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1章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第781章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北征大军的前军队伍浩浩荡荡进了浦子口城,

永定侯张铨已经安排好了军帐等一干事宜。

在军卒安营扎寨之时,一众将领已经在淋浴设施之下清洗完成,

换上了崭新官袍,急匆匆离开浦子口城,前往应天皇城!

一行人浩浩荡荡地进了皇宫,向着奉天殿而去。

在皇宫的恭道上,已经铺陈了大红地毯,两旁也挂上了代表祥瑞的彩色丝带与灯笼。

宫中一众禁军、宫女、太监,尽数立在道路左右两侧,恭敬迎接。

曹国公李景隆见到这一幕,只觉得心潮澎湃激荡,腰杆都不由自主地挺直。

这是他自从接触军事以来,第一次率军打赢胜仗,对敌的还是精锐的草原骑兵!

他迎着日头,看向屹立在视线尽头的高大奉天殿,

心中激荡渐渐平缓,转而变得平静、严肃。

曾几何时,他的父亲也是这般,北征获胜之后沿着恭道进京报喜。

多年以后,他也走在其上。

李景隆第一次感觉自己与父亲的身影重合,

他也因此有了信心,

至少…他没有辱没门楣。

不远处,燕王朱棣同样如此,

他龙行虎步地走在前方,脚下平缓的青石板路比之漠北的沙子平整了不知多少。

他黝黑的脸庞上闪过种种复杂。

终于…终于…

自就藩之后,无时无刻不再盼着带兵打仗,

时隔十年…

他终于等到了这个机会,也狠狠地抓住了这个机会。

冬日进兵,打了乃儿不花一个措手不及,此战大获全胜。

朱棣狠狠地攥紧拳头,心中暗暗发誓,

自此之后…燕王朱棣的名头要响彻大江南北,

让那些说藩王外封误国之人好好看看!

身旁,同样身穿蟒袍的晋王朱棡也有同样心绪,拳头紧握,满脸神圣肃穆。

与这几名年轻人截然相反的是颖国公傅友德、定远侯王弼等人…

他们脸色平静,就像是回家了一般。

他们这一生,已经赢过无数次。

到了如今,输赢在他们心中已经掀不起丝毫波澜,

甚至就像是吃一顿家常便饭那般简单。

一行人沿着恭道缓缓前行,脚步声与衣袂飘动之声交织在一起。

奉天殿越来越近,巍峨的轮廓在阳光下闪耀着庄严光芒,仿佛在诉说着大明威严。

终于,一行人来到了奉天殿前。

殿前广场上,文武百官早已整齐排列,等待着他们。

朱元璋身着大红龙袍,端坐在龙椅之上,目光威严地扫视着众人。

“臣等参见陛下,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众人齐声高呼,声音响彻整个广场。

朱元璋微微抬手,说道:

“众卿平身,此次北征,诸位爱卿功不可没,朕心甚慰。”

众人起身,燕王朱棣向前一步,拱手说道:

“父皇,此次北征,儿臣率领大军,深入漠北,

与乃儿不花部激战数日,终将其击败,俘虏无数,北元太尉也已归降。

此皆赖父皇洪福齐天,将士们用命。”

朱元璋满意地点了点头,说道:

“朕心甚悦,尔等藩王,当以保家卫国为己任,为大明开疆拓土。”

朱棣跪地谢恩:“儿臣定不负皇恩,为大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随后,傅友德、王弼等将领也纷纷上前,汇报此次北征的具体情况。

朱元璋认真聆听,不时点头称赞。

李景隆站在人群中,心中既紧张又兴奋。

他等待着陛下询问,渴望能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本领。

终于,朱元璋的目光落在了他的身上,

“九江,此次北征,听说你打了胜仗?说说吧。”朱元璋说道。

李景隆连忙上前,恭敬地说道:

“陛下,此次北征,臣深感草原骑兵之凶悍,

但也看到了我大明将士英勇无畏。

儿臣以为,日后当加强边防建设,训练更多精锐之师,以应对草原部落侵扰。”

朱元璋微微颔首,说道:

“九江所言有理,你此次北征立下战功,没有给你爹丢脸,朕会论功行赏。”

李景隆忽然觉得鼻子发酸,心中有一股说不出来的滋味。

他上前一步,躬身一拜:

“臣定当再接再厉,为大明效力。”

一番奏对之后,朱元璋站了起来,大手一挥:

“传令御膳房,大摆宴席,犒赏三军!”

夜幕降临,奉天殿内灯火辉煌。

金碧辉煌的宫殿在烛光映照下更显庄重。

大殿中,一个个方桌错落有致地摆放,

上面摆满了珍馐美味,山珍海味琳琅满目,散发着诱人香气。

美酒在精美的酒壶中流淌,倒入杯中时发出清脆声响。

丝竹之声悠扬响起,身着彩衣的舞姬们翩翩起舞,身姿婀娜,如梦如幻。

文武百官们坐在桌后,欢声笑语回荡。

李景隆与陆云逸坐在靠近上首的位置。

此时的李景隆一杯杯酒水下肚,已经有些醉了。

他脸颊泛红,眼神迷离,手中端着酒杯,摇摇晃晃地说道:

“云逸啊,两年前,我在这奉天殿里,忙前忙后地招待各方宾客。

那时候,我只能站在一旁,看着那些人谈笑风生,

自己却连个坐的地方都没有。”

说着,他打了个酒嗝,又灌了一口酒,

“可如今呢,我李景隆也能堂而皇之地坐在这里,

一同饮酒作乐,舒服!!”

陆云逸默默听着,没有说话。

他看着眼前意气风发的李景隆,回想起两人初识时的情景。

那时的李景隆还带着几分青涩稚嫩,但待人待事已经游刃有余,像是一个成熟的富家公子。

如今,他已成长为一名独当一面的将领,上过战场立过功…

陆云逸轻轻拍了拍李景隆的肩膀,说道:

“九江,努力和付出终会有所回报,大家都看在眼里,以后你会前途无量。”

李景隆嘿嘿一笑,又凑近陆云逸,压低声音说道:

“云逸,我跟你说,这次北征,我可算是钻研明白了。

那草原骑兵,看似凶悍,实则也有弱点,

只要策略得当,定能将他们打得落花流水。”

说着,他手舞足蹈地比划起来,引得周围的人纷纷侧目。

“哎~战事都打完了,还说什么胡话,抓紧喝酒…

等过些日子脑袋清醒了,再想战场的事,现在你想不明白。”

定远侯王弼提着一坛酒走了过来,还不等走到近前,

他就听到李景隆在那里胡嚷嚷,开口呵斥。

“嘿嘿…是,战事已经打完了…喝酒重要。”

李景隆眼神迷离,笑着端起酒碗,

“来,喝酒!”

陆云逸摇头一笑,端起酒碗,等待王弼端起酒碗后,依次碰碗,然后将其一饮而尽。

“小子,这次你没去,真是可惜了,瓦剌的草啊,他妈的比人还高!”

王弼坐在一旁,

不知从哪弄了双筷子,一边吃一边说。

陆云逸笑了起来:

“战场环境越是恶劣,军械精良的一方优势越是明显。

在这等战场作战,草原人会被地形桎梏,

自身本领十分,也就能发挥出五分。”

“哎~你这小子还真是看的明白,说的对极了。”

王弼叨的凉菜停在半空,有些吃惊的说道。

“定远侯爷,这是在与麓川、辽东的作战中得到的启发,

只要军械运用得当,战场天然优势。”陆云逸说道。

“对对对,你是没看见啊,

咱们斥候站在高处,人手一个万里镜,敌军从哪摸过来都看的一清二楚,

只需要做好口袋,等着他们一头扎进来就好!”

王弼兴奋地说。

“本侯这么多年,就没有打过这么轻松的仗,莫名其妙的就赢了,甚至还没费什么功夫,

就是这山西的路太难走了,光是赶路就死了不少人。”王弼继续道。

李景隆晕晕乎乎,含糊道:

“不是不说打仗的事吗,怎么又说了~!~”

“哈哈哈哈,喝酒喝酒。”

王弼哈哈大笑起来,端起酒碗,再次一饮而尽…

三人不一会儿就开始了拼酒,吸引了不少文武百官的注意。

辽东都指挥使潘敬也在稍下首的席间,

他看到这一幕,眉头紧锁,眼神荒谬。

他算是看明白了,这位陆大人好像跟勋贵武将文官的关系都不错,

可为什么背景如此深厚之人,

偏偏去了北平行都司这等苦寒之地?

潘敬想不明白,只能暗暗羡慕。

上首,朱元璋拿着一个小酒杯,小口小口的抿着。

一旁的郭宁妃笑呵呵的听着郭铨絮叨战场上的事,时不时摸摸他的脑袋,眼中闪过心疼。

朱元璋看向不远处的朱棣,向着他招了招手:

“老四,过来。”

朱棣原本正端着酒杯,与身旁三哥谈笑风生,听到父亲的话,连忙走了过来。

朱元璋笑呵呵的开口:

“你与老三是第一次作为主将领兵,

虽然打了胜仗,但也不能自满,

日后还有许多艰难的仗要打,

你们兄弟要为国戍边,抗住北方的威胁。”

朱棣脸色严肃到了极点,躬身一拜:

“父皇,儿臣必定竭尽全力!”

朱元璋收起了脸上笑脸,轻轻点了点头:

“此次回来,你便多待一段时间,整肃皇庄之事就交给你了。”

“皇庄?”

朱棣心中有些疑惑,但还是第一时间答应下来:

“儿臣领旨。”

朱元璋挥了挥手,身旁大太监便递过去一本文书,轻声道:

“四王爷,这是皇庄的账目以及积弊,宫中还有许多,

若是四王爷需要,可以随时来取用。”

朱棣只是翻了几页,便知道整肃皇庄之事牵扯甚广,

其中利益纠葛复杂,无疑是一项艰巨任务。

但他也明白,这是父皇对他的信任,他必须全力以赴。

“父皇,儿臣明日就开始着手处置此事,一定将事情办妥。”朱棣说道。

朱元璋微微点头,说道:

“起来吧,皇庄乃皇家产业,关乎皇家颜面,不可有丝毫懈怠。

若是有钻研不明白的地方,可以去问问陆云逸,

他鬼点子多,让他给你出出主意。”

“是!”朱棣回答道。

又说了一些事,朱棣带着些许疑虑,回到了属于自己的座位。

原本大快朵颐的胃口也逐渐消弭,桌上的山珍海味引不起他的胃口,心中已经被疑惑填满。

皇庄怎么了?

他抬头看了看不远处的徐辉祖,发现徐辉祖也在朝自己这里看。

仅仅是一对视,二人便心中了然。

朱棣脸上绽放出些许醉意,提着身旁酒壶,慢慢站了起来,对着身旁晋王说:

“我去与允恭喝几杯。”

“哈哈哈哈,多喝一些,允恭这家伙整日在京中享福。”

晋王朱棡大笑连连,连忙摆手,甚至还举起酒杯,与徐辉祖隔空对饮。

朱棣来到徐允恭身旁,他刚刚将酒杯放下,脸上笑意毫无收敛,但声音却保持着凝重:

“陛下与你说了吧。”

“你也知道?”朱棣有些诧异。

“何止是知道,最近京中都要为此炸了锅,六部以及都督府整日不得安宁,人心惶惶啊。”徐辉祖说道。

“整肃皇庄跟他们有什么关系?”朱棣更为疑惑。

“陛下让你来办此事?”

“还说让我多去问问陆云逸。”朱棣说道。

徐辉祖面露恍然:

“这便对了,这次风波与他有很大关系。

陛下不止要整肃皇庄,甚至还要设立一个与六部同级的衙门,名为市易司…”

徐辉祖很快就将市易司的职能告诉了朱棣,

听的他脸色连连变幻,震惊、哑然、佩服等等心绪一闪而过。

作为天家子弟,他深切的知道宫中与朝廷的矛盾是多么的不可调和,

每一次到了争斗最激烈的时刻,

总会伴随着大开杀戒,前几次就是如此。

但现在,李党之事刚刚结束,

难不成又要开始新一轮争斗?

而且,宫中这次的目标太大了,朝堂上下各部都在打击之内,想要拿财权,绝非易事。

二人之前气氛有些凝重,朱棣发问:

“最近朝廷有什么动作吗?”

徐辉祖摇了摇头:

“这几日没有什么动作,想来是要从皇庄先动手,

毕竟这等大事,要是不先拿自己开刀,于情于理也说不过去。”

徐辉祖看向朱棣,眼中带着一些同情:

“这次的差事可不简单啊,弄不好你就要被朝臣排斥,这次你可要做好准备。”

朱棣脸色有些凝重,显然也知道事情的严重性,只是他心中有些狐疑,

“父皇究竟想要干什么?”

此话一出,徐辉祖眉头一挑,眼中闪过一丝精光:

“你也觉得不对了?”

“废话。”朱棣抬起酒杯挡住半张脸,用仅能二人听到的声音说道:

“父皇做事从来不会如此仓促,现在那什么市易司匆匆上马,一看就不对。

要么就是和户帖以及鱼鳞黄册那样,以后的几年都要纠缠此事,

但我觉得,这个可能不大,我觉得父皇有其他目的。”

“什么?”徐辉祖发问。

“我哪知道!”朱棣眉头一竖,黝黑的脸庞狰狞了几分,其上的结痂崩裂,

“不过…明日我可以问问,陆云逸那小子一定知道些什么。”

朱棣抬了抬下巴,徐辉祖看向陆云逸所在方桌,

李景隆正在那里张牙舞爪,大放厥词,一看就是喝醉了。

“行,明日去问问,到时候给我个准信,否则整个都督府都惴惴不安,一些事想做都不敢做。”徐辉祖说道。

朱棣眉头一挑:“你想做什么?”

“不是我想做,各地空出这么多的职位,

还有一些手握权势暂时没动的人,都督府总不能无视他们,该换的换,该撤的撤。

我就怕到时候都督府内部都不稳,再做这样的事会掀起波澜。

几处叛乱就能让我等颜面扫地,那些六部官员又要出言相讥。”

徐辉祖一边说,脸上露出一些无奈,还有疲惫。

朱棣笑了笑:“位列中枢就是如此麻烦,明日给你消息。”

“好。”徐辉祖说道。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