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八章:身不由己

李俊认为自已穿越到隋朝末年这样扯蛋的事情,就已经够扯淡了。

他一直以为穿越这样扯淡的事情,只是网文作者的脑洞大开,亲身经历后,李俊就觉得这个世界上好扯淡。

但是今天苏定方提出来的这个扯淡的要求,还是让李俊无语。

尤其是李俊语重心长的告诉苏定方,自已招揽他,完全就是因为他是一个不得多得的人才,自已不想做污辱他的事情。

然而苏定方却十分激动的表示,家主不让他阿娘妻子到身边学规矩,这才是污辱他,污辱一万多苏氏族人,污辱河北人……

李俊在这个时代生活了十几年了,他还是没有办法理解这个时代的人的思维模式。

李俊能怎么办?

当李俊得知苏氏老夫人和少夫人,带着两个苏氏族人精挑细选,并且经过了李氏礼教嬷嬷层层筛选的女子进了中军大帐,苏氏族人俱都是兴奋不已。

当苏氏少夫人于氏,一瘸一拐的回去告诉苏定方,明日苏定方便可找户籍大管事,把苏氏族人的名字写进李氏禁军白姓族谱后。

苏定方和苏氏族老们,激动的泪如雨下,抱着苏氏族人的详细花名册,兴冲冲的就去找李氏户籍大管事入族谱了,他们一刻也不愿意多等了……

李俊只能告诉自已,自已这是生活在唐初,要学会适应这个时代的生存逻辑,思维方式。不要以后世的三观看待这个时代的人和事。。。。。。

浑身上下充满了野性气息,母豹子一样的罗灵,和穿上了她们从来没有穿过的漂亮衣服的二十七个姐妹,拘谨的站成四排,偷瞄正在看文件,并不停的用朱笔在上面做批示的绝美少年,以及长案下的那两个不停忙碌的两个衣衫半解的美妇人。

她们都不识字,觉得会写字的绝美少年好厉害,字写的也好看,还几句话就决定了好多人的生死存亡,喜怒哀乐……

李俊每天都要花一两个时辰处理家族事务,这还是大总管罗七娘子处理了二十三姓家生子之间的诸多鸡毛蒜皮的大事小情,二十三姓大家长并各姓六个长老们处理了大部分事务后,要他拍板,或者是作出批示的一两百份文件。

李俊和朝堂上的衮衮诸公一样,都是笔下一滴墨,天下万滴血的存在。

所以李俊根本就不敢马虎,有些批示,他要经过再三考虑,否则他做出了批示,几十万族人真的是上刀山下火海都会去完成。

就比如他让族人到沿海建船厂,练水师。

就是因为他这个命令,葬身于大海的族人已经不下三千。

而五年来死于岭南之地的族人,总数更是超过了五千。

而死一个族人,他的家里便会派出另外一个。父死儿继,就是这么的刚……

。。。。。。

“郎君,要不歇歇,弄几个妇人再做批示可好?”

大总管罗七娘子在李俊处理事情的时候,一直站在大总管的位置,随时以备他问询。

见到了李俊揉发酸的眼睛,心疼坏了,赶紧出声让李俊休息。

李俊搁下笔,从桌子上拿起一支烟,用墨家子弟制作的煤油打火机点上,美滋滋的吸一口,然后朝仰望着自已的妇人俏脸上吐一口浓烟,轻笑着说:“我招揽你儿子,是因为我觉得他是一个人才。结果这家伙把老娘妻子都送到我身边,这都是什么事情?甘霖娘,别人都以为是骂人的话。哇咔咔……”

李俊拍拍妇人的俏脸笑着说:“你很不错,进步很快,继续。”

“郎君,这是家生子的责任,一万多苏氏族人要加入李氏这个大家庭,就应该和其他家生子一样,奴也是心甘情愿的。”

妇人说完又低头忙碌了起来,李俊继续美滋滋的吸一口烟,十分认真的对旁边的大总管罗七娘子说:“农田沐大管事差事办的不错,今年庄子里的大棚水稻必定会大丰收。

她姐妹俩最高也只能升到通房丫头,这样的,今晚就让姬武将中的沐姓妇人来侍寝吧。”

李俊说完便美滋滋的抽烟,他现在的做法,和汉人几千年历史上做的事情一样。

有钱就发展武备和工业,建学校,育人才,抢地盘。

只不过他对做皇帝不感兴趣,皇帝只不过是各大世家门阀推出来的代表,五姓七望这样的世家门阀在之前的六百多年,换皇帝也不是一回两回了,皇帝的妃子也都是五姓七望挑剩下的……

“令:

泾阳庄子此次允许外人参观水培蔬菜大棚以外的所有大棚,血卫和禁军在收获大棚水稻期间,不必斩杀各路探子,务必保护好到庄子里面的贵人,免得别人把我们李氏当刀。

着:大总管罗老夫人,辅助红姨和英姨,于大棚水稻收获后第三天,对泾阳庄子,包括大房,二房在泾阳的庄子,实施彻底的大扫除,只要是挖出来了奸细,探子,立马就全家斩尽杀绝。”

李俊想了想继续吩咐身边的大总管罗七娘子:“传令下去,泾阳庄子收完大棚水稻,立马就把除我封地外的秋税一文不少的交给朝廷。

我们要把新的种植技术,新的粮种大范围的传播开来,这样的话整个关中平原少一些砍伐,少一些开垦,保护好这片生我们养我们的土地。

此次泾阳庄子大棚水稻收获,产量定是前所未有的,我邀请了关中所有的大家族里那些真正拿事的人来参观,他们会理解我的苦心的。

现在到了关中平原最危险,也是最关键的节点,我们怎么做,事关子孙后代的千秋大计,所以让族人们不要捂着了。

养猪技术《齐民要术》里就有讲,但是并没有大范围的推广开来,不就是你留一手,我留一手的原因吗?

我们陇西李氏开办养猪场的时候,连阉割技术都没有人会,这个早就有的技术,让大家捂得都要快带进棺材了。

你看看我们陇西李氏族人,因为大量的肉类供应,是不是粮食消耗量少了好多?

因为我们的原因,现在长安城里的普通人家也能吃到鸡鸭鹅肉,以前只有富贵人家才能吃到的鸡子,现在价格已经不足以前的二十分之一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