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6章
“这里修个公厕,那边建个澡堂,以后街坊们就方便多了。”
在运河码头,工人们正在试用新式起重机。
一个壮实的搬运工看着起重机轻松吊起沉重的货物,感慨道:
“这下咱们就不用那么拼命了,还能多干几年活养家。”
在京畿之地的官营工坊里,匠人们日夜赶制新农具。
炉火熊熊,锤声叮当,每个人脸上都带着专注而兴奋的神情。
一个老师傅对徒弟说:“好好干,这可是利国利民的大事!”
太医院的医师们忙着编写医书,将复杂的医理编成通俗易懂的歌谣。
一个年轻医师边写边唱:“头痛发热莫要慌,金银花加连翘汤......”
旁边的老医师满意地点头:“这样老百姓就能自己治些小病了。”
在翰林院里,年轻的翰林们正在讨论如何将新政编成通俗读本。
一个翰林提议:“咱们可以用白话文写,配上图画,让不识字的人也能看懂。”
夜幕降临,京城却比往日更加热闹。
各处灯火通明,人们还在热烈讨论着新政。
茶馆里座无虚席,酒肆中人声鼎沸,连寻常百姓家的院子里,也都聚着邻居在畅想未来的好日子。
一个老秀才在自家院子里摆上桌椅,免费教街坊邻居识字:
“皇上这么圣明,咱们也得跟上时代。识了字,才能看懂新政,过上好日子啊!”
孩子们在街上追逐嬉戏,唱着新编的歌谣:
“新皇新政新气象,百姓过上好时光......”
清脆的童声在夜空中回荡,传递着希望与欢乐。
就连往日寂静的城郊,也处处可见忙碌的身影。
农民们趁着月色在田间试用新农具,工匠们在工棚里研究新图纸,连妇人们也聚在一起学习新式织布技巧。
这一夜,京城的灯火格外明亮,仿佛预示着这个古老帝国即将迎来前所未有的辉煌。
每个人脸上都带着笑容,眼中都闪着光芒,心中都燃起了对美好未来的无限憧憬。
今天的阳光似乎格外温暖,照亮了一个正在崛起的伟大帝国。
金灿灿的阳光洒在京城新落成的太学门前。
汉白玉石阶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朱漆大门上方悬挂着御笔亲书的“太学”金字匾额。
门前广场上,早已聚集了来自各地的学子,人人脸上都洋溢着激动与期待。
龙国新政中关于教育的诏令,如同春雷般震动了天下。
诏书明令:建造各个学府,从京师的太学,到州郡的官学,乃至县乡的社学,要让人人皆可读书,人人皆要读书。
朝廷颁布了一系列鼓励读书的政策:贫寒学子可免除学费,优异者更可获得廪食津贴。
各地藏书楼免费开放,供学子阅览。
甚至设立了“助学钱”,资助那些家境贫寒却勤奋好学的子弟。
最令人振奋的是,诏书明确宣布:学业有成皆可报效朝廷。
不论出身门第,只要通过科举考核,便能入仕为官。
这一政策让天下人震动,天下学子激动不已。
在太学门前,一个穿着打补丁长衫的寒门学子热泪盈眶:
“我......我本以为这辈子只能在田间劳作,没想到竟能进入太学读书!”
他颤抖着抚摸太学的门槛,仿佛在触摸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
旁边一个商贾之子的年轻人也感慨道:
“家父常说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如今朝廷开明,我们这些商籍子弟也能参加科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