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8章 ,下乡与助农

大汉历十八年,三月十五日,上郡,雕阴县,孤山里。

“乡亲们,我大汉的日子大家都知道,想吃饱饭容易,但想赚钱就非常难。”吴越道。

孤山里的村民一阵笑道:“谁不是这样,我们孤山里还更惨,山路崎岖,累死累活挑两担麦子下山卖都卖不到几个钱,朝廷虽然收税少了,但花钱的地方却没少,以前喂饱小子们就够了,现在还要供养他们读书,笔墨纸砚哪样不花钱,这还是没出息,要是有出息考上中学了,一年期5000的学费,那真是要累死爹娘了。”

“话不能这么说,现在虽然苦一点,等考上中学之后,就可以到县城去做事,今年朝廷在高奴建设油厂,在我们郡招募了三千多人做工匠,被招募的哪个不是文化人,这一下就吃上了官家饭了。”一个上年纪的老爷子不满四周村民没出息的样子反驳道。

村民倒没有反驳,他们只是习惯性的抱怨自己的苦闷,但也认可读书这条道路。

第1次工业革命在大汉快速展开,各个新兴行业都需要高素质的人才,有中学的文凭在大汉获得中等收入不成问题。

这对普通的农户而言,已经算是鱼跃龙门,正是因为可以看希望。所以对这些农户而言,只要自己儿子有读书的天赋,哪怕是借钱也要供他读书。孤山里的村民也会想办法支援这样的家庭。

吴越摆手道:“今天我们讲的是赚钱的事情,读书的事情暂且下次再谈。”

“大家都明白,光种地是很难发财的,只有大家联合起来一起做事,发展本地的特产,这才能赚钱。”

村民问道:“发展什么特产?”

吴越笑道:“这要我们后续考察市场,但要像现在这样,各做各事显然是不成,别的不说,孤山道路崎岖,不把这路修好,我们山上即便是有特产,它也运输不出去。”

一個年长的村民皱着眉头道:“朝廷这是要我们服徭役?”

“徭役!!!”所有的村民内心一震,大汉虽然开国已经有十几年时间,但一大半村民是经过大秦时期的,他们对大秦时期的徭役可是记忆深刻,只要出去了那就是九死一生,谁也不敢保证自己的亲人还能活着回,没有人想再回那个时代,大汉他们面对的只是发展问题,回到大秦,他们面对的可就是生存问题了。

吴越摇头道:“大家放心,我们农家不是朝廷,没有资格派遣徭役。”

“但大家总想把自己的家乡建设好,田地想要增产,就要新修水利,刚刚有村民说挑两担麦子下山,累死了,但要是把这路修好了,就可以用马车拉麦子下山,没有马车,最起码也可以用独轮车,这总比挑麦子下山要好一些,而且我们山上有这么多果树,这都是祖宗给我们留下来的财富,我们把这做成果脯或者是水果罐头,这运输下山又可以赚多少钱。”

商农当初上书给徐凡,想要放开乡里之间的徭役限制,但徐凡因为种种的顾忌,终究还是放弃,并且和商农说了朝廷的担忧。

商农也认可了徐凡的担忧,后面他决定干脆用农家的力量,组织起农户,让他们自己修水利和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农家是民间组织,农户也是维护自己家乡,自然说不上徭役了。

但有个农户道:“我等还要去县里打短工赚钱,要是留在乡里,这损失谁来弥补。”

男耕女织的生活已经被大汉的工业化彻底摧毁,但农户自己也找出了其他来钱的方法,大汉没有徭役,农户就不需要困在土地上,他们就可以在农闲时期去打工。

那大汉处于大建设时期,大汉朝廷每年要建设两三千米的轨道,这需要大量的劳工。

和地方上的郡守县令,需要政绩,他们也需要建设大量的工程,像修渠道,修水渠,修桥梁,而这些通通都需要大量的人。

这些工地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每年农闲都有大量的农户进入这些工地打工,虽然每个月只有几百钱,但这对于那些种地的农户来说,这已经是一笔不小的收入了。

所以吴越说要修路,修水渠,很多农户不乐意,这些工程显然是不可能给钱,同时也不可能在短期内结束,差不多要浪费他们两三年打工的时间,再加上修路也要他们出钱,这一里一外,他们最起码要亏几千钱。

所以只要稍微一算账,本地的农户就不会乐意做这样免费的事情,虽然修好路对他们也有好处,但这个好处就是在几年之后的,而且还是看不到摸不着的,而他们损失的利益却是实实在在的。

大部分村民都是支持这个想法的,不过却有农户赞同修路道:“这是为自己做事说什么弥补,修了水利之后,你家田地多出来的麦子,这不就是收获,这事情对大家都有好处。大家应该一起出力,就像吴夫子说的,把路修好了,我得把麦子运输出去,那也省力气。”

“这路几百年来不都是这样,我们老祖宗都走过了,难道我们就不能走,修好路虽然好走能省力,但我们农户缺乏力气吗,我们是缺钱,与其花这个力气在修路上,还不如到朝廷的工地上赚点钱。”

“这可是几十里的山路,凭我们这百十号人,那得修到什么时候去。”还有一个村民说出了一个最现实的问题,这条出山的道路有十几里光靠他们肯定是修不完的。

吴越笑道:“不止孤山里一户人家修,我农家还想办法联络了其他八个乡里,大家一起出力修这条路。”

虽然在尽力劝说,但还是有很多农户不愿意出力,这场谈话最终还是无疾而终。

当晚,农家集中在他们租的小院当中。

徐爱民有点气愤道:“这些农户也太愚昧,我等明明是在为他们着想,他们居然一点都不领情,某算是听出他们的意思了,话里话外就是要我们农家自己帮他们修路。凭什么,这路是他们自己走的,有好处的也是他们,哪有我农家帮他们修路的道理。”

去年徐爱民的社会实践课效果不错,今年徐凡干脆让他们来到农家的大本营上郡,并且告诉商农,让徐爱民了解大汉贫困乡村的情况。

而商农则把徐爱民交给吴越教育,这才有眼前这一幕。

吴越淡然笑道:“农户困苦了几百年,遭受了几百年的战乱,任何一个天灾人祸都能让他们家破人亡,这养成了他们谨小慎微,爱占便宜的习惯,因为不这样做,他们就活不下去,现在我们组织他们,不能操之过急,要理解他们,只要我农家可以给他们带来好处,他们自然就会拥护我们的。”

陈卖问道:“吴师,那我等现在该怎么做?”

吴越笑道:“垦荒,搞养殖,让农户看到我农家的本事,只要我等的生活越来越好,自然会有想要过好日子的农户加入到我们当中,当我农家的力量越来越强,农户越来越信任我,知道修路修水渠对他们的好处,他们就不会反对修道路水渠。”

徐爱民吃惊道:“这要花多少时间?”

吴越笑道:“慢的话两三年,快的话半年到一年也是有可能,但前提得是我们要种地,要让农户感觉我们和他们是自己人。”

张辟彊吃惊道:“吴师,这也太没有效率了,光修这几十里的山路,农家就要浪费两三年时间,天下间像孤山里这样的乡村,何止千万,愚公移山都没这么难。”

吴越笑道:“农家做农活怎么能说没有效率,这条山路修好了,附近十几个村子都可以受益,这不一直在前进当中,只要朝着这个目标前进,总有完成的时候。”

英雄有点郁闷道:“那我们要在这里待多久?”

吴越他们已经在孤山里待了三天,这三天让他度日如年,可以这样说,他这辈子吃的苦都集中在这三天当中。现在他反而有点想早日开学了,学校的环境最起码不会像孤山里这样艰苦,但一想还有两个月的时间,英雄的脸就变得更愁苦了。

吴越自然明白英雄的意思,他笑道:“想要过好日子,那就用自己的双手来创造,你也读了七八年的书,有名师教导,应该学会用书本上学到的知识,改善自己的生活,要是你们连自己遇到的问题都不能解决,又怎么帮助农户去解决他们遇到的问题,上课不一定要在学校,这座大山也是一座学校。”

当晚吴越走访了孤山里所有村民,倒也没说修路修水渠的事情,而是说农家弄出一种叫西瓜的西域水果,这种水果城里的人最喜欢吃,收益是田地的十几倍,只要种植两三亩,就是一笔不小的收入,农家可以提供种子和技术指导,获得的收益大家平分。

最后有十户人家答应吴越的话,10家人加起来共种了20亩的西瓜。

而后吴越就带领徐爱民他们,先在孤山里修筑农家自己的房屋,雇佣农户从上下帮忙运输砖头,在孤山里修的第1座砖房,蚯蚓田,孵化室等农家常见的产品。

农家大部分人都是自食其力的,每个据点都要完成经济的独立,要是自己都养活不了自己,又如何来指导农户来发家致富。

所以这个时候农家的生存能力甚至还在墨家之上,每个农家的学子都掌握了几项生存的技能。

就这样农家在孤山里扎下根,平时吴越会指导信任是农家的十户农户种地。有道是行家一伸手就知有没有,经过吴越的指导,这些农户的麦苗明显比其他农户要好。

这样的场景让吴越在孤山里获得了不小的威望,一个庄稼人手总是能获得农户的尊重。

不少农户都向吴越请教种田的知识,吴越也耐心指导他们。

而徐爱民他们也开始适应孤山里的生活。

吴越让他们自己想办法改善自己的生活,英雄发挥自己财主本色,出钱购买村民的鸡鸭,或者是村民的猎物,以此改善他们伙食,4个小财主倒是为孤山里创造了不小的经济。

等后面农家的据点也建设好了,他们居住的环境也开始变好。和村里的小孩关系也好,那些小孩请他们吃山里的野果,徐爱民他们则教这些小孩读书认字,孤山里太穷了,没有夫子愿意到这儿来教书,当地的小孩要读书,都要在山外的乡里去。他们还给这些小孩说山外的故事,尤其是长安城的故事,这个时候他们反而有点乐不思蜀。

而吴越对孤山里的改造也在缓慢进行,孵化室建立好之后,农家第一批五百只小鸡苗被孵化出来,引起了小山村不小的震撼,吴越以低廉的价格,把这些鸡苗卖给了村民,孤山里这个小山村明显就热闹很多。村民们也开始学着农家建设属于自己的蚯蚓田。

徐爱民不解道:“吴师为什么还要收钱,我农家不是说要为农户谋利?”

吴越笑道:“低价给农户鸡苗,就是给他们谋利,不收钱的话,一来我农家扛不住,二来免费的东西,农户也不会重视,记得某和你说过农户极其短视,最开始不少农户拿着我农家发的家禽直接吃了,吃完之后再到我农家这里来拿。”

“啊!”徐爱民显然想不到还会有人做这样的事。

吴越道:“从那之后,我农家就制定了两条规则,一是经济活动就要盈利,不能做慈善,二就是要和百姓一起劳作。”

“农家要带领百姓致富,那就要比百姓更懂经济,而在经济活动当中免费是要不得的。”

六月十日

孤山里的西瓜成熟,村民们一个个好奇的看着这庞大的瓜果,一个有几十斤重,这样的瓜果还是非常少见,不少村民对这陌生的西瓜都指指点点。

而吴越则带领这些村民摘了上万斤西瓜,用竹框和独轮车运下山,运输到雕阴县城去贩卖。

傍晚,所有村民都望向村口,所有人的内心都有点坎坷,不知道他们这趟卖瓜的情况。

太阳落山之前,所有人都回来了。

村民们马上围了上去问道:“卖的怎么样?城里人愿不愿意吃?”

王二激动道:“城里人抢疯了,一个瓜卖10钱,我们今天总共收了1200钱。”

“哇!”所有的村民都震惊。

总共有10户人种了西瓜,这样分的话,每户能得120钱,关键这还只是第1天的量,田里面还能看到许多西瓜,只要全部卖完的话,这10户人家每户可以赚几千钱。

一时间孤山里的村民,用妒忌的眼光看着这10家幸运儿,这收入不要说是在孤山里,即便是在县城都算是高的了。

吴越道:“为了感谢各位乡亲的支持,我等送一个瓜给各位乡老,还有瓜果出山,还请各位乡老帮助,我等愿意一日出十钱。”

吴越这样分润,四周村民的内心才好受一些。

但一些聪明的村民却马上问道:“吴师,我等也想种西瓜,不知道吴师能不能提供种子指导我们种植西瓜。”

“对对对,吴师我等也想种植西瓜。”其他村民也反应过来,纷纷包围着吴越。

他们是看着西瓜种植下去并生长,总共两三个月就成熟了,现在才6月份,再种植一季9月份就可以收获,到时候他们就不可以赚这笔钱。

吴越却说道:“少量的种植还行,就这1万多斤的西瓜,我们车推肩扛花了两个时辰出山,其中还颠坏了几个西瓜。就这1万斤已经如此艰难了,要是大家都种植西瓜的话,每天要运输10万斤的西瓜,全村动员只怕也很难运输出去,更不要说这一路上会颠坏多少西瓜。”

“太可惜了,要是当初吴师来到我们村的时候,我们就修了路,现在也不至于西瓜连山都出不了。”

听到吴越的话,村民们感到极其后悔,要是在三个月之前,他们就开始修路的话,现在虽然不一定修好,但肯定能好走很多。

吴越道:“好饭不怕晚,我们边种西瓜边修路,等西瓜成熟了,路也修得有一定长度,而且今年修不好,我们还可以明年修,只要这条路通了,我们孤山里的财宝才能源源不断的卖钱。”

这话三个月前吴越也说了,但在村民口中的效果却是完全不同,三个月前是空口白牙,还要他们出钱出力的去修路,当地的百姓自然不乐意。

但现在这些村民已经看到了西瓜这个实际例子,自然就明白修好了路,他们能获得的利益,修路就成为了他们迫在眉睫的需求了。

“这座大山已经挡住我们发财的道路了。”一个村民说道。

“没错,这路是不修不行了,每年上缴田赋,都要我们半条命,要是把路修好了,以后我们就可以用马车板车把粮食运下山,也不至于每年都这么劳累。”

“修路,修路!”所有村民都叫道。

(本章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