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四章 心心念念的加油站
京城不愧是京城,这里的二手车交易中心,市场规模远超陈伟的家乡。
在家乡,二手车商能有十几二十辆库存就算不错了,可在这里,京郊的二手车市场动辄库存上百辆,四五百辆的比比皆是,甚至还有一两家巨头,库存上千辆,生意辐射全国。
车多,价格自然便宜,竞争也激烈。
陈伟瞄准机会,在二手车一条街大肆扫货,专挑大货车下手。短短一个周末下午,他就豪掷千金,一口气拿下了两百多辆,让车行直接运送到郊区的仓库,自有专人对接验货、整备。
除了大货车,他还盯上了二手房车。
虽然超大型豪华房车仍然稀缺,但C牌小型房车却货源充足。最近市场低迷,不少车商的房车积压已久,降价甩卖。陈伟抓住机会,以近乎抄底的价格,把三十多万的房车砍到十来万,一口气收了五十台中小型二手房车,省下了一大半成本。
这笔买卖,划算得让他自己都有些意外。
还有一件事,他心心念念的加油站,终于在一次机缘巧合下被他收入囊中!
陈伟仓库所在的小镇上,原本有两家加油站。
这一家因为位置偏僻,生意惨淡,门前冷落,老板早就萌生退意,挂出了转让的牌子。
陈伟得知消息后,眼睛一亮。
作为目前镇上最大的投资商,陈伟的资金实力毋庸置疑。但即便如此,接盘加油站仍然需要不小的投入。
此前,不少老板都曾实地考察过这家加油站,甚至有人蹲在路边,数着过往的车辆,试图估算它的盈利能力。然而,现实很残酷,除了陈伟买的那些二手货车偶尔去加油外,几乎没什么顾客光顾。
久而久之,这个加油站成了老板们眼中的“烫手山芋”,无人问津。但陈伟不同,他不仅不怕,反而觉得这是天赐良机。加油站离他的仓库很近,简直就是为他量身打造的!
镇领导原本还有些担忧,毕竟加油站的转让价格不低,怕陈伟接手后会亏损。然而,还没等领导正式报价,陈伟就直接拍板:“我要了!”
加油站的原老板开价颇高,镇领导本以为谈判会陷入僵局,没想到陈伟连价格都没细问,直接决定接手。领导忍不住劝他:“要不你再考虑考虑?这不是一笔小数目。”
陈伟却毫不犹豫地摇头:“不用考虑了,这个加油站对我很重要。我的车队需要长途运输,就近加油能省下不少成本和时间,盘下它是最优选择!”
领导仍有些迟疑:“你就不怕亏本?”
陈伟自信一笑:“有我在,就亏不了!”
见他如此坚定,领导也不再阻拦,只是提醒他:“如果真想盘下来,明天就带着钱来签合同吧。”
不过,镇领导也不想让这位投资商吃亏,于是主动出面与原老板协商,最终以五百万的价格成交。
陈伟也不磨叽,直接答应下来。
说实话,这座加油站确实破旧得有些出乎意料。与普通加油站相比,这里显得格外简陋。
通常的加油站至少配备十几个油枪,而这里却只有区区四个油枪,每个型号仅能勉强供应,明显供不应求。
而且空间狭小,储油罐容量严重不足,根本无法满足稍大一些的车流量需求。
更让人皱眉的是,这里的设施几乎可以用"残破"来形容,没有专门的汽车维修房,职工办公室的窗户玻璃甚至碎裂了几块,只用胶带勉强粘着,冷风一吹就"嘎吱"作响。连最基本的便利店都没有,既卖不了瓶装水,也供应不了机油,完全不具备现代加油站应有的配套服务。
陈伟终于明白为什么这座加油站一直无人问津了。
它实在太老旧了,接手就意味着要大动干戈地改造:光是基础装修就得砸进去上百万;如果要增加竞争力,还得加盖自动洗车房、扩建便利店;油枪数量至少要翻一倍,储油罐更得重新规划扩容......
粗略一算,没有大几百万根本下不来。这样的投入,对普通投资者来说简直就是个无底洞,十有八九会血本无归。
但陈伟只是略微沉吟,便示意随行的律师仔细审阅合同条款。确认无误后,他利落地签下名字,当场将款项打给了原老板。
那位早已迫不及待想脱手的前业主,捧着到账短信笑得见牙不见眼,连寒暄都顾不上就揣着合同匆匆离开了。
和镇领导告辞后,陈伟正式接手了这家加油站。
站里共有十名员工,实行三班倒的工作制,外加一名经理,负责日常运营。陈伟一一认识了他们,随后召集所有人开了个会。
会议一开始,他便宣布了一系列决定。
加油站要扩建,不仅要增设超市和洗车房,还要重新装修办公室,而且现有的油罐储存量太小,他决定直接翻倍扩容。
这些项目,他全权交给经理负责,但同时,他也让黄鸳指派了一名信得过的人来监督执行。
经理听完,心里犯起了嘀咕,加油站目前的经营状况,他比谁都清楚,几乎入不敷出,连工资都快发不出来了,陈伟居然还想着搞扩建?
然而,会议中陈伟还抛出一个重磅消息,所有员工工资上涨一千,经理涨两千,未来还有提成可拿。员工们顿时欢呼雀跃,唯独经理眉头紧锁,心里直打鼓。
“这新老板怕不是个富二代,拿加油站当玩具吧?”经理暗自腹诽。
可接下来的发展,完全超出了他的预料。
第二天,陈伟就采购了几十个大型空油罐,全部安置在距离加油站不远的一个仓库里。他给出的理由很合理:“先存油,等加油站装修好了,直接转运过去,不影响生意。”
经理起初觉得这个安排还算合理,可很快,他就察觉到了不对劲,加油站明明还在装修,根本没营业,但每天都有十几辆油罐车往那个仓库卸货!而且,这些油全是以加油站的名义采购的,却一滴都没进加油站,全存进了仓库。
更离谱的是,这些油罐的储存量远远超出了加油站的需求。
经理粗略估算了一下,按照这个速度,不出一个月,仓库里的油量就能填满整个加油站好几倍!
他越想越不对劲,甚至怀疑陈伟是不是在搞什么非法勾当。可偏偏,这些油的采购流程全都合规合法,他挑不出任何毛病。
没过几天,经理接到了几个老同事的电话。
“老李,听说你们那换了个新老板,生意突然火爆了?”电话那头,曾经的同事语气里带着羡慕,“还给你们涨了工资?我这几年都没涨过,真是人比人气死人啊……”
经理握着电话,一时不知该如何回答。他总不能说:“生意?哪来的生意?我们加油站还在装修,油全存进仓库了,根本没人来加油!”
经理总觉得陈伟在暗中谋划着什么。
那些油罐的消耗速度实在太快了,快得不合常理!
他私下里偷偷观察过几次,甚至在深夜亲自蹲守过,但根本没有所谓的"油耗子"来偷油。
仓库的值班老头是本地村民,性格固执得像块石头,每次被问起都信誓旦旦地拍胸脯保证:"我在这儿守了十几年,连只野猫都溜不进来,更别说偷油的了!"
更让经理窝火的是,这老头居然还反过来教训他:"你一个经理,管好账目就行了,整天疑神疑鬼的干什么?"老头叼着旱烟,眯着眼睛嘟囔道,"这加油站要是换个人来管,保准撑不过三个月!"
经理不是没调查过陈伟。那辆锃亮的宾利添越他仔细检查过,油箱再大也装不下凭空消失的几千升油。
偶尔跟着陈伟来的几个保镖倒是引起了他的注意,清一色的板寸头,站姿笔直,眼神锐利,说话做事干净利落。
经理年轻时当过兵,一眼就看出这些人是部队里练出来的,绝不是街上的混混。
"难道真是我多心了?"经理揉了揉太阳穴。
眼下既抓不到证据,又摸不清陈伟的底细,他只能暂时按捺住疑虑。"算了,先由他去吧,"经理盯着监控屏幕喃喃自语,"如果是有人在偷油......迟早会露出马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