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 论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否
这道策论题,作为第一场院试的压轴题,难度倒是不大。
诸葛云疏猜测,可能她们这位主考官大人,在出题时,突然良心发现,自己出的题量过多,甚至于前面几题的难度也相对于难了些,所以这才退而求其次,出了一道这样较为简单的策论题。
这可不是她凡尔赛啊,就诸葛云疏看来,这样一道压轴策论题,可比她之前参加县学联谊赛时的那道关于如何安置难民这样的策论要简单太多了。
可是,要是想在这场院试所有考生中,答得出彩,答得有特色,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平川郡先别管它经济水平如何,却实在是一个大郡,下面管辖着十四个府城,也就是说,对于这一次院试,新考生就已经达到了700多人。更何况,这一年一年下来,没有通过院试的那些老考生,没有三百也差不多两百了。
就诸葛云疏排队进入考场时,看到的那两条望不到尽头的长队伍,这其中就有不少考生已经两鬓发白,还在坚持考着。
想到这里,诸葛云疏不禁再次打起精神来
她可不能因着低估考题,而错失这一次的院案首。
要知道,那些沉淀了好多年的老考生,其身上的爆发力可是非她们这些初出茅庐的新考生可以比之的。
说干就干,诸葛云疏撸起袖子,提起毛笔,一笔一划的在草稿纸上写下了这次策论的题目: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诸葛云疏一边盯着这段话,一边脑中飞速运转着。
她准备从六个方面入手。
一般对于这种类型的策论文章,首要的就是明确个人观点,在这里,也就是明确她自己的‘治国理念’。
只见,诸葛云疏在草稿纸上,写道:
【夫天下之治以民为本,此乃千古不易之理。“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诚为至理名言,当为执政者所铭记。水者民也;舟者君也。民如浩渺之水,君如水上之舟,水静则舟安,水怒则舟覆。】
这一段,诸葛云疏先是明确,国家治理该以人为本这一观点,其次引出“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一被掌权者熟记于心的治理名言,然后再次反复强调君民之间微妙的关系,最后给出两种结果“水静则舟安,水怒则舟覆”。
其实这些都是在反复强调百姓对于国家治理的重要性
既然,提出了‘水’的两种形态,对于‘舟’的两种影响,那么下一段当然是以史为鉴,验证她提出的这两种可能。
于是,诸葛云疏想了想,再次下笔道:
【上古之世,尧舜以仁德化民,爱民如子,遂得民之拥戴,四海升平,其舟稳行于水上,天下大治;
观诸往史,桀纣之暴残民以逞穷奢极欲视民命如草芥,民不堪其苦,遂起而反之,终致夏商之亡,其舟覆于汹涌民潮之中。
秦以虎狼之师吞六国而统一天下,然苛政虐民,严刑峻法,赋税沉重,民不聊生。陈涉、吴广
汉承秦制,然,高祖及文景诸帝深知民力之可贵,轻赋税与民休息至汉武帝之时】
这一段,诸葛云疏以古往今来的历史上有名的君主为例,从爱民的尧舜,暴民的桀纣,一心扩大领土从而苛政虐民的秦深知民力之可贵的汉高祖和文景帝等,从一正一反两个方面反复举例验证“水静则舟安,水怒则舟覆”这两个不同的结果,从而更加证实了国家治理该以人为本这一核心观点。
有了这样的史实例子,下一步,诸葛云疏总结出了君民关系的真谛,于是下笔写道:
【由此观之,君民之间相依相存。君者当以民为基,以民为念,施仁政行德化,使百姓衣食无忧,安居乐业,方能得民心固国本】
写完这一段,诸葛云疏仔细想了想,她觉得这些还不够,于是决定以前者的反面教材强调下骄奢淫逸的后果:
【若一味骄奢淫逸,横征暴敛,必致民怨沸腾。且看祸乱丛生,江山今逢盛世,吾辈幸守中然,居安思危,不可忘民本之道】
接下来,诸葛云疏放下手中的毛笔,拿起墨条在砚台中轻轻研磨。
这是她一向没有什么头绪时,思考问题的习惯。
诸葛云疏心想,在这道题中,她该给出怎样深度的见解,才能在一众考生中脱颖而出呢?
想了好一会儿,才终提笔,写下了这篇策论题最至关重要的为官为君之道,如何做才能对百姓更好,如:
【为官者当清正廉洁,为民谋福为君者当以天下苍生为念,广纳贤言,励精图治,开言路、查民情】
在这里,诸葛云疏对于如何为民谋福这块,从为官者该仁义爱民开始,如,灾荒之年,亲自到灾区慰问,更甚者,还可以同百姓通吃同住,以此来了解百姓们的需求。
这是为官者最为理想的状态,无论能不能实行,但是在这里,她该提的还是要提的。
仁义爱民后,就要注重民生问题了,在这里,诸葛云疏举了个例子,如若为官者管辖范围内出现盗寇猖獗的情况,可以通过“严保伍、结士兵、联厢禁”等这些强基础,壮实力的举措,最终消灭寇乱。
接下来,诸葛云疏又给出了几个策略,如体恤额百姓,减税宽民、微服私访,了解真实民情、兴修水利,发展农业、教化民众等落到实处的为民谋福之法。
特别是兴修水利,发展农业这一条,诸葛云疏利用现代的一些策略结合大夏国如今的实际情况,给出了相对详细的如何治理水患、如何储蓄水源在旱灾年发展农业生产
要不是时间有限,答卷纸大小有限,诸葛云疏恨不得写个四五张详细的方案出来。
这一块内容,诸葛云疏可谓是花了半个时辰之久,才最终呈现于草稿纸上。
可是,这还没有完,还差最后那一哆嗦。
诸葛云疏忍着手腕处的酸涩,继续提笔,写道:
【江山永固。吾生逢其时,幸运明君,德官盛世,愿为君分忧,为民请命生,当矢志不渝,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以报国家、父母养育之恩,不负苍生之忘】
这就是诸葛云疏想要展现给改卷官的态度和她未来远大的抱负。
别管真心不真心,难道改卷官看到这样一段话,会笑她虚伪,马屁精吗?
当然,不可能了。
改卷官只会夸她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能写出这么一份——经史功底扎实,引古论今,切中时政,志向远大见解独到,论述精辟的策论文章。
诸葛云疏美滋滋地想着。
注:该篇策论文借鉴明和九年的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