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8章 金沙贝

华华把大纸箱上面的照片拿开,放在茶几上,好奇的看下面还有什么。

此时才是初春,山上的笋子刚冒尖,地里的蔬菜也才下种不久,青黄不接。

然而,打开箱子,里面却像是装进了一个浓缩的、充满阳光与海风的秋天和冬天。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几个硕大、饱满、沾着些许干泥土的红薯,表皮粗糙却结实,一看就是沙地种植的品种。

红薯下面,是用透明塑料袋仔细封好的、晒得干爽无比的花生,颗颗饱满,隔着袋子仿佛都能闻到那股被阳光烘烤过的坚果香气。

再往下翻,景象就更不一样了。

大片的、淡黄色的鱿鱼干被压得平整,边缘微微卷曲,散发着浓郁的海腥味和独特的鲜香。

还有一串串小银鱼干,晶莹剔透,像是缩小了的银项链。

一些淡菜干,贝壳,黑褐色的外壳紧紧闭合。

至还有几包用厚实油纸包着的、紫黑色的紫菜,以及一些形状奇特、晒干后变得硬邦邦的海带结。

这些干货,显然不是这个季节的产物,大多是秋天收获、经过一整个冬天晾晒风干才得以保存的美味。

它们静静地躺在箱子里,无声地诉说着一个远离山江、面向大海的村庄的故事。

江晚看着这一箱子“山珍海味”混合的礼物,心里有些诧异。

之前联系过华华的村庄,大多是在深山里或者交通极其不便的偏远地区,物资匮乏是常态。

可这个寄件地址,分明是一个叫做“金砂村”的沿海小渔村。

“沿海的渔村?”江晚拿起箱子里附带着的一张粗糙的信纸,上面用歪歪扭扭的字迹写着感谢的话,落款是“金砂村全体村民”。

“按理说,靠海吃海,海里的资源是流动的,取之不尽,应该比我们这些靠山吃饭的要富裕一些才对啊?”她不禁有些疑惑地自言自语。

正在一旁好奇地扒拉着鱿鱼干的华华,听到姐姐的话,抬起头,小大人似的叹了口气,脸上露出与他年龄不太相符的忧色。

“姐姐,你也是这么觉得的吧?”华华说道,“最开始他们村支书联系我的时候,我也觉得好奇怪,一个渔村,怎么会需要我们帮忙宣传海产品呢?后来我才慢慢知道,事情根本不是我们想的那样。”

他放下鱿鱼干,坐直了身子,努力组织着语言向江晚解释:“金砂村虽然靠海,但他们那边的情况很特殊。他们县里、市里,主要的海港资源、渔业加工企业,还有政策扶持,都集中给了省里和市里直接管辖的大港口、大渔场,像金砂村这种处在两个地级市交界处、位置有点尴尬的小渔村,根本分不到什么好资源,渔船是老旧的小渔船,跑不远,冷链物流不通,鲜货很难运出去,也没有像样的加工厂,只能靠最传统的日晒法做点干货。”

江晚认真地听着,眉头微微蹙起。

华华继续说着,语气里带上了些愤懑:“最气人的是去年发生的一件事,有一个粉丝很多的大主播,去他们那边玩,在金砂村吃了当地渔民现捞现煮的海鲜,特别是他们那里特产的一种‘金砂贝’。结果那个主播在直播和视频里,各种说金砂贝个头小、肉质柴、味道腥,跟他以前在其他沿海城市吃到的‘大而肥美’的金砂贝完全不一样,话里话外暗示金砂村以次充好,坑骗游客!”

“金砂贝?”江晚对这个名字有些陌生。

“就是一种只在特定海域生长的贝类,外壳有金沙一样的斑点,很漂亮,味道其实非常鲜甜,但产量不高,也长不太大。”华华解释道,“问题就出在这里!那个大主播以前在其他地方吃到的,根本就不是真正的金砂贝!而是一种用普通蛤蜊或者养殖贝类,通过药水浸泡、甚至注射的方式,让它们看起来个头膨大、颜色鲜艳的‘假货’!那种假货吃多了,肉质松散,还有怪味,但因为它‘大’,反而被很多人当成了‘好’的标准!”

华华越说越激动:“假货横行,吃多了假货的人,反而把真货当成了假货!金砂村的渔民跟他解释,他还不信,觉得渔民在狡辩!虽然后来可能有懂行的人指出了问题,那个主播也在后来的直播里随口提了一句‘可能各地品种有差异’,但轻描淡写的一句话,根本抵消不了他之前造成的恶劣影响!‘金砂村海鲜差劲、坑游客’的标签就这么贴上了!”

“更过分的是,”华华的声音低了下去,带着无奈,“因为金砂村的渔民坚持说自己卖的才是正宗金砂贝,无形中揭了那些卖假货地区的短,结果反而被其他一些地方的渔业协会和市场孤立了!现在他们的干货、鲜货想往外销,都困难重重。”

江晚听完,沉默了片刻。

她完全理解华华的愤怒和那个小渔村的困境。

这是一种典型的“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在信息不对称、渠道为王的当下,尤其容易发生在这些缺乏话语权的偏远地区。

她看向华华,眼神变得严肃而认真:“华华,你确定你了解清楚了全部事实?这件事牵扯到行业内的利益,甚至可能有地方保护主义,你贸然卷进去,可能会面临很大的压力。”

华华用力地点点头,眼神清澈而坚定:“姐姐,我查了很多资料,也问过好几个靠谱的水产专家,金砂贝的情况我很清楚。那个大主播就是错了,我不能因为怕压力,就看着他们说假话,让真正的好东西、让那些靠海吃饭的渔民受委屈,我想帮他们,用我的视频,告诉大家什么才是真正的、来自大海的、自然的味道。”

看着弟弟眼中闪烁的光芒,那是一种混合了正义感、同情心和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气,江晚的心被触动了。

她想起了自己刚开始种地时遭遇的质疑和困难,也正是凭着这样一股不服输的劲头才坚持下来的。

她走到华华身边,摸了摸他的头,语气变得温和而支持:“好,既然你调查清楚了,也想好了,姐姐支持你。不过,做的时候要更谨慎,用事实说话,把金砂贝的特点、真假辨别的方法,还有金砂村渔民的真实生活状态,都客观地呈现出来。不要只是情绪化的抨击,那样反而容易授人以柄。”

华华见姐姐支持自己,脸上立刻露出了灿烂的笑容:“嗯!我知道!姐姐你放心!我会做好的!”

他看着地上那箱凝聚着金砂村村民心意的礼物,轻声说:“他们寄这些来,不只是感谢,可能……也是一种无声的求助吧。”

江晚也看向那箱干货,仿佛看到了海浪拍打着礁石,看到了渔民们在小船上辛勤劳作,看到了他们面对不公时的无奈与期盼。

她深吸一口气,对华华,也对自己说:“那就让我们,用我们的方式,帮他们把真正的好东西,说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