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二十一章 万邦共主

“善长不仅在政务上功绩卓著,更有识人之明,荐贤之功。刘基、宋濂、章溢、叶琛等贤才,皆由其举荐,得以施展才华,为大明江山出谋划策。此数人者,或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或笔耕不辍,著书立说,弘扬圣道,或出镇地方,安抚百姓,皆成国之栋梁。若无善长慧眼识珠,这些贤才或将埋没草野,大明亦难有今日之盛。”

“今其溘然长逝,朕如失股肱,痛心疾首。特追封李善长为“太师”,谥号“襄愍”,配享太庙,赐葬烈士陵园,与功臣之墓相邻。命有司厚恤其家属,荫其子孙,世代承袭公爵之位,以彰朕不忘功臣之意。望天下臣民,皆以善长为楷模,忠君爱国,勤勉尽责,共护我大明万世基业。布告天下,咸使闻知。钦此!”

待得圣旨宣读完了之后,李存义等人齐声高呼:“臣等谢主隆恩。”

这番话落下以后,李琪哀嚎一声道:“父亲,圣上派皇孙殿下来看您了,您安息吧。”

李琪的话落下以后,李家众人尽皆哀嚎。

朱雄英被安排在后宅之中,倒是显得清净了许多。

没多久临安公主就风尘仆仆的来了,端着一些亲自做的饭菜而来。

“赶了一天的路了,赶紧吃点吧。”

看着临安公主面色苍白的样子,朱雄英脱口说道:“姑姑你忙你的,不必......”

朱雄英的话尚未说完,临安公主便说道:“你好不容易来俺家,俺做点饭照顾你那有啥。”

马思思配合着临安公主将饭菜摆放好了以后,轻声说道:“公主也吃点吧。”

“是呀姑姑,你也坐下吃点。”

临安公主摇头说道:“不了,不了,公公的丧礼还有诸多事情要忙呢,你们吃你们的,待会儿俺让人来收拾就行了。”

临安公主话落下以后,就匆匆离去。

朱雄英叹了一口气,看着马思思说道:“还是咱两吃吧。”

朱雄英在李府待了七天的时间,等到七日以后,李琪与家人携带着李善长的骨灰奔赴南京。

紫金山下的烈士陵园,洪武大帝与文武百官早已等待多时。

等到李琪抱着李善长的骨灰出现时,洪武大帝免不了一顿哀嚎痛哭。

汤和,傅友德,蓝玉等等这些曾经与李善长共事许久的淮西勋贵们同样是悲痛不已,情绪崩溃者甚至泪流满面。

看着洪武大帝悲痛到不能自己,太子朱标上前安慰道:“父皇,逝者已去,生者如斯。”

洪武大帝轻轻擦掉眼角的泪花,缓缓说道:“回想起韩国公当年只身前来投奔的事情,咱就忍不住泪流满面呀。”

“当年咱只是一个小小的义军首领,手下仅有几百余人,善长一个文质彬彬的读书人,不计前嫌投奔与咱,兢兢业业地处理着诸多纷杂的事务。大明立国以后,咱就认他做了文臣第一人,只是没想到他如今先咱一步走了。”

驸马李琪上前一步说道:“请圣上节哀,父亲他被病痛折磨许久,如今去世也算是一种解脱。”

洪武大帝叹了一口气,挥手说道:“走吧,将你父亲安葬了吧。”

李善长作为文臣,安葬在文臣配殿的后面第一排。

此处还埋葬着章溢、叶琛,宋思颜、李梦庚、郭景祥等当年洪武大帝为义军首领时的幕僚。

看着这些当年功勋的墓碑,洪武大帝冲着一旁的宋濂,刘伯温等人说道:“当年若非是有他们的投奔,出谋划策,咱估摸着咱就成为陈友谅或者是元廷的刀下亡魂了。”

宋濂轻声说道:“圣上天命所归,是中兴之人,无论遇到多大的困境都会逢凶化吉。”

洪武大帝哑然失笑道:“这种好听的话就别说了,所谓天命不过是唬人的东西,咱始终相信自己的命运,该是由自己掌握。”

刘伯温脱口说道:“圣上是务实之人,所在意的就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在意的是通过一番努力而得到一些成果,反之那些虚无缥缈的东西,于圣上而言不过是镜花水月。”

汪睿说道:“纵观古往今来,但凡是那些千古一帝无不是在任期间追求长生,秦皇如此,唐太宗亦是如此,而圣上却从不在意这些,这是大明之幸,天下百姓之幸也。”

洪武大帝轻声说道:“长生不老想想就行了,都是骗人的把戏,若世间真的有长生不老药,怕是所有人都想得到它。”

“圣上圣明,臣等钦佩。”

待的京卫们将李善长的骨灰安葬好了以后,太子朱标引领文武百官向李善长的墓碑鞠躬致意,随后又在洪武大帝的引领下来到了文臣享殿之中。

章溢、叶琛,宋思颜、李梦庚、郭景祥,李善长等文臣的牌位静静的矗立在那里。

洪武大帝上了三根香以后,缓缓说道:“你们都是大明的功臣,理应享千年香火,咱都已经告知后世子孙了,不仅仅是逢年过节会来祭奠你们,平日也会有专人来祭拜你们,你们呀,操劳了半生,在那边都好好歇歇吧。”

随着洪武大帝的话落下以后,刘三吾轻声说道:“随着大明将高丽、徐福省、吕宋、渤泥、苏门答剌及东南半岛等诸多番邦小国纳入大明版图,我大明即将远超历朝历代,成为独一无二的存在。”

礼部尚书詹同拱手说道:“昔日唐太宗文治武功,威震四方,得尊号“天可汗”,为万邦共主,今圣上圣德魏巍,疆域之广远超汉唐,圣上之功绩,更胜唐太宗,臣建议圣上应加尊号,以彰显大明之威。”

“尊号?还是免了吧,区区虚名而已,咱就不喜那种......”

不等洪武大帝的话说完,汪睿情急说道:“圣上起于微末,平定海内,驱除鞑虏,复我中华衣冠,而今在皇孙的南征北战之下,大明又扬威海外,使得万国来朝,此等功绩,当受尊号,以告天地,以慰民心。”

“是呀圣上,若是不受尊号,何以彰显陛下之圣德,何以昭示我大明之威?”

洪武大帝看向朱标问道:“你说说。”

朱标脱口说道:“其实孩儿觉得,依着父皇之功,当受尊号,若是父皇有了尊号,可使四方蛮夷知我大明之威。”

洪武大帝看向朱雄英问道:“大孙,你的意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