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6章 南下之军
郑度算是看出了士颂的决心,那就是一心想着向南开拓土地。
对于士颂的谋划和打算,郑度心知肚明。
若是士颂真的吞灭那些国家,建立一个全新的楚国,其版图面积大小,不会比曹操占据的中原小,看起来,似乎确实有和曹操抗衡的可能。
但在他看来,也只是实力上,或许会出现的可能而已。
毕竟在这个时代的人眼中,南中四郡就是蛮荒之地,继续向南占据的土地,奴役的土着再多,也绝对比不上中原膏腴之地。
不过,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不论优劣。有,总比没有强。
所以郑度对于士颂的计划,还是能理解而且表示支持的。
为此,郑度也是考虑许久,心里有了一个想法。
“主公若是想要在短期内,便挥师南下,继续去南面各国追捕彭羕,唯有一途。那便是用南中军。”
郑度说得很是肯定,似乎这个决定他思量了许久。
“但,若是要用南中军,主公原本计划着自己当这个南蛮王的规划,怕是不行。还是得让孟获,或者,至少孟家人来领军。”
郑度口中的南中军,不是士颂改编整训之后的无当、无前两支飞军。
而是从前被孟获集结起来,跟士颂作对,而后又被士颂击败了那些南中军队。
这些人要么四散逃跑,藏匿民间,要么被楚军俘虏,成为了修路的苦力。
想要把这些人号召起来,集合成军。目前看来,也只有孟获有这个影响力,而且也只有孟获,才镇得住这些人。
但问题是,孟获现在依旧没有松口,虽然说,他很自觉的把自己放在了战俘的位置上,还真就领着从前的部下,修桥铺路。
但名义上来说,他依旧没有投降,没有归顺。
当然,这段时间下来,不论是百姓的生活,还是南中新的气象,都让孟获心里明白,士颂带来的这个新政,真的比他想要的南中,好太多。
所以后来,在他的默许下,孟优投降了,成为了南中治事府的都尉,负责监管战俘。
孟获兄弟二人依旧在工地搭档,只是孟优反而成了监工。
当然,带来洞主也投降了,他在南中本就八面玲珑,和各部族关系融洽。投降归顺之后,反而成为永昌郡太守府的治中执事,对在南中推行新法很是有用。
他甚至还将各部的习俗传统考虑进去,提出了修改意见,就连糜竺都认为这人不错。
还有孟获的夫人,南中的战场女武神祝融夫人。自然也选择了投降,为了安定南中民心,更是安孟获的心,士颂也给了祝融夫人一个楚都尉的官职。
然后让她如吕玲绮一样,可以在南中选择健硕女子,组建女军营。
祝融夫人开始并没有太在意,她只是想着有了一个楚都尉的头衔,自己还是可以照拂孟获一二的。
在南中,其余各部投降的人,不至于欺负他们夫妻。
但是后来,永昌郡太守的职位,被士颂给了孟节,并非此前呼声最高的杨锋。
接着,自己从前看不起的弟弟,带来洞主投降士颂之后,反而是如鱼得水,居然在南中推行新法,得到了楚侯府上下一致肯定。
刮目相看之余,她也彻底放心了,不为别的,只为自家这些人,对于士颂而言,还有利用价值。
可到了最近这些天,吕玲绮是天天找她,要她和自己一起训练女兵。祝融夫人推脱不过,也去了几次。
最让她意外的是,自己和孟获的女儿,从小就被寄养在大哥孟节处的花鬘,如今也进了女军营,让她很是头疼。
不过,花鬘就是花鬘,虽然年纪小,但是毕竟是孟获和她祝融夫人的女儿。
又在孟节家里读过不少书籍,在女军营里面,很快就崭露头角,得到了吕玲绮的赏识。
而吕玲绮这个不安分的人,时不时就拖着女军营的女兵,去找颂卫营麻烦。
按照楚军的规定,若非战时,是需要保持训练的,而军中比斗,也是很正常的训练方式。
更何况楚军中历来就有军等划分,所以不论是单人比斗,还是小队作战,甚至是百人战,都是很平常之事。
从前在荆州,也有过不少的队伍挑战颂卫营,但从来都是被颂卫营教训一顿,躺床上数月,掉不少军等。
所以楚军里,很少有成建制去挑战颂卫营的,最多不过有些个别人,自以为自己个人武艺高强,有进颂卫营的实力,才来挑战。
但是吕玲绮不按套路出牌啊,她带着一群没有训练多久的女兵找上门来了。
而且真要论起来,吕玲绮和她的亲卫女兵,本来就是颂卫营编制,不论周泰等人认还是不认,这也是事实。
颂卫营被挑战,自然应战,自然要给对方教训。
但问题是,颂卫营作为士颂亲卫,楚军精锐中的精锐,去对付一群没有训练多久的女兵,怎么看都像是“打女人”。
所以既不能输,也不能下狠手,被人挤兑。
颂卫营这边很是头疼,周泰不想管这事,自然也不会把这事情交给鄂焕,魏荣这些莽夫。
还好陆逊也是在颂卫营这边挂名的统领,而且陆逊也是儒将,有文化,会动脑子,这棘手的事情,就被交给了陆逊。
只是谁也没有想到,这一来二去。花鬘虽然天天输,但少女心思,看到了面貌俊朗,且见识不俗,统领军队更是厉害的陆逊,自然是小鹿乱撞,动了芳心。
而这,此刻反而成为了郑度计谋中的突破口。
不论孟获是否归顺,士颂都不可能把南中军的军权,交给孟获。
同样的,祝融夫人也不可能。
而孟优,带来洞主这二位,还不如木鹿大王等人在南中有威信,而且他们这两人,也没有为主将的能力。
但陆逊就不一样了,若是陆逊成为了孟获的女婿,那所有的问题就解决了。
南中大小头人,依旧还是跟着孟家的旗帜在走,只是从前领军的人,是孟获和祝融夫人二位,如今变成了他们的女儿和女婿。
对于士颂而言,更是一步好棋。
陆逊带在身边多年了,也是放出去自领一军的时候了。
同时,陆逊的忠心和人品是不用质疑的,军队交给他,士颂也绝对放心。
更为关键的是,陆逊也绝对有独当一面的能力,南中之南的那些外族邦国,正好给他练手。
就好像历史上,他也是拿着吴越之地南面的山越练手一样。
郑度的意思,士颂明白。
现在问题的关键,在陆逊身上,如今陆逊不到二十岁,比士颂的年纪小不了几岁。
虽然在这个年代,陆逊这个年纪的男子,不少人都已经成家立业,甚至都已经有子嗣了,但陆逊这人,心有大志,还真没有把自己的儿女私情当一回事。
而说起婚姻之事,士颂自己也是一头的问题。
欧夫人几次来信,就是问士颂和吕玲绮之间的进展如何,在欧夫人看来,吕玲绮这孩子,她是怎么看怎么喜欢。
士颂北伐之战,先是曹宪被颍水卷走,后是诸葛诗语在长江边香消玉殒,士颂年纪轻轻,便受到如此打击,后院里,她还是希望士颂能振作一些。
毕竟归根究底,士颂到目前为止,依旧还没有继承人存在,只有两个女儿。
即便是欧夫人,也不敢在这个时代,冒天下之大不韪,立女子为继承人。
而且,从欧夫人的角度出发,若是士颂回到荆州之后,杨梦茹若是怀孕生子也就罢了。
若是袁颖儿和其继母冯夫人这对“母女”之中,若是有人为士颂生下“长子”,那后面的问题可就麻烦了。
欧夫人如此想,士颂麾下文武,又何尝不是如此想。
即便是郑度,这次来南中,除了公务上的事情外,便也有督促士颂尽早给吕玲绮定下名分的任务。
所以,郑度这时候才提出这条联姻之计。
他说道:“主公和吕姑娘之间,也应该有个名分了。南中之事,有许多妇人之事,都是吕姑娘出面处理,和当年诸葛夫人在荆南处理事物,颇有类似。”
“只是吕姑娘多少还少了一个名分,军中府中,不少人面上不说,心中还是不服的。”
“如今南中四郡安定,主公若是和吕姑娘举行一场婚礼,同时,可让陆逊和那孟获之女,一道成婚。”
“一来,给南中各部蛮族百姓发出信号,南中已经安定了,蛮汉乃是一家。”
“其二嘛,孟获麾下那些南中军,也可以再次聚集起来,认下陆逊这个蛮王女婿。主公筹谋的南面之事,也可多几分把握。”
“行吧,郑先生找个时间和陆逊通通气,看看他什么态度。我这边。”
士颂说到这里,微微停顿,而后才说道:“我当然没有什么问题,吕玲绮是个好女孩。”
其实士颂和吕玲绮之间的感情,在南征这一年之间,朝夕相处,两人都有心之下,早已经水到渠成。
只是因为南中战事虽然顺利,但毕竟明面上的大局,依旧还在战中,故而两人并没有举行婚礼。
现在郑度既然提议,士颂自然顺水推舟的同意。
只是陆逊那边的思想工作,只怕还需要做一做。
毕竟,陆逊出身江东名门。即便陆逊以及其父都在士颂麾下效力,但你让这样家族的后起之秀,去娶南中蛮族之女为正妻。
从这个时代的价值观来看,陆逊是需要做出极大的牺牲的。
其实,就在士颂这边安定好了南中的过程中,荆州那边,也并不太平。
虽然士颂低头,让出了荆北的南阳郡和南郡,但是江夏郡却是落在了刘备手中。
曹操虽然无力占据整个荆北,但留下曹仁和于禁,在江陵训练水军的同时,也和东面的孙权一起把目光放在了刘备身上。
而且孙权这人吧,明明能力不足,但却心志不小。
他和鲁肃聊过“榻上论”之后,就真起了和曹操两分天下的心思。
他想要借着士颂荆州大败的机会,趁着曹操北面对付袁绍的时间,他来把长江以南全部吃掉。
开始的时候,自然是很顺利的吃掉了豫章郡,还把扬州北面的庐江郡也占据了。
而后,在曹操的和士颂议和之后,勉强消停了半年。
之后,听说士颂率领荆州剩余的主力部队,去南中定乱了,孙权又起了心思。
他一面令步骘率军再次靠近交州,吸引楚军的注意力,一面令周瑜率领水军逆江而上,做出准备进入长沙的样子。
而他自己却率领主力部队,想要水陆并进,从庐江出兵,拿下江夏郡,灭了刘备。
只是他怎么也没有想到,刘备这个屡战屡败,从北面一直败退到长江边上的老兵,也是有两把刷子的。
再加上关羽张飞赵云这几位不讲道理的猛将,即便是刘备麾下水军不敌东吴,但是在路上,简简单单地一场夜袭,就把孙权五六万军队打散。
若非程普黄盖等老将护住他孙权,只怕孙权小命,都交待在了哪里。
而后,贾诩也不会坐视刘备被灭,不论如何,刘备也是士颂的盟友。
于是,长江之上,蔡瑁,甘宁的水军部队,硬是突破了周瑜水军的防线,给刘备军送去了粮草军械等补给,让刘备越打越猛。
甘宁甚至还玩起了自己以前的老本行,也就是水贼的勾当,率领锦帆营偷袭孙权后方,让孙权不得不分兵守护粮道。
另外,贾诩还让人在东吴内部鼓动了叛乱。在和交州接壤的建安郡,临海郡等地的山越人,鼓动他们闹事。
孙权明知道这是楚国这边搞的小动作,却也无能为力,若是没有曹军在北面策应,他想要一口气拿下刘备和士颂,还是有些难。
于是他只能匆匆收兵,掉头回去平山越之乱去了。
而等到孙权定乱完成之后,北面却传来了消息。
这个时空的公元二零三年五月,袁绍最终还是死了,即便是在病床上拖延了一段时间,但终究没有能改变袁家的气数。
袁绍一死,袁家立刻分崩离析,就连孙权都看出来,曹操横扫北方,已成定局。
孙权在鲁肃的建议下,收起干戈,开始和刘备,士颂通好。
他也开始默默积蓄力量,准备应对不久后,曹操的南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