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9章 化牧为耕,改散为城
这时,一直闭目养神的萧何缓缓睁开了眼睛。他声音不高,却瞬间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
“诸公之论,皆在‘治标’。然草原之患,根在于其‘游牧’之本身。逐水草而居,则部落离散聚合无常;以马匹为命,则来去如风,难以管辖。若要根除,唯有改变其‘根本’。”
他顿了顿,一字一句道:“化牧为耕,改散为城。”
在刘盈期盼的目光下,萧何详细阐述了他的构想,其核心冷酷而彻底。
“其一,草场变耕地。”
“可选择草原上水草相对丰美、地势平坦之处,大规模开垦为农田。引进或培育耐寒作物,鼓励或强制牧民放弃游牧,转为定居农耕。”
“此举旨在将流动的人口固定在土地上,使其失去迁徙的能力和意愿。”
众人愕然,只觉得姜还是老的辣!
萧何微微一笑,继续道:“其二,战马国有化! 将战马的饲养和培育彻底收归中央朝廷专营。”
“严格限制私人,特别是草原部族拥有大量马匹,尤其是可用于作战的良马。”
“民间只允许拥有少量用于拉车、耕地的驽马。从根本上剥夺游牧民族最重要的军事资产——机动性。
没了战马,游牧民就跟失去翅膀的飞鸟。
“其三,行政郡县化, 打破草原传统的部落制度。”
“在开垦的农业区和重要的水源地、交通枢纽,建立城池,推行与内地完全相同的郡县制管理。”
“派遣流官,编户齐民,征收赋税,推行汉律。让草原不再是一个个独立的部落,而是大汉帝国直接统治的行省。
萧何虽然淡出朝廷许久,但他始终关注着军国大事,刘盈只是简单询问,他便能给出切实可靠的建议。
“其四,文化同化,在上述基础上,大力推行汉化政策。迁入汉民,与当地牧民杂居;兴办学校,教授汉字、儒经;改变其服饰、语言、风俗。”
萧何最后总结道:“此前,大汉强敌环伺,内有忧患,无力对北方进行如此彻底的改造。如今四海承平,倭国已定,朝鲜臣服,内部隐患亦在肃清,正是抽出手来,一劳永逸解决草原问题的最佳时机!”
刘盈听得心潮澎湃。他算是彻底明白了,萧何的意图,是要将广袤的草原,改造成为一个放大版的、完全由中央控制的凉州。
凉州亦能养马,但其军事和经济命脉牢牢掌握在朝廷手中,无法形成割据势力。
此策若能成功,北方边患或将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刘盈当即表示:“岳丈此言,深得朕心!此乃治国安邦之良策!此事,非岳丈不能统筹,便请岳丈再度出山,全权负责此事如何?”
出乎所有人意料,萧何却微笑着摇了摇头,脸上流露出一种看透世事的淡然。
“陛下厚爱,老臣心领。只是老臣年事已高,精力不济。如今啊,就想着在府中含饴弄孙,逗弄我那宝贝外孙女,享享天伦之乐。这经天纬地的事业,还是交给年轻有为的才俊去吧。政务繁巨,老臣实在是力不从心了。”
萧何态度坚决,并非虚伪推辞,而是真正萌生了退意,只想安度晚年。
刘盈深知这位老岳父的性格和功劳,见他心意已决,也不便强求,只得无奈作罢。
目光随即转向殿中几位重臣,曹参显然对此等激烈变革兴趣不大;陈平长于谋略,但对此等需要长期经营、深入基层的庞大工程并非最合适人选。
这时,贾谊挺身而出,年轻的脸庞上充满了使命感与激情:“陛下!萧相国之策,实乃根除北患之良方!臣虽不才,愿亲往草原,与韩大将军详细筹划,因地制宜,将此策推行下去!”
刘盈赞赏地看着贾谊:“好!贾生有此担当,朕心甚慰。此事便由你总揽,持朕节钺,北上与大将军韩信会合。一切事宜,你二人可相机决断!”
贾谊深知此行责任重大。萧何的策略虽好,但执行起来必将面临巨大的阻力。
习惯了自由驰骋的牧民,岂会甘心放下套马杆,拿起锄头?那些部落首领,又岂会心甘情愿地交出权力和马匹,接受郡县官吏的管辖?
他心中已有计较,此去,首先要与韩信充分沟通,获得军事上的绝对支持。
若有必要,武力震慑甚至镇压是无法完全避免的。但同时,更要注重策略,尽可能采取劝说、引导、利诱的方式。
可以向愿意归化、率先改为农耕的部族提供农具、种子、技术支援,并给予赋税减免;可以承诺部落首领,在郡县体制内给予他们一定的官职和待遇,进行赎买。
“若能不战而屈人之兵,以教化、利益引导其归附,方为上上之策。”
贾谊整理衣冠,向着刘盈和诸位老臣深深一揖,“臣,定当竭尽全力,不负陛下与诸位重托!”
一场旨在从根本上重塑北方草原生态与政治格局的伟大变革,就此拉开了序幕。
年轻的贾谊,将带着帝国的宏伟蓝图和未知的挑战,走向那片广袤而充满不确定性的土地。
——
广袤的草原,并未因大汉的强盛而彻底沉寂。
萧何那“化牧为耕,改散为城”的方略,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在陆续迁徙而来的游牧部族中激起了巨大的波澜和强烈的抵触。
这些部族,无论是原本臣服于匈奴的小部落,还是从更西方、更北方苦寒之地迁徙而来的新面孔,他们之所以来到这片草场,就是为了继承匈奴留下的遗产,追逐水草,放牧牛羊,重现马上民族的荣光。
如今,汉人竟要他们放弃世代相传的生活方式,去学习陌生的农耕,被圈禁在方方正正的城池里,这在他们看来,简直是奇耻大辱,更是断绝了他们崛起的根本。
一时间,暗流汹涌。
一些实力较强的部族首领,一改之前请求内附时的恭顺,露出了锋利的獠牙。
他们暗中串联,秣马厉兵,控弦之士再次聚集于首领的毡帐周围,空气中弥漫着不驯与对抗的气息。
消息传至韩信军中,这位兵仙非但没有忧虑,嘴角反而露出一丝冷峻的笑意。
他对身旁的贾谊道:“贾生,看来你这‘文治’之策,终究还是要靠‘武功’来铺路。也好,本将军正愁他们太安分,不好借机削减人口,立威草原。”
“诸公之论,皆在‘治标’。然草原之患,根在于其‘游牧’之本身。逐水草而居,则部落离散聚合无常;以马匹为命,则来去如风,难以管辖。若要根除,唯有改变其‘根本’。”
他顿了顿,一字一句道:“化牧为耕,改散为城。”
在刘盈期盼的目光下,萧何详细阐述了他的构想,其核心冷酷而彻底。
“其一,草场变耕地。”
“可选择草原上水草相对丰美、地势平坦之处,大规模开垦为农田。引进或培育耐寒作物,鼓励或强制牧民放弃游牧,转为定居农耕。”
“此举旨在将流动的人口固定在土地上,使其失去迁徙的能力和意愿。”
众人愕然,只觉得姜还是老的辣!
萧何微微一笑,继续道:“其二,战马国有化! 将战马的饲养和培育彻底收归中央朝廷专营。”
“严格限制私人,特别是草原部族拥有大量马匹,尤其是可用于作战的良马。”
“民间只允许拥有少量用于拉车、耕地的驽马。从根本上剥夺游牧民族最重要的军事资产——机动性。
没了战马,游牧民就跟失去翅膀的飞鸟。
“其三,行政郡县化, 打破草原传统的部落制度。”
“在开垦的农业区和重要的水源地、交通枢纽,建立城池,推行与内地完全相同的郡县制管理。”
“派遣流官,编户齐民,征收赋税,推行汉律。让草原不再是一个个独立的部落,而是大汉帝国直接统治的行省。
萧何虽然淡出朝廷许久,但他始终关注着军国大事,刘盈只是简单询问,他便能给出切实可靠的建议。
“其四,文化同化,在上述基础上,大力推行汉化政策。迁入汉民,与当地牧民杂居;兴办学校,教授汉字、儒经;改变其服饰、语言、风俗。”
萧何最后总结道:“此前,大汉强敌环伺,内有忧患,无力对北方进行如此彻底的改造。如今四海承平,倭国已定,朝鲜臣服,内部隐患亦在肃清,正是抽出手来,一劳永逸解决草原问题的最佳时机!”
刘盈听得心潮澎湃。他算是彻底明白了,萧何的意图,是要将广袤的草原,改造成为一个放大版的、完全由中央控制的凉州。
凉州亦能养马,但其军事和经济命脉牢牢掌握在朝廷手中,无法形成割据势力。
此策若能成功,北方边患或将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刘盈当即表示:“岳丈此言,深得朕心!此乃治国安邦之良策!此事,非岳丈不能统筹,便请岳丈再度出山,全权负责此事如何?”
出乎所有人意料,萧何却微笑着摇了摇头,脸上流露出一种看透世事的淡然。
“陛下厚爱,老臣心领。只是老臣年事已高,精力不济。如今啊,就想着在府中含饴弄孙,逗弄我那宝贝外孙女,享享天伦之乐。这经天纬地的事业,还是交给年轻有为的才俊去吧。政务繁巨,老臣实在是力不从心了。”
萧何态度坚决,并非虚伪推辞,而是真正萌生了退意,只想安度晚年。
刘盈深知这位老岳父的性格和功劳,见他心意已决,也不便强求,只得无奈作罢。
目光随即转向殿中几位重臣,曹参显然对此等激烈变革兴趣不大;陈平长于谋略,但对此等需要长期经营、深入基层的庞大工程并非最合适人选。
这时,贾谊挺身而出,年轻的脸庞上充满了使命感与激情:“陛下!萧相国之策,实乃根除北患之良方!臣虽不才,愿亲往草原,与韩大将军详细筹划,因地制宜,将此策推行下去!”
刘盈赞赏地看着贾谊:“好!贾生有此担当,朕心甚慰。此事便由你总揽,持朕节钺,北上与大将军韩信会合。一切事宜,你二人可相机决断!”
贾谊深知此行责任重大。萧何的策略虽好,但执行起来必将面临巨大的阻力。
习惯了自由驰骋的牧民,岂会甘心放下套马杆,拿起锄头?那些部落首领,又岂会心甘情愿地交出权力和马匹,接受郡县官吏的管辖?
他心中已有计较,此去,首先要与韩信充分沟通,获得军事上的绝对支持。
若有必要,武力震慑甚至镇压是无法完全避免的。但同时,更要注重策略,尽可能采取劝说、引导、利诱的方式。
可以向愿意归化、率先改为农耕的部族提供农具、种子、技术支援,并给予赋税减免;可以承诺部落首领,在郡县体制内给予他们一定的官职和待遇,进行赎买。
“若能不战而屈人之兵,以教化、利益引导其归附,方为上上之策。”
贾谊整理衣冠,向着刘盈和诸位老臣深深一揖,“臣,定当竭尽全力,不负陛下与诸位重托!”
一场旨在从根本上重塑北方草原生态与政治格局的伟大变革,就此拉开了序幕。
年轻的贾谊,将带着帝国的宏伟蓝图和未知的挑战,走向那片广袤而充满不确定性的土地。
——
广袤的草原,并未因大汉的强盛而彻底沉寂。
萧何那“化牧为耕,改散为城”的方略,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在陆续迁徙而来的游牧部族中激起了巨大的波澜和强烈的抵触。
这些部族,无论是原本臣服于匈奴的小部落,还是从更西方、更北方苦寒之地迁徙而来的新面孔,他们之所以来到这片草场,就是为了继承匈奴留下的遗产,追逐水草,放牧牛羊,重现马上民族的荣光。
如今,汉人竟要他们放弃世代相传的生活方式,去学习陌生的农耕,被圈禁在方方正正的城池里,这在他们看来,简直是奇耻大辱,更是断绝了他们崛起的根本。
一时间,暗流汹涌。
一些实力较强的部族首领,一改之前请求内附时的恭顺,露出了锋利的獠牙。
他们暗中串联,秣马厉兵,控弦之士再次聚集于首领的毡帐周围,空气中弥漫着不驯与对抗的气息。
消息传至韩信军中,这位兵仙非但没有忧虑,嘴角反而露出一丝冷峻的笑意。
他对身旁的贾谊道:“贾生,看来你这‘文治’之策,终究还是要靠‘武功’来铺路。也好,本将军正愁他们太安分,不好借机削减人口,立威草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