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张骞的西域使命
不久之后,徐来假装去找乳母,却被人刺伤了,情况和乳母被刺伤相似。徐来一口咬定是太子指使人做的。刘赐听信了这些谗言,又对太子进行了一番严刑拷打和责罚,这样一来,父子之间的关系就越来越紧张,积怨越来越深,好像变成了冤家一样。正好赶上刘赐生了病,太子刘爽并不去探望,反而也假装自己有病。这时,徐来和刘孝正好有机会进言,他们向刘赐诉说太子是如何心中欢喜,准备继承皇位,这让刘赐非常生气和懊恼,于是产生了废掉太子刘爽而立刘孝为继承人的念头。徐来看到刘赐有废黜太子刘爽而立刘孝为继承人的意图后,又想出了一个恶毒的计划,打算同时陷害刘孝,以便让自己的亲生儿子刘广能够成为嗣王。徐来身边有一个擅长跳舞的侍女,很受刘赐的宠爱,但这侍女恰好是徐来所嫉妒的。于是,徐来特意让这个侍女去陪伴刘孝,让他们日日夜夜亲近相处。就像干柴遇到了烈火,怎么可能不燃烧起来呢?他们自然而然地走到了一起。太子刘爽听说刘孝与自己的姬妾有染,也感到十分垂涎,心中暗想,弟弟可以烝(就是与父亲的妾私通),我为什么不可以烝呢?况且徐来屡次诬陷构陷我,如果我能引诱她与我私通,她一定会从憎恨我变为喜爱我,这样她就不会再来寻仇了。太子刘爽想得美滋滋的,完全沉浸在了自己的幻想之中。计划已经安排妥当后,太子刘爽每天都进宫去向徐来请安,并且主动坦白自己以前的过错,发誓要好好改过。徐来虽然心中不满,但也不得不表面上应付他,拿起酒来与他共饮,用温和的话语安慰劝解他。太子刘爽恭敬地端着酒杯向徐来敬酒祝寿,跪在徐来的膝盖前,等徐来接过酒杯后,他突然用双手捧住徐来的两膝,嬉皮笑脸地向她求欢。徐来又惊又怒,连忙把酒杯放下,想要从座位上站起来,但太子刘爽仍然拉着她的衣襟不肯放手。徐来急得大声呼喊,才终于挣脱了太子刘爽的手,得以逃脱。太子刘爽没能如愿以偿,便站起身来离开了徐来那里,回到自己的住处后,正琢磨着怎么避免这场灾祸。就在这时,外面的宫监走了进来,传达了刘赐的命令,不由分说地把太子刘爽拖走了。等太子刘爽被带到刘赐面前时,哪里还有什么好果子吃?无非是被刘赐责罚,挨了几十下毛竹板子,打得屁股生疼。太子刘爽疼得大喊大叫,喊道:
“刘孝与父王的侍女通奸,无采也与家里的奴仆通奸,父王您为什么不去责问他们?却只管责打我!我情愿上书给天子,离开这个国家,再也不回来了!”
太子刘爽一边说着,一边表现得像痴狂了一般,猛地向外冲去。刘赐已经被气得失去了理智,命令身边的人去追捕太子刘爽。但太子刘爽怎么肯轻易回头呢?直到刘赐亲自追了出去,才把太子刘爽强行带了回来,并且用刑具将他锁在了宫里。而刘孝却越来越受到刘赐的宠爱,刘赐甚至把象征权力的王印都给了他,封他为将军,让他住到了外婆家,还让他招揽宾客,一起商量大事。
江都人枚赫和陈喜,两人先后投靠了刘孝,为刘孝秘密制造兵车、弓箭等武器,还私自刻制了天子的玉玺以及将相、军吏的印信,等待合适的时机发动叛乱。陈喜原本是淮南王的手下,淮南王的事情败露后,他逃亡到了衡山,为刘孝出谋划策。刘孝想要取代原本的太子位置,便暗中活动,撺掇他的父亲上书朝廷,请求废黜长子,改立自己为继承人。虽然太子刘爽被囚禁在宫中,但他的消息渠道并未完全断绝。于是,他嘱咐自己的心腹白嬴偷偷前往长安,让白嬴上书朝廷告发刘孝的罪行,揭露刘孝与父亲的妾私通,以及他们一起谋划叛乱等事情。告发的信还没来得及送上去,白嬴就被都吏(负责治安的官员)给抓住了。经过审问,白嬴供出了刘孝接纳叛逃人员,包括陈喜等人的情况。于是,都吏向沛郡太守发了公文,命令他火速捉拿陈喜。陈喜完全没有防备,结果就被抓住了。刘孝得知自己已经闯了大祸,便想利用自首可以减轻罪行的法律条款,自己向朝廷揭发,同时还把责任都推到了枚赫和陈喜等人身上。汉武帝又把这件案子交给了廷尉张汤来查办。张汤怎么会轻易放过他们呢?他当然是想要一网打尽,于是立刻派遣中尉等人快马加鞭地赶往衡山,把王宫给围了起来。张汤还是使用了他那一套老手段。刘赐在惊恐之中选择了自杀。刘赐的王后徐来,以及太子刘爽和次子刘孝,还有那些帮助他们一同谋反的同党,全都被押解到了都城。经过张汤的一番审讯,他们都被定了罪。徐来因为用毒毒害了前后两任王妃舒氏而被判死刑;太子刘爽因为告发父亲不孝而被判死刑;刘孝因为与父亲的侍妾通奸而被判死刑。他们最终都被处以弃市(就是在闹市中执行死刑,并将尸体暴露在街头)的刑罚。所有参与谋反的同党也都被处死了,衡山国因此被撤销,改设为了一个郡。合计一下淮南和衡山这两起案件,受到牵连而被处罚的人数达到了好几万,这在汉朝开国以来是极为罕见的。大部分的主意都是张汤出的,汉武帝看到张汤的审讯报告,认为这些人都是罪大恶极,死有余辜,因此自然不肯给予特赦,结果只是白白牺牲了许多无辜的生命。
当时,皇子刘据已经七岁了,于是被正式册封为皇太子,作为国家的未来储君,以此来稳定人心。与此同时,朝廷还计划开辟通往西域的道路,并再次派遣博望侯张骞出使西方。张骞是汉中人,在建元年间进入都城长安,担任了郎官。恰好此时,匈奴中有一些人投降了汉朝,他们报告说匈奴最近刚刚击败了月氏,在战场上斩杀了月氏王的首级,并将其制成了饮酒的器具。月氏剩下的部众向西逃亡,一直想要报仇雪恨,只是苦于没有帮手。汉武帝正计划着要北伐匈奴,听到这个消息后,他便想要联合西方的月氏,共同夹击匈奴。但是,月氏原本居住在河西地区,与汉朝没有往来,现在又被匈奴击败,向西逃窜,距离汉朝更远了。如果想要与月氏建立联系,就必须派遣一个精明强干的人员前往。于是,汉武帝下诏招募有才能的人,担任出使西方的使者。然而,朝廷中的大臣们大多贪生怕死,没有人敢接受这个任务。只有张骞勇敢地应募,并与胡人堂邑父等人一起离开都城,从陇西出发,踏上了前往西方的征途。在陇西的外面,就是匈奴的领地。张骞想要去西方的月氏,必须经过匈奴的地盘,这样才能与月氏取得联系。于是,他悄悄地带领着随从,偷偷地向前行进。然而,他们走了几天后,不巧被匈奴的巡逻骑兵发现了,并被抓住,然后被押送到了匈奴的王庭。张骞他们一共只有不到一百人,力量悬殊,无法与匈奴抗衡,只能无奈地怀揣着汉朝的符节,接受被扣留的命运。匈奴虽然不敢杀死张骞,但也对他严加看管,不肯放他回去。张骞在匈奴的领地中被扣留了十多年。在这漫长的岁月里,他居然娶了一位匈奴女子为妻,并生育了子女。他与匈奴人交往周旋,生活得似乎还挺适应,就像乐不思蜀的刘禅一样,几乎忘记了要回到汉朝的使命。匈奴对张骞等人的看管不再那么严格后,张骞与堂邑父等人瞅准机会向西逃跑,一路奔逃进入了大宛国的领地。大宛国位于月氏的北面,是西域众多国家中的一个,这里盛产好马,还有很多葡萄和苜蓿。张骞等人原本并不熟悉路线,只是胡乱闯荡才误打误撞来到了这里,被大宛国的人发现并截留了下来。双方经过一番交流,才了解了彼此的情况。大宛人随即向国王报告了这件事。大宛国王早就听说汉朝非常富饶强大,但一直因为路途遥远、交通不便而无法与汉朝建立联系。一听说汉朝的使者来到了自己的国家,他立刻召见了张骞,详细询问了他的来意和出使的目的。张骞向大宛国王自我介绍,并说明自己是奉汉武帝之命出使月氏,但在途中被匈奴扣留,现在幸运地逃脱并来到了大宛。他恳请大宛国王派人引导他前往月氏,以便完成使命后能够返回汉朝。张骞承诺,如果能顺利完成任务,他一定会对大宛国王的深厚恩惠感激不尽,并愿意给予丰厚的报酬。大宛国王听后非常高兴,他回答说,要前往月氏,还必须经过康居国。他愿意代为安排翻译和向导,帮助张骞顺利到达月氏。张骞向大宛国王表达了诚挚的感谢,然后在大宛国王派遣的向导的引领下,前往了康居国。康居国也位于西域地区,与大宛国接壤,两国之间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关系。既然大宛国已经为张骞做了介绍,康居国也很乐意顺水推舟,送个人情给他,帮助他顺利通过自己的国家。于是,张骞等人得以顺利到达月氏国。自从月氏国的前任国王去世后,他们便拥立了新的王子为王,并由王夫人辅佐。新国王带领月氏国民向西迁徙,进入了大夏国的领土,并占据了整个国家。在此基础上,他们建立了一个新的大月氏国。大夏国位于妫水河畔,这里地势平坦肥沃,物产非常丰富。现在被大月氏国占据后,月氏国民享受着安逸的生活,之前想要向匈奴报仇的念头也渐渐地淡忘了。张骞进入月氏国王宫拜见国王,并与国王进行了长时间的交谈,但遗憾的是,并未取得什么实质性的成果。他在月氏国又住了一年多,但始终无法说服月氏国与汉朝联合对抗匈奴。无奈之下,张骞决定返回汉朝。然而,在归途中,张骞一行人再次进入了匈奴的领地,并被匈奴士兵抓住。幸运的是,由于张骞在匈奴居住了多年,待人宽厚,深受匈奴人民的喜爱和尊重,因此他得以保全性命。恰在此时,匈奴国内部发生了政变,单于叔侄之间为了争夺王位而展开了激烈的斗争。匈奴国内一片混乱,张骞趁机带着自己的胡人妻子和堂邑父一同向南逃亡,最终成功回到了汉朝。他们进宫拜见汉武帝,并将出使的符节交还给了皇帝。
汉武帝任命张骞为大中大夫,并给堂邑父赐予了“奉使君”的称号。回想起当初,张骞出使时带领的一百多人,有的逃跑了,有的牺牲了,大部分都没能回来。最后跟着张骞回到汉朝的,除了他自己和堂邑父,还多了一个在匈奴娶的妻子和一个儿子。虽然历经艰辛,但总算是有所收获,不知道张骞的原配妻子会不会因此而吃醋呢?在后来的定襄战役中,由于张骞对匈奴地区非常熟悉,能够确保军队不断绝水源和草料,因此他应该能够积累军功,获得封侯的荣誉。他的雄心壮志并未消退,还想着再次冒险向西前行,去尝试新的可能,于是他上朝向皇帝提议说:
“我之前在大夏国的时候,见到过邛竹杖和蜀布,当地人说是从身毒国买来的。这里的‘身’读音接近‘捐’,‘毒’读音接近‘笃’,其实就是‘天竺’这两个字的转音。我调查过身毒国,它位于大夏国的东南方向,风俗与大夏国颇为相似,但有一点很特别,那里的人们喜欢骑着大象出战,国家紧邻着一条大河。据我推测,大夏国距离中原有一万二千里远,而身毒国又在大夏国的东南方向数千里之外。既然那里有来自蜀地的物品,那么它肯定离蜀地不远。现在如果我想要再次出使大夏国,如果往北走必定要经过匈奴的地盘,风险较大。不如从蜀地出发向西行进更为稳妥方便,这样应该不会遇到太多的意外阻碍。”
汉武帝欣然接受了张骞的提议,再次命令他手持符节前往蜀地。张骞抵达犍为郡后,分别派遣王然于、柏始昌、吕越人等四路人马同时出发,他们分别从不同的路径前进:一路从駹(今四川阿坝一带)出发,一路从莋(今四川汉源一带)出发,一路从卬(可能是指某一古代地名,但具体不详)出发,还有一路从僰(今四川宜宾一带)出发。莋等地区原本是西夷的部落,曾经归附于汉朝。但是自从元朔四年以来,由于种种原因,这些地区与中原的交往中断,局势也变得动荡不安。这次汉朝的使者想要借道通过这些地区,却再次遭遇了阻碍。北面的道路被氐族(今甘肃东南部一带)所阻断,而南面的道路则被嶲(今四川西昌一带)和昆明等部落所堵塞。昆明地区是一个多种夷族杂居的地方,他们没有设立君主和长官,毫无组织纪律可言。一旦看到有外人进入他们的领地,他们只知道杀戮和掠夺,根本不问对方是谁。汉朝的使者所携带的财物,大多被沿途的部落抢夺了。他们没有办法,只能改变原定路线,继续前行,最终进入了滇越地区。滇越,我们也可以简单地称它为滇国,这个地方有一个很大的湖泊叫滇池,湖泊的周围大约有三百里宽,滇国也因此得名。滇国的国王名叫当羌,他是楚国将军庄蹻的后代。庄蹻曾经攻占并平定了滇地,但后来因为楚国被秦国所灭,他就留在了滇地,自立为王。从那以后,庄蹻的后代在滇国传了好几代王位,与中原地区隔绝了很多年,彼此之间没有了往来,也不再有任何消息传递。当滇国的国王见到汉朝的使者匆匆进入他们的领地,并亲自上前询问情况时,他才得知汉朝地域辽阔、人口众多。于是,滇王非常友好地款待了汉朝的使者,并主动提出要帮助他们寻找前行的道路。经过一番探查,滇王发现昆明部落是阻碍前行的关键,他们拒绝让汉朝的使者通过,因此无法疏通前行的道路。于是,滇王只好回复汉朝的使者,让他们先返回,并向张骞报告了这一情况。张骞接到报告后,也立即向汉武帝汇报了这次出使的进展和结果。
汉武帝得知消息后非常生气,想要发兵征讨那些阻碍汉朝使者的部落。于是,他特别在上林苑(皇家园林)开凿了一个大池塘,命名为昆明池,让士兵们在池塘里放置木筏,进行水战训练,为将来的西征做好准备。与此同时,汉武帝又提拔了霍去病为骠骑将军,命令他率领一万骑兵去攻打匈奴。霍去病从陇西(今甘肃东南部)出发,连续攻击匈奴的多个据点,经过六天的转战,他们翻越了焉支山(今甘肃山丹县东南),深入匈奴腹地一千多里。在这场战斗中,霍去病杀死了折兰王,斩首了卢侯王,俘虏了浑邪王的儿子以及相国、都尉等重要官员,还夺取了休屠王用来祭天的金人神像。他们共斩杀和俘虏了八千九百多名敌人,最终取得了胜利,凯旋而归。汉武帝为了奖赏霍去病的战功,特别加封了他二千户的封地,作为他的食邑。
过了几个月,时间刚好是元狩二年的夏天,霍去病再次与合骑侯公孙敖联手,率领数万大军从北地出发。同时,汉武帝还派遣了博望侯张骞和郎中令李广从右北平(今河北省东北部地区)出兵。李广带领四千骑兵作为前锋部队,而张骞则率领一万骑兵紧随其后,两队之间相隔了数十里的距离。匈奴的左贤王得知汉朝军队入侵的消息后,立刻调动了四万铁骑前来迎战。在行军途中,左贤王的军队与李广的前锋部队遭遇了。由于李广只有四千骑兵,面对四万匈奴骑兵的围攻,他显然无法抵挡,很快就被敌军团团包围了起来。李广在面对匈奴大军的围攻时,神色依然镇定自若。他单独命令自己的小儿子李敢,带领几十名勇敢的骑兵,试图突围出去侦察敌情。李敢毫不犹豫地挺身而出,他左手握着长矛,右手持着短刀,骑着战马勇敢地冲入敌阵。他左右手灵活地使用武器,杀出了一条血路,成功突破了敌人的包围圈。之后,他又按照原路杀了回来,重新回到了李广的面前。这次突围行动,李敢手下的壮士只伤亡了三五个人,其余的人都安然无恙。李敢的英勇表现,颇有其父李广当年的风范。原本因为被围困而心中惶恐不安的军士们,看到李敢能够如此轻松地出入敌阵,心中也增添了几分勇气。而且,当他们听到李敢回来报告说:
“匈奴敌人其实并不难对付,我们完全不用太过担心。”
众军士的心情更加安定了下来,信心也增强了。李广指挥军士们摆成了一个圆形的阵势,每个士兵都面向外围,将四面都防守得严严实实,使得匈奴的士兵不敢轻易靠近。匈奴人虽然不敢直接进攻,但他们不断地用强弓向阵中射箭,箭矢如同飞舞的蝗虫般密集。尽管李广的军队保持了镇定,但终究难以完全避开这些如雨点般落下的箭矢,因此有不少士兵受伤甚至牺牲。李广见状,也命令士兵们射箭反击,他们奋力还击,射杀了数千名敌人。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发现箭矢即将用尽。于是,李广让士兵们继续张弓,但不要急于发射,而是保留箭矢以备不时之需。他自己则拿起了有名的大黄箭(一种特别制作的箭矢,因其威力巨大而得名),并配备了同样有名的大黄弩(一种强力的弩机)。他专门瞄准了敌人的将领进行射击,每一箭都异常精准,接连射死了好几个人。匈奴士兵们一直都知道李广是个神射手,此时看到他如此厉害,都心生畏惧,不敢再贸然向前。他们只是继续四面围住这个圈子,不肯轻易解除对李广军队的包围。双方就这样僵持了一天一夜,李广的军队已经疲惫到了极点,士兵们的脸上都毫无血色,显得非常虚弱。但唯独李广,他依然精神饱满,坚持不懈地鼓舞着士气,努力维持着军队的战斗力。等到天亮的时候,李广再次率领军队与匈奴军队展开了激烈的战斗。他们奋勇杀敌,虽然伤亡惨重,但杀敌的数量却远超过了自身的损失,展现出了惊人的战斗力。然而,匈奴军队仗着人多势众,依然不肯撤退。幸运的是,就在这个关键时刻,张骞率领的大队援军及时赶到了战场。他们与李广的军队联手作战,最终成功击退了匈奴军队,救出了被困的李广。之后,他们收兵南归。虽然李广勇猛善战、英勇无比,但有时候命运就是这么捉弄人。即便你再怎么努力、再怎么英勇,也难以完全掌控自己的命运。这一次的遭遇,或许就是命运对李广的一次考验吧。骠骑将军霍去病与公孙敖一同快速骑马冲出边塞,但在路上他们走散了。霍去病没有等待,而是自己带着部队快速前进,他们渡过了居延泽,穿越了小月氏的地盘,一直来到了祁连山。这一路上,他们如同刮起的狂风,势不可挡,斩获了敌军三万人头,还俘获了大量的战利品,之后才满载而归。汉武帝对这次出征的功劳和过失进行了评判。李广虽然以少数兵力对抗了敌军的大部队,但士兵们死伤过半,所以他的功劳和过失相抵消,只是侥幸没有被处罚。而张骞和公孙敖因为耽误了军期,本来应该被判死刑,但后来通过赎罪被贬为了平民。只有霍去病,他三次出征都取得了大胜,战功无人能及。因此,汉武帝再次给他加封了五千户的封地,就连他手下的副将,比如赵破奴等人,也都得到了封侯的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