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定计,毒妇登场
“而到了秋季,经过春夏两季的忙碌,突厥的牛羊繁殖育肥结束,没有了其他杂务。”
“战马也经过休养生息,膘肥体壮。”
“反观我大夏,此时经过春种秋收,正是收获忙碌时节,他们只要南下,必然就会收获满满。”
苏慕白微微点头后道。
“陛下所言半点不差。”
“若想与突厥决战,绝不能被他们牵着鼻子走,在秋季与突厥决战。”
“我军若想打败突厥,最好的办法就是在开春之后,便派精锐骑兵军团长驱直入,进入草原。”
“此时的突厥各部战马消瘦,战力锐减,又需要放牧牛羊,无比忙碌。”
“我军根本就无需寻找突厥主力,只需要沿途屠戮突厥各部,就足以重创突厥。”
隆化帝犹豫了一下后,面色有些疑惑。
“若论驯养战马,我大夏是比不过突厥的。”
“初春之际,突厥的战马都是无比消瘦,我军的战马,如何能保证战力呢。”
苏慕白听后很是从容道。
“陛下,突厥的战马开春消瘦,是因为冬季得不到充分的喂养,只能保证半死不活的状态。”
“我军若是想在开春之际便给战马维持巅峰战力,那便需要下血本,在冬季以谷物精粮喂养。”
隆化帝听后很是心惊。
“这,这得消耗多少粮食啊。”
“战马食量极大,一匹马顶得上五个青壮消耗所需。”
“北方冬季少说三四个月,就按喂养十万匹战马计算,所需粮草少说也要两三百万石。”
“这个消耗实在太大了,国库怕是难以承受的住啊。”
苏慕白目光坚定看向隆化帝。
“陛下,粮草不拿来提升我军军备,难道要留着给突厥来劫掠,或是和谈送给突厥当赔款嘛。”
听到这里,隆化帝无语凝噎,心中不由感叹,自己当真是鼠目寸光,只看到了维持骑兵战力所需的巨大消耗,却忽略了突厥虎狼在侧,给大夏带来的巨大损失。
突厥年年劫掠,这么多年下来,劫掠的粮草何止千万石,劫掠的人口更是不计其数。
如今有了破敌之法,自己居然因为消耗巨大而犹豫了。
在思考了一番后,隆化帝也是下定了决心。
“苏卿所言极是,是朕考虑的片面了。”
“朕会好好思考一下苏卿提供的这个方法的。”
“不就是人马做墙,黄金铺路嘛。”
“若是没有这等空前绝后的魄力,你我君臣如何能解决困扰中原王朝千年的草原游牧民族之乱。”
“朕便是掏空国库内库,把乾清宫给卖了,也定然要凑齐骑兵军团所需,彻底击垮突厥,洗去我大夏百年的耻辱。”
苏慕白听后不由得摆了摆手。
“陛下言重了,情况还不至于如此严峻。”
“有臣南下查获的两千多万两银子在,第一年执行此项计划的消耗完全可以覆盖了。”
“如果一切顺利的话,等来年开春执行策略,我军便可以重创突厥。”
“只要取到了战果,那内阁和朝臣们就没有理由再拒绝这项计划了。”
“另外我军在春季深入敌后,打击突厥基础之时,还应该布局河套。”
“河套平原乃是距离我大夏北方最近的一个战马基地,只要能牢牢的把河套掌握在我军手中,我军驯养战马的成本瞬间就能锐减。”
“接下来只需按照冬季养膘春季出征的策略继续针对突厥作战。”
“用不了两三年的时间,突厥底层就会受到毁灭性的打击。”
“我大夏人口万万,疆域万里,对着和突厥消耗,还怕耗不死他一个数百万人的弹丸小国嘛。”
“而且在这段时间里,朝廷还可以着手在东南布局海贸之事。”
“要是等到海贸能够布局成功,我大夏的岁入翻倍都不是什么问题。”
“到那个时候,大夏拿银子砸都能砸死突厥。”
“别说突厥不敢南顾,就连突厥的漠北老家,只怕突厥都不敢待了。”
苏慕白一番话,说的隆化帝一阵心潮澎湃。
“好,好啊。”
“苏卿,关于具体的平突厥策,你尽快写一份奏折详细阐述出来。”
“时不我待,等今年应付了突厥南下打草谷后,冬季这项计划一定要步入实施。”
“朕就陪着你豪赌一把,看看这一次能不能一锤定音,打的突厥人闻风丧胆。”
苏慕白微微点头后说道。
“陛下放心,两日后臣便会将平突厥策呈上。”
接下来,君臣二人一同商议了一下平突厥策的细节,中午在宫中吃了御膳之后,苏慕白才离开了宫中,返回了家中。
在苏慕白刚刚回到府中后,晴雯便迎上来温婉一笑。
“公子。”
苏慕白微微点头后道。
“晴雯,怎么了。”
晴雯轻笑一声道。
“公子之前不是吩咐了,若是薛家人求见公子,要立刻禀报嘛。”
“就在上午,薛家人悄悄送来了书信,求着门房务必交到公子手上呢。”
晴雯说完从袖中取出书信递给了苏慕白。
苏慕白接过书信拆开一看,脸上露出了一丝笑容。
果不其然,荣国府在背刺这一块,从来不会让人失望。
这封信是薛宝钗写给苏慕白的,在信中姿态极低,求着苏慕白能见自己一面。
还说只要苏慕白愿意的话,薛家一切都好商量。
看到这封信苏慕白就明白了,薛家肯定是感受到了来自荣国府的深深恶意和巨大威胁,否则也不会表现的如此迫切了。
当初薛家拒绝了苏慕白的提议,完全就是太感情化用事了,天真的以为薛家和王家贾家都是亲戚,能够携手度过难关。
这就是薛家没有认清自己的定位。
薛家在金陵四大家族,扮演的就是一个底层角色,是食物链的最低端,薛家的价值就是给其他三家输血换来庇护。
如今薛家没有了这个作用,失去了价值。
那荣国府自然就要享用自己庇护多年的饕餮盛宴了。
毕竟对于贾老太太而言,这世上哪里还有不能吃的绝户啊。
原著里,在林如海去世之后,荣国府接手的可不止林黛玉这个孤女,还有林家的全部家业。
要知道,林家也是累世公侯之家,林如海为官多年,又担任的巡盐御史这种肥差,林家的产业不在少数。
红楼梦第七十二回中,贾琏和王熙凤在一起诉苦感慨。
当时的荣国府已经是摇摇欲坠,宫里还不断有人来敲诈打秋风,荣国府哪个都得罪不起,只能是乖乖的破财消灾。
这个时候贾琏说了一句,要是再发个三二百万的财就好了。
这句话实在是耐人寻味,再发个三二百万的财,也就是说以前荣国府发过一笔三二百万的财。
再结合一下前文,林如海去世的日子是九月初三,按理来说,料理完后世之后,最多半个月时间贾琏就能带着林黛玉返回京师了。
然而贾琏却一直到了年底才返回荣国府,这中间忙着干什么,自然是接手林家的产业。
而且红楼梦原著里,林如海是第十二回去世的,到了第十六回,贾元春被封为贤德妃,荣国府便开始大兴土木修建大观园,这笔钱从哪来的,不言而喻。
贾老太太连自己亲闺女的绝户都吃的心安理得,更别提跟她八竿子打不着的薛家了。
所以薛家当初做出了继续依靠荣国府的决定之后,苏慕白就预料到了,薛家肯定有这一天。
对于荣国府而言,薛家就像一个会下蛋的鸡,杀鸡取卵的事情,荣国府不会干。
可突然这只鸡失去下蛋的能力了,那等待薛家的,自然就是被屠宰拔毛了。
如今的薛家感受到了危险,又选择倒向苏慕白,想看看能否为薛家生出一线生机。
对此苏慕白自然是乐见其成。
苏慕白此时也并没有拿捏薛家的意思了,因为薛家现在的处境很危险,而苏慕白接下来的计划里,薛家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因此苏慕白很快便做出了决定,尽快见薛宝钗一面。
一旁的晴雯在看到了苏慕白面露笑意后,有些好奇问道。
“公子这么开心,肯定是有什么喜事吧。”
苏慕白轻笑一声看向晴雯道。
“确实有喜事,晴雯,去安排一下,薛家来人肯定留了地址,让人跑一趟,告诉薛家,明天下午我有时间,让薛家人直接来府中便是。”
晴雯微微点头后道。
“奴婢这就去。”
晴雯袅袅婷婷离开之后,苏慕白悠闲喝了口茶,心情很是愉快。
只要能把薛家收服,那剩下的事情,接下来自己的计划就如虎添翼了。
在府中稍作休整之后,苏慕白换了身衣服,径直便往林家去了。
另一边,积英巷盛家,葳蕤轩内,王若弗一脸的惆怅之色。
自从上次盛长枫的案子尘埃落定之后,盛弘被罢官夺职,盛长柏也被逐出翰林院。
在苏慕白的斡旋下,盛长柏选择了外放到定海县为官,盛弘则是做起了盛长柏的幕僚,也一起到定海县去了。
眼看着夫君和儿子都离开京师,王若弗的心中如何不感到悲怆呢。
原本和和美美一家人,就因为林栖阁的贱人,闹得天各一方。
就在王若弗黯然神伤之际,刘嬷嬷来到房中行了一礼后说道。
“大娘子,您姐姐到府中探望您来了。”
王若弗听后心中顿时高兴了几分。
人嘛,在失意之时,总是希望亲近之人来安慰一下自己的,王若弗自然也不能脱俗。
王若弗的姐姐便是王若与,嫁给了故康老太师的儿子康海丰。
熟悉知否的人应该清楚,王若与就是有着知否第一毒妇之称的康姨母。
原剧里,康姨母这个人说一句头顶流脓脚底生疮也不为过,天生的坏种。
康姨母和妹妹王若弗来往,充满了各种勾心斗角和算计,可谓是无所不用其极。
为了能够彻底拿捏住王若弗,她甚至想出了诱导王若弗给盛老太太下毒的手段,险些害的盛老太太一命呜呼,搞得盛王两家鸡飞狗跳,就此成了冤仇。
不过此时的王若弗还不清楚自己姐姐的恶毒心思和嘴脸,一听到康姨母来了,开心的起身便迎了出去。
不久之后,王若弗便拉着康姨母开心的回到了葳蕤轩中。
康姨母打量了一番王若弗后,故作关心说道。
“若弗,你这脸色可不太好,事情都已经发生了,你也不要太难过了。”
虽然康姨妈嘴上这么说,但是她心里都快乐开花了。
之所以如此,还是因为两个字,心里不平衡。
为什么会心里不平衡呢,那就不得不往前倒一倒,说一说康姨母和王若弗议亲的事情了。
王若弗和康姨母二人年纪差的不多,而且王若弗自幼是跟着父母长大,王若弗则是被叔父叔母抚养长大的。
所以论及感情,王若弗自然不如康姨母与父母来的深厚。
因此王老太太不舍得女儿早早嫁出去,就多留了两年。
故而后来王若弗是跟康姨母一起议亲的。
作为王家嫡女,那个时候的王老太师还在世,正是王家如日中天的时候,前来王家提亲的人,自然也是络绎不绝。
那个时候提亲的人家世中最好的便是康海丰,他父亲康老太师跟王老太师同朝为官,品级相当。
因此康姨母也是果断选了康家,而王若弗则是被许配给了远不如康家的盛家。
康姨母本以为自己起步这么高,将来的日子一定能比王若弗过得好上千倍万倍。
然而事实却让康姨妈大跌眼镜。
康姨母在嫁到康家之后,才知道康海丰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康海丰这个人非但才干平平,而且贪花好色,奢靡无度。
在康老太师夫妻离世之后,康海丰更是放飞自我,单单妾室就养了不知多少房。
在康家的家业被康海丰挥霍了个七七八八之后,康海丰又打上了康姨母嫁妆的主意,拿着康姨母的嫁妆娶小妾。
最关键的是,康海丰的仕途也是一塌糊涂。
按道理来说,就算康海丰才干平平,但是康老太师门生故旧那么多,随便拉康海丰一把,康海丰不说平步青云,最起码也不会混的太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