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0章 天下震动!疯狂的大明!

“卖报!卖报了!”

凛冽寒风裹挟着报童尖锐的呼喊,刺破京城黎明的寂静。

“哈密卫叛出我大明,吐鲁番兵犯甘肃!”

“皇帝陛下震怒,发兵十万进攻西域!”

字字如惊雷,在晨雾中炸响。

街道上,沉睡的城市瞬间苏醒。

裹着厚重棉衣的百姓,从胡同深处、屋檐下匆匆涌出,将报童团团围住。

铜钱与报纸迅速交换,《大明早报》在冻得通红的手中传递,油墨未干的文字点燃了整个京城的热议。

大明又要开战了!

而且是在滴水成冰的寒冬挥师西域,这消息如同一把火,瞬间点燃了举国上下的热情。

茶楼里,氤氲的茶香中,茶客们围坐在一起,目光紧盯着早报上的消息,热烈地讨论着。

“好啊,真是太好了!”一位穿着绸缎的富商率先开口,脸上满是兴奋,“朝廷终于对西域用兵了!这吐鲁番不自量力,竟敢挑衅我大明,简直是螳臂当车!”

“还有那哈密卫,大明对他们仁至义尽,却不知感恩,背叛朝廷,投靠吐鲁番,真是喂不熟的白眼狼!”

“大家说我们大明能打赢吗?”有人皱着眉头,语气中带着担忧,“大冬天行军作战,困难重重。将士们要忍受严寒,马匹也容易冻伤,粮草运输、后勤保障更是难题。以往大明在冬天很少打仗,这次真的能行吗?”

此言一出,立刻有人反驳。一位头戴方巾的书生一拍桌子,激昂地说道:“荒谬!我大明将士天下无敌,当年数十万蒙古铁骑都不是对手,吐鲁番和哈密卫能掀起什么风浪?”

“报纸上写得清楚,西域最强的部落也不过几万人马。而我大明在北方草原训练的五万骑兵,早已适应了寒冷作战,此外甘肃、陕西、宁夏的新军,平日专心训练,其中就有冬季作战的科目。”

“至于后勤,通往陕西的水泥马路畅通无阻,四轮马车可直达前线,甘肃一带粮草储备充足,根本无需担忧!”

“就是!我大明战无不胜,区区西域何足挂齿!”周围人纷纷附和。

不过,也有人提出了更深入的思考:“打赢是肯定的,但关键是要打多久,会有多少伤亡?朝廷打算打到哪里?”

“而且西域盛产棉花和羊毛,打下之后,朝廷会如何治理?是沿用旧制,还是像南洋那样建立种植园?”

这番话道出了众人的心声。

实际上,吐鲁番进犯甘肃只是个借口。

以大明在甘肃的雄厚兵力和坚固的水泥城墙,吐鲁番就算兵力翻十倍,也难以撼动嘉峪关分毫。

大明对西域用兵的决策,恰似投入深潭的巨石,在利益的江湖中激起千层浪。

这场看似捍卫边疆尊严的战争,实则暗涌着整个国家对战略资源的迫切需求,将各阶层的利益诉求与野心展露无遗。

京城纺织厂的后院里,几位东家围坐在红泥小火炉旁,眉头终于舒展。张掌柜摩挲着手中开裂的账本,长叹道:“这半年来,棉花价格涨了三倍有余,库房里的存货撑不过月余。”

李东家接过话茬,眼中闪烁着希望:“这下好了!西域可是产棉的沃土,等大军平定那边,咱们再也不用看南洋与中南商人的脸色。”

一旁的账房先生快速拨弄算盘,喃喃自语:“原料一降,织机转起来,利润又能翻番了。”

他们早已盘算好,待战事一了,便要派人常驻西域,直接把控棉花和羊毛产地,彻底掌控原料命脉。

在苏州的丝绸庄里,商人们的心思更为活络。王老板铺开西域地图,用朱砂在哈密、吐鲁番等地重重圈点:“你们看,这里不仅有棉花羊毛,还有未开发的商路。等明军打下城池,咱们的商队就能沿着新修的官道西进,把丝绸、瓷器卖到天山脚下。”

众人纷纷点头,立刻开始筹备骡马、货物和护卫。他们计划组建规模空前的商队,每支队伍配备上百名伙计、武装镖师,还打算与当地部落联姻,提前打通贸易渠道。

更有一些精明的商人甚至已开始招募懂西域语言的通译,为抢占市场做足准备。

而在扬州的码头边,奴隶商行的主事们则露出狡黠的笑容。赵三爷叼着旱烟,盯着停靠在岸边的几艘大船:“听说西域部落多,打起仗来俘虏少不了。”

“上次南洋之战,一个年轻力壮的奴隶能卖五十两银子,这次咱们多备些铁链、囚车,跟着大军后头捡现成的。”

手下人赶忙附和,连夜统计船只承载量、联系买家。

他们盘算着,若能在战后抢到千名奴隶,贩卖到南洋种植园、北方矿山,利润足以让他们富甲一方。

更有甚者,已经和军中将领搭上关系,企图获取“优先挑选奴隶”的特权。

达官显贵们也没闲着。

朝中大臣纷纷向皇帝朱标进言,请求派自家子弟随军出征,美其名曰“历练”,实则是想在战后瓜分西域的管辖权。

某位朝堂重臣的亲信,已开始暗中联络甘肃总兵,谋划战后在西域设立“茶马司”,垄断边境贸易。

就连皇室宗亲也不甘落后,派人在京城收购战马、兵器,准备资助出征的将领,以换取战后的利益分成。

市井百姓虽无法参与高层的利益博弈,却也被卷入这场狂热。

铁匠铺里,炉火日夜不熄,工匠们加班加点打造刀剑、马掌,盼着能多接些军器订单;酒馆中,说书人添油加醋地讲述“大明天兵西征”的故事,引得食客们热血沸腾,纷纷举杯为明军助威。

街头巷尾,甚至出现了以“西域之战”为主题的赌局,有人押明军十日破城,有人赌能擒获吐鲁番首领,小小的骰子,承载着百姓对战争结果的好奇与投机心理。

这场战争,将整个大明搅得热闹非凡。

从纺织厂的织机到商人的算盘,从奴隶贩子的囚车到权贵的密信,每个人都在这场利益狂潮中寻找自己的位置。

当十万大军踏上西征之路时,他们身后,是无数双眼睛盯着西域的资源、土地和财富,等待着分享胜利的果实。

而这也恰恰是李祺与朱标最想看到的结果。

当尝到了战争的甜头之后,大明各个阶层就会撕去伪装,露出贪婪的本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