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0章 剑指春闱
倒不是说世家子弟就弱,或者寒门子弟就强。
而是若没用公平的取才制度,就会导致权力的集中,阶层的固化…以及老百姓的‘躺平’,进而创新能力的减弱。
长期来看,没有公平的取才制度,于国不利。
也不是说科举制度强于察举制。
普通人没法读书,即便是科举制,能进入顶层的,还是世家大族的子弟——他们有更完善的教育体系,也有更好的职业规划,还有长辈言传身教,根本不是普通人家的孩子可以比的。
制度本身的优劣,远远比人心的优劣小的多。
可杜绝人心,又是不可能的事情。
“可有办法改变这种局面?”秦宁问道。
“除非…您成为春闱的主考官。”公孙泱道:“若能成为主考官,哪怕是一届,王爷您也可以给天下寒门子弟一次机会。同时,若能成为主考官,这一届的考生都会成为您的门生。”
秦宁撇撇嘴:“如此重要的职位,老三和老六怕是看得很紧吧?”
公孙泱点点头:“据属下查到的消息,由于吏部和礼部都由洛阳王把持,所以往年的主考官基本都是由洛阳王的人担任。陛下为了制衡,通常会安排陇西王的人做副主考。”
“玩儿的真好。”秦宁无语的撇撇嘴。
皇帝好像都这样。
喜欢玩儿平衡。
就好像乾隆用和珅和纪晓岚,嘉靖用严嵩和高拱徐阶张居正一样。
水至清则无鱼。
太清了,皇帝就没法完成自己的私欲了。
总要有人替他干恶心的事情。
可这样,无疑会将朝廷搞的乌烟瘴气。
党争,不可避免。
而一旦这些人结成一党,党同伐异,其余人根本不可能生存。
“王爷今年或许可以一争。”公孙泱建议道。
“何意?”
“自从谢瑄的事件之后,礼部尚书谢灵运全家被抄,流放。谢家彻底倒台。之后,陛下迟迟没有选出礼部尚书,也许…他也在谋划此次春闱之事。”公孙泱道。
“那本王该如何争呢?”秦宁不解。
公孙泱淡淡一笑:“不争就是争。”
“?”秦宁满脸问号。
公孙泱笑道:“此次春闱的人选,也必定是未来礼部尚书的人选。王爷您已经掌控工部和鸿胪寺。而陇西王掌控兵部和户部和大理寺。洛阳王掌控吏部和算是再加一个刑部吧。在这种情况下,无论是您还是陇西王的人掌握了礼部,那洛阳王那边…势必会势弱。可洛阳王的母亲是崔皇后,陛下绝对不会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
“那父皇将吏部交给老六的人不就行了?”秦宁不解。
公孙泱摇摇头:“看似是这样。可谢家之事太严重了。嫡女背叛,差点儿导致大秦被他国攻占。这种事情,陛下没有惩罚洛阳王已经是很给他面子了,若再将礼部尚书给他的人,陇西王那边即便什么都不说,天下人不会说什么?”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雍而溃,伤人必多。”
“陛下他是时间少有的明君,不会不懂这个道理。”
“所以,他才迟迟没有将礼部尚书的人选定下来。”
弯弯绕绕的,太多了。
秦宁咧了咧嘴:“那你不让本王争,又是何意?”
公孙泱道:“陛下他不希望您的人担任,又不想陇西王和洛阳王的人担任。那他要么选择其他皇子…要么…就是让您担任。再分别安排洛阳王和陇西王的人做副主考,岂不是方方面面都说的过去了?”
“其他皇子,无论是大皇子,还是四皇子,五皇子或者七皇子,八皇子,都不是最好的选择。”公孙泱继续道。
秦宁点点头,好像是这个道理。
“若您是陛下,您会如何选择?”公孙泱问道。
秦宁了然的点点头。
以如今的朝局,其他皇子的人肯定压不住秦肃和秦辰的人。
唯有秦宁一个人了。
再或者,只有左相甘祖茂或右相张禄亲自上。
“可是据本王所知,历来都没有皇子当主考的先例吧?”秦宁问道。
公孙泱笑道:“您是陛下的惟一选择。”
“王爷,狄徵求见。”这时,冷风前来汇报。
狄徵?
求见?
秦宁和公孙泱一愣。
这狄徵搞什么名堂?
有事不能直接进来?还要冷风通报。
“叫他进来吧。”
“诺。”
不多时,狄徵走了进来,扑通一声跪在地上,手里拿着一份文书,双手捧起,恭敬道:“王爷,狄徵递上辞呈,还请王爷恩准。”
“你…你说什么?”秦宁以为自己听错了公孙泱也是一愣:“狄徵,怎么回事?怎么突然递上辞呈了?” 狄徵抬起头,看着秦宁的眼睛,很隆重的认真的说道:“狄徵身为王爷的家臣,可王爷谋划重大的事情狄徵却不知晓,要么是狄徵的才能不足以和王爷商讨大事,要么是狄徵人品卑贱,不能获得王爷的信任。无论如何,狄徵都该离开王府,请王爷恩准。”
“你说的是何事啊?”秦宁问道。
狄徵道:“王爷和公孙长史谋划空印案,让十三皇子执行,却让狄徵置身事外,敌徵心如刀绞,还请王爷罢免敌徵,让狄徵游走乡野,做一闲云野鹤吧。”
“这……”
秦宁和公孙泱相视一眼,无奈的撇撇嘴。
他们没想到狄徵竟然会如此选择,这也让二人开始思考该如何对待狄徵…比如…是否该相信他。
秦宁给公孙泱使了个眼色。
公孙泱将狄徵扶起,笑道:“狄徵,非是王爷不信任你,而是此事早就在你来之前我们就谋划好了。无论是赋税之事,还是后来的空印案,我们都是在汉中之时就谋划好的。至于后来的阿福,你也是知道的啊。怎么能说没有告诉你呢?”
是这样?
狄徵看了看公孙泱,又看向秦宁。
秦宁点点头:“一切正如公孙先生所言。本王既然允许你来到府上,自然是信任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