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0章 鸿门宴请,阳谋慑心
军营之内。
贾谊神色平静,成竹在胸,他轻轻捋了捋颌下短须,从容道:“大将军稍安勿躁。杀伐固然是解决问题最快的方式,但难免伤亡,且易结下世仇,不利于长远治理。在下有一计,或可不费大军一兵一卒,便能令其胆寒,乖乖就范。”
贾谊的第一步,是以大汉北疆安抚使、持节钦差的名义,广发请柬,宴请所有大小游牧部族的首领,前往新建的“云中城”议事。
请柬措辞客气,言明共同商讨草原未来、划分草场、互市通商等事宜,但字里行间透着不容拒绝的威严,并暗示,凡不至者,视为对大汉不敬。
此令一出,各部族反应不一。
有的摄于大汉兵威,不敢不来;有的则心存疑虑,但也不敢公然违抗;更有少数桀骜不驯者,嗤之以鼻,将请柬弃之于地,宣称绝不接受汉人的“圈套”。
对于那些明确拒绝前来的刺头,贾谊的第二步随即启动。
他并未请求韩信出动大军征讨,而是动用了另一把利刃——绣衣使者。
一个个精于潜伏、暗杀、挑拨的精干绣衣使者,如同黑夜中的幽灵,悄无声息地潜入那些抗命部族的营地。
他们熟悉草原地形,行动迅捷诡秘。
不过数日之间,几个最为强横、公开宣称要联合对抗汉廷的部落首领,接连在深夜自己的金顶大帐内,或是巡营的路上,莫名其妙地身首异处!
现场往往只留下一枚代表绣衣使者的特殊标记,或者一句用血写就的警告。
恐怖如同瘟疫般在草原蔓延,这些首领的死,不仅让他们的部族瞬间陷入群龙无首的混乱,更向所有观望者传递了一个清晰而血腥的信号——大汉的威严,无处不在!
即便你远在千里草原,即便你拥兵数千,汉廷若要取你性命,易如反掌!
当各怀心思的部族首领们,惴惴不安地齐聚云中城时,迎接他们的,并非想象中剑拔弩张的场面,而是一场极尽奢华、觥筹交错的宴会。
美酒佳肴,歌舞升平,但席间的气氛却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
酒过三巡,贾谊缓缓起身,脸上的温和笑容瞬间收敛,目光锐利如刀,扫过在场每一个首领惊疑不定的脸。
“诸位……”
他的声音不大,却清晰地传入每个人耳中,“今日请诸位前来,只为一事。陛下仁德,欲在草原推行郡县,化牧为耕,使万民得以安居,永绝兵戈之祸。今日,本官给诸位两条路。”
他伸出一根手指:“其一,顺应天意,归附王化。尔等部落,需交出所有战马,除少量驽马可保留外,接受郡县官吏管理,部民编户齐民,学习耕种。尔等首领,可保富贵,子弟亦可入学读书,未来前程无量。”
接着,他伸出第二根手指,语气骤然转冷:“其二,若有人冥顽不灵,不愿接受王化……那么,这杯中之酒,便是尔等的断头酒!这朔方城,便是尔等的埋骨之地!人头,正好可用来警示那些还不懂事的人。”
话音刚落,殿外甲胄碰撞之声骤起,无数汉军精锐手持利刃,将宴会场所团团围住,杀气凛然。
首领们顿时面无血色,他们这才明白,这根本就是一场鸿门宴!
答应,则失去权力和传统;不答应,立刻就是身死族灭的下场!
在绝对的武力威慑和绣衣使者制造的恐怖阴影下,绝大多数首领面色惨白,颤抖着选择了第一条路。
然而,贾谊的算计并未结束。
就在这些首领们在云中城被迫做出选择的同时,韩信的军队早已如同精准的猎鹰,直扑这些首领所属的部落营地。
以“协助改编、防止骚乱”为名,汉军迅速接管了部落的防务,控制了人口和牲畜。
韩信传话——首领们既已归顺,部落自然由天兵接管,若有反抗,格杀勿论!
如此一来,即便有首领在宴会上是假意应承,想着回去后再图反抗,此刻也彻底失去了资本。
他们的部落、亲人、军队,都已落入汉军掌控。
这还不算完。贾谊的最后一招,堪称釜底抽薪。
他以“首领们深明大义,功在社稷”为由,上奏朝廷,请求对这些“归顺”的首领们进行封赏。
刘盈心领神会,立刻下旨,赐予这些首领各种虚衔爵位,命他们即刻启程,前往长安“享福”,美其名曰入朝为官,实则等于将他们软禁在帝都,彻底与他们的部落和权力根基隔离。
望着那些被“礼送”前往长安、一步三回头的首领们,韩信拍了拍贾谊的肩膀,眼中满是激赏,甚至带着一丝回忆起往事的感慨。
“贾生啊贾生,你这连环计,恩威并施,斩草除根,真是……让本将军想起了当年一个人。”
“哦?何人?”贾谊问道。
韩信目光悠远,缓缓吐出两个字:“蒯通。”
那个曾劝他三分天下,智计百出,言语如刀的谋士。
贾谊此举,虽目的不同,但其谋划之周密,手段之老辣,对人心把握之精准,确实颇有几分那位奇人的风采。
经此一事,草原之上,再无人敢公开反对“化牧为耕”之策。
贾谊以一场不见大规模硝烟的铁腕行动,为大汉彻底改造草原,扫清了最顽固的障碍。
北疆的格局,从此走向了一条与以往数千年截然不同的道路。
——
云中城那场“鸿门宴”的尘埃尚未完全落定,但贾谊的工作才刚刚开始。那些被软禁起来、如同惊弓之鸟的游牧首领们,在经历了生死胁迫和权力被剥夺的巨大冲击后,心理防线已然脆弱不堪。
贾谊深知,强制压服只是第一步,弄清他们为何如此“巧合”地大规模西迁,聚集于这片本属匈奴的草原,才是杜绝后患的关键。
他采取了分化与诱导的策略,对一部分看似较为动摇的首领,他亲自出面,摆出推心置腹的姿态,陈说利害,许以未来其部族安定后的些许优待,循循善诱;而对那些依旧嘴硬、或眼神闪烁透露着更深秘密的,他则请出了冷酷无情的绣衣使者指挥使郑茂。
贾谊神色平静,成竹在胸,他轻轻捋了捋颌下短须,从容道:“大将军稍安勿躁。杀伐固然是解决问题最快的方式,但难免伤亡,且易结下世仇,不利于长远治理。在下有一计,或可不费大军一兵一卒,便能令其胆寒,乖乖就范。”
贾谊的第一步,是以大汉北疆安抚使、持节钦差的名义,广发请柬,宴请所有大小游牧部族的首领,前往新建的“云中城”议事。
请柬措辞客气,言明共同商讨草原未来、划分草场、互市通商等事宜,但字里行间透着不容拒绝的威严,并暗示,凡不至者,视为对大汉不敬。
此令一出,各部族反应不一。
有的摄于大汉兵威,不敢不来;有的则心存疑虑,但也不敢公然违抗;更有少数桀骜不驯者,嗤之以鼻,将请柬弃之于地,宣称绝不接受汉人的“圈套”。
对于那些明确拒绝前来的刺头,贾谊的第二步随即启动。
他并未请求韩信出动大军征讨,而是动用了另一把利刃——绣衣使者。
一个个精于潜伏、暗杀、挑拨的精干绣衣使者,如同黑夜中的幽灵,悄无声息地潜入那些抗命部族的营地。
他们熟悉草原地形,行动迅捷诡秘。
不过数日之间,几个最为强横、公开宣称要联合对抗汉廷的部落首领,接连在深夜自己的金顶大帐内,或是巡营的路上,莫名其妙地身首异处!
现场往往只留下一枚代表绣衣使者的特殊标记,或者一句用血写就的警告。
恐怖如同瘟疫般在草原蔓延,这些首领的死,不仅让他们的部族瞬间陷入群龙无首的混乱,更向所有观望者传递了一个清晰而血腥的信号——大汉的威严,无处不在!
即便你远在千里草原,即便你拥兵数千,汉廷若要取你性命,易如反掌!
当各怀心思的部族首领们,惴惴不安地齐聚云中城时,迎接他们的,并非想象中剑拔弩张的场面,而是一场极尽奢华、觥筹交错的宴会。
美酒佳肴,歌舞升平,但席间的气氛却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
酒过三巡,贾谊缓缓起身,脸上的温和笑容瞬间收敛,目光锐利如刀,扫过在场每一个首领惊疑不定的脸。
“诸位……”
他的声音不大,却清晰地传入每个人耳中,“今日请诸位前来,只为一事。陛下仁德,欲在草原推行郡县,化牧为耕,使万民得以安居,永绝兵戈之祸。今日,本官给诸位两条路。”
他伸出一根手指:“其一,顺应天意,归附王化。尔等部落,需交出所有战马,除少量驽马可保留外,接受郡县官吏管理,部民编户齐民,学习耕种。尔等首领,可保富贵,子弟亦可入学读书,未来前程无量。”
接着,他伸出第二根手指,语气骤然转冷:“其二,若有人冥顽不灵,不愿接受王化……那么,这杯中之酒,便是尔等的断头酒!这朔方城,便是尔等的埋骨之地!人头,正好可用来警示那些还不懂事的人。”
话音刚落,殿外甲胄碰撞之声骤起,无数汉军精锐手持利刃,将宴会场所团团围住,杀气凛然。
首领们顿时面无血色,他们这才明白,这根本就是一场鸿门宴!
答应,则失去权力和传统;不答应,立刻就是身死族灭的下场!
在绝对的武力威慑和绣衣使者制造的恐怖阴影下,绝大多数首领面色惨白,颤抖着选择了第一条路。
然而,贾谊的算计并未结束。
就在这些首领们在云中城被迫做出选择的同时,韩信的军队早已如同精准的猎鹰,直扑这些首领所属的部落营地。
以“协助改编、防止骚乱”为名,汉军迅速接管了部落的防务,控制了人口和牲畜。
韩信传话——首领们既已归顺,部落自然由天兵接管,若有反抗,格杀勿论!
如此一来,即便有首领在宴会上是假意应承,想着回去后再图反抗,此刻也彻底失去了资本。
他们的部落、亲人、军队,都已落入汉军掌控。
这还不算完。贾谊的最后一招,堪称釜底抽薪。
他以“首领们深明大义,功在社稷”为由,上奏朝廷,请求对这些“归顺”的首领们进行封赏。
刘盈心领神会,立刻下旨,赐予这些首领各种虚衔爵位,命他们即刻启程,前往长安“享福”,美其名曰入朝为官,实则等于将他们软禁在帝都,彻底与他们的部落和权力根基隔离。
望着那些被“礼送”前往长安、一步三回头的首领们,韩信拍了拍贾谊的肩膀,眼中满是激赏,甚至带着一丝回忆起往事的感慨。
“贾生啊贾生,你这连环计,恩威并施,斩草除根,真是……让本将军想起了当年一个人。”
“哦?何人?”贾谊问道。
韩信目光悠远,缓缓吐出两个字:“蒯通。”
那个曾劝他三分天下,智计百出,言语如刀的谋士。
贾谊此举,虽目的不同,但其谋划之周密,手段之老辣,对人心把握之精准,确实颇有几分那位奇人的风采。
经此一事,草原之上,再无人敢公开反对“化牧为耕”之策。
贾谊以一场不见大规模硝烟的铁腕行动,为大汉彻底改造草原,扫清了最顽固的障碍。
北疆的格局,从此走向了一条与以往数千年截然不同的道路。
——
云中城那场“鸿门宴”的尘埃尚未完全落定,但贾谊的工作才刚刚开始。那些被软禁起来、如同惊弓之鸟的游牧首领们,在经历了生死胁迫和权力被剥夺的巨大冲击后,心理防线已然脆弱不堪。
贾谊深知,强制压服只是第一步,弄清他们为何如此“巧合”地大规模西迁,聚集于这片本属匈奴的草原,才是杜绝后患的关键。
他采取了分化与诱导的策略,对一部分看似较为动摇的首领,他亲自出面,摆出推心置腹的姿态,陈说利害,许以未来其部族安定后的些许优待,循循善诱;而对那些依旧嘴硬、或眼神闪烁透露着更深秘密的,他则请出了冷酷无情的绣衣使者指挥使郑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