皇的饮食、药饵和言语,还有经手之人。”

她顿了顿,“本宫已着人快马传信,召二皇子、三皇子和九皇子即刻返京。”

六皇子缓缓地抬起头,目光与贤妃交汇的瞬间,他的眼眸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不安。

他犹豫了一下,“可是……二哥和三哥他们远在边疆,恐怕无法及时赶回京城。”

贤妃的声音如同寒夜中的冰霜一般清冷,她的话语仿佛带着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量。

“国不可一日无君。”

话音未落,殿外的风铃突然叮咚作响,清脆的声音在寂静的宫殿中回荡,惊起了檐下的白鸽,它们扑腾着翅膀,飞向远方。

六皇子惊愕地抬起头,看着贤妃那冷若冰霜的面容,心中涌起一股复杂的情绪。

他缓缓地低下了头,暗自叹息。

如果他的母妃还是德妃,外家仍然健在,或许自已也会有一丝机会吧。

然而,如今这一切都已成为无法改变的事实。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太和殿成为了整个皇宫的焦点。

贤妃每天都会在辰时准时抵达,她带来了精心调配的膳食,每一道菜都色香味俱佳。

不仅如此,她还亲自监督太医煎药,确保皇帝能够按时服药。

四皇子虽然胆小懦弱,但他心思缜密,对于皇帝的症状观察入微,并将每一个细节都详细地记录下来。

六皇子则带领着年幼的五位皇弟,每天早晚都会前来请安,偶尔也会守在皇帝的榻前,轻声诵读奏章,让皇帝了解国家大事。

三日后,贤妃正在宫中闲坐,突然有宫人匆匆来报,说是三位皇子的加急奏报已经传回。

贤妃心中一紧,连忙接过奏报,展开一看,只见上面写道:“儿臣已率三千轻骑星夜兼程,不日即可抵达京城……”

贤妃的目光落在末尾那句“望母后保重凤体”上,心中不禁泛起一丝暖意。

几位皇子戍守北疆已经快半年了,她甚是思念。

尤其是九皇子,自已唯一存活下来的儿子,上次宫中匆匆一见,还没有了解他在外这一年多的情况,就出征去了。

贤妃又将另外两份奏报看了一遍,其他两位皇子的语气也都十分恭敬,虽然并非她亲生,但对她却十分孝顺,每次来信都会关心她的身体状况。

她不禁感叹,这几个孩子都很懂事,虽然身处北疆,却始终心系京城的她。

然而,贤妃的心中也有些担忧。

整个皇宫虽然表面上看起来平静,但实际上却是暗流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