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双典史传破虏将军

第234章 忠心是第一位的

“于少保的任用之权在天子,在两府,太后素来恬澈无为,绝不会轻易干预朝政。*卡.卡^晓`说*王? _冕`费+跃~黩¨”

“不过,若是有违国策,或是元老重臣们反对,难免影响太后清修的心境,实在是罪过。”

高氏这句话算是表明了态度,自己会上书太后陈奏建议此事,但若是反对的人太多,也难免让太后为难,不得不有所表示。

也就是说,顾襄你要负责搞定其他人,不要闹到太后面前!

这就够了!

顾襄微微一笑,抬眼看向光彩照人的高氏,说道:“此事天子自有安排,绝不会惊扰太后。”

“夫人才智卓绝,远非寻常妇人可比,若是家姐有夫人这样的帮手,那是再好不过了。”

咦,这倒是有些出乎意料,顾襄竟然替他的皇后姐姐招揽人手?

不过这也不稀奇,后宫之中也并非风平浪静,皇后身为六宫之主,肩上的担子可不轻。

如今天子春秋方盛,与皇后甚是恩爱,早早立下了皇后的亲生儿子作为储君,但日后圣心究竟如何却也不好说,有个人出谋划策自然更为稳妥。

对于高氏来说,能够借此机会搭上皇后自然是好事,但她却没有正面回答,而是朱唇微挑,淡淡的说了一句:“钦差大人才智过人,忠心为国,只当个少詹事有些屈才了,妾身也当一并禀明太后。/墈+书?君? !勉¢肺+粤+犊*”

两人各取所需,相视一笑,俱是心照不宣。

尤其是在顾襄眼中,这位高氏夫人成熟娇艳,灿若花开,竟然让他心神一震,不自觉的想到那位垂垂老矣的孔知府,大概在这位夫人面前也只有俯首帖耳的份。

正事谈完了,顾襄也说了些江南见闻、官情民风,高氏含笑倾听,并没有发表什么意见,首到添了三次茶水,这才依礼将其送了出去。

虽然在大事上谈的甚是顺利,但从顾襄的言谈之中,高氏分明感受到他对于陈寻颇有忌惮,似乎有将其明升暗降的意图,倒令她警惕了起来。

但她并未露出口风,更没有流露出为陈寻说话的态度,反而频频颔首称是,将这些都写在了给陈寻的书信上,希望他小心留意。

“若是陈寻能够如愿将林家收服,成功解决江南的隐患,加上赵无咎对其的信任,顾襄就算有什么心思,也很难下手。”

高氏一边想,一边铺开洒金薰香的信笺,研好了徽墨,一行行娟秀的梅花小楷跃然纸上,头一句便是:太后娘娘千岁金安!

要将这封信写好并不容易,既要说清楚当前江南的局势,还要为太后分析其中利弊,让其做出正确的决定,并且将自己的心意所求隐晦的表达出来。·墈~书\君′ +冕^沸′阅!渎¢

不仅如此,她甚至将顾襄、皇后的招揽如实陈奏,并说明自己的想法,这种坦白无隐的作派也是她常年获得太后信任的重要原因。

她是太后的眼睛、耳朵,替太后监视着江南的一举一动,其中包括孔承道,甚至包括最信任的建康留守赵无咎!

除了她之外,在九边、南疆、西部边陲,太后也有不少眼线,这些秘密的信息渠道保证了她不会受到蒙蔽,时刻保持着对大局的了解。

对待这位谋篇布局十余年、坚毅果敢可与前朝则天皇后媲美,被朝臣称颂为“女中尧舜”的太后,高氏从来都是小心谨慎,不敢有丝毫懈怠,这才得到了忠谨可靠的评价。

等到她反复修改、调整好措辞,并且重新誊抄一份、妥善封印之后,己是月上柳梢的时辰了。

“夫人,金捕头安排的轿子己经等在角门。”侍女不敢惊扰夫人,先轻轻叩了几声门,未见回应,这才小声的提醒道。

“是什么轿子?”

“不是您最常用的软轿,而是普通的玄色小轿,坐起来可能不舒服。”侍女斟酌着言语提醒道,“夫人是否要换过来?”

“不用!”看来金不换明白了自己的意思,安排的甚是妥当。

在夜色之中,没有人注意到一顶小轿离开了府衙,速度极快,往林府而去。

此时林府之中也正陷入激烈的争论之中,桌上丰盛精美的菜肴几乎没有人动一口,每个人都板着脸。

“母亲大人,我看如今谁也靠不住,只能靠我们自己了!”

林轩瑾的声音甚是清亮,此时下人都己经退下,他也就放开了嗓音,“明知道官府搜检,姨母竟然不予通知,甚至还纵容指使,这哪里是拿我们当作亲戚嘛?”

“金不换一个芝麻绿豆大的捕头,也敢在父亲和我面前摇头晃脑,耀武扬威,尤为可恶!”

眼看着风光一时的父亲在金不换面前低头,自己也不得不虚与委蛇,让这位生性高傲的公子哥莫名的恼火,此刻一股脑儿发泄了出来。

坐在主位上的林以升脸色阴沉,一言不发,在他身旁的便是夫人,与高氏有五分相似,只是比她苍老了许多,凝眉解劝道:“小妹或许真有什么苦衷,也未可知,以我们姐妹的情分,她总会出手拉一把的。”

林以升经商多年,知道商场险恶,官场更是党同伐异,对于夫人的话不敢苟同,但碍于夫妻情分,不便出言反驳。

坐在下首的幼子、才十八岁的林轩琪却腾的站起身来,不满的说道:“母亲此言差矣!三哥被那个什么陈寻关进大牢这么多天,姨母也没伸手帮一把,可见她根本就把咱们家放在心上!”

他们兄弟几个一奶同胞,平时的感情不错,尤其是林轩琪,他的开蒙还是由才学最好的三哥负责,因此他早就想要鼓动父亲救出林轩璧,却未被允准,说是时机不到,心中也有些郁闷。

“西弟,轩璧的事情需要从长计议。”

林轩瑾终归是大哥,瞪了这个驳斥母亲的幼弟一眼,沉声道,“当务之急是想要让咱们林家摆脱目前的困境!若是照陈寻这种搞法,一个月之内便有倾覆之险!”

“真这么严重?”

林夫人看了看丈夫,见他没有说话,只是点了点头,心中一沉,追问道,“轩璧究竟是哪里得罪了这个叫陈寻的人,惹得人家如此报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