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9章 辽东!移民进行时!
徐辉祖快马加鞭赶回京城。
李祺与太子朱标早就备好接风宴,宫灯将宴席照得透亮。
李祺老远瞧见徐辉祖风尘仆仆的身影,三步并作两步迎上去,伸手要接缰绳,却被徐辉祖翻身下马时带起的寒风扑了满脸。
徐辉祖咧嘴一笑,扬起军靴照着李祺屁股狠狠踹了两脚,震得地上的青砖都微微发颤。
李祺踉跄两步差点栽进花丛,太子朱标笑得扶着桌子直不起腰,酒水都洒了半盏。
酒过三巡,李祺收起玩笑,压低声音说起组建辽东铁骑的事。
徐辉祖端着酒碗的手顿了顿,碗里的酒水晃出几道涟漪。
他仰头将烈酒一饮而尽,喉结上下滚动:“什么时候动身?”
徐辉祖听后没有任何怨言,直接接下了这个重任。
毕竟辽东的战略意义,明眼人都看得出来,更何况徐辉祖呢!
见此情形,太子标也是感慨不已。
这位徐家虎子当真是忠孝两全,镇守济州岛十年毫无怨言,现在又调他去辽东这苦寒之地,换做其他将领早就是一肚子牢骚了。
可徐辉祖却直接领命,没有多说一句废话,与大将军徐达宛如一个模子刻出来的,一心只有大明!
这才是真正的大将之风!
接风宴后,徐辉祖回家陪了老爷子徐达半个月,随后便正式启程前往辽东。
此次徐辉祖并非孤身前往,而是带了一万神机营将士,预备各种突发情况,并且肩负护送移民的重任。
辽东之地,新春佳节刚过,寒意依旧逼人,四野银装素裹,皑皑白雪覆盖大地。在这洁白无瑕的世界中,唯有一条漫长的道路,犹如利刃般划破雪的宁静,从山海关蜿蜒伸向辽东的远方。
移民队伍蜿蜒如长龙,三十万男女老少裹着朝廷新发的羊毛大衣,在初春的寒风里挪动脚步。车轮碾过结冰的路面,吱呀声混着孩童的啼哭,从山海关一直蔓延到地平线尽头。
今年,朝廷拟定先行迁徒三十万众,启程前往辽东,着手开发该地。
这批民众,源自山西、陕西及河南等地,元宵佳节刚过,便踏上了漫漫迁移之路。
在这个时代,圣旨为天,抗旨不遵乃是大逆不道。
他们当中,多为赤贫之农民,故乡无立锥之地,身上所穿的簇新羊毛大氅,乃至脚下的保暖鞋履,亦是朝廷所赐。
朝廷已允诺,凡愿移民辽东者,皆可分得沃土良田,只要辛勤耕作,定能过上比往昔更为富裕的生活。然而,即便如此,应者寥寥,无人愿意响应移民之令。
故土难离,纵然是死也要死在自已的家乡。
金碧辉煌难敌家中犬舍,异地风光再美,众人亦不艳羡。
此种情结深入人心。
何况,这辽东何地之谓?
自古及今,皆为苦寒之所,罪犯流放之地,谁人愿意踏足?
然而无奈,圣旨一下,虽不情愿,亦须前行。
抽签定命运,抽中者无奈前行,不得抗拒。幸而当今朝廷较往昔更为仁德。
无冬衣无鞋履,朝廷悉数发放,每人两套,无论老少皆有所得。
沿途各地,官府备好膳食,虽旅途艰辛,但饮食无忧,使得许多人怨声渐减。
对于他们这些困顿之人而言,寒冬本就是难以忍受的季节,否则昔日也不会有“逃冬”的说法。
家中困顿至极,无法维持生计,如何是好?
唯有远走他乡,或盗窃、或乞讨、或抢劫,只求一线生机,挨过寒冬再重返故土,继续为地主耕作。
在人口众多、土地资源紧张的河南,此类现象尤为普遍,即便在风调雨顺的年份,冬日里外出讨饭者亦成群结队。
若遇上天灾人祸,情形更是悲惨,饿殍遍野,连树皮也被啃食殆尽。
山西与陕西两地,情形亦大致相同。
悠久的历史使得这里的生态环境极为恶劣,已无法承载日益增长的人口,即便在风调雨顺之时,也只能堪堪维持生计,难以谈得上温饱。
如今,天津地区发展迅速,江南的南京、淞沪也在快速发展之中,但对于这些内陆省份而言,变化仍微乎其微。
此地人民依旧生活在贫困之中,却又不肯轻易离去。
尽管许多人已远赴琉球、南洋过上了好日子,但愿意相信并离开的人依旧寥寥无几,往往是先一步离乡的家人、亲友才会愿意跟随移民。
唯有皇命难违,一旦圣旨颁布,不得不遵命离去。
“爹,这雪咋还不化啊?”马车里探出个虎头虎脑的娃娃,睫毛上都结着白霜。
被唤作大狗的汉子伸手把孩子拽回车篷,粗粝的手掌擦去他脸上的冰碴:“快缩回去!过了宁远卫就快到了。”他望着路边冻得发紫的枯草,想起离家时老娘偷偷塞进行李的腌萝卜,喉咙突然发紧。
队伍里有人裹紧大衣嘟囔:“这鬼天气,天津卫的水泥路多敞亮,哪像这冰疙瘩路。”
话音未落,前头驿站的炊烟已经升起。披着黑斗篷的驿卒挥动火把指引方向,火光里能看见屋檐下结着尺把长的冰棱,在夜色里泛着冷光。
再看看前方道路的尽头,天知道还要走多久。
“大狗,这也太远了,我们究竟还要跋涉多久呢?”
“我又怎能知晓?前些日子才听闻我们穿过了那著名的山海关,据说与辽东已是不远之距,估摸着不出十日便可抵达辽东。”
“只要粮食充足,管它走到哪里,就如同行乞一般,这三餐不缺,顿顿饱腹,哪怕走到年关也无忧。”
有人这般感慨。
家中贫瘠,连向族中长老行贿的银两都无,只得被选中,拖家带口,踏上前往辽东的旅程。
然而,于他们而言,这一切已不足为道。家中早已困顿,锅内生尘,这一路行来,虽是艰辛,但至少温饱无忧,两个孩子甚至还有些发福,这便足矣。
“确实,我等皆是贫苦之人,慢慢行进便是。”
有人也应声附和,除了前行别无他法。
不断前行,日复一日,穿过了山海关,眼前景色渐变,逐步铺展开一片无垠的平原。
官道上,不仅有他们这些迁徙至辽东的移民,还有无数的车辆,络绎不绝的商人穿梭其中。
朝廷在辽东对女真各部进行了彻底的整顿,使之俯首帖耳,使得辽东地区安全无比,加之草原纳入大明版图,草原之上同样安宁。
因此,前往辽东、草原从事商贸的人络绎不绝。
春节期间,人们习惯性地守在家中,元宵节后,商贾们便重新忙碌起来。
与此同时,如此大规模的人口迁徙,沿途官府设立了众多驿站,驿站的主要职能是为这些迁徙者提供饮食和住宿。
一批又一批人按照官府的规定,严格遵循时间表,不断向辽东进发,每天都有新人,这条道路上人流如织。
经过十多天的艰苦跋涉,第一批移民终于抵达了辽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