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8章 建鱼塘、种植桔柑

“我是向阳大队的人,大队好了,咱们家家户户的日子自然也就跟着好起来,这是拧在一块儿的事儿。

许知梨诚恳地说,“况且挖鱼塘和种桔柑要是搞好了,全大队都能受益。”

人群中爆发出赞叹声,几位老人不住地点头。

陈主任看着这一幕,眼中满是赞许。

军车离开后,许知梨立刻成了全大队的焦点。

人们围着她问东问西,都想看看那个装着巨款的信封。

许知梨好不容易才脱身回家,而谢大队长和柳支书共同则立即召集大队干部开会,讨论如何用好这笔“意外之财”。

当晚,许家灯火通明,来访的邻居络绎不绝。

有人羡慕,有人嫉妒,更多的是好奇。

许知梨疲于应付,只好推说累了,早早关门休息。

夜深人静时,她躺在床上思考。鱼塘和桔柑种植是她早就想建议大队发展的项目。向阳大队地势低洼,有不少积水洼地,适合改造成鱼塘;而周边的丘陵地带向阳背风,适合种植柑桔类水果。只是大队一直缺乏启动资金,如今有了这笔钱,项目应该能顺利启动了。

接下来的日子里,许知梨继续着她的设计工作,同时也会参与大队的鱼塘建设和桔柑种植规划。她凭借前世记忆中关于生态养殖和经济作物种植的知识,提出了不少建议。

“鱼塘不能单纯养鱼,可以在塘边养鸭,鸭粪可以喂鱼,形成循环。”

“桔柑品种要选好,我听说省农科院有新培育的蜜柑品种,产量高又甜。”

大队干部们起初对这些建议半信半疑,但想到许知梨连军车和战斗机都能设计,农业上的建议想必也有道理,于是大都采纳了。

一个月后,县武装部的李部长亲自来到向阳大队,又带来了一个消息:许知梨的战斗机部分设计被航空工业部门的专家看到了,认为极具价值,特地又奖励了三百元和一批工业券。

这次,没等许知梨开口,王书记就代表大队表示,这笔钱也将全部投入集体建设。向阳大队的鱼塘和桔柑种植项目资金更加充裕了。

秋去冬来,许知梨的名声渐渐传开了。附近大队的人都知道向阳大队有个“女状元”,不仅会设计军车飞机,还带领大家挖鱼塘、种桔子。

有时会有其他大队的人特意跑来,就为看一眼许知梨长什么样。

也有媒人踏破门槛,想给这个有出息的姑娘说亲事。

许知梨一概婉拒,她知道自己的人生不会局限在这个小村庄里。

最让她欣慰的是,鱼塘已经初具规模。

大队组织劳力挖深扩大了原有的两个水洼,修整了堤坝,引入了活水。

来年春天就能投放鱼苗了。

桔柑园也已经开辟出来,从省农科院引进了五百株蜜柑苗。

虽然要三年后才能结果,但长势良好,预示着未来的丰收。

腊月里,一场突如其来的寒流袭击了全县。

广播里说这是几十年不遇的严寒,要求各地做好防冻工作。

谢大队长急得团团转:“完了完了,刚种下的桔苗肯定要冻死了。”

许知梨沉思片刻,想起前世见过的果园防冻方法:“谢叔,赶快组织人收集所有能用的稻草、麦秆,还有旧棉被、破衣服,咱们去给桔苗保暖。”

“这能行吗?”王书记将信将疑。

“行的,每棵苗根部堆上草,再用稻草编织成‘草衣’罩住树冠,能防冻。”

许知梨坚定地说。

大队立即动员起来,社员们拿出家里的旧棉絮、破被子,孩子们到处收集稻草。

全大队忙活了一整天,终于给所有桔苗穿上了“冬衣”。

寒流过后,别的大队的桔苗冻死了大半,而向阳大队的却保住了八成以上。

县农业局的技术员来看后,大为惊讶,将这种防冻方法在全县推广。

这件事后,许知梨在大队里的威望更高了。

原本有些因为她年轻又是女性而心存疑虑的人,也都真心实意地佩服起来。

春节前夕,许知梨收到了陈主任的来信。

信中说,基于她的设计改进的军用越野车已经试制成功,性能提升显着,兵工厂正在筹备量产。

同时,航空工业部门的专家也希望她能提供更多关于战斗机设计的思路。

随信附上的又是一笔奖励。

这次不是钱和票,而是一套精装版的《机械设计原理》和《空气动力学基础》,在当时是极其难得的专业书籍。

许知梨捧着这些书,如获至宝。

她知道,这不仅是对她过去工作的认可,更是对她未来发展的期待。

除夕夜,许家格外热闹。

谢大队长和柳支书,和大队干部们都来拜年,感谢许知梨为大队做出的贡献。

“知梨啊,要不是你,咱们大队哪能有鱼塘和桔园?明年鱼苗一下,后年桔子一收,大伙的日子就好过多了。”王书记喝着红薯酒,脸泛红光。

母亲在一旁笑着,眼里却闪着泪光。

她从未想过,自己的女儿能这样有出息。

送走客人后,许知梨独自走到院子里。

冬夜的星空格外清澈,繁星点点,如同撒在天幕上的银粉。

她想起前世的生活,那个充满现代科技的世界,与眼前的乡村仿佛隔着一个时空。

但她并不怀念过去,反而在这个质朴的年代找到了前所未有的使命感。

远处传来零星的鞭炮声,预示着新的一年即将到来。

许知梨深吸一口清冷的空气,心中充满希望。

她知道,自己的道路还很长,无论是国防设计还是农村建设,她都刚刚迈出第一步。

但无论如何,她已经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位置。

既不是完全属于这个时代,也不是完全脱离它,而是作为一个桥梁,连接知识与实践,过去与未来。

回到屋里,她摊开稿纸,开始绘制新的设计图。

这一次,她思考的是如何改进农用机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煤油灯下,铅笔在纸上沙沙作响,勾勒出一个更加美好的明天。

下一个目标,夜目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