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6章:今天一定让大家伙吃到肉
他注意到李复兴身后神情紧张的赵振国。
“这位是?”
“跟你提过的,方便面厂的赵主任,来采购的。”李复兴说。
“那敢情好!”黄村长解下围裙,“走,去鸡棚瞧瞧!”
鸡鸣声越来越近,赵振国激动地抓住李复兴的手臂:“复兴,你听这动静!”
竹栅栏门一推开,上千只芦花鸡的景象让赵振国屏住了呼吸,那里面是厂子的全部希望。
黄村长撒出一把料,顺手捞出一只壮实的母鸡递过去:“赵主任,上手摸摸,这膘,用小鱼干喂的。”
赵振国顾不上扑腾的母鸡,蹲下身熟练地分开鸡毛,感受皮下的脂肪。
李复兴看着赵振国专注的神情,想起了他昨晚彻夜核算成本的样子。
黄村长放了鸡,揩了把汗问:“赵主任,你看这鸡值个什么价?”
鸡场瞬间安静下来。赵振国站起来,掏出钢笔和本子飞快计算,笔尖的沙沙声让黄村长有些紧张。
“两块七一只。”赵振国说。
黄村长的手一僵,赵振国自己也捏紧了笔。
“两块七?”黄村长不敢相信,他看向李复兴,见对方点头确认,这才松了口气。
“成交!”黄村长猛一拍大腿,爽朗大笑,伸手紧紧握住赵振国的手:“赵主任是敞亮人,咱老黄也绝不含糊!”
暮色中,摩托车在石洞村口停下。
李复兴摘下满是灰尘的护目镜,赵振国则拍掉身上的土,快步走向村里。
祠堂门口,石村长正编着竹篾,误以为是别人来了,随口问了一句。
当他看到赵振国胸口的厂徽时,停下了手里的活。
李复兴上前介绍:“村长,这是我们厂的赵主任,想和村里谈笔生意。”
石村长折断了手中的竹篾,拿起烟袋锅问:“说来听听。”
赵振国激动地说明来意:厂里要收购村里的鸡,有多少要多少。
商谈异常顺利。
石村长看到合同上的预付款,舒展了眉头,夸赵振国爽快。
赵振国激动地签了字。
归途上,赵振国兴奋不已。
一到赵家巷口,他就攥住车把,坚持要李复兴留下喝酒。
李复兴哭笑不得地让他先松手。
赵振国放开手,却仍紧盯着他,生怕他跑了。
赵振国拉着李复兴进院,屋里满是饭菜香。
他母亲陈主任正在厨房,看到儿子兴奋的样子,便问事情是否办妥。
“妥了!”
赵振国大声回应。
李复兴在门口换好鞋,陈主任满脸笑意地招呼他先坐。
赵振国给李复兴倒了杯水,低声感谢他保住了自己的主任位子。
厨房里传来陈主任让儿媳切腊肉的声音,要好好招待客人。
晚上,赵父下班回家,虽然一身疲惫,但看到李复兴还是很高兴。
他看儿子一脸喜色,便猜到事情成了。
赵振国正要开口,陈主任端着红烧肉出来催促大家上桌吃饭。
很快,桌上就摆满了腊肉、排骨汤等丰盛的菜肴,赵振国的媳妇还给每人添了个荷包蛋。
赵父举杯,提议全家一起敬李复兴。
碰杯声中,庆功宴气氛温馨。
陈主任端上最后一道菜,催促大家动筷。
赵振国立刻夹了块红烧肉。
李复兴看着碗里堆成小山的菜,有些不知所措。
赵振国的媳妇又给他夹了块排骨,让他多吃点。
李复兴去接时筷子碰到了碗沿,引得大家善意地笑了起来。
赵父给李复兴盛了碗冬瓜汤,李复兴喝下后,一天的劳累都消散了。
饭桌上气氛热烈,赵振国讲起谈判时的紧张,逗笑了陈主任。
赵父则感慨如今的好日子,举杯与众人相碰。
李复兴注意到赵振国的妻子在灯下默默为丈夫添菜。
饭后,陈主任端来酸梅汤,让李复兴感到这顿家宴格外温暖。
月光与灯光交融,映着每个人的笑脸。
次日清晨,赵振国在厂区门口焦急地等待。
卡车一到,他立刻跳上副驾驶,紧抓住扶手。
黄家庄村口,黄村长正焦急地等着,看到车来,他激动地站起身。
“赵主任,可算把你给盼来了!”
他沙哑地喊道,用力拍了拍车门。
赵振国跳下车,解释说路上不好走来晚了,随即看到黄村长身后,村民们早已准备好竹笼和绳子待命。
赵振国推开栅栏,被眼前上千只芦花鸡的景象震撼了,一旁捆好的鸡笼已整齐堆放。
“黄村长,你们动作真快!”
赵振国激动地说。
黄村长说道:“鸡长成了不能耽搁。”
便指挥村民开始装车。
赵振国拿出香烟分发给村民:“同志们辛苦了!”
现场顿时人声、鸡叫声响成一片。
赵振国清点数目时,一个抱鸡崽的小姑娘要送他鸡,他温和地拒绝了:“叔叔有纪律,不能拿群众的一针一线。”
装车完毕,太阳已经升起。
赵振国紧握着黄村长粗糙的手,询问钱款是让黄村长去取还是他们送来。
黄村长表示放心,让他们把钱送来。
赵振国郑重点头。
卡车在村民的叮嘱和鸡鸣声中启动,后视镜里村庄远去,车厢里的鸡鸣像一首凯歌。
卡车刚在方便面厂停稳,赵振国掀开篷布,上千只鸡的啼鸣和气味立刻弥漫开来。
一个和面的女工最先停下动作,呆住了。
“鸡!是鸡来了!”
一声高喊引爆了整个厂区。
所有机器都停了,工人们从各个车间涌出,脚步声震得墙皮掉落。
工厂空地上,工人们从各处涌来,所有人的视线都钉在卡车上的鸡笼上。
赵振国撑着车斗,望着眼前的人墙,喉头干涩。
“大家伙儿静一静!”赵振国跳下车大喊:“我向大家保证,今天中午,人人都有鸡肉吃!”
人群瞬间安静。
赵振国擦了擦汗,举起采购单:“黄家庄和石洞村的供货协议都在这儿!从今往后,咱们厂里的肉食供应,稳了!”
话音刚落,人群中爆发出潮水般的掌声。
有人擦拭眼角,有人激动地拍打同伴,甚至有人眼巴巴地瞅着笼子里的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