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2章 代价

北宋初的陕西路地域极为辽阔,东尽殽函,西包汧陇,南连商洛,北控萧关。直至北宋中期,王安石变法将陕西路一分为二,东为永兴,西为秦凤,时人称之陕西二路。

庆历年间,陕西路又在军事上划分五个防区,名为永兴,环庆,秦凤,泾原,鄜延,到王韶开边熙河,又增熙河路,共称陕西六路。

陕西,乃是秦汉唐三朝龙兴之地,更是定都之地。

然而此地历经千百年的战乱,以及过度的开拓,水土流失也极其严重。尤其是盛唐之时,昔日盛唐单单长安便可居百万之众,只是当时全靠全国上贡粮食,布匹等物,尚可维持,直到武则天之时,长安等地水土流失已极其严重,难以负担百万生命,因此除却政治关系之外,又兼长安的确难以供养,才有迁都洛阳之念。

随后盛唐灭亡,五代来临,陕西诸地又逢兵灾不断,水利工程大大损坏,纵使大宋立国,也难以完全恢复。

大宋立国以来,西北党项声势浩荡,几十年以来兵祸不断。陕西诸地接壤西夏地界,又时常有党项劫掠人口,破坏耕田之事,以至边境之地农业荒废。西北边疆无奈唯有大肆砍伐树木,筑寨堡拱卫安防,宋太宗时名将曹玮于镇戎军伐树修缮栅栏八百里,可谓广袤至极。

此后范仲淹相公提出筑寨以守代攻,陕西五路更是大量伐树修缮。先后历经哲宗即位,至当今官家赵佶登基,二者皆对开疆扩土极具雄心壮志,诸路有谄媚者,肆意伐树修缮无用堡寨,只求功业。

多番砍伐之下,陕北植被已不复宋初模样,土地水土流失,风沙侵袭,耕田减少,唯有陕南关中等地尚且富庶。

在北宋初期,陕西延路驻兵十万尚且可靠关中输血,勉强自给自足,然而随着党项的崛起,陕西常规驻军从十万演变至四十五万,每年军资耗费实为天文数字,需以整个大宋国来运输陕西,才可维持驻军需求。北宋中期熙宁年间,神宗便忧虑陕西军需之耗,仅维持一路花销,钱粮绢布便要一千二百万贯。

为此,王安石敛民之财,富国弱民,以举国之力,才解陕西五路军需。

但随着神,哲二宗西北战事,陕西五路已耗尽元气,至当今官家赵佶时,大开熙河,又敛民于财,陕西沿路财政如雪上加霜,民生一片萧条。

如今朝廷又再度大举用兵,共出动二十万大军,就是为了一举震慑四方。

都知道当今天子心高气傲,谁也不敢从中阻拦,因此,为了西北这辆战车启动,诸路转运使绞尽脑汁,大量征收钱财,粮草,绢布,药材,驴马,民夫仅仅是数月之间,就筹集了几十万石粮草,几十万匹绢布,千万贯钱财,药材,驴马无数,更有几十万民夫充当劳役。

然而对于各地的贪官污吏而言,这仿佛是一场前所未有的饕餮盛宴,各种手段齐出,敲髓洒膏,势必要从中谋取最大的利益。

平日里私自转手倒卖的粮草,器械,皆是由上而下,从童贯这位西北军事统领开始,到西军低级军官指挥使,都头皆在其中大肆收敛民脂民膏,而蔡京等人更是喜不自胜,自夹锡钱铸造而出,价值日益贬值,诸路财政陷入困境,而今可借着战争动员,将诸路夹锡钱全部引入陕西沿路中。

为此,不知多少商贾家中余粮被强买强卖,只换成了一堆毫无价值的夹锡钱,倾家荡产只不过是在几日之间,投河者数不胜数。

有明智者,宁可抛弃在陕西的田亩,弃家业不顾,也要举家搬至河东路,就是知晓陕西诸路若是再呆下去,只有家散人亡。

在陕西沿路的商贾砸锅卖铁时,河东诸路的商贾却加入了这场盛宴里,利用平日里贿赂的钱财,得到朱勔等朝中大臣的扶持,与陕西沿路将官勾结,将官额外征收粮食,卖与河东商贾,再令朝廷以绢布,丝绸等物高价回收,河东商贾收到财物,再与将官们瓜分。

并且以此开路,获取朝廷所分发的结籴名单,所谓结籴,便是当地官府出面招募商人,双方签订契约,官府用盐引或者茶引来交换商人为官府购买和转运粮食,签订了契约的商贾,需要如期如数地将粮草采买并转运到目的地。而官方开具的盐引或者茶引则使得这些商人有资格成为盐商或者茶商,染指盐和茶这样的暴利行业。

对于当今各路官场而言,清者难以自持,浊者才是常态,纵使有不忍者,也无法阻挡横征暴敛的大势。

仅仅数月之间,先是河东路并州军(原太原降府为并州)的军粮,俸禄,冬衣,器械被挪用,号为平仓之法,诸多官兵唯有收到一个寄仓会子,等待国库缓过神,才可从中兑换,当河东路并州军得知此事,顿时引起小规模的哗变,整整花费二月才平定此次哗变。

随后又是关中被迫数月征粮几十万石运输陕西六路,预防边事,致使数万百姓于冬月饥寒交迫而死。

而后又是四川等地,铁,绢,绸,缎,共二十万匹,还有数万斤药材,也被转运使分发至陕西路。

然而因陕西路,道路险阻,纵使四川动用数几十万民力,才堪堪在三月内全部运输完毕,恰好又在冬月,其中路有暴毙者数不胜数,仅是为了运输粮草,便死伤近万百姓,其中有百姓不甘走向死路,欲要谋反,又很快被西军平定。

在这其中,四川当地的蛮夷,也遭受了极大的压迫,就如泸州僰人。

泸州僰人久遭州官贾宗谅残暴压榨,积怨甚深,而今又因朝廷筹军需物资,再度被大肆盘剥,其大首领斗箇旁再也无法安捺怒火,前去质问。却惹怒贾宗谅被其枉杀,激起诸夷人愤怒,晏州多冈部大首领卜漏利用民众不平之心,在十二月初,与诸多夷族部落暗中谋划,最终选择起事。

卜漏利领十万夷人之众,乘上元灯节分兵四出,攻围乐共城、长宁、武宁等寨堡,一时间东南部再起兵戈,整个局势出现剧烈的震动。

为了出动二十万军队,北宋花费了巨量的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