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5章 认可

于世家出身的读书人而言,李明远是割他们家族血肉的死敌;

可对徐智文、李青云这样的寒门学子而言,李明远便是对他们拥有再造之恩的再生父母。

若无李明远当初的改革之举,若无李明远当初亲自主持科举,他们这些寒门学子,连读书的机会都不会有,更别说科举高中当官了。

毫不夸张的说,李明远是九州几乎所有寒门学子的精神偶像,当初得知李明远在陈家村住下的时候,徐智文、李青云等人可是十分激动,甚至都顾不上繁多的政务,纷纷动身前往陈家村拜访李明远。

而此刻,再次见到李明远的时候,徐智文等人脸上仍然难掩激动之色,就好似看到了偶像的小孩子一般。

李明远回头看向杨峥一行人,赞许的说道:“你们做的不错!”

李明远这句话说的没头没尾,可在场的众人都知道,他说的是杨峥打下青州这件事。

徐智文等人本以为,李明远作为曾经的朝廷宰相,应该不会认同他们帮助杨峥这个“反贼”的做法才对,不料李明远却给出了赞许的答案,这让徐智文等人心中涌现出了一股得到偶像认可的激动情绪。

杨峥亦是高兴道:“能得到李相的认可,杨某便放心了。”

放牛娃出身,骤然坐上高位的杨峥其实一直以来都是如履薄冰的状态,生怕自已做出的决策伤害到治下的百姓,更害怕自已做出的决策让百姓们更加艰难。

所以,在得到李明远肯定的那一刻,杨峥心中的忐忑瞬间消散了许多。

李明远作为曾经的夏国宰相,无论是治理地方还是治理国家的经验都极为丰富,能得到他的认可,证明自已做的是没错的。

“走吧,一起去农田那边看看!”

一番寒暄后,两拨人一起朝着农田的方向走去,很快,便看到了在一片银装素裹的世界里,那极其醒目的金色麦浪!

一阵风吹来,带来了些许的寒意,可这些许寒意,却无法驱散众人心中的火热。

不论是陈家村的农夫,还是陈稻、陈家村的管事,又或者是李明远等人,皆是望着田里那长势旺盛,麦穗饱满、密集的小麦,心中振奋无比!

这片农田里,孕育的不仅仅是麦子,还有希望!

在这片郁郁葱葱的农田里,陈家村的农夫们看到了更好的生活,而李明远等人,则是看到了彻底解决饥饿的希望!

若田里的麦子真能如同陈稻所说的一般高产,不,哪怕只有陈稻所说的七成产量,那整个九州,将再也不会有人饿肚子,再无饥荒之忧!

“小友!”

李明远神色激动的走向陈稻,开口问道:“不知何时开始收割?”

“现在就开始!”

陈稻转头向村长陈贺吩咐一声,陈贺立即向农夫农妇们下达了收割的命令。

下一刻,聚在农田边上的农夫农妇们纷纷动了起来,他们三人为一组,一人拿着镰刀进行收割,两人背着麦笼,转移收割下来的麦秆,将麦秆堆放在农田边上。

李明远迈步走到一堆麦秆前,抓起一株麦秆,望着麦秆上沉甸甸的麦穗,不禁有种热泪盈眶的冲动。

说来可笑,活了七十年的李明远,见过的最多的死法是饿死!

无论是在当官时期,还是被罢相之后游历九州的时期,李明远都见过许许多多食不果腹、衣衫褴褛的百姓。

尤其是在罢相之后游历九州的这几年,李明远见到的饿死之人比以往四十年加起来还要多!

也正是因为见到了人间疾苦,见到了无数因吃不上饭而饿死的百姓,李明远才会对夏国朝廷彻底的绝望。

他在意的从来都不是自已被罢相这件事,他真正在意的始终都是天底下的百姓能不能吃得饱,能不能穿得暖,能不能过上好日子。

而显而易见的,朝廷并不能够做到这一点,他在位之时,百姓尚且还有一丝活路,他罢相之后,朝堂之上的官员们彻底不再掩饰他们的贪婪,对百姓敲骨予取予求、敲骨吸髓,弄的整个九州天怒人怨,让百姓没有一丝活路可言……

这才是李明远对朝廷彻底失望的根本原因,也是他支持杨峥,希望杨峥能够建立新王朝的原因。

在夏国这个腐朽的朝廷统治之下,九州只会更烂,百姓也只会更苦,与其如此,还不如破而后立,建立新的王朝,如此……

这片土地,才有好转、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的可能!

在今天之前,虽然欣赏杨峥,但李明远却并不看好杨峥,因为低贱的放牛娃出身的杨峥注定很难得到世家大族的支持,再加上他的基本盘凉州历来苦寒,也无法为杨峥提供足够的助力。

与白莲教那些有着世家大族支持,又占据膏腴之地的叛军势力相比,杨峥的杨家军存在着先天上的不足。

可此时此刻,当看到陈家村农田里的这些麦子后,李明远的想法出现了些许的改变。

李明远虽不通军事,但他知道打仗最重要的是什么!

俗话说的好,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从这句话中不难看出粮草对于打仗的重要性,甚至可以说,粮草是战争期间最重要的东西,没有之一!

以往的杨峥因为凉州苦寒,没有足够粮草的关系,只能自缚于凉州,无法进取天下。

可如今情况已经不一样了!

有陈家村帮助的杨峥,必定可以将陈家村的高产小麦种植在凉州的土地上,而以陈家村小麦的产量……

即便凉州土地贫瘠,也能让所有凉州百姓都吃上饱饭,让杨家军得到更多的粮食!

有了足够的粮食,再加上杨家军的悍勇……

杨峥夺取天下的可能性将会无限提高,直至倾覆整个夏国,坐上那至高无上的位置,而后励精图治,让全天下的百姓都过上好日子!

“这麦穗可真饱满!”

“是啊!老夫活了四十年,第一次看到麦穗如此密集、饱满的麦子!”

“不知这麦子亩产能达到多少?能不能达到陈小友所说的1500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