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砂遗楼模糊不清的解毒丸

第919章 与民众的沟通与合作

1913 年雾灵镇时空知识讲座的成功举办,让江浅更加坚定了 “民众参与是时空守护重要力量” 的信念。她在跨时空团队会议上提出:“不同时空有不同的社会环境与信息传播方式,我们要因地制宜,用符合当地民众接受习惯的方式,建立沟通合作机制。1913 年靠讲座与联络员,1938 年可借助战时宣传渠道,1967 年则能利用新兴的媒体平台,让每一个时空的民众都成为时空守护的一份子。”

会议结束后,各时空团队立刻行动。1913 年的老林与陈曦,在讲座后进一步完善 “联络员制度”—— 为每个村落的联络员配备了 “异常记录册”,册子里详细列出 “异常现象对照表”(如 “天空出现幻影”“地面突然震动”“物体短暂漂浮” 等),还附带简易的手绘地图,方便联络员标记异常位置。每周一清晨,联络员们都会带着记录册来到钟楼,与守护团队交流情况。清溪村的王大叔第一次来汇报时,兴奋地翻开册子:“上周三村里李婶看到自家鸡窝旁的地面闪了一下蓝光,我赶紧记下来,你们看看是不是异常?” 老林接过册子,结合便携探测仪的数据,判断是地脉能量的正常波动,耐心向王大叔解释:“这种短暂的蓝光是能量流动的正常现象,只要不持续、不伴随其他异常,就不用紧张。但您能及时记录汇报,做得特别好!”

与此同时,1938 年的陆峥团队正忙着对接战时宣传渠道。当时战场周边的村落与军营,主要通过 “战地广播站”“宣传海报” 和 “士兵宣讲会” 传递信息。陆峥找到负责战地宣传的张干事,说明来意:“现在不仅要对抗敌人,还要守护咱们生活的这片土地的‘时空稳定’—— 有时候战场上出现的奇怪现象,比如炮弹炸过后出现的‘怪影’、武器突然失灵,都可能是时空异常导致的,需要士兵和百姓一起警惕。”

张干事起初有些疑惑,但当陆峥拿出战场遗迹时空裂缝的照片,以及修复前后的对比数据后,他立刻意识到事情的重要性:“这事关士兵安全和百姓生活,我们全力配合!战地广播站每天有三次播报时间,你们可以准备稿件,我们安排播报;宣传海报也能腾出版面,刊登时空异常的识别方法。”

很快,战地广播站的喇叭里响起了特殊的播报声:“各位士兵、乡亲们,请注意!在战场及周边区域,若发现天空出现不明幻影、地面突然出现裂缝、物体无故漂浮等情况,请立即向最近的守护队员或部队联络员报告,这些可能是时空异常的信号,及时报告能保护大家的安全,助力我们守护家园!” 播报员的声音清晰有力,传遍了战壕与村落。

陆峥团队还与士兵们一起开战 “宣讲会”。在一处临时军营里,赵刚拿着手绘的 “时空异常识别图”,向士兵们讲解:“大家在战场上如果看到这种‘扭曲的空气’,千万别靠近,那可能是时空裂缝的早期迹象,立刻标记位置并报告,我们会尽快处置。之前有个战友在战壕里看到炮弹坑旁有‘怪影’,及时报告后,我们发现是小范围时空紊乱,避免了更多人靠近受伤。” 士兵们听得认真,不少人主动提出:“我们巡逻时会多留意,一旦发现异常,保证第一时间报告!”

在村落里,宣传海报贴满了村口的墙壁。海报上用简洁的图画展示着 “异常现象” 与 “应对方法”:左边画着一个人看到幻影,旁边标注 “发现异常,保持距离”;中间画着一个人跑向联络员,标注 “及时报告,不慌不忙”;右边画着守护队员处置异常,标注 “专业应对,安心生活”。村民们围在海报前,互相讨论着:“原来上次看到的‘怪影’是这么回事,以后再看到,就知道该找谁说了!” 一位大娘还特意把海报上的内容念给不识字的邻居听,确保大家都能了解。

1967 年的苏蔓团队,则充分利用当时新兴的 “社交媒体平台” 与 “科普节目”。当时的社交媒体虽不如现代发达,但已有基于有线网络的 “社区论坛”,科普节目也在电视台占据一定时段。苏蔓团队与当地电视台合作,制作了一期名为《时空守护:我们身边的隐形防线》的科普节目。节目中,苏蔓穿着白大褂,在实验室里用动画演示时空能量的原理:“大家看这个动画,时空就像一张看不见的网,我们生活在网上,当地脉能量紊乱时,网就会出现‘破洞’,也就是时空异常,而我们的守护工作,就是及时修补这些‘破洞’,让大家的生活不受影响。”

节目还邀请了一位参与过时空异常处置的志愿者,分享亲身经历:“上次我家附近的公园出现‘地面震动’,我通过社区论坛上报后,守护团队很快就到了,用特殊设备稳定了能量,没一会儿震动就停了。其实守护时空很简单,只要我们多留意、多报告,就是在贡献力量。” 节目播出后,电视台接到了不少观众来电,询问如何参与时空守护,苏蔓团队趁机在社区论坛上开设 “时空守护专栏”,实时解答民众疑问,收集异常报告。

在社区论坛上,团队还发起了 “时空异常随手拍” 活动,鼓励民众用相机拍下身边的异常现象,上传到论坛。一位中学生上传了一张 “天空出现彩色光带” 的照片,配文:“今天傍晚在楼顶看到的,这是时空异常吗?” 团队成员很快回复:“这是正常的大气光现象,不是时空异常哦!但感谢你的关注与分享,继续保持警惕呀!” 这样的互动不仅普及了知识,还拉近了与民众的距离,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主动关注时空守护。

几个月后,跨时空团队召开 “民众合作成果交流会”。1913 年的老林汇报:“联络员制度实施以来,我们共收到 23 条异常报告,其中 8 条是真实的轻微异常,均及时处置,未造成影响;1938 年的陆峥说:“士兵和百姓共上报 17 次异常,成功避免了 3 次中度时空异常的扩散;1967 年的苏蔓笑着说:“社区论坛的‘时空守护专栏’已有上万名用户关注,收到有效异常报告 31 条,科普节目重播了 3 次,覆盖人群超过 50 万。”

江浅看着各时空的成果,心中充满了成就感:“从 1913 年的讲座,到 1938 年的战地宣传,再到 1967 年的媒体传播,我们用不同的方式,让‘时空守护’的理念深入每一个时空的民众心中。当专业团队与民众携手,当每一个人都愿意为时空稳定贡献力量,我们的守护防线就会越来越坚固,每一个时空的安宁与和谐,也将得到更有力的保障。”

交流会结束时,各时空的民众代表还通过时空通讯器进行了简短交流。1913 年的王大叔对 1967 年的中学生说:“你们用相机拍异常,真方便!我们用册子记录,虽然慢,但也能及时报信。” 中学生笑着回应:“爷爷您做得特别好!不管用什么方法,只要我们都留心,就能一起守护好时空!”

不同时空的声音在通讯器中交汇,传递着共同的信念。江浅知道,与民众的沟通合作不会停止,未来还会有更多创新的方式,让更多人参与到时空守护中来,共同书写跨时空守护的美好篇章。