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张汤如何用“腹诽”杀人
伊稚斜单于在慌乱中逃跑,与大家走散了。这时,右谷蠡王误以为单于已经战死,就自己当上了单于,并开始招揽那些失散的士兵。后来,伊稚斜单于回来了,右谷蠡王才把单于的位置还给他,自己又做回了右谷蠡王。单于因为这次打击非常大,所以搬到了漠北居住,从此以后,漠南地区就没有单于的王庭了。赵信劝说单于停止战争,提出与汉朝和解,并派使者到汉朝去,重新商量和亲的事情。汉武帝召集大臣们一起商量,大家意见不统一,有的同意,有的反对,争论个没完。丞相长史任敞说:
“匈奴刚刚被我们打败,正是让他们成为我们附属国的好时机,怎么能让他们与我们汉朝平起平坐地谈和呢?”
汉武帝听了之后表示赞同,于是立即命令任敞与匈奴的使者一同前往匈奴。然而,过了好几个月都没有收到他们的回信,汉武帝猜想可能是任敞在单于面前过于冒失,因此被拘留了。这让汉武帝有些担忧,在上朝时经常提到与匈奴和亲的好处和坏处。博士狄山则主张与匈奴和亲。汉武帝对此并不赞同,转而询问御史大夫张汤的意见。张汤察觉到汉武帝的微妙态度,于是回答说:
“那些愚蠢的书生什么都不懂,哪里值得听信!”
狄山也不甘示弱,接着说道:
“我确实是愚蠢,但我的忠诚是真实的;而御史大夫张汤,他的忠诚却是虚假的!”
虽然狄山说话直率,但他的这番话并没有带来什么好处,反而可能会让自己丢掉性命。当时,汉武帝非常信任张汤,听到狄山的言论后,不禁变了脸色,生气地说道:
“如果我派你去管理一个郡,你能保证不让胡人入侵吗?”
狄山回答说不能。汉武帝接着又问他能不能管理好一个县?狄山又表示自己不能胜任。当汉武帝再次问他能否守卫一个边境哨所时,狄山不好意思再推辞,只好勉强回答说能。于是,汉武帝便派狄山去边疆,守卫一个哨所。然而,仅仅过了一个月,狄山就突然去世了,甚至他的头颅都不知去向。当时,大家都说是匈奴杀了狄山,但这其实只是一个无法证实的猜测,狄山就这样白白地冤死了。朝廷的大臣们看到狄山因为直言而丢了性命,心中都非常害怕,谁还敢再多嘴提议和亲呢?而且,汉朝的军队还没有完全从战争的创伤中恢复过来,战马也非常缺乏,所以也无法再次攻打匈奴。只有骠骑将军霍去病的声望越来越高,他所得的俸禄和地位,几乎要追上大将军卫青了。然而,卫青自己却非常知足,甘愿退居二线,不再追求权势,因此汉武帝对他的宠爱也逐渐减少了。就连卫青以前的手下,也经常离开他而去追随霍去病,只有荥阳人任安,一直跟随着卫青,没有离开。
之后,丞相李蔡因为被指控私自占用孝景帝的园田而被关进监狱等待审判。李蔡非常害怕,最终选择了自杀。他的侄子李敢,也就是李广的小儿子,看到父亲和叔叔都惨死,心中更加悲痛。自从李敢被封为关内侯后,汉武帝还让他继承了父亲的爵位,并担任了郎中令的职务。李敢一直认为自己的父亲死得冤枉,心里常常想着要报仇。当得知李蔡自杀的消息后,他更加愤怒,于是就去找大将军卫青,询问他父亲去世的真正原因。两人之间稍微有点不愉快,李敢就挥拳打了过去,目标是卫青的脸。卫青赶紧躲开,但额头上还是受了点轻伤。随后,卫青身边的人迅速上前,把李敢拉开,李敢就气呼呼地离开了。李敢这个人虽然勇敢,但做事太过冲动,不考虑后果!而卫青却没有生气,只是在家里调养身体,用药敷在伤口上,没过几天就好了,他也没有跟外人提起这件事。但是,霍去病是卫青的外甥,经常来卫青家,他得知了这件事情后,就默默地记在了心里。
后来,汉武帝去甘泉宫打猎,霍去病跟着去了,李敢也一同前往。就在大家骑马追逐野兽的时候,霍去病瞅准李敢没有防备,就假借射杀野兽的名义,突然向李敢射了一箭。这一箭不偏不倚,正好射中了李敢的要害部位,李敢当场就死了。当有人把这个消息告诉汉武帝时,汉武帝却偏袒霍去病,说李敢是被鹿撞死的,而不是被霍去病射死的。因为是专制君主,他的话无人敢反驳,所以大家只好替李敢拔出箭,抬着他的遗体回家,安排殓葬事宜,事情就这样结束了。如果天道真的有知,它似乎在以一种巧妙的方式进行报复。不到一年的时间,霍去病竟然因病去世了。汉武帝对此深感悲痛,赐予他“景桓侯”的谥号,并在茂陵旁边为他赐葬,特意建造了一座高大的坟墓,形状就像他生前征战过的祁连山一样。汉武帝还命令霍去病的儿子霍嬗继承了他的爵位。霍嬗的儿子后来也被汉武帝所喜爱,被任命为奉车都尉。后来,在跟随汉武帝去泰山进行封禅大典的途中,他也生病了,最终在路上不幸去世。霍去病和他的儿子都是在壮年时期去世的,而且霍嬗还没有留下后代,这样一来,他们的侯爵封位也就彻底断绝了。这似乎验证了“喜欢杀人的人,往往没有后代”的说法。
御史大夫张汤,原本因为前任丞相李蔡去世,满心以为自己能升任丞相之职。但汉武帝偏偏不让他当丞相,而是另外任命太子少傅庄青翟接替了李蔡的位置。张汤觉得庄青翟直接接受任命,没有推辞也没有谦让,因此心里对他产生了不满和怨恨,想要设法陷害他。只是一直找不到合适的机会,所以只能暂时忍耐等待。正好在这个时候,张汤之前主张推行的一种铸钱方式出了问题,那种钱币质量轻但价值高,很容易被伪造。于是,一些奸诈的商人为了谋取利益,纷纷违法私自铸钱。虽然有关部门已经上书请求重新铸造五铢钱来规范货币,但私自铸钱的行为还是层出不穷,特别是在楚地这一带,私铸的钱币特别多。汉武帝因此特别召见了以前的内史汲黯,任命他为淮阳太守,让他去治理楚地的百姓。汲黯多次推辞但都没有被批准,于是他进宫去见汉武帝,说道:
“我已经年老体衰,自觉离死不远,没想到还能再次见到陛下,真是承蒙陛下不弃,重新启用我。但实际上,我身体多病,实在无法胜任治理一个郡的职责。我情愿请求担任中郎,这样我可以出入宫廷,为陛下弥补过失、提出建议,或许还能稍微尽一点我的绵薄之力,为朝廷效忠。”
汉武帝笑着说道:
“你是不是真的觉得淮阳这个地方不起眼啊?放心,我很快就会再召你回来的。现在淮阳的官吏和百姓之间关系紧张,不太平稳,所以我特别看重你的名声和能力,想请你前去坐镇,帮忙治理一下。”
汲黯只好答应了这个任命,向汉武帝道谢后离开了朝廷。这时,他的一些老朋友前来为他送行,汲黯也只是客气地与他们应酬。唯独当他看到大行李息也来了时,心里不由得想起了一件心事,但因为周围人多,不方便直接说出来。等大行李息离开后,汲黯专门去他家回访,避开旁人私下对他说:
“我被调到外郡任职,不能参与朝廷大事的讨论。但我一直在想,御史大夫张汤这个人,内心狡诈,欺骗君主,蒙蔽上级,还勾结一些不法官吏,结党营私。你身为九卿之一,如果不早点揭发他的罪行,一旦张汤的事情败露,恐怕你也会受到牵连,被一同治罪的!”
汲黯真是个有远见的人。然而,大行李息本就是个做事圆滑、没有原则的人,他哪里敢出头去弹劾张汤呢?他只是表面上装作很认同汲黯的话,说了一声“我懂了”,就这样随便应付过去了。汲黯告别之后,就前往自己的新职位上任了。而大行李息还是保持着原来的态度,始终没有敢对张汤的行为发表意见。张汤则继续揽权仗势,一副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架势。大农令颜异,因为白鹿皮币的事情,独自持有不同的意见。这让汉武帝心里很不高兴,而张汤更是把颜异看作眼中钉。没过多久,就有人上书举报颜异,说他心怀不轨,有二心。汉武帝听到后,立刻命令张汤去调查处理这件事情。张汤一直就想要置颜异于死地,这次好不容易逮到了机会,他怎么可能轻易放过颜异呢?于是他开始极力地编造罪名,但是实际上并没有找到确凿的证据。只是有时候颜异在和客人聊天时,稍微对新法提出了一些异议,张汤就抓住这一点,把它当作罪状上报给汉武帝。他在奏章中写道:
“颜异身为九卿之一,面对朝廷的诏令,如果觉得不方便执行,却不上奏说明,只是私下里腹诽,这种行为应该判处死刑。”
汉武帝没有仔细分辨事情的真伪,竟然就批准了张汤的奏章。大家应该都了解秦朝的那些严酷法律吧,那时候连诽谤朝廷都要被杀头。但到了文帝时期,这个残忍的规定已经被废除了。可谁能想到,张汤这个家伙,不但想要恢复秦朝的老规矩,而且还把“腹诽”这两个字,硬生生地扣在了颜异的头上,说他有罪,就这样平白无故地把他给杀了。这难道不是一件令人震惊的惨事吗?颜异被冤枉地杀了之后,张汤又把这个“腹诽论死”的规矩,加到了汉朝的法律里。这简直比秦朝还要残暴,汉武帝也难辞其咎。你们想想看,当时朝廷里的那些大臣们,还有谁敢去和张汤作对,冒着生命危险去触犯法律呢?
御史中丞李文和张汤之间一直有些不和。每当有涉及到张汤的文书需要上报时,李文往往不会帮忙缓和或调解。张汤又打起了算计李文的主意,想要陷害他。恰好这时,张汤的一个亲信手下鲁谒居,没等张汤吩咐,就擅自派人到朝廷上书,诬告李文犯下了许多罪行。汉武帝哪里知道这些背后的阴谋呢?他自然是把这份诬告信交给了张汤,让他去调查处理。李文哪里还有什么幸运可言呢?不死也得被判死刑了。就这样,张汤又除掉了一个对手。正当张汤春风得意的时候,没想到有一天他上朝时,汉武帝竟然主动向他发问:
“李文的事情败露,到底是谁这么了解其中的真实情况?原告的奏书中没有写明姓名,你查清楚是谁了吗?”
张汤其实心里清楚,是他的手下府史鲁谒居告发的李文,但这时候他不能实话实说,只好装作很惊讶、很疑惑的样子,过了好一会儿才回答道:
“这大概是李文的旧相识吧,和李文有仇怨,所以才站出来揭发他的秘密。”
汉武帝听后便没有再追问下去,张汤也顺利地退出了朝廷,回到了自己的府邸。他原本打算立即召见鲁谒居,想和他私下谈谈,但这时手下却来报告说鲁谒居生病了,不能前来拜见。张汤心里明白,鲁谒居这病来得不是时候,可能是他自己在搞鬼。但张汤还是慌忙亲自前去探望,只见鲁谒居因病痛而无法起身,只能在床上呻吟,说他的两只脚痛得要命。张汤掀开被子一看,果然发现鲁谒居的两脚已经红肿得很厉害,于是他不由自主地替鲁谒居抚摸脚部以缓解疼痛。像鲁谒居这样一个小小的官吏,竟然能得到上司如此悉心的照顾,这真的是前所未有啊。然而,鲁谒居的福分似乎不够,没过一个月,他就去世了。鲁谒居没有儿子,只有一个弟弟和他一起住在长安,家里也没什么积蓄。所以,鲁谒居的丧葬事宜全都是张汤出钱办理的,这里就不多说了。突然,赵国上了一份奏章,里面说张汤身为大臣,竟然亲自为他的下属鲁谒居按摩脚部,如果不是两人有重大的不正当关系,怎么会这么亲近呢?请求朝廷尽快严查此事。这份奏章是赵王刘彭祖呈交的。彭祖在赵国当王已经很多年了,他性格阴险,让人难以捉摸。以前,主父偃因为收了贿赂,被赵王彭祖得知后弹劾,最终导致了主父偃的被杀。自从张汤提议设立铁官,实行铁器专卖以来,无论哪个郡哪个国,所有的铁器都归朝廷统一管理和销售。赵国因为铁矿资源丰富,以前能从铁矿的税收中获得一笔不小的收入,这些钱大多都流入了彭祖的私人腰包。但现在,这笔收入凭空消失了,彭祖自然心有不甘。因此,他经常与负责铁矿税收的铁官发生争执。张汤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曾经派他的手下鲁谒居去赵国调查,并迫使彭祖交出铁矿的专卖权,不得再私自占据。彭祖因此怨恨张汤,同时也迁怒于鲁谒居。他私下派人前往都城,秘密探查两人的不当行为。恰巧这时鲁谒居生病了,张汤亲自为他按摩脚部,这件事被彭祖的密探得知后,回报给了彭祖。彭祖于是趁机向汉武帝上奏,用严厉的言辞弹劾张汤。由于事情涉及到张汤,汉武帝觉得不便让张汤参与调查,于是将彭祖的奏书交给了廷尉处理。廷尉接到任务后,只好先逮捕鲁谒居进行审问,以核实事情的真假。但不幸的是,鲁谒居已经去世,无法再进行审问。廷尉只好将鲁谒居的弟弟带到朝廷中。然而,鲁谒居的弟弟却不肯说实话,于是被暂时关押在导官(负责宫廷膳食等事务的官员)的下属机构里。少府这个部门下面,有一个专门负责舂捣皇帝御用大米的机构。由于这个案子还没有审结,鲁谒居的弟弟也就无法摆脱嫌疑,连续多日被关在导官署的牢房里。凑巧的是,张汤因为有事需要到导官署来查验,鲁谒居的弟弟看到张汤来了,连忙大声呼救,希望张汤能帮他一把。张汤心里也想替他解释一下,但无奈自己也是这个案子的主要嫌疑人,不好直接出声,只好假装不认识他,昂着头就走了。鲁谒居的弟弟并不理解张汤的苦衷,还以为张汤对他冷酷无情,因此心生怨恨。于是,他立刻派人上书朝廷,指控张汤曾与鲁谒居同谋,一起陷害了李文。(真是无巧不成书,李文的事情恰好是由鲁谒居供出来的。)汉武帝本来就因为李文一案对张汤心存疑虑,一直没有完全消除。现在一看到这份奏书,汉武帝就更加怀疑了,于是命令御史中丞减宣去深入调查这件事。减宣也是个有名的酷吏,和张汤之间早就有旧怨。既然已经奉命去调查,减宣就趁机公报私仇,对张汤进行严刑拷问,企图让张汤彻底认罪。
减宣关于张汤案件的复奏还没有上交给汉武帝的时候,又突然发生了一起盗窃案。这次被盗的是孝文帝园陵中埋藏的瘗钱(是指陪葬的钱币)。这件事性质非常严重,连丞相庄青翟也因为监管不力而受到了处分。庄青翟无奈之下,只好邀请张汤一起入宫向汉武帝谢罪。虽然张汤和庄青翟表面上关系和睦,但实际上张汤心里对庄青翟充满了嫉妒。于是,张汤心生一计,表面上假装答应了庄青翟的请求,但等到真正见了汉武帝的时候,他却站在朝臣的行列中,一动不动,没有任何表示要谢罪的意思。庄青翟多次看向张汤,希望他能有所表示,但张汤却装作没看见。庄青翟无奈之下,只好自己向汉武帝谢罪。汉武帝随后命令御史去查缉盗犯,而御史的首领正是张汤。退朝之后,张汤私下里召集了御史,详细指示他们应该如何处理这个案子,以及如何定案。其实,庄青翟作为丞相,本应负责四季巡视园陵,但这次瘗钱被盗,他并不清楚是谁干的,只是稍微有一点失职的责任而已。张汤不愿意和庄青翟一起谢罪,其实他是想把盗钱一案的责任全部推到庄青翟身上,甚至还想给他加上一个明知故纵的罪名,让他受到皇帝的责备并被免职,这样张汤自己就有机会取代他成为丞相。然而,御史虽然暗中接受了张汤的指示,但消息却意外地泄露了出去,被相府内的三位长史得知。这三位长史慌忙向庄青翟报告,并为他设计了一个策略,打算先下手为强,对付张汤。那么,这三位长史究竟是谁呢?第一位人物便是之前担任过会稽太守的朱买臣。朱买臣当初被任命为会稽太守时,原本的任务是准备战争所需的物资,以便攻打东越。但后来因为汉武帝把主要精力放在了北方的征战上,暂时没有顾得上南方,所以朱买臣只是与横海将军韩说一起,出兵了一次,俘虏并斩杀了东越的士兵数百人,然后向朝廷上表报告战功。汉武帝看到朱买臣的战功后,便召见他,并任命他为主爵都尉,这个职位属于九卿之一。过了几年,朱买臣因为某事被免去了官职,但不久之后,他又被破格提拔为丞相长史。以前,当朱买臣开始走红时,他和庄助都是侍中,两人关系非常要好。那时候,张汤还只是个不起眼的小官吏,在朱买臣面前总是毕恭毕敬的。后来,张汤当上了廷尉,却不幸害死了庄助。朱买臣因此失去了一个挚友,心里自然对张汤有些怨恨。可偏偏张汤的官运亨通,一路升迁,最后做到了御史大夫的高位,深得皇帝的宠爱。每当丞相调任或者请假时,常常由张汤来代理丞相的职责。而朱买臣的仕途却不太顺利,反而成了丞相府中的一名小吏。有时候和张汤碰面,朱买臣也不得不低下头,恭敬地行礼参拜。张汤故意摆出一副傲慢的姿态,大模大样地坐着,对朱买臣没有丝毫的礼让和敬意,这让朱买臣对他的怨恨更加深了。另外,还有两个人,一个是曾任右内史的王朝,另一个是曾任济南相的边通,他们都曾失去官职但后来又重新被起用,现在在丞相府中担任长史的重要职务。然而,尽管他们身居要职,却同样受到了张汤的轻视和怠慢。这三个人——朱买臣、王朝、边通——暗中勾结在一起,时刻留意张汤的过失。这次,他们听说张汤想要陷害庄青翟,便一起向庄青翟报告说:
“张汤之前和您约定一同向皇上谢罪,但很快就背弃了约定。现在,他又想借园陵被盗的事情来扳倒您。如果您不早点想办法应对,您的丞相之位恐怕就要被张汤夺走了。为了您的前途着想,我们建议您立即揭发张汤的阴谋,先给他定罪,这样才能确保您的安全。”
庄青翟一心想要保住自己的相位,听了三位长史的话后,当然表示同意,并且让他们代为处理此事。于是,这三人秘密地命令手下的官吏和差役,前去捉拿与张汤有牵连的商人田信等人,并将他们带到官府进行审讯。田信等人都是张汤的心腹,他们和张汤一起通过不正当的手段谋取利益。当这些人在法庭上受到严刑拷问时,他们不得不供出了自己的罪行。这时,有人将此事上报给了汉武帝,而汉武帝其实已经有所耳闻。于是,汉武帝召见张汤,质问他:
“朝廷每次有重要的行动或决策,为什么商人总是能提前得知?难道是有人暗中泄漏了消息吗?”
面对汉武帝的质问,张汤并没有承认错误或表示歉意,反而装出一副惊讶的样子,回答说:
“或许真的有人泄漏了消息,但具体是谁,我也不清楚。”
然而,张汤这样一味地玩弄诡计,迟早会被人识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