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阎埠贵的改变,免费送门对子?
“阎老师来了,”
“既然人都到齐了,”
“那咱们就长话短说……免得耽误了大家下班,”
到了中午,
会议室内一干老师也是汇聚于一堂,
却见校长也是神色肃然的走入会议室之中,
将手中的文件分发了下来,
同时不忘解释道,
“这是我从教育局那边得到的通知,”
“等到明年将会大范围的推广简体字,包括咱们今后所用的教材课本,都要重新经过修订,”
“你们手里的文件就是我通过教育局的朋友弄来的简体字,希望各位老师趁着寒假的时候提前学习掌握,方便新学期的教学工作,”
听到这话,
在场的一干老师也是纷纷查看起了手中的文件。
至于阎埠贵,
或者在看到手里文件的一刹那,
整个人都有些麻了,
甚至有些不信邪的揉了揉眼睛。
“这……怎么可能?”
“怎么了阎老师,有什么问题吗?”
“注意到阎埠贵这异于常人的举动,台上的校长也是不由皱了皱眉,”
“没,没什么,”
“校长,我就是觉得这上面的字跟咱们现在学的差别有点大,担心那些学生一时半会的纠正不过来,”
面对校长的询问,
阎埠贵自然不可能将心里话说出来,也是随口解释了一句。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
“推广简体字势在必行,不是咱们能够阻止的,”
“这是上面的专家组经过了多次讨论,征集了无数意见才决定的,”
殊不知,
阎埠贵心中早已掀起了惊涛骇浪。
毕竟,
他作为语文老师之前都没有得到风声,
要不是校长今天说起,还一直被蒙在鼓里。
而杨平安又是如何得知这一消息,并且提前教自家儿子认字。
这个时候,
阎埠贵终于明白,
为何先前杨平安死活都不肯让自己教对方的儿子认字,
闹了半天,
真正误人子弟的应该是他才对!
“是了,”
“平安是燕京大学的高材生,以后肯定是大有作为!”
“就连他媳妇秀芝,”
“也从一个千里迢迢逃荒过来的孤女,不仅得到区领导的表扬,还成了妇联干事,”
“还有杨平安家的孩子,”
“才多大就已经认识这么多字,都快赶上班里的那些小学生了!”
“这一家子……”
“还真是有些不显山不漏水,在院子里低调的有些过分了!”
想到这,
阎埠贵也是坚定了决心,以后要多跟杨平安家搞好关系。
照这种情况来看,
对方这一家子都是相当了不得。
随便从指头缝里露一点,都够他们一家受用无穷!
-----------------
转眼间,也是到了年关。
不得不说,
虽然眼下这个年代,几乎是百废俱兴,物资颇为匮乏,
但相比于后世,
即便是过年的时候,
也只不过是家家户户聚在一起吃顿饭。
几乎没有什么年味,
而眼下,
或许是因为平日里各种省吃俭用,
唯独到了过年的时候,
即便是家里条件再差也会咬咬牙,张罗一桌丰盛的年饭。
才会让过年,
成为许多人记忆之中不可磨灭的印记,
有着特殊的意义。
而随着大年三十的临近,
整个南锣鼓巷子里都免不了有不少孩童到处放鞭炮,
虽然只是最便宜的那种,
在点了引线之后就要迅速跑开,
不然很容易被炸伤。
即便这样,
这些孩子们也是乐此不疲,
到处炸得乒乓响。
甚至。
还有一些调皮捣蛋的更是会闯出祸来,
不小心吓到路人,或者炸伤了别人家的东西,
因为过年不能打孩子的缘故,
大人们也只是把这笔账默默记一下,
等到过完年之后,
再找机会好好补上这份迟来的礼物!
至于过年这段时间,
也是纷纷选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任由这些孩子疯玩。
“平安,”
“我来给你们家送对联了!”
看到主动带着两幅对联上门的阎埠贵,
杨平安也是露出一抹古怪之色,
要知道,
对于这位三大爷的为人,他还是比较了解的。
对方在剧情之中不仅十分吝啬,而且还精打细算,
就算是过年的时候,
帮人写门对子都要收一笔润笔费。
最不济,
也得是几把瓜子、花生什么的。
像这样免费上门送门对子的事,简直是太阳打西边出来。
想到这,
杨平安也是忍不住打趣道,
“三大爷,这可不像您的风格呀,”
“往年您帮人写门对子,不都是要收润笔费吗?”
“怎么今天太阳打西边出来了?”
“嗨,瞧你这话说的,”
面对杨平安的调侃,阎埠贵也是露出一抹不自然,
却还是笑呵呵的解释道。
“润笔费这东西,不就是图个彩头,”
“咱们两家这关系,还用得着这么生份吗?”
“得,”
虽然不知道阎埠贵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
但杨平安也是想到,
自家儿子杨学文再过两年就要上小学了。
不出意外的话,
应该也是到红星小学,
说不定到时候,还需要阎埠贵在学校里帮忙照看一下,
虽然对方教书水平的确一般,
不然也不会这么多年,一直都只是个小学老师。
但毕竟是红星小学的老教师,面子还是能吃得开的。
“那行,”
“我就谢谢三大爷您的对联了,”
“这点瓜子花生……您拿回去给家里孩子分了吧,”
一边接过阎埠贵递来的对联,杨平安也是粗粗扫了一眼。
不得不说,
作为吃饭的家伙,
阎埠贵这一手字写得真不赖!
虽然不算是名家之作,但多少有那么点味道,
再加上对联上的内容,
都是那种耳熟能详的吉利话。
本着礼尚往来的原则,
杨平安也是抓了一大把瓜子花生,塞到了阎埠贵的怀里。
而后者见状,
则是乐呵呵的接过,转身离开了西跨院,
回到家中继续写起了对联。
可以说,
每到过年这一会,
南锣鼓巷里也有不少人找阎埠贵写对联。
所以,
靠着这一手字,
每年他都能赚到不少润笔费和瓜子花生,
算起来,
相当于小半个月的工资呢!
“老头子,”
而看到阎埠贵急急忙忙跑去西跨院送对联,
三大妈也是有些不解道。
“你今天是怎么了,突然跑去给杨平安家送门对子……”
“往年不都是收钱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