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章 许知梨又又要科研成功
谢云策心中一动,意识到许知梨设计的夜视镜性能远超常规设备,能看到其他夜视镜无法察觉的目标。
“小李,你继续监视山谷窝棚,小王,你注意右侧山脊,其他人跟我来,我们向前推进200米,建立观察点。”
谢云策迅速下达指令。
借助新夜视镜的优异性能,谢云策小组悄无声息地向前推进,最终在一个理想的观察位置停了下来。
从这里,他们可以清楚地看到那几个人正在与窝棚里的人交接什么东西。
“是敌特无疑了。”
谢云策心想。
他让小组成员继续监视,自己则退回后方,用电台向指挥部报告情况。
一小时后,增援部队赶到,成功包围并抓获了这伙敌特分子。
事后审讯得知,这伙人确实装备了夜视设备,但性能普通,根本没能发现谢云策小组的靠近。
“幸亏有你这台新式夜视镜。”
团长在总结会上表扬谢云策,“不然我们不可能那么早发现目标,更不可能悄无声息地接近,这次行动的成功,你这台夜视镜立了大功。”
谢云策站起身,脊背挺得笔直,声音洪亮:“报告团长,这夜视镜能派上用场,多亏了许知梨同志的技术支持。”
“她反复调试参数,优化了镜片透光率,才让设备在复杂环境下也能稳定工作。功劳不该全算在我头上。”
台下顿时响起一阵议论,有人好奇追问:“许知梨同志?是哪个单位的技术骨干?”
谢云策脸上露出几分不易察觉的骄傲,朗声道:“是我对象,她在地方机械厂搞技术研发,脑子比谁都灵。”
话音刚落,周围便响起善意的哄笑和掌声,连团长都笑着打趣:“行啊谢云策,不光立了功,还找了个技术尖兵当对象,双喜临门啊!”
谢云策心中涌起一股自豪感,不仅为任务的完成,更为许知梨的成就。
当晚,他借着营地微弱的灯光,给许知梨写了一封长信,详细描述了夜视镜在实战中的表现,以及它如何帮助部队成功完成任务。
“阿梨,你设计的夜视镜不仅看得清晰,看得远,更重要的是,它让我们在夜间作战中占据了先机。”
谢云策在信中写道,“我的战友们都很羡慕我有这样的‘秘密武器’,纷纷问我是从哪里来的。
“我自豪地告诉他们,是一个聪明的姑娘设计的。”
信的最后,他犹豫再三,还是加上了一句:“知梨,等我下次休假,有话想当面跟你说。”
没过多久,许知梨收到了谢云策的信。
读到他描述夜视镜如何帮助部队完成任务时,她的眼睛湿润了。
自己的设计不仅得到了认可,还真正帮助到了那些保家卫国的战士,这是对她最大的肯定。
更让她高兴的是,军区兵工厂决定批量生产她设计的夜视镜,首批500台将装备给边防部队。
陈主任再次来到向阳大队,不仅带来了奖励金,还带来了一封感谢信和一枚奖章,这是部队特意为表彰她的贡献而颁发的。
这一次,许知梨再次将部分奖励金捐给了大队。
如今,鱼塘已经投放了鱼苗,长势良好。 桔园里的柑桔树也发出了新芽,绿油油的一片。
大队决定用这笔新的资金修建一个小型加工厂,将来用于加工鱼产品和柑桔。
许知梨站在鱼塘边,看着波光粼粼的水面,心中充满希望。
她想起谢云策信末尾的那句话,脸上不禁泛起红晕。
兜兜转转已经到了,春风拂过,带来泥土和新生植物的气息。
许知梨知道,无论是她的爱情,还是她的事业,都如同这个春天一样,正在悄然萌发,充满无限可能。
远处的山峦在春日阳光下显得格外清晰,仿佛预示着光明的未来。
许知梨深吸一口气,转身向家的方向走去,心中已经开始构思下一个设计项目。
许知梨的名字早已传遍四里八乡。
不仅因为她设计的夜视镜在部队立下大功,更因为她帮助大队搞起了鱼塘和桔园,让这个曾经贫穷的大队看到了富裕的希望。
然而,许知梨的思绪早已飞向了更远的地方。
她坐在煤油灯下,面前摊开着几张图纸。
这不是军用设备的设计,而是一种小巧的飞行器,无人机的初步构想。
在她的前世记忆中,无人机技术已经十分成熟,但在这个年代,还几乎是空白。
许知梨明白,完全按照后世的标准设计无人机是不现实的,电子技术、材料科学和动力系统都远远达不到要求。
但她相信,可以利用现有条件,设计出一种简单的侦察无人机。
哪怕只能飞行短短几十分钟,搭载最基础的照相设备,也能在军事侦察和边境巡逻中发挥重要作用。
“知梨,还不睡啊?”
母亲推门进来,手里端着一碗绿豆汤,“这天热的,喝点绿豆汤解解暑。”
许知梨抬起头,揉了揉发酸的眼睛,“谢谢妈,我马上就睡,就差一点了。”
母亲瞥了一眼桌2上的图纸,“这又是什么新奇玩意儿?看着像个小飞机。”
“就是一种遥控的小飞机,可以用来从天上拍照。”许知梨简单解释道。
母亲摇摇头,不再多问。
自从女儿的设计得到省里的重视后,她已经习惯了这些看不懂的图纸。
第二天,许知梨找到了大队谢建国。
“这谢大队长,我想请几天假,去省城一趟。”许知梨说道,“兵工厂的陈主任让我去讨论一些技术问题。”
谢建国毫不犹豫地答应了:“去吧去吧,队里的事你不用操心。你现在可是咱们大队的骄傲,省里都挂上号的人才!”
许知梨笑了笑。她没告诉谢建国的是,这次去省城,她不仅要讨论夜视镜的批量生产问题,还准备向陈主任提出无人机的研究构想。
许知梨从包里拿出通行证,递了过去。
哨兵仔细检查后,又要求检查她的背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