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8章:大院欢声笑语,总算弄到了粮食

一大爷拉住李复兴道:“复兴,你带他们去看看。别买白面大米,就换玉米面、高粱米,能填饱肚子就行!”

李复兴看着摊上的豆饼和麸皮点点头。

一大爷说得对,这年头都得用精米白面换粗粮填肚子。

他回头扫过六个小伙子,“我们分开行动!”

李复兴压低声音,“我、一大爷、二大爷、三大爷,一人带一队!”

他把年轻人分好组,“看到差不多的就下手,别凑一块儿!”

二大爷扶了扶眼镜,掏出几张毛票:“我带阿明和顺溜去东头。”

三大爷吧嗒了口旱烟:“西头交给我。”

一大爷把钱分成四沓用报纸包好:“省着点花,多换一斤是一斤。”

他把一沓钱塞给李复兴,手抖着说:“天亮前必须回去。”

李复兴带着两人挤进人堆,叫卖声不绝于耳。

“新磨的高粱米!”

左边摊主掀开棉絮,一股尘土味扑来,底下是高粱米。

他抓了把粗糙的谷粒,看到二大爷正在不远处打算盘讲价。

这时,远处传来碎裂声,人群开始骚动。

李复兴倒是有点紧张,毕竟这种黑市买卖风险极大。

李复兴拿着钱在人流中穿行。

昏黄的煤油灯下,空气里满是霉味、汗味和土味。

他带人来到一个中年汉子的摊前,摊主正拨弄着玉米面。

“这面怎么换?”李复兴蹲下,捻了捻面粉。

那汉子斜眼看他,声音沙哑:“三毛五,不讲价。”

身后的强子忍不住说:“太黑了!前两天还是三毛!”

汉子冷哼一声,把面砸回席子:“嫌贵就滚!有吃的就不错了。”

李复兴按住强子,递出五块钱:“称十斤。”

如今大家都缺吃的,粮食不愁卖,讲价就是浪费时间。

汉子接过钱,蘸着唾沫数了两遍,才拿出秤。

秤砣晃动时,李复兴瞥见他袖子下的伤痕,像是巡逻队打的。

“换下一家!”李复兴接过面袋,给同伴递了个眼色。

不远处又传来瓶子碎裂声和咒骂声。

李复兴心头一跳。

“快走!”

他说了一声,拉着同伴拐进一条黑巷。

背后的嘈杂越来越响,扭曲的人影在地上拉长,仿佛要被黑暗吞噬。

他们赶到老槐树下时,三大爷那队人正扛着麸皮跑来。

一大爷扶着树喘着气,汗湿了领口:“都齐了,总共二百三十斤。”

月光照着地上的玉米面、高粱米和麸皮,都带着黑市的紧张与灰尘。

李复兴清点了一下,看看时间,已经五点多了。

“抓紧,天亮前必须走。”

男人们扛着沉重的麻袋,在夜色中精疲力尽地回到四合院。

一大爷叩开院门,女人们立刻出来搭手,合力将粮食卸下。

天刚亮,金黄的玉米面、暗红的高粱米和浅褐的麸皮在晨光下格外显眼。

一大爷洪亮的声音响起:“都起来,分粮!”

王家婶子抱着娃第一个冲出来,孩子手里攥着半块窝头,眼睛却直勾勾地盯着粮袋。

她声音颤抖地哭喊:“真的有粮了!”

二大爷拨着算盘,宣布先分给最困难的王家和邓嫂子家,各五斤玉米面、三斤高粱米。

三大爷拿着名册,喊李复兴过来掌秤。

李复兴答应了一声,扛起一袋玉米面。

王家婶子流着泪接过粮食,连声道谢。

她身后瘦小的孩子怯生生地伸手摸了摸麻袋又缩了回去。

李复兴心中一阵怜悯,掏出一把玉米粒放进孩子手里:“让你娘给你熬糊糊喝。”

孩子这才收下。

接着,众人按出钱次序排队。

顾成才交了二十元,分得三斤玉米面和两斤高粱米。

只出了五块钱的阿明分到的麸皮很少,一脸失望。

李复兴看见了,抓了一把玉米面倒进他袋里:“拿着,别让人看见。”

阿明眼眶一红,感动地说:“复兴哥,以后有事你吱声!”

半小时后,粮食分完,孩子们在地上捡拾散落的谷粒。

邓寡妇抱着粮食,红着眼感谢大家。

一个充满希望的新天,就此拉开序幕。

分粮结束,院里只剩青石板上的点点金黄碎屑和此起彼伏的哈欠声。

一大爷叹了口气,催促众人回去歇息:“都回去歇着吧,快卯时了。”

大伙儿拖着疲惫的身体各自回屋。

王家婶子把那袋救命粮垫在枕头下,视若珍宝。

阿明藏粮食时不小心碰倒搪瓷缸子,吓得捂住嘴,眼里满是激动。

李复兴疲惫地挪回屋,倒头就睡。

也不知睡了多久,闹铃声响起。

二大爷揉着布满血丝的眼睛起床上班,嘴里抱怨着:“才刚躺下就得起……”

但摸到衣角沾的面粉,心里又泛起一丝暖意。

李复兴则翻了个身,将远去的脚步声隔绝在外,再次沉入梦乡。

当意识从沉睡中浮起,李复兴感觉到眼皮温热。

阳光透过旧报纸,在墙上投下一块光斑。

他摸出枕下的手表,时针指向十点半。

他坐起身,骨节作响,享受着睡到自然醒的满足感,这才是他记忆中后世的生活。

按照惯例,把拼夕夕商店席卷一空。

洗漱完毕,他本想旷工,可一想到厂里堆积如山的报告,还是认命地叹了口气,抓起衣服出门了。

轧钢厂办公楼的门被推开,李复兴口袋里的工具叮当作响。

头顶的日光灯一明一灭,照着墙上褪色的“大干快上”标语。

刚上二楼,李大伟就从楼梯上冲下来,急切地喊:“二十一叔,您可算来了!三楼会议室,紧急会议!”

李复兴调转脚步,向会议室走去。

他推开会议室虚掩的木门,一股混杂着汗与烟味的空气扑面而来。

屋里用桌子拼成一个巨大的回字形,前排坐满了各个车间的主任,桌上的烟灰缸里满是烟头。

李复兴扫视一圈,看到生产科的老赵在抠笔记本,安全科的杨科长在擦搪瓷缸。

在后排角落,昨晚一起加班的李文斌正向他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