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2章:到了法定年龄就结婚

厨房里,姐妹俩嘻嘻哈哈地闹成一团,徐慧还故意把抹布上的水甩到徐倩身上。

“消停点!”徐姨低声喝止,“你爸跟复兴在院子里说话呢,让人听见笑话。”

姐妹俩这才安静下来。

院子里,徐明德磕掉烟斗里的灰,看向李复兴:“复兴,一转眼,你今年也二十了吧?”

李复兴拿着蒲扇的手停了一下,点头应道:“是,徐叔。”

屋里,正对着课本写字的徐倩手一抖,墨水瓶发出轻微的碰撞声,她的耳根瞬间烫得厉害。

徐慧看看姐姐,又看看院子里的李复兴,眼睛骨碌碌地转。

徐姨纳鞋底的针线也慢了下来,视线落在女儿翻开的大学课本上。

徐明德吸了口烟,缓缓吐出烟圈:“这都两年了,你和小倩的事……”

李复兴接过了话头,语气十分真诚:“叔,这事我听小倩的。只要她点头,等到了法定年龄,我们就把婚事办了。”

他顿了顿,目光穿过窗户望向屋里的徐倩,“不过小倩还在上大学,学业要紧。要是她想读完书再考虑,我等得起。”

“上大学的机会多难得,不能因为这个耽误了她。”

徐明德心头一震,暗道这李复兴比他预想的还要明事理。

徐姨打量着徐倩的目光里,也多了几分暖意。

还是徐慧最先打破了沉默,她促狭地冲徐倩挤了挤眼:“姐,听见没,复兴哥多心疼你呀!”

“这年头愿意等女方读完大学的男人可不多见了,我们班上好几个同学,男方都催着退学回家结婚呢!”

“啪嗒”一声,徐倩手中的钢笔滑落,滚到了脚边。

她弯腰去捡,再抬起头时,眼圈已经泛红。

她一直渴望读完大学,却从未敢将这想法宣之于口,生怕婚事生变。

李复兴的支持,正中她心底最柔软的地方。

但随之而来的,是一阵不安。

他这样出众,身边定然不缺追求者,自己若是让他等上好几年,万一……

徐明德霍然起身,大手重重地落在李复兴的肩上:“好小子!是个有担当的!你这句话,让我这个当爹的彻底踏实了。”

“我们家小倩跟着你,是她的福分!”

他转头,难掩兴奋地对徐姨说:“老婆子,明天把那床新棉被拿出去晒晒,早点备下总没坏处。”

徐姨白了他一眼,嘴上嗔怪道:“你急什么,孩子们心里有数。只要菲菲能安心念书,比什么都重要。”

可她嘴上虽这么说,手里纳鞋底的针脚却愈发轻快起来。

徐倩心中既甜蜜又酸涩。

她知道李复兴的好,也正因如此,她更不愿让他独自承担所有压力。

她深吸一口气,合上书本,将钢笔仔细收好。

当她再次望向李复兴时,目光里满是前所未有的坚定:“复兴哥,谢谢你。”

“但我不能那么自私。”

她伸手按住李复兴正欲说话的手,“我想,等我到了法定年龄,我们就结婚吧。”

屋里再度陷入一片寂静。

徐明德和徐芳徐慧都怔住了,尤其是徐慧,满脸都是困惑,复兴哥不是都同意等了吗?

徐倩紧了紧握着李复兴的手,轻声解释道:“如果真让复兴哥等我毕业,那太自私了。”

“以前可以说年纪小,可明年我一过生日,就够年龄了。”

这话如同一盆冷水,浇醒了徐明德。

是啊,将心比心,谁家愿意让儿子空等着一个姑娘好几年?

这中间的变数太大了。

徐倩的话,让李复兴一阵感动。

他想起了奶奶总在耳边念叨,盼着他早点成家立业。

这份无人可诉的压力,竟被眼前的姑娘一眼看透。

“小倩……”

他张了张嘴,却不知道说什么。

“就这么说定了。”

徐倩没有给他反驳的机会,将他的手掌覆盖在自己的手背上,态度坚决。

“好!这才是我徐明德的闺女!”

徐明德一拍桌子,将烟杆在桌沿上磕了磕,大声叫好。

他看着李复兴,满眼都是赞赏,“我就知道,你们俩都是懂事的孩子!”

一旁的徐姨别过头,悄悄用衣袖擦了擦眼角,手中的鞋底已快纳完。

“太好了!那我很快就能当小姨啦?”徐慧拍着手跳起来,“到时候复兴哥肯定会给我带更多好吃的!”

“我也是,我也是!”徐芳也笑嘻嘻的。

徐姨没好气地拍了她一下,她却咯咯笑得更欢了。

李复兴也被她逗笑:“没错,你想吃什么,哥都给你拿来!”

徐姨赶紧打圆场:“复兴你别听她的,慧慧瞎说的,以后可别再破费了,不然邻里要说闲话。”

笑闹过后,徐明德的脸色忽然变得严肃起来。

他朝李复兴递了个眼色,拍拍他的胳膊,示意他跟自己到院子里去。

李复兴会意,跟着他走到了院子一角。

徐明德先是警觉地扫视了一圈,确认四下无人,才把声音压到最低:“复兴,你……你那儿还有多余的粮食吗?”

李复兴心头一跳,问:“叔,是家里不够吃了?我记得上次送来的白面和票还够用一阵子。”

“不是家里的事。”徐明德叹了口气,声音里透着沉重,“有你在,家里哪会缺吃的。”

“是……是科研所那边的,配给的定量太少了,一个个都是搞研究的,天天熬夜,光啃窝头根本顶不住饿。”

他顿了顿,声音更低了:“就说老李,前两天直接在实验室里晕倒了,就是饿的!他把自己的那点粮票都省下来,给他住院的老伴儿了。”

说到这,徐明德的目光里充满了恳切与期盼,眼下,他能指望的只有李复兴了。

李复兴的眉头瞬间锁紧。

他不是不想帮,只是怕节外生枝。

“徐叔,您说个数,需要多少粮食?”

想了想,李复兴开口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