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0章 ,成了家喻户晓的名人(求订阅!)
电话挂断。
黄父把红色听筒放回去,转身看着众人。其馀人也望着他。
一时间屋子里鸦雀无声,谁都没说话。
良久,还是二姨开口打破这诡异的气氛,“月月,这李恒有对象?”
柳月回答:“有。”
二姨问:“是跟他一起上春晚的那个弹钢琴的姑娘?”
柳月惊疑,“二姨你为什麽猜她?”
二姨给出自己猜测的理由:“刚才演奏《故乡的原风景》的过程中,这李恒和弹钢琴的姑娘对视了5次,感觉十分有默契。”
柳月眉毛一挑,光听曲去了,没注意到这方面来,“和那拉小提琴的对视了几次?”
二姨如数家珍:“少很多,就2次。”
柳月说:“拉小提琴的是我们余老师。”
二姨笑道:“难怪,难怪是老师啊,估计这2次对视还是友情对视。』
黄母催问:“月月,是那弹钢琴的姑娘?”
柳月摇头:“弹钢琴的叫周诗禾,馀杭人,也是我们学校的,两人只是很要好的朋友。”
黄煦晴有点急眼,恨不得揍女儿一顿:“你能不能一次性把话说完?”
“好吧。”
柳月撸撸袖子,扔几粒瓜子仁放嘴里:“李恒对象是他初中高中同学,目前在沪市医科大学读书。”
二姨问:“叫什麽?长相怎麽样?”
柳月回答:“叫肖涵。长相的话...”
顿了顿,柳月有点不情不愿地承认:“十分漂亮,五官特别精致。”
二姨问:“和你小姨比呢?”
由于黄母年轻时是个大美人,女承母貌,黄家三个女儿面容都生的好。但其中黄昭仪为最。
这也是二姨对小妹长相比较自信的原因,问出这话的原因。
关于肖涵和小姨的长相,柳月在脑海中对比过很多次,脱口而出:“光论长相的话,小姨是讨不到好的。或者说,比五官,肖涵不会输给任何女人。”
黄煦晴坐下,“这麽好看?”
柳月说:“我不是特别想承认,但这是事实。“
二姨声叹气,“又是青梅竹马,又是先入为主,又是长相出众,完了,小妹没戏,难怪那李恒不回应。”
听到这话,柳月本想说李恒是个花心萝卜,脚踏三条船,还是有机会的。但权衡再三后,她把到嘴边的话咽了回去。
今天是吹捧李恒的一天,也算是间接夸赞小姨眼光的一天,这样才能让家里人更好地理解小姨为什麽会那麽痴情李恒了。
先把李恒的完美形象塑造好,小姨的阻力才会少几分。
至于将来他的花心暴不暴雷?那跟我什麽干系?又不是我男人。
柳月如是想。
接下来,黄家众人逮着柳月问七问八,把李恒的老底都问了出来。
得知来自湘南乡下农村时,柳月父亲感慨了一句:
“果然英雄不问出处,那样的环境能逆势而为,属实难得,是个人物!难怪昭仪对其情有独锺。”
这话一出,屋子里又迎来了短暂沉寂。
最后黄母急不可耐地问黄父,“老头子,你怎麽看?”
电话过后的黄父显得很沉稳,大家从脸上看不出他是怎麽想的?他到底在想什麽?
过去一阵,黄父哑着嗓子说:“煦晴丶芝筠,回头你们跟昭仪好好谈谈心,
其他的等我见了那人再讲。”
在黄家三姐妹中,黄煦晴是大姐,黄芝筠是二姐,黄昭仪是小妹。
“好。”两姐妹异口同声。
沪市,徐汇。
巴老先生一家子人也在观看春晚。
虽然屋里有十多人,但显得比较安静,直到电视机里的李恒演奏完《故乡的原风景》,巴老先生才伸手揉揉眼睛,笑呵呵说:
“这家伙,呵呵,这才是音乐。”
李小林眼里同样全是欣赏之色,“确实好听,我感觉灵魂都乾净了。”
有个女生羡慕问:“妈妈,他是怎麽做到的?又是写书,又是原创音乐?”
李小林笑着摇头,“按你外公的话说,这李恒啊天纵奇才,这样的人世间找不出几个,欣赏就好,不用去攀比。”
另一绿衣服女生盯着电视,忽地问:“他有对象没?过完年会不会来这里拜年?”
李小林和巴老先生互相瞅瞅,临了说:“应该会来。至于对象,你们就别惦记了。”
“哈哈哈....”屋里其他人爆笑。
绿衣服女生嫩脸一红,低头没做声了。
馀杭,周家。
女儿寒假没回家,女儿跟着人家上春晚了。春晚一开播,周家所有人就围聚在电视机前。
大姑子问周母,“嫂子,到底是什麽节目?你们舍得放诗禾出去那麽久?”
周母摇头:“我也不知道具体的,只晓得是用陶笛演奏。”
另一年轻一点的小姑子挪输:“嫂子,从小到大诗禾对异性有多大杀伤力,
你应该比任何人清楚。
就不怕那男同学生坏心思,把她给拐跑咯?”
雍容华贵的周母笑了笑,说:“男大当家,女大当嫁,如果那男生有这份本事,我不阻拦。”
周母说这话时十分自信,显然并不怎麽担心这事。
毕竟女儿是她看着长大的。都说知女莫若母,别看诗禾外表柔柔弱弱,但内心有一杆秤。一般男生别说入眼了,接近都难。
比如当初胡平丶郦国义和李光等人,在管理学院大合唱时跟周诗禾说句话都结结巴巴,就可以想像靠近她有多难。
在有说有笑聊天中,春晚第6个节目开始了。
一瞬间,周家所有人自动停止交谈,眼睛聚精会神地盯着电视机。
同全国所有电视机前的观众一样,当陶笛音符下起的那一刹那,周家人毫无例外地被勾住了魂。
不管是威严的周老爷子,还是沉稳的周父,亦或是其周家女婿和三大姨八大婆,全都目不转睛看着李恒。
周诗禾很打眼,余老师一样抢镜,但陶笛声响的那一刻起,所有人眼里只有李恒,只有他手里的陶笛。
沉静!沉静!
在说长不长丶说短不短的4分40秒后,当最后一个尾音落幕后,周家人好似如释重负一般,终于回魂了!终于有人敢说话了!
真是“敢”,刚才大夥大气都不敢出,就是生怕打扰了其他人,生怕漏听了如此动人的旋律。
作为外交官在国外辗转过年的大姑子第一个开口:
“难怪诗禾愿意耽误这麽多时间去帮忙,这《故乡的原风景》充满了禅意,
自性清净,超脱世俗,真是难得一见的佳作。”
话落,大姑子不等其他人说话,又喃喃自语补充一句:“我有预感,从今夜开始,它就是世界级的名曲。”
大姑子虽然是一介女流,但在周家的话语权一向比较高。她这种极高的评价,再度让屋内所有人看向李恒的目光变了变。
小姑子好奇:“这麽纯净的音色,也不知道他是怎麽创作出来的?”
这时周老爷子拿起茶杯喝口茶,缓缓开口:“最上之禅,从空出有,如莲花之清净不染,好一个出尘的故乡原风景。
回头你们帮我把这首曲子刻录下来,送我书房。”
说罢,周老爷子起身,背着双手欲要离开。
小姑子背后喊:“爸,你不看春晚了?”
周老爷子背身挥下手,低沉说:“不看了,今年的春晚已经满足。”
待老爷子离去,小姑子问周父:“大哥,爸是几个意思?”
周父沉吟片刻,讲:“可能是这首曲子勾起了他的一些往事。”
周母点头赞同:“爸爸以前在农村种过地耕过田,种植过农作物,这首曲子十分契合那种苍凉的环境,应该是思乡了,回忆起了小时候,触动比较大。”
屋内之人互相看看,最后一个二十四五的女人,也就周诗禾表姐打趣:
“舅妈,你可真要小心这李恒拐走诗禾噢,刚才他们对视了5次,弄不好就会出现一场日久生情的戏码。”
这些周母早就察觉到了,笑着摇头,“不用担心,我打听过这李恒的情况,
有对象,且对象还比较优秀。”
“这样呀,那可能是我想多了。”表姐的思想也相对比较保守,既然李恒有对象了,那自是不会再往那方面延伸。
接下来几个节目,小姑子看得索然无味,感叹道:“我终于明白爸爸为什麽说已经满足。
确实,有《故乡的原风景》珠玉在前,后面感觉纯属凑数一样。”
表姐说:“其实这些节目也不错的,只是李恒的曲子层次和意境太高,就显得后面的节目太过平庸了些。”
邵市邵东县,麦家。
麦冬一边喝酒一边看春晚,等到第6个节目时,他愣住了,到嘴边的酒也没喝,筷子停在空中,直勾勾望着电视里的李恒。
好半响,他才转头问女儿:“这是你同学李恒?”
“嗯。#039;
?
麦穗嗯一声回答道:“是他。”
麦冬惊奇问:“刚才主持人说,他自创的曲子?这麽有才华?”
麦穗又嗯了一声。
旁边的麦母则更为关注后面的周诗禾和余淑恒:“这两个女的,好有感觉。”
麦穗笑笑,为他们介绍道:“钢琴前面的是周诗禾,我信里跟你们说过的。
右边那个拿小提琴的是余老师,教我们大学英语。”
麦穗的爷爷奶奶还不知道李恒是作家一事,麦穗奶奶问:“你们刚才在说什麽?这个男子是我们邵市的?”
“对啊,奶奶,他叫李恒,是我高中同学。”麦穗耐心解释。
麦冬加一句:“也在复旦大学读书,和穗宝一个学校。”
麦穗奶奶眼睛不是太好使,听闻戴上老花镜,凑头瞧了好会说:“这男娃长相周正,生得好看,在相书中是个富贵相哟。”
麦冬和麦母对此深表赞同。人家三天两头上报纸,人民日报更是赞其为“中国当代传奇作家”,小小年纪就几十万身家,可不是个富贵相麽?
昨天各大报纸还对《文化苦旅》的单行本发售情况做了盘算,据说已经卖出超过200万册,达到惊人的2010783册!
生意人出身的麦冬对钱财最是敏锐,立即算了算李恒能挣多少钱?
单价4元一本,报纸上报导版税是8%,结果得出的总数把他吓了一跳!
你猜多少来着?
足足64万三千!
这可是88年啊,好多人一个月的工资才几十块,人家一本书就挣了大几十万!
保守估计,一个普通工薪者不吃不喝不休息,需要250年才能挣这麽多。
一个普通家庭,天天当牛马,也需要几辈子。
真真是好大一笔钱!
财富都快赶上自己了!
麦冬两口子对家产心里门清,现金加上仓库积压的货物丶再加上两个小工厂,总体价值在90多万。
而这60多万还只是人家李恒的一部分钱财,上一本《活着》听说也有十多万进帐,两本书还陆陆续续在挣钱,挣大钱,可谓是日进斗金。
每每这时候,麦冬就感慨万千,还是读书好哇!还是文化人来钱快!
演奏开始了,先是钢琴声,接着小提琴加入,当陶笛响起时,刚刚还思绪纷飞的麦冬立马进入沉寂状态,同父母丶妻子女儿一样,当起了最忠实的听众。
这就是神级曲子的感染力!
这就是《故乡的原风景》!
愉悦的4分40秒以后,麦穗爷爷深吸口老旱菸,瞬吧瞬吧老迈牙口说:
“我虽然听不太懂,但我觉得好听,感觉回到了十多岁的时候。穗宝,有时间请你同学来家里做客,爷爷做好吃的接待他。”
不等女儿回话,麦冬苦笑道:“老头,你就死了这份心吧啊,人家身份是这一名!可没时间来我们邵东这种鸟地方。”
麦冬说“这一名”的时候,向自己老父亲竖起大拇指!
这是当地习俗里,乡里人对夸赞的最高指标。
麦家奶奶看着儿子大拇指,“你不是说这人和穗宝是同学?是耍得好的朋友嘛,难道身份高了就瞧不起旧朋友了,拉架子不来?”
麦家奶奶不是本地人,是蜀都人,在部队和老头子结识的,一起参加过解放战争,还参加过抗美援朝,后面战争结束就跟着转业回了邵市。
虽然在部队职位算不上高,转业回来也是以养身体为主,但好列也是功勋获得者啊,一路都是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一身傲骨,哪管你名人不名人?
麦母知道婆婆性子比较烈,赶忙劝慰:“不是拉架子不来,人家很多事,忙得很,过年不一定有时间。”
就在家里四位长辈争论架子身份时,麦穗从音乐世界中逐渐回过神来,柔柔地说:
“奶奶,等有时间了,我邀请他来家里要,到时候你和爷爷可得做好吃的。
他嘴馋得很,应该喜欢你们做的饭菜。”
闻言,四位长辈齐刷刷瞧了过来。
麦冬伸长脖子:“有把握?”
麦穗沉吟一会说:“不敢百分百打包票。但我们玩得还算好,我邀请的话,
应该不会拒绝的。只是时间得放到暑假。”
麦母有些高兴:“真的?”
麦穗嗯一声,轻轻点了点头。
麦冬夫妻有着生意人的豪迈,平素最是热情好客了,当即说:“那要是他同意了,就打个电话回来,我去接你们。”
麦穗说好。
近距离望着一天比一天美丽动人的女儿,麦母突然说了一句:“可惜了,人家李恒有对象。”
有些话一听就懂,麦冬也打量一番女儿,随后说:
“前两天在邵阳聚会喝酒的时候,据前镇的老同学讲,陈家的大女儿今年回来了,还在李家住了几晚。这可是当地的大新闻。『”
麦母问:“聚会?谁组织的?”
麦冬说:“挖金的那伙人。”
麦母皱了皱眉毛:“跟他们打交道,你要留个心眼,听说有些手脚不乾净。
麦冬笑道:“没事,这次喝酒的还有学校老师和政府当差的,大家都是高中老同学,好不容易才聚一聚。
至于挖金,我不掺和他们,他们也从不喊我们。他们说在外面挖金经常械斗,容易出事,像我这种有家室有正当饭碗的,他们从不叫,也不要。”
一句话,那伙人虽然凶猛,但特别讲义气,不拉有家室的人下水,只要亡命之徒,只要那种没生计活不下去的苦命人,这样没有后顾之忧。
和丈夫说谈几句,麦母八卦问:“李恒和那陈子矜和好了?”
麦穗说:“妈,他们就没分开过。”
麦母点了点头,再次看眼女儿,没再问。
后面的节目,麦穗一直没看进去,她脑海中在回想李恒脖子上的灰色围巾,
在回想他和宋妤的事。
连云港。
“叮铃铃...!”
“叮铃铃..:!”
大年夜座机电话响起,魏晓竹熟练地抓起面前的听筒:
“新年好,哪位?”
“晓竹,你刚刚看了李恒的春晚演出没?好震撼啊!我们家里的人半天没回过神,如今都在夸赞,说好好听。”那边传来寝室姐妹乐瑶的声音。
魏晓竹说:“刚看了,确实很好听,比校迎新晚会上更有感觉。』
乐瑶咋咋呼呼说:“李恒好帅!我妹妹犯花痴了,一个劲要我介绍李恒给他,哈哈。”
魏晓竹微笑道:“那你就介绍给她。”
乐瑶大笑:“屁用都没有,清清都吃闭门羹,人家才不会看上她呢。”
魏晓竹只是笑。
乐瑶说:“对了,男生联谊寝有人给你打电话没?”
“嗯,李光丶胡平还有郦国义打了,其他人没有。”魏晓竹说。
“他们也给我打了,可能其他男生家里没电话吧。”乐瑶猜测。
魏晓竹明白应该就是这麽回事。
其实两个联谊寝,贫富差距特别大。像魏晓竹丶乐瑶丶李光丶胡平和郦国义几人家境优渥,平素吃的用的都是比较大方。
而其馀人都来自农村,家庭条件不怎麽好,这年头别说打电话了,好多村里都还没通电呢。
乐瑶问:“你有李恒家里的电话没?”
魏晓竹回答:“没有。”
乐瑶叹口气:“哎,难道连你都要不到他家里的联系方式吗?”
“我没问过。听张兵说,李恒家在雪峰山脉中段的偏僻农村,不一定通电。”魏晓竹说。
“哦,对哦,我把这茬给忘记了。”
乐瑶拍拍额头,然后自我辩解,“要怪就怪李恒平日里的穿扮吧,比我一女的穿得还时髦,让我在潜意识中都把他当成有钱阔少爷咧。”
魏晓竹回忆一下李恒平素穿着,倒是理解姐妹为什麽会这样误会了。
乐瑶说:“哎,李恒成名人了,以前都好几次没来参加联谊活动,以后是不是更加不会参加了哦?”
魏晓竹琢磨道:“应该不会,他不是那种人吧,以前人家是真的忙。”
“忙,也只是嘴里忙啊,我们都不晓得他在做什麽?”乐瑶抱怨。
魏晓竹笑着提醒:“人家可是名人了,你还抱怨。”
“好吧好吧,你说他元宵节会不会出来?”乐瑶问。
魏晓竹想了想,说:“应该会,他答应过的事情,好像基本没食言过。”
乐瑶怂:“元宵节那晚,我们要一起鼓动他吹首陶笛啊,真是太好听了!
我妈妈都一个劲夸他相貌生得好看,不仅在家里夸,刚还到院子里跟邻居夸,说那李恒是我复旦大学校友丶是我朋友,哎哟!我出门就被问七问八,都不好意思出门了哈。”
魏晓竹非常能理解这场面。因为她感同身受啊,之前春晚第6个节目刚结束时,家里人个个探头询问李恒的情况,前后足足问了十多分钟才罢休。
像乐瑶和魏晓竹这类电话,统计1班丶甚至管理学院和复旦大学好多学生都有发生,实在是李恒这校友太他妈的给力了些!
就算他们不想炫耀,可央视春晚主持人明着把李恒来自复旦大学的信息给透露了啊,于是那些被《故乡的原风景》惊艳到的三大妈六姨太都纷纷来探消息了,都想知道李恒在复旦大学是个什麽样儿?
一夜之间,李恒成了全国家喻户晓的名人,好多复旦校友即失落又高兴。
失落是,他们不是李恒,亲戚朋友关注自己的本质是关注李恒。
高兴是,李恒是自己复旦大学的校友,无形中让自己装了一次逼。好爽!
ps:求订阅!求月票!
先更后改。
截至本章,本月已经更了32万3000多字,平均日更过万。
月初三月曾放下豪言壮语说这月结束新书字数要达到120万,已经做到了,如今是126万,差一丢丢127万字。
呼!很是感谢大家的订阅和月票激励,写得带劲。
另:三月在这里跟大家打个商量,如果明天1号,第一天的双倍月票数过万,
三月会努力把这种日更一万的状态延续下去,争取每天多更到完本!希望大佬们助力三月冲一把!冲冲冲!
感谢大佬们!元旦快乐!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