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二十八章 海外赴任

短短三天内,各省各府各州各县等,分别接到了朝廷即将举办全国性体育赛事的消息,各地方也开始紧锣密鼓的安排起来。

一时间大明从南到北,由东到西开始轰轰烈烈的,为即将到来的体育赛事选拔优秀的人才。

朝廷举办体育赛事的消息,被天下百姓津津乐道的时候。

之前中举的学生已经全部来到了京师,这一日,朝廷将所有即将赴任天下各地的学生征召至奉天殿内。

洪武大帝负手立于丹墀之上,望着眼前这群朝气蓬勃的年轻面孔,思绪不由自主地飘回几十年前。

那时的他,不过是濠州乡间一个食不果腹的放牛娃,为了生存,做过牧童,当过乞丐。

历经千辛万苦,才在乱世中崛起,推翻暴元,建立大明。

如今看着这些即将奔赴海外的中举学生,仿佛看到了大明未来的希望。

“尔等可知,朕为何要将吕宋、渤泥、占城,高丽等番邦,纳入大明版图?”朱元璋的声音低沉而有力,在空旷的大殿内回荡。

“这不仅是为了开疆拓土,更是为了让天下百姓都能沐浴在大明的恩泽之下!昔年暴元统治天下,四海不宁,民不聊生。朕率天下义士,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如今大明初立,百废待兴,但朕心中有一个宏愿——要让大明的光辉照耀天下,让四海之内皆为大明子民,共享太平盛世!”

“吕宋,爪哇,南掌等之地,物产丰饶,有金山银山,更有无数百姓渴望安居乐业。然此前诸多番邦纷争不断,民不聊生。朝廷派遣大军平定,是为了还当地百姓一个安宁。尔等此去,要将大明的律法带去,让番邦百姓知晓,何为公正,何为秩序。让他们明白,只要遵守大明律法,人人皆可在这片土地上安稳度日,凭借双手创造财富。”

“渤泥,苏门答腊,满剌加等地,盛产香料、珍珠,那是天赐之宝物。但以往,这些宝物多被番邦贵族垄断,百姓难以从中获益。尔等到了这些地方,要教当地百姓先进的耕种、捕捞之法,传授他们大明的商贾之道。让他们知道,通过公平交易,可让生活富足。更要将大明的诗书礼仪带去,让当地百姓懂得长幼有序、尊卑有别,知晓礼义廉耻。如此,以上地方才能真正成为大明不可分割的疆土,百姓们方能真正融入大明,成为大明的子民。”

“至于高丽,其地紧邻我大明边境,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然多年来,或受外敌侵扰,或国内纷争不断。咱纳高丽入大明版图,是要给他们一个安定的未来。尔等在高丽,要尊重当地的文化传统,但更要将大明的文化精髓传播开来。让高丽百姓明白,大明的儒学之道,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大明的科技之术,可兴农桑、强百业。唯有文化交融,方能让高丽与大明真正同心同德,共同抵御外敌,守护边疆安宁。”

“文化乃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根与魂。我大明文化源远流长,历经数千年传承,辉煌灿烂。四书五经,蕴含着治国安邦的至理,诗词歌赋,展现着文人墨客的才情,琴棋书画,彰显着高雅的艺术品味。这些,都是我大明的瑰宝,是值得向天下传播的精华。尔等作为大明的学子,饱读诗书,身负才华,此去海外任职,要将这些文化瑰宝适当性传授给当地百姓。”

“你们要在吕宋、渤泥、高丽开办书院,广收学子。从最简单的识字断句教起,让当地百姓能够读懂大明的律法、文书,能够理解大明的文化内涵。要教授他们儒家经典,让‘仁、义、礼、智、信’的思想深入人心,培养他们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如此,方能从根本上让海外疆土与大明融为一体,让当地百姓从内心深处认同自己是大明的子民。”

“但传播文化,并非强行灌输。你们要学会因地制宜,因材施教。要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在交流与融合中,取长补短。比如在渤泥,当地百姓有独特的祭祀仪式,你们不可贸然否定,而是要从中寻找与大明文化相通之处,加以引导。让他们明白,虽然形式有所不同,但追求平安、幸福的心愿是一致的。如此,文化传播才能事半功倍,才能真正实现文化的交融与共生。”

“平日里,要深入民间,了解百姓的需求和疾苦。只有让百姓安居乐业,他们才会心甘情愿地与大明军队一同守护疆土。要鼓励百姓开垦荒地,发展生产,充实边疆的物资储备。如此,即便遭遇外敌入侵,我们也能做到自给自足,坚守待援。”

“咱知道,海外赴任,困难重重。远离故土,水土不服,语言不通,文化差异,这些都是你们即将面临的挑战。但朕相信,你们皆是大明的栋梁之才,不会被这些困难吓倒。想当年,朕从一个无名小卒,一路征战,历经无数生死考验,才建立了大明江山。相比之下,你们所面临的困难又算得了什么?”

洪武大帝的话音落下,奉天殿内响起山呼海啸般的回应:“臣等定不负陛下重托,为大明开疆拓土,传播文化,巩固边疆!”

话落下以后,在洪武大帝,太子朱标,文武百官的注视下,五百学生起身,整理衣冠,步伐坚定地走出奉天殿。

朝阳之下,他们的身影被拉得很长,仿佛已经与大明的万里疆土融为一体,向着远方的海外疆土,向着大明更加辉煌的未来,昂首前行。

朱标深吸一口气,看着洪武大帝说道:“这是大明第一批去往海外任职的读书人了,希望他们能凭借着自己所学,为当地百姓带去公平正义,带去安康。”

洪武大帝深吸一口气说道:“慢慢来,咱相信那些番邦百姓一定会融入大明,真正的成为大明的百姓。”

想要彻底的让那片天空下的百姓认同自己大明子民的身份,还需要很远的路要走。

就像洪武大帝所说的那样,不仅仅要从律法上下功夫,也要从文化传播上下功夫。

方方面面的事情,洪武大帝讲的恨透彻,也很广泛。

最主要的一个目的就是,让那些百姓认同自己大明子民的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