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二十七章 风靡全国

听完以后,洪武大帝皱着眉头,缓缓说道:“也就是说,大多数报名参加军事学院的学生,都没有通过跑步与站军姿的入门考核?”

朱标点头说道:“跑十圈的规则本来是一炷香的时间,还延长了一会儿,站军姿也放宽了规则,只要站在那里不动就行,姿势什么的也不打紧,即便这样也有很多学生被刷了下来,导致今年军事学院勉勉强强的才招了两千余学生,距离三千的目标差了一千余人。”

洪武大帝眉头紧锁地看向朱标问道:“什么原因导致的?”

“可能是现在得生活水平越来越好了,百姓衣食无忧,导致这些年轻人不思进取,只懂得吃喝玩乐,所以身体素质就很差。”

“朝堂那些人可有什么建议?”

“傅友德将军建议,以朝廷的名义举办一场全国性的运动比赛。”

“刘三吾等文臣也建议举办这样的体育赛事,让百姓们都踊跃参加。”

这番话落下以后,朱标看向朱雄英说道:“以前英儿曾经提过这样的想法,只是后来随着东征,西征的事情就没执行起来。”

朱雄英轻声说道:“举办全国性的运动比赛当初只是一个设想,主旨在于提高百姓对于运动的兴趣,通过各类型的比赛让百姓们参与其中,达到运动健身,延长寿命的作用。”

洪武大帝问道:“现在已经八月初了,举行全国性的运动比赛,怕是来不及了吧。”

朱标思索片刻说道:“其实现在发布圣旨,十月开始比赛还是来得及的。”

朱雄英接话说道:“还要建设运动场呢,估摸着两个月的时间有点仓促。”

“区区一座运动场,一万工匠不行,就招募两万人,两万不行就招三万人。”

洪武大帝脱口说出这番话。

朱雄英深吸一口气说道:“建造一座容纳五万余人的运动场,而且要在两个月内完工的话,至少要征召五万余人。”

“行,这件事情交给常茂和平安去做,务必要在两个月内建造一座标准的体育场。”

话落下以后,洪武大帝看向朱标说道:“明日你就让内阁拟旨,将朝廷举办全国性体育赛事的事情公之于众。”

朱标轻轻点头以后问道:“徐福,高丽,渤泥,苏门答腊那些地方也要告知一下吗?”

“如今那些地方都是咱大明的疆域了,让那里的百姓也踊跃参加一下。”

听着洪武大帝这样的话,朱雄英脱口问道:“若是要组织全国性的比赛,而且要让高丽,徐福,渤泥等那些地方的百姓参加的话,还是依照以前的制度,以地方为单位进行参加,每个省都可以精心挑选,各自省内各项比赛最为优异的人前来参加。”

“时间还是比较紧张的,留给各省的时间基本只有一个多月,随后他们就要尽快的奔赴北平前来参加各项赛事,而且赛事也要有人负责。”

听着朱标这样的话,洪武大帝思虑片刻说道:“体育赛事由徐达,汤和,傅友德,杨士奇,韩宜可,铁铉等人负责吧,徐达为体育赛事的指挥使。”

朱标闻言说道:“孩儿遵旨。”

“各项赛事的具体规则你与徐达等人商议一下。”这番话落下,洪武大帝看向朱雄英问道:“比赛的项目很多,是不是意味着奖励也就越来越多了?”

朱雄英轻声说道:“可酌情考虑制作一些奖杯作为奖励发放给冠军,亚军和季军,也就是各项赛事的前三名,除了冠军奖杯以外,也要发放一些金钱奖励,比如冠军奖励一百两,亚军奖励五十两,季军奖励三十两。”

朱标轻声说道:“也可以发放证书嘛。”

洪武大帝赞许地看着朱标说道:“这个建议不错,到时候冠军证书上咱就亲笔签名,亚军就由你签名,至于季军嘛,就由咱大孙签名。”

对于这样留名的好事情,洪武大帝觉得是一种光荣,不仅对于冠军是一种荣耀,也是传播自己名声的大好机会。

尽管今年朝廷的事情很多,多到文武百官忙的犹如无厘头苍蝇一样。

但举办全国性体育赛事的消息,还是通过圣旨发放至天下各省各府各州各县,报纸也刊登了朝廷举办体育赛事的消息。

举办体育赛事对于大明的百姓来说还是新鲜的事情,尤其是看到那些诸多赛事项目的时候,大多数百姓甚至觉得自己也能参加。

“你们瞅瞅,俺虽然今年六十有五了,但自问那八百米还是能跑下来的。”

“老头,人家那八百米比的是谁跑的快,不是比谁能跑的完。”

“还有三千米,五千米的比赛,仅仅跑步就有四五个赛事安排。”

“你们快看看,还有跳高,跳远呢。”

“也就是说只要跳的高,跳的远就可以参加比赛吗?”

“自然是的。”

“怎么报名呢?”

“去各自户籍地报名就可以了。”

“因为正式比赛的时间安排的比较紧张,所以各府各州各县报名的时间只有五天时间,随后各县各州各府各省都会迅速的安排一些选拔赛,只要你在省级排名达到前三的话,就会获得参加全国性比赛的资格。”

“时间竟然这么紧张。”

“诸位乡邻,俺最近不卖菜了,俺要回户籍地报名参加比赛。”

“嗨呦,您要报名参加哪项比赛,改明儿俺们给你助威。”

“哈哈,俺要参加跳高和跳远。”

“就你那六尺的身高竟然要参加跳高?”

“休的看不起人,俺自小就在山野间奔跑,跳的远不说,还跳的高呢。”

“哎呦喂,那俺们就在京城等你了。”

全国性体育赛事的举办,短短一天时间就成为了京师内的热门话题。

茶余饭后百姓们津津乐道起来,有些人停留在研究阶段的时候,有些人已经付诸行动开始报名了。

朝廷的圣旨一天内传遍大江南北,三天内传至大明各个角落,时间之所以这般迅速,自然离不开驿站的功劳。

要知道如今驿站运转的速度是极快的,基本上,一站接一站的运转朝廷抵报和圣旨和一切讯息,昼夜不间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