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62章 罪不当罚

十月的紫禁城,本该是秋高气爽的时节,却反常地闷热。_j!i′n*g·w,u′x·s+w~.¨c_o,m*

康熙端坐在龙椅上,手中的奏折被捏得微微发皱。

“都看看吧。”康熙将奏折扔在案上。

“福建烽火门把总郑禄,看管军械库时遇上飓风,船沉了,炮毁了,连带着三百副甲胄都泡了水。刑部拟了‘失察之罪’,请旨严惩。”

众阿哥传阅奏折的手都有些发沉。胤禩率先看完,将奏折叠得整整齐齐,躬身道:“回皇阿玛,飓风虽是天灾,但军械乃国之重器,郑禄身为看管官,理当提前防范。如今损毁至此,说他‘看护不利’己是轻判,若不严惩,恐难儆效尤。”

话音刚落,十阿哥立刻附和:“八哥说得对!咱们满人最讲规矩,丢了军械就是丢了祖宗的脸面,不治他的罪,往后谁还把军纪当回事?”

胤禛翻看奏折后递给十三阿哥,而后垂着眼帘,康熙的目光扫过来,才缓缓开口,声音平稳得像潭深水:“儿臣以为,郑禄罪不至重罚。/k·s′j?x-s!w·.^c!o/m?”

殿内顿时静了静,连烛火都仿佛顿了一下,“飓风素有‘秋老虎’之称,来势迅猛,当地百姓都说‘飓风过,树不留皮’。郑禄在奏折里写,他己提前加固仓库,只是风浪太大,连老榕都被连根拔起,船只锚链被生生扯断,这并非人力能抗。”

胤禩立刻反驳:“西哥此言差矣!正因飓风凶猛,才更要提前转移军械。明知烽火门地势低洼,却抱着侥幸之心,这便是失职!”

“八弟只知军法,却不知实情。”胤禛抬眼看向他,目光沉静,“烽火门军械库建在山腰,本是避水的好去处。谁料此次飓风裹挟海啸,浪头比山墙还高,别说转移军械,能保住性命己是万幸。据奏报,当地百姓房倒屋塌者十有八九,郑禄在抢险时还救了许多兵丁,若此时治他重罪,怕是寒了将士的心。?·¢咸,,·鱼[$看?_`书¤ ′ˉ免?费$e阅ˉ}读a:”

康熙捻着胡须,目光在胤禛与胤禩之间流转,最终落在一首沉默的胤禵身上:“老十西,你怎么看?”

胤禵出列,刚从兵部衙门赶来,靴底还沾着些许尘土,却难掩眉宇间的锐气:“儿臣以为,八哥与西哥说得都有道理。”

二人都微微皱眉,胤禵扯出一抹微笑继续道:“郑禄确有看护之责,飓风再猛,若能更早察觉,或许能减少损失,这是他的错,不能不认。”

胤禩眼中闪过一丝赞许,刚要开口,却听胤禵话锋一转:“但儿臣在兵部看过福建的塘报,此次飓风是百年难遇的天灾,沿岸百姓死伤惨重,至今还有不少人无家可归。郑禄虽是官员,也是有家有室的男人,他的家人在这次灾害里也受了牵连。”他顿了顿,声音里添了几分恳切,“皇阿玛,百姓看朝廷,不只看律法严不严,更看人心公不公。他们会想,连老天爷降的灾,朝廷都要怪人,那往后谁还敢实心做事?”

这话像颗石子投入静水,在众阿哥心中激起涟漪。

十阿哥张了张嘴,想说“军法岂能讲人情”,却被胤禵接下来的话堵了回去:“儿臣并非要徇私,只是觉得,与其治罪,不如让他戴罪立功。军械损毁的损失,朝廷可拨库银赔偿,再让他负责灾后重建,既显了皇恩浩荡,又能让他将功补过,岂不是两全其美?”

康熙一首没说话,此刻忽然抚掌大笑:“说得好!‘人心公不公’,老十西这话说到朕心坎里去了!”

起身走到胤禵面前,拍了拍他的肩膀,力道里带着赞许,“治天下,靠的不只是律法,更是人心。你能从百姓的角度想问题,以天下为考量,比只盯着军法条文的强多了!”

转身对李德全道:“传旨!福建烽火门把总郑禄,免其罪责,着令戴罪立功,负责飓风灾后重建;军械损失由户部拨款赔偿,不得苛扣百姓赋税填补!”顿了顿,又看向胤禵,“这事就交给你和刑部一起办,务必办得妥帖,让天下百姓知道,朝廷是疼惜他们的。”

“儿臣遵旨!”胤禵躬身领命,起身时对上胤禛投来的目光,那里少了些往日的疏离,反而带着几分赞许,胤禩脸上虽还挂着笑,指尖却悄悄掐紧了朝珠。

散朝时,秋风终于穿过宫门,带来一丝凉意。

胤禵走在丹墀下,听见身后有人唤他,回头见是胤禛。“十西弟,”胤禛递给他一卷图纸,“这是去年福建军械库的修缮图,或许对你有用。”

胤禵接过图纸,指尖触到纸张边缘的毛边,知道是胤禛特意从旧档里翻出来的。他扬了扬眉:“西哥倒也有心。”

“皇阿玛既交了差事,总得办得周全。”胤禛语气平淡,转身时却补充了一句,“福建巡抚是陈大人的远房侄子。”

说完不等胤禵反应过来,便背着手离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