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章 与德国深度合作
两天后,也就是2月17日上午,德国高级别谈判代表团到达锦州港。
特区外事局长锡良亲自到锦州港迎接,一身剪裁得体的深灰色成和装,让锡良显得更加精神矍铄。
助理列英明为锡良送上风衣:“局长,海风太冷,穿上风衣吧!”
锡良轻轻摆手:“不用,吹吹海风,感觉更舒服。”
站在锡良身侧的锦州港务局长张景惠附和道:“一有空我就来码头上走走,吹吹海风,虽然很冷,但就是喜欢这种让精神为之一振的感觉。”
德国驻朝阳领事乔纳斯站在锡良另一侧,随意地说着锦州港的变化,在他看来,每一次来都会有变化,特别是远处的二期工程,像变魔术一样变化着。
听完翻译,锡良轻笑,然后告诉乔纳斯:“现在和平了,真正的建设时代到来了,到时候整个特区都会一天一个变化。”
“我也很期待”乔纳斯已经能听懂很多清国话了,所以他不需要翻译,很高兴地说道:“能亲眼见证这个伟大的时代,是我的荣幸。”
听完翻译,锡良重重地点头,红褐色的榉木手杖轻轻跺了一下坚硬的地面:“每个人都在见证,都是见证者。”
这时,德国军舰完成靠泊,机械船梯开始靠近船舷,并很快完成了锁定,可以使用。
威廉亨利亲王第一个走下船梯,锡良、乔纳斯、张景惠一起上前,锡良主动伸出了右手。
乔纳斯立即为双方介绍:“这是特区的外事局长锡良先生,这是威廉亨利亲王殿下。”
“欢迎亲王殿下来我们特区。”锡良双手握着威廉亨利的手亲切地说道。
“很高兴见到局长阁下。”威廉亨利用力的握了握锡良的手,十分客气地说道。
“这是帝国首相标洛(或者比洛)候爵,帝国外交一直由标洛首相直接领导,这是毛奇总参谋长(小毛奇,1905年12月1日就任总参谋长,小说情节需要,就任时间提前了一整月),两个月前刚刚从施利芬伯爵手中接过总长一职,这是帝国商务大臣……”乔纳斯为锡良一一介绍。
锡良不断的握手,不停的寒暄,这次德国代表团一共156人,核心官员75人,156人中,军方人员占了二分之一。
锡良告诉威廉亨利亲王:“车已备好,我们直接去朝阳。”
听完翻译,标洛首相直接说道:“我们要看看锦州港区,看看锦州港二期工程,看完再去朝阳。”
威廉亨利亲王解释道:“我们需要更多的了解锦州和朝阳,以便我们做出正确的评价,有助于我们做出正确的决定。”
锡良侧头听完翻译,轻轻点头,然后说道:“没问题,那就先去宾馆。”然后直接给列英明派任务:“立即安排锦州荣耀大酒店,接待外宾,安排入住。”
锡良向远处轻轻扬手,子弹头形状的七座版龙旗星途商务车,一辆接一辆地开了过来,一共四十辆,整齐地停在了合适的位置。
威廉亨利亲王和标洛首相同时眯起了眼睛:“这样的车……车头像子弹头,车还能这样造?德意制帝国为什么没有?”
“这是在告诉我们,他们是有实力的。”毛奇裹了裹风衣,说道:“或者说是在向我们炫耀他们的技术。”
商务大臣贝恩德插口道:“你们看那些人(站在商务车旁的特勤)穿的(西装,后世二十一世纪的西装设计),比我们的漂亮,简单大方,我们的设计师在干什么,他们想不到这样的设计吗?”
威廉亨利走到锡良近前,不无感慨地说道:“你们让我们很意外,当然,这并不能说明什么。”
锡良扭头看翻译,翻译意识到自己走神了,马上一脸歉意地用德语问有威廉亨利亲王:“亲王殿下,刚才您说什么?我没听到,能重说一遍吗?”
威廉亨利向翻译竖起大拇指:“你们很棒!”
听完翻译,锡良知道威廉亨利刚才说的不是这个,他并不纠结这个,他提醒威廉亨利亲王:“我们还是先去宾馆吧!这里的海风能吹到骨头里。”
众人开始陆续上车,每辆车里坐五个人,算上锡良带来的,四十辆车几乎坐满了,目标锦州荣耀大酒店。
港区警察局长成立坤,看着远去的星途车队,悬着的心暂时放下:“让码头上兄弟们收队吧!”转而又对身边的明火说道:“明队长,你继续跟着,他们这些人在锦州港区的安全是第一位的,特勤局肯定也在,你们在最外围,做你们能做的,擅长的。”用手肘撞了明火一下:“去吧!我这儿不需要你了。”明火下车,他的宝马车轻轻的滑出停车位,目标港区警察局。
明火车下,很快又钻进另一辆宝马车里:“跟上前面的车队,从今天起,我们24小时围着那帮德国人转,其它事情都停下。”
德国人在锦州港区逗留了三天,对锦州港区进行了细致的考察。参观了冬季停工的锦州港二期,参观了自来水厂,参观了建设中的锦州港务大学,由于冬季停工,工地上只有极少的工人,他们仔细看了港务大学的平房校舍,看了港机系的教学设备,看了图书馆,对学生宿舍的土炕感觉十分神奇(今年9月份正式开学,目前还没有学生。),还饶有兴趣地看了正在加紧施工的简易体育场,看着眼前由工字钢、脚手架、木板拼成的庞然大物,德国人震惊了,最后参观锦州水兵学院,慰问了在学院任教的德国教官。
2月20日下午,德国代表团抵达朝阳,戈辉、宁远在进出朝阳的路口检查站,亲自迎接,再次见到了老朋友鲁登道夫。晚上在开发区大酒店宴请德国代表团,席间,与标洛首相进行了亲切的交谈。标洛表示,他们要详细了解一下朝阳之后,再与禁卫军谈合作的事情。戈辉并不着急,他们看的越多,过后的沟通就会越顺利。戈辉为他们提供参观考察的便利,具体行程由他们自行安排。
就这样,德国代表团开始了为期十天的参观考察,几乎看遍了明面上的特区政府旗下的所有工矿企业,还有正在建设中的简易体育场,和锦州港区的风格相同——极简风格。还去了南郊示范军营体验射击,去大凌河基地观摩禁卫军的日常训练,去镇妖峰基地观摩了特种兵训练。禁卫军的半自动步枪、班用轻机枪、重机枪,给德国军方代表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拿着这样的武器,加上敢于牺牲的军人,加上用脑子战斗的军人,加上源源不断的后勤支持,这样的军队,绝对是极为可怕的军队。不能不提nd-98栓动步枪,这款仿制毛瑟g98的步枪,从外观,到内在,完全做到了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各项性能全面超越了毛瑟g98,让德国军官震惊又不理解。
对比大凌河基地贴近实战的日常训练,德国军官觉得德军的日常训练过于简单了,甚至很多都背离了战争实际,必须改正,向禁卫军学习,贴近实战,一切为了打赢战争。特种兵训练让他们着实捏了把汗,这几乎不是在训练,是在玩命,是在找死,在死亡边缘疯狂试探。当然,只是试探,并不是真的想把自己玩死。毛奇等德军高层看了3.0版本的特种兵训练大纲,强度虽然非常大,但是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虽然在不断挑战人体极限,但非常科学,并不会把人练废。毛奇等德军高层,已经决定让禁卫军帮他们培养一批特种兵。
在这期间他们还应戈辉的邀请,在3月1日,观看了庆祝东北收复战争胜利的大型文艺演出,抛去那些他们听不懂的好听的歌曲不谈(后世的德国歌曲和中国歌曲很相似,我不是学音乐的,但是两国的歌曲风格就是让我有这种感觉),那些配了字幕(字幕师的功劳,就是在玻璃板上写字,再拍照)的战场影像,让这些德国人身临其境地般地感受了东北亚战场的残酷。禁卫军能在奉天战场稳执牛耳,靠的是禁卫军的硬实力,没有一丝一毫的侥幸存在。在另一张影布上,都是一张接一张,配着文字说明的照片,都是牺牲军人的照片,不光有普通战士,还有很多军官,都是年轻得让人嫉妒的面孔,就这么牺牲了,陨落在战场上,有很多人连完整的尸体都找不到,没人希望是这样,但战争就是这样。画面最后定格在老河滩禁卫军烈士公墓,铺天盖地,一眼放不到边的画着红色五角星的墓碑。无数的观众泣不成声,很多德国代表的眼睛湿润了,他们仿佛看到了德国崛起的过程。
3月3日,在外事局五楼大会议室,戈辉、宁远、王超辉等与德国代表举行了第一次会谈。由于双方就是奔着合作来的,所以谈判没障碍,只是在利益核心有较大的冲突,但没关系,毕竟第一次会谈,双方互相探底,谈判在愉快的氛围中结束了。晚上举行了招待宴会,特区的很多高官都应邀出席了,戈辉和标洛都发表了五分钟左右的讲话,对双方的合作充满了期待。
3月5日,以斐迪南大公为首的奥匈帝国高级别代表团到港锦州,次日到达朝阳,直接入住朝阳荣耀大酒店。
3月7日,在开发区大酒店9楼大会议室,戈辉、杨双、刘文涛、成雨、刘城、周玉坪、刘文彬、孙昌华(卫生局长)、张謇(教育局长)、施肇基(法官)、王良(农业局长)等特区高官十一人,与德国代表举行了第二次会谈。这次会谈涉及了工业、农业、教育、医疗卫生、经济金融、法律等诸多方面。关于军事合作,双方约定单独谈判。
戈辉当然希望全面合作,在全行业向德国学习先进的技术,但德国人不是慈善家,合作是需要条件的,都是与真金白银挂钩的。特区也有自己的优势,充足且相对廉价的劳动力,日益增长的消费市场,丰富的矿产资源,在汽车和农用拖拉机制造方面技术比德国先进,马上开始的基础设施建设是巨大的工业订单来源,总之,虽然德方有技术优势,但是特区也不是完全处于劣势,绝对有反复拉锯的资本。
戈辉希望德方为特区重新规划基础化工,主要就是三酸两碱,即硫酸、盐酸、硝酸、烧碱、纯碱。目前特区的基础化工都是作坊式的,消耗大、污染大、浪费多、产量低,质量不稳定,需要推倒重来。这是一个非常非常复杂的大工程,戈辉并不打算完全依赖德国,正在拉锯的与美国的谈判,基础化工也是重要的一项,需要美国的三酸两碱的技术,等奥匈帝国的人来了,三酸两碱依然是必谈项目,最后,关于三酸两碱,戈辉也有自己来自后世的想法,总之,戈辉要把特区的基础化工打造成当下世界最先进的。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纺织业,也是最重要的合作项目,不论是棉纺织和毛纺织,都是特区今后重点扶植发展的行业,因为纺织业以及相关行业,基本上是劳动了密集的行业,能解决大量的就业问题,解决人们吃饭穿衣的问题,关系着特区的民生。关于纺织业,戈辉有更宏大的计划,特区有大量的土地可以种植棉花,大蒙古草原可以放牧大量的绵羊,所以特区不会出现羊吃人的现象,随着经济的发展,反而人吃羊会是越来越常见的现象。纺织机械的生产制造是重中之重,特区必须要能独立生产这些机械,被拿捏的英法两国,都交出了纺织机械的制造技术。特别是英国,就是从纺织起家的,羊吃人(并不是真的羊吃人)的现象就发生在英国,连英国都交出了纺织技术,相信德国人也不会不给。
德方对特区也有自己的想法,也涉及到了很多方面,戈辉对德方的想法给予了正面的回应,并没有完全拒绝,并附带了自己的条件。其实,德国最担心的就是钱的问题,在特区赚到的钱,能不能带回德国,毕竟特区用的国家建设债券,本质上说就是有利息的借条,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货币,但却行使着货币的职能,而且只能在清国境内使用,出了清国和废纸等同。德方希望换成贵金属,也就是黄金。
戈辉直接拒绝了,并告诉德方,正如德方所言,国家建设债券实质上就是有利息的借条,是禁卫军,以及特区的经济建设成果,在支撑它的货币职能,所以特区需要贵金属作为国家建设债券的锚定物,禁止贵金属离境。特区无法做到金本位,只好采用金银双本位为主,物资本位为辅的三保险形式,这也是最合理的办法,也值得德方借鉴。戈辉善意的提醒德方,事实上德国的经济运行状况,并不好,或者说不健康。德国同样面临着资金短缺的问题,而特区的解决方案,非常值得德国思考。关于如何把钱带走的问题,戈辉还是给出了解决方案,就是换成资源或工业产品或农业产品带回德国,或者采取易货贸易的方式,总之,方法很多,到时候视情况再确定,一切都可以协商。
3月8日,朝阳荣耀大酒店5楼大会议室,戈辉戈辉、杨双、刘文涛、成雨、刘城、周玉坪、刘文彬、孙昌华、张謇、伍廷芳(法官)、王良等特区高官十一人,与斐迪南大公为首的奥匈帝国代表,开始了第一轮会谈。
3月9日,奥匈帝国代表团开始考察朝锦工业区。
3月11日,还是在开发区大酒店9楼大会议室,戈辉、宁远、王超辉、杨双等九名禁卫军高层,与毛奇等德军高层进行了会谈。今天的会谈只谈军事,而且非常顺利,几乎没有分歧,双方很快达成了合作协议。
禁卫军向德方提供fA-1903-C半自动步枪(最新改进型,并没有借鉴了fA-1903-A前挂后卡的弹匣设计,而是在机匣下方增加了一个浅v字形的弹匣井,由卡笋固定弹匣,浅弧形20发弹匣供弹,禁卫军还未开始列装)、fA-26-j班用轻机枪、冲锋枪、重机枪、大口径重机枪、迫击炮、步兵炮、轻型榴弹炮、中型榴弹炮、重型榴弹炮等的设计图纸。
宁远向德方强烈建议了0.2寸x1.3寸(6.4毫米x42毫米)尖头无底缘通用步枪弹,希望德方考虑0.2寸口径枪族,虽然最远射程不如毛瑟g98步枪,但是在东北标准500米(每米96厘米)内,不论是弹道性能和杀伤力,都超越了德军7.92毫米口径的毛瑟g98步枪,由于子弹总体尺寸变短变瘦,士兵能携带更多的子弹,优势明显。但德方并不认为德军的7.92毫米口径比禁卫军的0.2寸(6.4毫米)口径差,德方认为7.92毫米口径更加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