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一十八章 漕运多艰

第一千零一十八章:漕运多艰

马皇后缓缓说道:“待得八月成婚以后,北平女子学院的事情,还要你们操持呢。2?看<书£屋??小}说÷网=t t无#错?&内1(+容¨”

“你们是公主,成亲的事情自有礼部何宗正寺去筹办,无需操心。”

洪武大帝随口说道。

看着福清与寿春依旧愁眉苦脸的样子,朱雄英轻声说道:“两位姑姑无需操心婚事,你们所需要的嫁衣奶奶就给你们备好了,另外需要的陪嫁彩礼皇爷爷会准备一些,我也会为你们准备些厚重的彩礼。”

听着朱雄英这样的话,福清眨巴着眼睛问道:“那你说说都给我们准备些什么彩礼。”

“除了珍贵的云锦,蜀锦以外,金银珠宝翡翠首饰五箱,玻璃饰品若干,另外予你们牙膏,洗发水两成利益。”

听着朱雄英这番话,福清与寿春那是异常的开心。

“多谢大侄儿了。”

福清开心地说道。

郑安妃哭笑不得地说道:“还没嫁人呢,就惦记着皇孙殿下的彩礼,有你们这样做姑姑的吗?”

福清嘿嘿一笑说道:“大侄儿一年的收益可是高于国库好几倍呢。~x/w+b!b′o¢o?k_..c/o`m,”

“就是,大侄儿替我们备些彩礼也是应当的。”寿春脱口说道。

朱雄英哈哈大笑一声说道:“以后呀,不管是皇叔们娶亲,还是姑姑们嫁人,我都会一视同仁,替你们备好彩礼的。”

“还是咱大孙贴心呀。”洪武大帝感慨地说道。

八月初成婚,九月女子学院就开学了,时间挺合适的。

相较于皇家书院,医学院,军事学院和格物院在宫城西侧,太液池附近不同,女子学院则在宫城东侧的东安门外。

近段时间以来,宁国等公主一直忙着女子学院的事情。

为即将到来的开学做着充分的准备。

马皇后因为忙着处理后宫的繁杂事务,暂时还没去女子学院视察。

“等过了这几日,俺就去女子学院转转。”

马皇后脱口说道。

福清点头说道:“如今一切都在有序的筹备之中,到时候母后可给些建议。”

迁都北平的这段日子,对于朝廷来说,可谓是极其繁忙的。

不仅要举办乡试,会试和殿试,四大学院招收学生,女子学院也即将招收学生了。_¥.3/?8?{看+书!°网_ °-o首^£发.$*

除了这些事情以外,漕运的事情,也马虎不得。

为了使得南方以及天下各地的舟船往来京师方便,朱标与内阁,内廷处及六部尚书协商以后,开始遣人疏浚或者是加固会通河、通惠河等,逐步形成南北运河的格局。

会通河和通惠河是前元新开的河道,近些年以来仅能通过一些小的舟船。

两条河道岸狭水浅,载重漕船难以运行,故此当年前元的漕运就另辟新径,依附江浙地区濒临大海,江湖地区顺江而下直达海口,所以采取的是海运的方式。

“如今大明商业遍布四海,类似于江浙地区或是东南半岛等地,利用海运倒是不成问题,然而内陆若是运用陆路,损耗就会增大。”刘三吾拱手说道。

朱善脱口说道:“若是拓宽陕西的渭河,河南等地的河流,漕运方便不说,损耗也会相应的减少。”

汪睿说道:“刘相,朱相言之有理,若是仅凭陆路运输钱粮,损耗增加不说,也会耽搁时间,但是重新疏浚拓宽的话,又耗时费力。”

朱标沉吟片刻说道:“朝廷才才迁都北平,诸多事情要逐一部署落实,之前北平通往东西南北的道路,提前一步修建到位,倒是减少了一些事情,如今就剩下漕运的事情尚未解决,依着孤的意思,从即日起朝廷应当全力以赴的兴修运河,大型船只无法通行,至少要确保小型船只畅通无阻。”

工部尚书薛祥上前一步说道:“请殿下安心,年底前东南西北运河一定会修缮到位。”

朱标点头说道:“漕运之事容不得半点马虎,薛尚书一定要尽快的组织役夫修缮运河,所需要的费用户部一定要尽快筹调拨,不要心疼钱,漕运的事情解决以后,至少可确保大明五十年内不必为此忧虑。”

薛祥与户部尚书周斌齐声说道:“臣等遵旨。”

待得薛祥与周斌退下以后,朱标又看着众人说道:“如今科举已经落下帷幕,今年中举的学生在朝廷有意的选拔之下,将近五百名读书人成

功上岸,这些人该如何妥善安排,诸位卿家那个注意吧。”

汪睿拱手说道:“先前朝廷已经有了粗略的计划,凡是科举前一百名奔赴朝堂各部门见习一年,随后调任至地方为官着重培养,其后的人就妥善安置在高丽,徐福圣地方,臣觉得不如遵照执行就是了。”

朱标轻轻点头问道:“具体该如何分配?比如高丽分配多少人,徐福省,吕宋,爪哇等地方该安排多少人合适呢?”

汪睿继续说道:“臣以为目前高丽,徐福省在周王(朱橚)和楚王(朱桢)的治理下和藩属官员的协同下,高丽与徐福省政治环境清明,也未曾发生任何动乱,故此以上两地可稍微安排的官员少一些。其余渤泥,吕宋等东南半岛的行政区域,因为百姓尚且不熟悉大明律法,违法犯罪者较多,所以朝廷应酌情考虑将这些地方作为重点治理。”

刘三吾脱口说道:“臣附议。”

韩宜可拱手说道:“臣附议。”

杨士奇也上前一步说道:“臣附议。”

朱标又问道:“汪相言之有理,既如此那徐福与高丽各安排五十人,余下的三百人妥善安排至东南半岛等区域内,如何?”

“臣等遵旨。”

待得中举学生官职的事情妥善安排下来以后,朱标继续说道:“礼部与户部务必要抓紧时间,将中举学生赴任之事尽快定下来,随后内阁,内廷处必须要明发中旨,让那些学生们在九月初抵达京师,前来领取相关任命书,官袍,印章等。”

“臣等遵旨。”

最近这段时间以来,不管是前朝还是后宫,都忙的不可开交。

朱标忙着处理国事,马皇后忙着福清与寿春的婚事和女子学院的事情。

唯有洪武大帝与朱雄英两人比较清闲,闲的整日在北平城游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