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乱世中的真命天子

陈胜收到消息后,愤怒到了极点,立刻想要下令逮捕并囚禁武臣的家属,打算将他们全部杀害,并且还要发兵去攻打武臣。但在这关键时刻,只有上柱国蔡赐站出来进谏说:

“现在秦国还没有被消灭,如果我们先杀了武臣的家属,那就等于又给自己树立了一个强大的敌人,就像又多了一个秦国来与大王您为敌。这样一来,大王您就会面临东西两面受敌的困境,必定会被牵制,难以脱身,又怎么能够成就统一大业呢!依我看,现在不如先派遣使者去祝贺武臣,暂时安抚他的心,同时命令他加快攻打秦国的步伐,从远方支援周文。这样,我们东边就不用担忧武臣的威胁,西边进攻秦国也会更加顺利。等灭掉秦国之后,再考虑对付赵国也不迟,何必急于一时呢!”

听了蔡赐的话,陈胜的怒气渐渐平息,转怒为喜。他没有再坚持杀害武臣的家属,而是将他们迁移到王宫中,实行软禁。同时,为了安抚张耳,陈胜还封张耳的儿子张敖为成都君,并派遣使者去祝贺赵王(武臣),并顺便将这一决定告知他们。张耳和陈余在接待了陈胜派来的使者后,心中早已洞察了陈胜的真实意图。他们表面上装作非常高兴,与使者相谈甚欢,但私下里却悄悄地对武臣说:

“大王您在赵国自立为王,这自然会引起陈胜的忌惮。现在他派使者来祝贺,这明显是个诡计,目的是想让我们全力攻打秦国,等他消灭了秦国之后,再转头来对付我们。大王您不如表面上与他虚情假意地周旋,好好款待这位使者,等到使者离开后,我们就立刻行动,北上收复燕国和代地,南下夺取河内地区。如果我们能成功地将南北两地都纳入赵国的控制之下,那么即使楚国最终战胜了秦国,他们也不敢轻易对赵国动手,反而可能会主动与我们修好关系。到时候,大王您就可以从容不迫地观察时局的变化,稳稳地坐镇中原了。”

这个策略非常明智,武臣听后也非常赞同。于是,武臣按照计划,热情地款待了陈胜的使者,并赠送了丰厚的礼物,然后让他返回陈胜那里。接着,武臣立即派遣韩广去攻打燕国,李良去夺取常山,张黡去进攻上党,三路大军同时出发,展开了积极的扩张行动。然而,他们并没有派遣一兵一卒去帮助陈胜攻打秦国,显然是在防备着陈胜的下一步动作。

当时,周文率领的军队孤身冲入秦国的关中地区,但由于缺乏援助,最终被秦国的将领章邯打败,只能狼狈地逃出关中。章邯是秦国的一位将领,他原本担任的是少府这个官职,他不仅勇敢,还很有智谋。当他得知周文已经攻入关中,甚至逼近了戏水之地时,他感到既愤怒又激动,恨不得立刻入宫向皇帝详细汇报战况,并请求增援以击退敌人。就在这紧要关头,关于周文军队进攻的警报像雪花一样纷纷飞来,迅速传到了咸阳城。就连权臣赵高也感到十分吃惊,他不得不将这一情况如实地向皇帝禀报。秦二世胡亥此时才恍然大悟,意识到自己面临的危机,吓得浑身冒冷汗。他立刻紧急召集文武百官入宫开会,共同商讨应对之策。同时,他自己也亲自出席朝会,向大臣们虚心询问抵御敌军进攻的有效方法。在朝堂之上,众位官员都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不敢轻易开口说话。这时,只有章邯站了出来,他向秦二世禀报道:

“敌人已经逼近,我们急需组织力量进行剿灭。但如果现在才开始征集将士,恐怕已经来不及了。我请求陛下能够赦免骊山那些正在服劳役的囚犯,并为他们提供兵器,让我亲自统领他们前往前线,奋力抗击敌人,相信一定能够击退敌军。”

秦二世此时已经是心急如焚,他只希望能有人站出来为他分忧解难。幸运的是,章邯不仅为他出了个好主意,还主动请缨愿意率领队伍迎战。秦二世自然是喜出望外,连声夸奖了章邯几句。于是,秦二世立刻颁布了大赦天下的诏书,并任命章邯为将军。章邯随即开始着手招募骊山的役徒,将他们组织起来,编成军队,准备出城迎战敌军。章邯确实是个有能力的将领。他精心挑选身体强壮的囚犯作为前锋部队,自己则亲自坐镇中军进行调度指挥。而那些年老体弱的囚犯,则被安排在后队,负责运输粮食、兵器等辎重物资。当章邯的军队逐渐接近戏地时,他再次向士兵们发出明确的号令:只许前进,不许后退。他承诺,凡是勇敢冲锋的士兵都将获得重赏;而如果有谁敢后退,就会被立即斩首。这些士兵大多是从前的囚犯,他们原本就不太畏惧死亡,而现在有了章邯的明确指示和丰厚的奖赏诱惑,他们更是豁出去了,拼尽全力地向前冲锋,直冲进周文的军营中。周文自从从东边一路打来,沿途并没有遇到什么像样的抵抗,这让他误以为秦军都是一群乌合之众,毫无战斗力可言,因此他开始轻视秦军。然而,当他真正面对章邯率领的这支士气高昂、勇猛无比的军队时,他才意识到自己的想法是多么的错误。章邯的军队如同潮水一般汹涌而来,让周文一时之间难以招架,只能被迫后退。秦军见状,士气更加高涨,他们乘胜追击,将周军的阵型冲得七零八落。周军的士兵们在秦军的猛烈攻势下四处逃散,场面一片混乱。周文虽然竭力想要稳定军心,但已经无济于事。最终,他也只能放弃抵抗,逃出了函谷关。秦国的军队在战争中取得了重大的胜利,这使得关中地区暂时得到了相对的安宁。但就在这时,东方的局势又开始变得复杂起来,不断涌现出一些杰出而特别的人物,他们纷纷站出来与秦国作对。在这群人中,更为引人注目的是,有一位真正的天选之子,他趁着这个时机崛起,以奋发有为的姿态展现在世人面前。

在秦二世元年的九月,江南地区的沛县有个名叫丰乡阳里的小村庄,这里诞生了一位后来被称为真命天子的英雄。他勇敢地起兵反抗暴乱,最终建立了汉朝,成为了高祖皇帝。这位皇帝姓刘,名叫邦,字季。刘邦的父亲叫做刘执嘉,他的母亲则姓王,名字叫做含始。刘执嘉的性格非常温和宽厚,深受邻里乡亲的喜爱和赞誉。随着年岁的增长,人们更加尊敬他,都亲切地称他为太公。而王氏因为与太公年龄相仿,所以也被大家称为刘媪。刘媪之前已经生过两个儿子,大儿子叫刘伯,二儿子叫刘仲。刘伯和刘仲出生时,并没有发生什么特别奇特的事情。但是,当刘媪第三次怀孕的时候,情况就完全不同了,这预示着即将诞生的孩子将会有着非凡的命运。相传有一天,刘媪外出办事,途中经过了一个大湖泊。因为走了很远的路,她感到脚有些累,就坐在了湖边的堤坝上休息,闭上眼睛打算养养神。她处于半梦半醒之间时,突然看到一个身穿金色铠甲的神人从天上降落下来,就站在她的旁边。这突如其来的景象让刘媪大吃一惊,直接被吓晕了过去,以至于她根本不知道那位神人后来做了些什么。这个故事听起来和姜嫄踩到巨人的脚印后怀孕的故事一样,都充满了奇幻和不可思议的元素。在中国古代的历史记载中,人们常常喜欢讲述各种神话传说,因此这样的奇异故事也就不足为奇了。与此同时,太公在家里一直惦记着外出的妻子。眼看时间已经过了很久,刘媪还没有回来,太公非常担心,于是就自己出门去寻找刘媪了。正当太公准备出门去找刘媪的时候,天空突然变得昏暗,闪电划破天际,雷声轰鸣。太公心里更加焦急了,他连忙拿起雨具,急匆匆地三步并作两步往大泽边赶去。远远地,他看见堤坝上躺着一个人,身形和穿着都像是自己的妻子刘媪。但是,奇怪的是,半空中笼罩着一层厚厚的云雾,这些云雾不断地回环浮动,隐约之间还露出了像是鳞片一样的光芒,就像是有蛟龙在附近穿梭一样。太公看到这一幕,心里既疑惑又害怕,他停下脚步,不敢再往前走。过了一会儿,云雾开始慢慢散去,天空重新变得明亮起来。太公这才鼓起勇气,小心翼翼地走上前去查看。果然,躺在堤坝上的那个人就是他的妻子刘媪。她此时正打着哈欠,伸着懒腰,似乎刚刚从一场梦中醒来,脸上还带着几分朦胧和困倦。太公看到刘媪安然无恙,心里总算松了一口气,但同时又忍不住好奇地问她刚才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偏偏刘媪好像还处于一种恍惚的状态中,对周围发生的事情没有太多的反应。太公连问了她好几声,她才慢慢睁开眼睛,四处看了看,然后惊讶地叫出声来。太公问她是否受到了惊吓,刘媪回答说:

“我刚才在这里休息,突然看到一个神人从天而降,我吓得直接晕了过去,之后发生的事情我就不知道了。现在我才醒过来,发现自己刚才是做了一个梦。”

太公接着向刘媪描述了他看到的雷电交加、云雾缭绕、似乎还有蛟龙出没的奇异景象,但刘媪却表示她对这些事情一无所知。过了一会儿,刘媪的神气逐渐恢复了正常,于是她和太公一起回到了家中。

没想到,自从那次之后,刘媪竟然怀孕了。十个月后,她生下了一个男孩。这孩子的出生让家人都感到惊讶,难道他真的是那位神人所赐的吗?孩子长得很有特点,长长的脖子,高高的鼻子,而且在左大腿上还有七十二颗黑色的痣。太公看到这个孩子,心中便知他不凡,于是给他取名为邦,又因为他在家中排行最小,所以字为季。太公家世代都是农民,他们的生活就是遵循着自然的规律,春天耕种,夏天除草,秋天收获,冬天贮藏,如此周而复始。刘伯和刘仲两个哥哥也都继承了家族的传统,跟随父亲一起辛勤劳作。然而,刘邦却与他们不同,随着年岁的增长,他越来越不喜欢耕种这种单调的生活,反而对四处游历、结交新朋友充满了兴趣,成为了一个喜欢浪迹天涯的人。太公多次告诫刘邦要勤奋劳作,改掉懒惰的毛病,但刘邦始终没能改正。太公见他如此固执,也就只好放任他自由发展了。后来,刘伯和刘仲都相继娶了妻子,特别是刘伯的妻子,她天生就是个吝啬的人。她看到刘邦身材高大,本应是个干活的好手,却偏偏整天游手好闲,不务正业,只知道吃白食,消耗家里的财产,心里便对他产生了深深的厌恶和怨恨,嘴里也经常对刘邦发出怨言。太公逐渐听到了这些闲言碎语,为了家庭的和睦与安宁,他干脆决定将家产分一分,让刘伯和刘仲各自带着家人分开居住。而刘邦因为还没有娶妻成家,所以依旧留在父母身边,继续过着他那看似无忧无虑的生活。

时间匆匆流逝,转眼间刘邦已经到了二十岁的成年年纪,但他依旧没有改变旧日的习性,整日里还是游手好闲,不干农活,也不关心家业。他常常拿家里的钱财去结交朋友,四处吃喝玩乐,享受生活。太公原本觉得刘邦与众不同,有着特殊的才能和天赋,因此对他另眼相看。但现在看到刘邦年岁渐长却一事无成,太公便对他感到失望,甚至斥责他为无赖,连基本的衣食都不愿再供给他。然而,刘邦却对自己的处境毫不在意,反而过得逍遥自在。有时候,他担心父亲会严厉责备他,甚至将他赶出家门,便不敢回家,而是选择去两位兄长家里暂住。两位兄长毕竟是他的亲兄弟,虽然对刘邦的行为有些不满,但也不能完全不管他,于是就会让他一起吃饭,不会让他感到被忽视。没想到刘伯突然生了重病,病情严重以至于去世了。刘伯的妻子本来就对刘邦这个小叔子心存厌恶和怨恨,现在丈夫不在了,她自然更不愿意继续供养刘邦了。刘邦这个人性格直率,没有心机,做事情直接了当,他并没有察觉到长嫂的嫌弃,还是经常跑到长嫂家去要饭吃。长嫂常常以家中孤苦无依、生活困难为借口,十次有九次都会拒绝刘邦的请求,但刘邦却信以为真,没有看出长嫂的敷衍。有一天,刘邦又带着几个朋友来到长嫂家,当时正是中午时分。长嫂看到刘邦又来了,心里就犯嘀咕,担心他又会来打扰他们吃午餐。更让她讨厌的是,这次刘邦还带了这么多朋友来,她更加觉得不能轻易供养他们了。于是,长嫂眉头一皱,计上心来,她急忙跑进厨房,拿起瓢子假装在锅里刮来刮去,装出一副羹汤已经吃完,无法再提供的样子。刘邦原本是邀请了几位朋友来长嫂家一起用餐的,他带着愉悦的心情而来,却不料在厨房里听到了刮锅底的声音。他顿时心生懊悔,觉得自己可能来得太晚了,饭菜都已经被吃完了,心中不免感到一阵失望。然而,刘邦的朋友们都很识趣,看出气氛不对,便纷纷向他告别,自行离去了。刘邦送走朋友后,并没有立即离开,而是返回到长嫂的厨房里,想要看个究竟。他仔细一瞧,发现锅盖上还冒着热腾腾的蒸汽,锅里竟然还剩下大半锅的羹汤。这时,刘邦才明白过来,原来长嫂是故意在捉弄他,假装羹汤已经没有了。他心中虽然感到愤慨,但并没有选择与长嫂发生争执,而是长长地叹了一口气,转身离开了厨房。刘邦的这种不与长嫂计较的行为,体现出了他的大度和宽容。

从那以后,刘邦就再也没有踏足过长嫂的家门,而是成了邻居家两家酒馆的常客,几乎每天都去那里买酒喝。有时候,他会独自前往,静静地享受一个人的饮酒时光;有时候,则会邀请朋友们一起,大家围坐畅饮,谈笑风生。这两家酒馆都是由妇人经营的,其中一家酒馆的女主人被大家尊称为王媪,另一家则被称作武妇。虽然她们都是女流之辈,但对待刘邦这位年轻的邻居却异常宽容。刘邦的豪爽和慷慨让她们觉得与他交往十分愉快,因此也不愿意因为一些小事情而与他斤斤计较。更让这两位女主人感到惊喜的是,每当刘邦来到酒馆,其他的顾客也仿佛被他的魅力所吸引,纷纷跟着聚集过来。这样一来,酒馆的生意就变得异常火爆,收入也比往日翻了好几倍。两位女主人看在眼里,喜在心里,对刘邦也更加刮目相看。因此,每当刘邦提出想要赊酒的时候,她们总是毫不犹豫地答应下来。刘邦生平最爱喝酒,当他发现这两家酒馆都愿意赊酒给他时,简直是喜出望外,每次都喝得尽兴。很多时候,天色已晚,黄昏降临,他还不愿离去,非要再多喝几杯才过瘾。酒醉之后,他懒得动弹,就索性在酒馆的座位上假装睡觉,甚至能鼾声如雷地睡上一整夜。王媪和武妇两位女主人,原本是想叫醒他,催他回家的。但每当她们靠近刘邦时,却惊奇地发现他头上显现出金龙的影像,那光芒奇异而耀眼,让人不敢直视。这种景象让她们感到十分稀罕,也更加坚信刘邦将来必定会有大出息,成为显贵之人。因此,每当到了年底结账的时候,王媪和武妇都从不向刘邦追讨那些赊欠的酒钱。而刘邦自己呢,由于手头不宽裕,也无力偿还这些债务。但两位女主人却非常慷慨,她们主动将这些历年累积的账目一笔勾销,不再计较。

刘邦到了二十岁的年纪后,其实他并不是真的什么都不知道,他也开始有了自己的想法,想要在世上干出一番事业来。幸运的是,他的朋友圈子越来越广,有几位好友非常热心,主动为他出谋划策,还教他学习如何处理官府的事务。刘邦非常聪明,一学就会,没过多久,他就得到了一个机会,被任命为泗水亭的亭长。作为亭长,刘邦的职责主要是处理乡里百姓之间的诉讼和纠纷,如果遇到什么大事,他还需要详细地向县里的官员报告。这样一来,刘邦就经常和县里的官吏们打交道,互相之间有了很多的往来。刘邦最亲密无间的朋友中,有一位是沛县的功曹,名叫萧何,他和刘邦是同乡,对法律条文了如指掌。萧何后来被誉为“汉初三杰”之一,因为他对刘邦的成就有着举足轻重的贡献,所以在这特别把他提出来讲讲。除了萧何之外,还有曹参、夏侯婴等人,也是刘邦的好朋友。每当他们经过泗水亭时,刘邦总是热情地邀请他们留下来一起喝酒。在酒桌上,他们畅所欲言,分享彼此的心事,完全不拘泥于礼节和形式,非常自在。萧何在县里的官吏中是非常出类拔萃的,他和刘邦的关系尤为深厚。如果刘邦有什么过失或者遇到了麻烦,萧何总是会毫不犹豫地站出来为他解围,确保他不会因此受到责罚或者得罪人。可以说,萧何是刘邦在官场上的得力助手和坚强后盾。

刘邦接到了县里的命令,需要向西前往咸阳城。临行之际,县里的官吏们纷纷为他送行,并各自准备了路费,通常都是三枚当百钱作为礼物。但萧何却与众不同,他独自给了刘邦五枚,显示出他对刘邦的特别关照和深厚情谊。刘邦抵达咸阳城后,迅速完成了公务。之后,他便在都城中闲逛了几天,想要好好看看这座繁华的都城。他看到的景象让他大开眼界:城墙高耸入云,宫殿巍峨壮丽;市场上商品琳琅满目,商贩们络绎不绝,一片繁荣景象;道路上车马往来,达官贵人的车马冠盖如云,让人目不暇接。这一切都让刘邦感到十分新奇和震撼,他的眼界也因此得到了极大的开阔。就在这个时候,秦始皇还在世,他乘坐着华丽的銮驾,在都城中巡视。刘邦有幸在远处看到了这一幕。只见秦始皇的仪仗队声势浩大,威严庄重;銮驾上的秦始皇更是威风凛凛,让人不敢直视。当御驾经过时,刘邦忍不住停下脚步,久久地凝视着这一幕。他心中充满了感慨和向往,觉得大丈夫就应该像秦始皇这样,拥有无上的权力和威严。因此,他忍不住叹息道:

“大丈夫原本就应该是这样的啊!”

这句话表达了他对权力和地位的渴望和追求。在那个时代,成为皇帝是许多人的梦想和追求。刘邦也不例外,他有着强烈的野心和抱负,想要成为像秦始皇这样的伟大人物。因此,他发出这样的感慨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