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9章 张冠李戴

江晚预想到华华揭露“金砂贝”真相的视频会触动某些人的利益,但没想到反弹的风浪会如此汹涌猛烈。

视频刚发布不到半小时,就因“被多人举报”而遭到平台下架。

华华重新上传,添加了更详细的说明和图片对比,结果依旧难逃被迅速举报下架的命运。

显然,有一双甚至很多双看不见的手,在幕后有组织地进行打压。

“姐姐,他们又举报了!”华华看着再次变灰的审核界面,气得小脸通红,拳头紧握。

然而,互联网是有记忆的。

在视频被下架前,已有不少手快的粉丝进行了录屏,并开始在各个平台自发传播。

真相如同星火,在试图被扑灭的同时,也在更广阔的范围内悄然扩散。

很快,针对性的“洗白”和混淆视听的言论也开始大规模出现。

一个拥有百万粉丝的美食博主率先发声,语气看似客观中立:“关于贝壳的名称,各地有各地的叫法,这很正常嘛,就像我们这里叫‘土豆’,也有很多地方叫‘洋芋’,有的地方说的‘红薯’是指红皮白心的凉薯,而另一些地方则是指红皮黄心的番薯,‘金砂贝’这个名字,在不同海域指代不同的贝类,存在个体差异和称呼差异,何必上纲上线说谁真谁假呢?可能就是叫法不同而已。”

这番“地方差异论”迅速得到了大量水军和不明真相网友的附和。

更有甚者,一些自媒体号直接跑到大型海鲜市场,镜头对准摊主,诱导性提问:“老板,你们这的金砂贝是哪种?”

那些摊主自然指着自己摊位上那些个头膨大、颜色鲜艳的“冒牌货”说:“就这个啊!最肥最鲜的就是金砂贝!”

视频剪辑后广为传播,试图营造一种“市场公认”的假象。

舆论一时间变得扑朔迷离,很多人开始动摇,觉得或许真的只是一场“名称误会”。

眼看华华和那个遥远的小渔村就要被淹没在“法不责众”的歪理和精心编织的谎言中,一直关注事态发展却未曾直接下场的江晚,终于站了出来。

她没有选择华华那样的视频形式,而是在自己的社交媒体账号上发布了一段冷静而有力的文字:

“我们尊重地域文化,允许个体存在差异,也理解口头称呼的流变。但有一个基本原则不应被混淆:一个在学术上有明确记载、有特定生物学特征的物种名称,不应被商业利益驱使下的、指鹿为马式的‘俗称’所窃取和顶替。”

“这就好比,不能因为有人把苹果叫成了‘红梨’,就说真正的梨子是假货。‘金砂贝’在海洋生物学中有其明确的界定,它特指一种外壳带有金色斑点、生长周期慢、个头偏小但风味极佳的特定贝类,现在,有人用添加剂催肥的普通贝类冒充它,并反过来诬蔑真品为‘次货’,这已经不是简单的‘叫法不同’,而是赤裸裸的造假、欺世盗名、以及对原产地渔民劳动成果的掠夺!”

“我们要抨击的,正是这种企图用谎言篡改事实、用强势剥夺弱势话语权的行为!”

这段逻辑清晰、立场鲜明的发言,如同一石激起千层浪,将讨论的焦点从模糊的“名称之争”拉回到了清晰的“真假之辩”和“商业伦理”上。

支持真相的网友们纷纷转发,话题热度再次飙升。

就在争论进入白热化,双方僵持不下之际,一个重量级的声音加入了战局。

国内顶尖海洋大学的著名动植物学教授,陈明远教授,在自己的实名认证账号上转发了华华最早那个已经被举报下架的视频片段,并配以长文:

“近日关注到关于‘金砂贝’的争论,深感有必要以一名科研工作者的身份澄清几点:

1.‘金砂贝’是有明确形态学和生态学特征的贝类,其体型较小、生长缓慢、外壳具金色斑点是其显著特征,风味鲜甜浓郁。

2.市场上流通的某些个头硕大、颜色过于鲜艳的所谓‘金砂贝’,经我们实验室抽样检测,实为普通贝壳或养殖贝类通过浸泡磷酸盐、注射明胶等非法添加剂手段达到的‘美容’效果。此类做法严重违反食品安全法规,且破坏了贝类本身的口感和营养。

3.所谓‘地方差异导致叫法不同’,在此事件中是彻头彻尾的伪命题,这并非A地叫A、B地叫B的差异,而是将A通过非法手段伪装成B,并企图让B从此消失的恶劣行径,数年前此类现象被曝光后,我以为公众已能辨别,看来科普之路仍任重道远。

4.视频中这位叫华华的年轻人,对金砂贝特征的描述非常准确、到位,他展现了难得的求真精神和对自然产物的尊重,值得称赞,真正优质的食材,不在于个头大小,而在于其天然的风味和安全的品质。”

陈教授的发言,如同一柄利剑,瞬间刺破了所有谎言和迷雾。

权威的学术背景、清晰的科学界定、对造假手段的直接揭露,使得之前所有的“洗地”言论都变得苍白无力。

【真相大白了!教授都出来说话了!】

【果然是造假!还扯什么地方差异,呸!】

【支持华华!支持金砂村!抵制假货!】

【那些之前跳得欢的海鲜贩子和博主,脸疼吗?】

【录屏保留了!以后再也不去那几家市场买了!谁知道还会用什么冒牌货骗人!】

舆论瞬间逆转。

之前那些攻击华华、为假货站台的账号迅速删帖、沉默,甚至有的被平台封禁。

不少网友开始自发抵制那些被点名的海鲜市场和商家,这场声势浩大的“打假”行动,最终以造假者的彻底失败而告终,他们可谓是偷鸡不成蚀把米。

风波平息后,江晚看着终于松了一口气的华华,好奇地问:“华华,你跟那位陈教授……是不是提前联系过?他怎么会在这么关键的时候出来帮你说话?”

华华挠了挠脑袋,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姐姐,陈教授是我的‘忘年交’!”

江晚愣了一下,有点哭笑不得:“忘年交?你知道什么是忘年交吗?”

华华用力点头,很认真地说:“知道!就是年纪差很多的好朋友!我之前在网上查金砂贝资料的时候,有很多问题搞不懂,就看到陈教授在网上发表的很多文章和回答,我就试着给他发的邮箱写信问了问题,没想到陈教授真的回复我了!还很耐心地给我解释,还夸我爱动脑筋,后来我有什么不懂的关于鱼啊、贝壳啊的问题,都会问他,他都会回我,就这样,我们就成好朋友了!”

江晚听着华华单纯而自豪的叙述,心里感慨万千。

她没想到,弟弟在默默经营自己爱好的过程中,竟然凭借着一颗纯粹求知的心,结交了这样一位学术界的权威人士,并在此次风波中得到了至关重要的帮助。

她看着华华,眼中充满了欣慰和骄傲。

前进的路上,也有家人陪着自己一起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