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九章:诸事繁杂
李俊见大总管罗七娘子,身边的贴身侍女,贴身侍卫,奶娘罗千雪一群人,在中军大帐轮值的姬武将,包括站成四排的二十八个野性美女,都是欲言又止,欲止又言的想说话,也是无语了。
李氏族人总是这个样子,有什么东西就捂的死死的,这都几年过去了,辣椒还只存在于李氏的势力范围,连世交姻亲都没有办法从他们手里弄到种子,防卫力量比李氏造币厂都不差。
酿酒作坊都是非二十三姓家生子不得靠近百丈之内,否则就格杀勿论。
李俊之前的时候,吩咐把包括辣椒在内的几样种子往外扩散,二十一姓家生子大家长和各姓长老,各大管事,还有好些个七老八十的老家伙,在大总管和崔氏面前哭天喊地,要她们出面让年幼不懂事的郎君收回成命。
但是汉人种地的天赋不是吹的,人家硬是不知道从什么地方弄到了野生的辣椒,一些大家族还从别的地方弄来了辣椒种子。
虽然别人种的辣椒没有办法和李氏的比,但是自去年开始,辣椒也已经不是什么稀奇玩意儿,走上了普通人家的饭桌。
但就是这样,李氏族人也把自已的种植技术捂的死死的,不愿意往外传。
棉花这玩意儿,以前只是大户人家种来观赏的,李俊大力收购以后,还送了全长安城顶级贵妇人一床棉被,一套棉袄,棉鞋,棉手套。李氏族人每人一顶永安帽,棉大衣,棉花就以李俊不能想象的速度普及开来。
为此,李氏族人简直就要气死了,他们认为外面的人捡了族长郎君的便宜。
但是弹棉花的技术,外人根本就没有办法得到。
李俊想大力的推广,惠及天下的平民百姓,但也不得不打消这个念头。因为族里的一大群七老八十的老家伙,真的是会撞死在他面前,就是为了阻止败家的族长郎君这败家的想法……
在西域的族人现在最喜欢的就是抢土地,然后就是种地。
西域的棉花,水果干等物,源源不断的随着送物资到西域的车队,川流不息的运回陇西李氏上下六房的老窝,然后被制成各种成品运输到泾阳庄子的库房。
族人们一直认为族长住在长安城脚下,并不是一件明智的事情,十分的危险。
这也就是泾阳庄子经过近两百年的建设,成了一座比郡城还大,攻守兼备,防御设施和守卫族兵不比朝廷十六卫差的庄子。
陇西李氏上下六房所有的骑兵不足八万,重骑兵每房就一千出头,上下六房加起来也就八千之数。
这是李氏能供养的极限了,但是泾阳庄子里随时有三千重甲骑兵,七千轻骑兵。
他们存在的唯一的意义就是在遇到不可逆转的事情的时候,护送三房族长血脉的独苗苗,快速的回到老窝。
上三房几乎把各房的重骑兵放在泾阳庄子,就是为了对付玄甲军的。
李俊出远门,身边的护卫三千,后面跟着三万壮奴,这是死规定,李俊都没有办法拒绝。
皇帝出行也就一万多两万人,军队只有一万二左右,根本就没有办法和李俊相比。
这也就是李二做梦都想掐死李俊,但是李俊进皇宫,他却避而不见的原因。
。。。。。。
李俊看一下站成四排的野性美少女,这些人大多成了三等丫头,几个则是成了通房丫头,洗澡婆子。
“准备洗澡水,今天晚上值班的沐姓姬武将和她们侍浴,你也去,本郎君批完这几份文件就去沐浴。”
李俊拍一下苏定方老娘的俏脸,吩咐完便掐灭手里的香烟,准备把今天应该处理的事情处理完。
“长安城外东郊的那块荒地,你吩咐下去,立马就买下来。
可以用粮食支付,荒地一千五百亩左右,其他的朝廷愿意卖,也都买下来。
着:公输家族推荐一个人任大总管,二十三姓大家长立马就推荐好一套班子,务必于我大婚前生产出第一批瓷器。
着:各库房务必保证建瓷器厂所需钱粮的及时拨付,若有失职者,刑堂当严加处置。
告诉族人,不要什么都往家里划拉,可招流民干活,该给的钱粮就不要心疼。”
李俊在最后一份文件上作了批示后,站起来伸一个懒腰,正准备去洗澡,他又想起来了一件事情,便吩咐大总管罗七娘子。
等贴身记事把他刚刚下达的命令,形成书面文件后,他又重新坐回他那夸张到了极点,垫着一副巨大的白色狼皮,匪气十足的椅子上,在一份份任命文书,族长令上签名,盖章,走完正式的流程。
李俊觉得族人们也是没谁了,他只要是招外人干活,他们就觉得他这个族长败家。
族人们认为外面的人干活不行,他们完全就可以做好,根本就没有必要花钱请外人干活。
而二十三姓家生子每家每户米缸里都满的,族里的粮库里够族人们五年颗粒无收,也不会饿肚子的粮食。
族人们完全就可以一日三餐都吃干的,他们却不的,他们就如千多年来一样,吃饭不是饭,粥不是粥的半干半粥……
别人挣钱了,族人们就觉得别人挣的都是黑心钱;进到李氏各库房的钱粮物资,要往外搬的时候,不光是属貔貅的各库房大管事,所有的族人都一副要了他们命的鬼样子。
族里给他们发的例份,赏赐等,放家里就不轻易的使用。
唯一让李氏族人舍得花钱的地方,就是和干仗有关的一切。
按说李氏家生子不差钱,都有能力多纳妾,多生孩子,但是他们完成了族长郎君的规定,就绝不多纳一个妾了。
李俊能怎么办?他想给族人们长褔利,几乎是所有的人都反对,连提高族人们的军功赏赐,战死族人的抚恤金,他们都强烈的反对。
李氏族人只喜欢看到各库房满满的,他们才会开心,心里也才有底气。
手里有粮,心里不慌。李俊觉得没毛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