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扫祠堂

赵佶有点牙疼,杨过和赵灵儿北上定亲,现在让他回来?要是杨家有争议,这事估计又多事。赵佶内心深处还是希望这人是杨过,毕竟也要顾着赵灵儿的名声,皇族的名声。

赵佶问:“剥夺爵位有些重,把爵位给到杨过?”

高俅道:“杨过是妙常夫人的儿子,还有就是好金莲夫人的儿子杨望。不过还有个麻烦事,太原杨家刚刚袭爵,出这个事故,估计开封杨家会有异议。”

赵佶一听,是这个理,太原杨家这个爵位本就不稳当,他想到的是麻烦,烦到他了。

高俅说:“要不,把杨元奇锁回祖宗祠堂反思,爵位给他留着,这样以示惩戒?”

赵佶哟嚯了:“你还是想保下他啊。”

高俅抬头一脸的无辜:“官家,我和他相交于微末,端王府的人无人敢欺,却也不见得就很吃得开吧。”这话勾起了赵佶的回忆,高俅说的是实情,他这个王爷得向太后和赵煦宫中人欢喜,在外同样还得勤小慎微。身边的只有这群忠奴,他们过得比自已更累。高俅和杨元奇十年前就已相交,那个时候高俅可并不是需要巴结的关系。

赵佶唉的说:“还是给你个面子吧,朝堂所有职位全部摘除,至于宁县开国男,那是老杨家的爵位,不是他杨元奇一个人的。给他暂且留着吧。锁开封杨府不得外出,让他每天去打扫自家祖宗祠堂,爵位不易要懂惜福。”

高俅大礼参拜谢过官家。这事高俅赶着来,就是要迅速把这事赶紧落定,扯得太久论得过多,指不准后续把整个老杨家牵扯进来。至于如何处罚杨元奇,这其实是次要的。这才是赵佶没察觉的事。

高俅咳咳的说:“诰命夫人李清照似乎不能进开封。”

赵佶嗯,这才想起党人碑的禁令。说道:“那是杨家人,都按此办理!”

高俅退了出去,高俅实在想不到一件小事却是让他出名,这怎么说都是对党人碑中人禁锢的一种放松。

……

开封杨府小院子。

现在这里成了杨元奇和李清照的方寸之地,唯一多了个去处,就是杨元奇老实的每天上午去打扫祠堂。

杨兴真和于氏来到院子,于氏说:“总归得你父亲好好管教你,总是不知道消停的,迟早要折腾出事。”不怪于氏耿耿,这次开封又是吓到了。

杨元奇诚恳认错:“侄儿这次的确孟浪,幸好没影响到其他人。”

于氏说:“我让人打扫,你不用……”

杨兴真和杨元奇异口同声:“不可!”

于氏一愣,杨元奇解释道:“这是官家金口,不能心存侥幸。”本就说他不尊皇权,这要是还被人参一本,可真就没法善了。赵佶性情中人,这是把他的好意弃之不屑啊。

李清照说:“叔父叔母无需忧心,我和他一起打扫就是,不会很累。”开国男和诰命夫人本就一体,这使得。

于氏展颜:“得亏你这些媳妇,得让你父亲多罚你。”

杨兴真说:“这事你父亲应该很快知晓,你是男爵,我也不来罚你。不过你父亲信函到来,我可就认真盯着的了。”他也懒得多说,是该罚罚他,开封多少显赫人家一朝尽毁的还少么!

杨元奇并未因此多受杨兴武的责罚,因为李清照的一封信,无论过程如何,因此事李清照能进开封,对于现在噤若寒蝉的士大夫都是一种宽松。赵佶的随口一句反应出他对旧党并无原先那种厌恶。

……

向家向子韶和高家高世明来杨府寻杨元奇,向子韶是向宗良的儿子,和赵佶称得上表兄弟关系。

这是杨元奇和向子韶第一次见面,向子韶先向杨元奇致谢,在向家看来,顔楼股份的转让他们是得利的,这成了向家很稳定的一个收入。

杨元奇也表达了谢意,李清照能回杨家庄向家出了力。

向子韶笑道:“都别谢来谢去,你这个月可是老实很多,足不出户。”

高世明接口:“我们年纪大了,却也是壮年,怎么办起事老气横秋的。”赵佶一句话,杨元奇任是现在门都不出。

杨元奇苦笑:“杨家可不像你们,我们经不起折腾。”

向子韶和高世明一起来,是有一事想和杨元奇谈。孟励想出掉部分顔楼的股份,孟励在杭州,孟杨两家关系极为密切,孟皇后虽然废后,但孟家开封也就顔楼还算产业,孟励在杭州和明州曹诗交好,孟家实在不用如此。

这事杨元奇第一次听闻,孟家并没有和他说。

向子韶和高世明面面相觑,高世明说

了句实在话:“不是孟杨两家全部退出,这就好!”作为这两家门阀,顔楼已经带给他们足够利润,他们能长久立足,就清楚有利大家一起挣,不能一口独吞,为将来留下见面的余地。何况,在他们看来,杨家哪怕股份再小,因为有着太原府、凤翔府、杭州三地顔楼,开封顔楼才更能增设不少。何必把孟杨两家本该是朋友的推开。

向子韶也道:“难道顔楼有我们家掌柜不通情理?”然后自我否决笑道:“要真是如此,这倒好办多了。”

杨元奇说:“孟家缺钱?这倒未有说起。”孟后这时候才刚被废,孟婵这次做皇后,政务从不过问,倒是孟家产业需她帮忙,她积极得很。不可能孟家现在就缺银子。

高世明道:“既然我们来了,你和孟励最是熟悉,这事你去问问。我和向兄弟可是来过你这。”

杨元奇点头,这事他来问询最好。

杨元奇有点苦恼:“就是我现在这样子……”

向子韶哈哈的说:“留些脸面给官家就好,这一个多月他还是看得到。”

杨元奇表示懂了,偷偷出去一下也不是不行,只是有的事可以管有的事就别管。

高世明提醒了一句:“祠堂你还是得扫,还有别让那些用嘴办事的人看到。”最怕士大夫那群多嘴的人。

杨元奇谢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